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奇异的植物世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8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WwW.jaB88.cOM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贯穿当代生活的高新科技的大致面貌和发展的情况,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理解各种科学成就出现和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与材料,介绍与说明,体会与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电脑与网络
1.计算机:1946年2.国际互联网:影响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1.DNA
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三、登上太空
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2.1969年,阿姆斯特朗
3.航天飞机
4.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学生阅读本课的引言: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一、电脑与网络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现在我们的计算机全部瘫痪,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例如:生活很不方便、现代生活秩序混乱、生活节奏被打乱等。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0插图《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1.计算机:1946年
这台计算机名为“ENIAC”,我国通常音译为“埃尼阿克”,它重30吨,机器本身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研制氢弹。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之前人类的发明比起来,电子计算机确实有十分特别之处。之所以称它为“电脑”,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人脑的能力,可以进行高级脑力劳动,并且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中。这是之前的人类的任何发明都没有的特质。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大型化和小型化。这两种计算机的应用都是极其广泛,并被各国所重视的。大型化的计算机应用在高科技领域,而小型化的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应用:从电子计算机运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已经成了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基本工具,这节省了大量人类的劳动,也直接为很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推进器。
那么,同学们应用计算机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是做什么呢?上网。
2.国际互联网
网络技术对计算机功能的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网络世界基本上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外一块天地,网络生活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空间。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有无可比拟的迅捷性和丰富性。世界的现实距离因为网络而无限缩小,这对人类生活来说无疑是质的改变。人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对翅膀,进入了信息时代。
国际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的影响: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的诞生,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同学们认为网络存在的意义何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教材P113“阅读与思考”中《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请同学们阅读。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
在破解生命奥秘的进程中,DNA的发现是一大突破。
板书:1.DNA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现在已经是一个常识,而人类接近这个秘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随着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巨大进展,出现了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板书: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本目内容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其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文字阅读框《转基因技术》
你知道哪些转基因食品或者转基因产品?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在不远的未来,生物和人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转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科学家担心,由这种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日、美、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消费者团体掀起了相当规模的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运动。
人类利用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而生物工程技术就是人类手中的一柄利剑。不过,剑有双刃,有时候科学利用得不恰当,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历史上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点,而当下争议很多的“克隆人”就是其中一例。教材P111最后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克隆”技术。你认为“克隆人”可行吗?
提示: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弊:克隆技术从根本上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克隆技术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加剧家庭的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使人口产生和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甚至会使人种退化,以及正常的生死观念根本动摇。
遗传工程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意味着在走过几千年对自身探索的道路后,人类终于拿到了至关重要的钥匙。中国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了吗?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对于太空的探索和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三、登上太空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2文字阅读框《科学幻想与现实》。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好奇,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相关知识的认识,都充满着想像和浪漫色彩。但是到了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登上太空已经不是虚无缥缈的事了。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关于苏联的航天之旅,教材上提到了两个时间及成就。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板书: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成功》,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了什么?阿姆斯特朗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板书:2.1969年,阿姆斯特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集中现代科技
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术的综合产物。它的特点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发射成本较低,用途广泛。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
志着航天运载由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转向重复使用的新型运载器的时代开始了。
板书:3.航天飞机
这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整个发展过程来说,人类一直在前进,但是这其中也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其中美国“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惨剧十分令人叹惋。但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人类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而且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4.影响:
找学生阅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各种民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信等许多领域。
你可以举出一些航天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影响的例证吗?
小结:科技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本身是没有善恶可言的,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是用来为谁服务。所以同学们应该树立为科学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而奋斗的志向。

扩展阅读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课标要求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落实课标

一、电脑与网络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诞生,属于军事科技应用领域。

2、两个发展方向:

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技术更新:

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1、网络技术: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1995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2、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工作、生活方式的革命;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人类也面临一些腐蚀未成年人、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国际竞争加剧等新问题。

一、探索生命的奥秘

1、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2、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现已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图谱的初步分析;

3、1993年之后转基因农作物在美国普及开来;

4、1997年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出现在苏格兰。

二、登上太空

1、1957年苏联发射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3、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航天员是阿姆斯特郎、奥尔德林;

4、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5、2005年10月17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

四、科技进步发展的原因

1、思想文化基础:近代历史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人类的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2、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是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3、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科学技术自身的延续性和近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新科技与防灾减灾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 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课型:自学+展示

1.举例说明科技在洗染灾害预测、灾害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一、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减轻自然灾害为高新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①(②等)、③技术、
④技术、通讯信息技术、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先进的防灾建筑技术等已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遥感技术与减灾
(1)应用灾害前兆监测
进行灾害,以便及时发出警报
。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
建立灾害模型。更好的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
对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预测
(2)举例对发生的预测
对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预报
对的预报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
GOS与减灾
作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__________和
三位速度及时间数据
应用防洪、__________、抗震和扑灭林火等减灾领域
举例①灾情发生后的___________和减灾过程中的_________、监测等,利用GPS可以提高减灾效率
②______________,利用GPS可以提高精确度
③救灾人员赶赴发生地点的_____________(辅以配套设施)

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应用:灾害监测、_________、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2.)意义:是灾害监测实现_________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_________,大大提高了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其他技术:_____________、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__________,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的作用。

1.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有哪些作用?

2.读图4-11,找出重旱、中旱主要在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分析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原因。

3.据图4—13,比较1998年7月30日、8月27日、9月1日的水体面积变化,说一说嫩江地区的水情特征。

4.结合l998年嫩江地区水情监测合成卫星图像,说一说遥感技术对洪水灾害的预报作用。

5.说一说气象遥感卫星在天气预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6.(教材P.89)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工作原理

(2)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作用: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1..根据要求,在下面的结构图中完成下列问题:

(1)将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分别填入A、B、C三个方框内。
(2)在其他方框内填上适当内容。
2..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内蒙古和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被开垦的草地和荒地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为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 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 %。
(2)从气候的干湿状况分析,上述地区除三江平原属区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区与 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 。
(3)上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现象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4)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D.引进耐碱作物,改良盐碱土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
教学方法
1、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过程,创设情境,时空结合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成果对社会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
3、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大企业时代到来等部分内容。
4、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工业革命前后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联系的加强。从而加强对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具制作
自制教学课件。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数据资料。板书设计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课时)
工业革命的含义、原因(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性发明及影响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相比有何特点)
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发明及影响
工厂制的确立
(第二课时)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时代的到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
自由主义
工业时代的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生产经营
经济组织所有权与经营分离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到来联合、规范
与政府关系密切
影响国际化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方式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武力威逼
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及表现教学过程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外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1)机器的发明
①棉纺织业 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冶金业 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
③采矿业 锁匠托马斯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用于排干矿井里的积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明了安全灯。
④交通运输业 工程师约翰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到处掀起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的热潮。
(2)动力机器的革新: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工业布局的变化: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影响:一方面,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展。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工业革命的爆发需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保护。
(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二.进入电气时代
1.标志
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突出特点
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3.主要成就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具体表现为:
(1)交通领域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分别在!##$年和!#%年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
(3)钢铁部门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德国的西门—马丁的平炉炼钢法、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的碱性转炉炼钢法。
(4)电力的发明及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5)电讯事业的发展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在电气时代,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
(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在电力的生产上,发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系统,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4.影响
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

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提示:第一次科技革命因为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当时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而英法等国,不愿更新设备,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现代工厂的出现!在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但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在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雇佣上百个乃至上千个工人进行生产。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
(2)大企业的代表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等“八大财团”,日本的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特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3)大企业的影响
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工厂和工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提示:工厂是指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场是指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工厂制度是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主要方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武力威逼
(1)国际贸易的发展
①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后,欧美工业化国家生产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②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③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贸易增长主要发生在欧洲内部。此外,欧洲与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
④英国是#$世纪国际贸易的中心,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欧美其他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它们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2)人口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19世纪,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这些国际移民给移入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3)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空前规模。它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4)武力威逼,甚至直接殖民统治。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表现
(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
(2)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我们应如何认识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提示:(1)一方面使当时作为先进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打破了世界上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闭关自守状态,向全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2)另一方面,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平等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也就是工业国剥削农业国、西方统治东方的历史。小结
[学生对各小目作总结,教师引导作结]
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经济组织发生变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社会经济也受到冲击,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
巩固练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B、电力取代蒸汽广泛应用于生产
C、新发明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D、人类跨入计算机时代
2、下列关于铁路运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14年,约翰.迈克亚当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蒸汽做动力的火车
B、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
C、铁路的兴建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铁路旅行的盛行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冲击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B、整个革命进程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4、“珍妮纺纱机”成为工业革命序幕的原因是()
A、是最早的机器
B、以水力做动力
C、引起棉纺业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D、推动了其它工业部门使用机器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案


课题: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2.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主要

表现

主要成就及意义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发明

意义生产

领域18世纪

60年代

英国大大提高了

的功效。

英国英国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

在业和业,也出现了重大技术发明

大大提高了

动力突破

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就是

人类由此进入

“”交通领域

在海上交通方面,

它对加强

起到了重要作用。

1814年,

人类进入了

“”

3.完成:

4.工业革命的扩展:

欧美国家纷纷效仿,

5.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

2.国家:

3.最突出的特点:

4.主要成就:

④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厂时代:

(1)出现时间:

(2)特点:

2.大企业时代

(1)时间:

(2)原因:

(3)著名大企业:

(4)特点: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

2.方式:

(1)国际贸易:

(2)资本输出:

(3)武力威逼:

3、影响:

1.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想一想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2.思考工业革命各项成就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结合教材,找一找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新特点?

1.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1)相似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③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概括归纳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1)16至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进行

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D.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

2.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工厂制度的确立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求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C.蒸汽机的发展中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4.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重工业为中心B.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C.范围更加广泛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6.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7.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方面的最突出成就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汽车的发明

C.飞机研制成功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广泛应用于生产

8.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

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9.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C.工厂制度的建立D.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10.工业革命最深远的影响是

A.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D.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也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这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3)材料二中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4)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B

B

D

D

D

C

11.(1)核心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手工作坊。

(2)社会关系变化: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了两者的对立。

(3)文明:资本主义。

(4)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

核心: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