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关的组织、机构名称,理解世界由美
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三、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资料的印证。
四、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
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难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教学过程
互动设计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教师: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学生:首先看《欧洲共同体》地图,掌握欧共体成员国所属区域。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按提示阅读: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和作用是什么?
1、背景:⑴原因:西欧生产力/经济的发展。⑵目的:与美国、苏联相抗衡,加快经济的发展。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2、形成: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总部在布鲁塞尔)
3、作用:⑴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⑵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知识巩固:投影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上个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已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有所发展,但战后又一度削弱。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加速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二战后……不仅没有收缩,相反有更大的发展。表现在,其—……变成了经常性行为;其—……变成了指导经济增长的全面政策体系。
材料二: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具,是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具体地说,它是大垄断企业为了占据国外市场和资源,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从而形成一个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的超国家的经营体系……60年代中,一位法国作者在《美国的挑战》一书中曾警告说,美国跨国公司正在把欧洲国家的经济控制起来。
材料三: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外投资的地区流向和部门流向都发生了变化,前者突出地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上……──均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20世纪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次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战后其新发展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②据材料二,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略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学生:首先结合教材指出以下问题
1、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是什么?
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是什么?
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巩固:投影展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通货膨胀率极高,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并且罢工不断发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准备沉重的赔偿。他们认为,日本要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复兴,那就是愚蠢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人民的生活水准即使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不过是对遥远的将来的一个梦幻。但是,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材料二: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这样就使还在执行的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同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请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所述,概括指出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怎样“急剧的变化”?
2.“盟军最高司令部”是指哪国设在日本的占领机构?促使其占领政策发生“较大的转变”的因素是什么?
3.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神风”指什么?
4.结合近年来日本出现的有关动向,指出“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所带来的危害。
第1问需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外历史有关内容加以回答。要点是:新中国建立、朝鲜北部建立了共产党政权。第2问要求学生概括出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冷战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本。第3问主要指1950年后,借助于美军的大批军用物资订货,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第4问主要为第二个子目“矛盾与问题”的学习作铺垫。使学生认识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变化,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有效根除,从而为其复活埋下了隐患。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1)试对“第三世界”的由来作简要概括。(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情况如何?(3)举例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有何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概括答案。
内容提要(1)概念: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它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2)①不结盟运动兴起原因: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②不结盟运动兴起情况: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同时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3)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教师举例: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

扩展阅读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得到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联合
△二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灾难,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结合本课的导语和“历史纵横”,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原因:
①西欧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2、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根据《巴黎条约》建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根据本课导语回答:西欧联合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①关键:法德实现和解
②原因:法德是宿敌
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影响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从20C70年代起,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崛起
1、原因:
(1)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
(2)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①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款
②将已拆迁的工厂设备发还日本
③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④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的目的何在?
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民主改革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制裁和遏制,后来为什么要变成扶持和帮助呢?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要使日本成为亚洲反共的桥头堡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外因
(5)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①要适时进行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近年来日本在国际上一再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便是曾根康弘的这句话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和“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的实质。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目的: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1年)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发展:
①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5、影响:
①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国际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四、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
欧洲联合——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兴起——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随堂练习——《全品》第26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6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六)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欧洲共同体;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
2、技能: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运用: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那么这些多极具体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节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力量的壮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走向联合的原因:
你认为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的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邱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④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地位。
2、进程:
欧洲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形成欧共体的?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2)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内容:
⑴.关税和贸易政策⑵.农业和渔业政策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⑷.政治一体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响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⑵.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摆脱战败国地位而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⑸.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日本经济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消除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⑶.合理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⑷.强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⑸.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
日本经济的崛起有什么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中国中国——改革开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受“左”倾思想影响二十年,我国经济停滞不前。直到1978年,重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角力的漫画
第二组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新干线、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对比前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组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指出欧共体的出现,日本的经济腾飞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振兴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和相关正文的内容,并分析以上的材料。
合作探究:
(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2)你认为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3)在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教材导言部分的“宿仇”主要指什么?
探究结论:
(1)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感到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a.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b.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D.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3)法德矛盾;“宿仇”主要指: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2、联合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总结归纳欧共体形成的三部曲。)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教师解释概念:
欧共体: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
(1)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2)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智慧?
探究结论:
(1)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2)a.二战后,欧洲各国国际地位下降,需要联合,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b.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需要欧洲的联合整合各国的资源能源优势,得到在共赢中进步。
c.欧洲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倡导的理性精神和文化传统是欧洲走向联合的文化基础。
d.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两国的政治家的外交智慧令人钦佩。
e.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文明的发展,这是最大的历史智慧。法国人对德国人的宽容与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忏悔,这种良性的互动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过渡: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不断走向联合,欧洲作为一个崛起的力量,对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除了欧洲,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另外一股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同时展示日本战后崛起的图片,导入本目教学。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本子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的重组能力。
1.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多媒体显示:1970年日本大板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合作探究:
(1)请学生阅读课本,概括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战后迅速从废墟中崛起,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探究结论:
(1)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有:战后进行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的影响。表现:国民收入超过战前。
第二个阶段,5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投资教育;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发展新型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大胆创新,善于学习;要善于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改变其“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形象。80年代,日本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2.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结合课本上学思之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加,使日本具备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物质基础,80年代中曾根政府正式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战败国心态,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多媒体显示:关于日本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日本入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新教课书
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来看,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日本在成为政治大国以后将如何发展,是走向和平,还是给世界带来危险,让我们有一些忧虑和不安。这些行经必须引起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分析了导致多极化出现的两个政治力量,而这两个政治力量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除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变化。回到我们本节课的线索,我们关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同学们阅读书本12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及发展和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先阅读教材P124第一自然段,然后概括出不结盟运动的原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希望团结起来,联合反殖、反霸,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及发展
多媒体显示: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不结盟运动的会议场景。
说出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内容(政策、任务及纲领)。
创始人: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形成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简表
时间1961年1964年1995年
不结盟国家25个47个100多个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结合简表,建议进行师生对话的方式或生生对话的方式,得出结论: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是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且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格局出现。
4.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多媒体显示:
说一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振兴的若干表现。新课标第一网
(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设问:中国是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但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尽管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但为期30年的条约在形式上依然存在。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我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密切合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共体: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1、联合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A内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B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结果(影响):
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
①倡议国:南斯拉夫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③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a重要任务:在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行动纲领:在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1.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解析:B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对抗竞争,同时欧洲走向联合,极力形成第三势力,表明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意图是
A.愿意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提出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冷战”结束后,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B项正确。
3.“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项不属于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4.“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建立单级世界绝不是靠谈判能够实现的,排除。其他三项正是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
5.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防关系的多极化趋势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析:A题干要求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故A正确。其他几项,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B项错误;中苏关系缓和是在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欧盟建立是在1993年,D项错误。
6.《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D.区域集团化发展
解析:C材料的意思是:欧洲崛起,中国已经强大,这充分说明欧洲、中国在世界地位逐步提高,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力量,故选C。
7.(日本某官员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下列最能体现日本这一企图的是
A.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B.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C.加强与美国竞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D.日本欲成为亚洲大国
解析:A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日本某官员的真实意图通过文中的“共同分担国际责任”、“国际新秩序”可以理解,其实质就是要扩大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8.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以上雨果的预言有可能基于欧洲国家
①相同的文化基础;②相近的宗教信仰;③曾有近似于统一的历史;④要摆脱美国的控制;⑤长期争夺的恶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解析:C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材料中雨果的意思是“欧洲必将走向联合和统一”。所以,只要属于有利于欧洲联合的都可以成为正确的选项。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面临着美国的控制,故④错,可以排除。
9.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解析:C题中信息提示“美国要同欧洲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欧共体不断发展壮大,这迫使美国调整政策,寻求和西欧合作。A项是发生于二战后初期,不是在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合;
B项说法明显不对;D项也不符合史实,苏东剧变是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不是在70年代。
10.《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A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国家走向和解的表现,故而①可选。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经走向一体化的第一步,故而③可选。“《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可以明显体现西欧各国之间存在分工合作,故而②可选。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形成,④明显排除
11.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是指
A.两大阵营对立开始出现B.亚非29国会议的召开
C.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D.第三世界的兴起
解析:C据材料内容可作出正确判断,答案为C。
1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美苏对不结盟运动的诋毁,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1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D.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C“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14.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解析:D3月,欧洲一体化的探索;11月,苏联所控制的13国开会反对帝国主义;12月,美国控制的北约决定建立欧洲导弹基地。美苏两国的动作反映了“世界处于冷战格局之中”;罗马条约反映了“新力量的孕育”。
15.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联盟
C.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解析:B欧共体的建立是西欧国家为了在美苏两极格局之间争得独立的地位成立的。
16.(2010湖南师大附中)“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上述维克多雨果的预言主要通过什么事件得以基本实现:
A、1945年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B、战后接受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C、1951年欧洲煤钢体D、欧盟的建立及其发展
解析:D抓住两个特点:“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D是最佳选择
17.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不结盟运动兴起时面临美苏两国争霸的局面,其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1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③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
19.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解析:B这一演变表明的就是苏联的解体,这最能表明的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曲折发展和重大挫折。
20.法国人罗伯特1949年出生,今年60岁生日那天,完成了他的回忆录写作。以下事件在他的回忆录中出现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把多年积蓄的存款兑换成了欧元
②到鲁尔地区投资煤矿,当了回老板
③不用办签证就到了“欧洲中心”布拉格观光
④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了荷兰的鲱鱼
A.②④①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
解析:A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通,所以能够买到荷兰廉价的鲱鱼;1999年欧元流通。此后捷克等东欧国家才加入欧盟。
2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A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目前欧洲的合作还没有发展成彻底的政治经济联盟,所以④错。
22.“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欧洲出现联合,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不得不调整对苏联的政策,采取守势。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解析:C日本长期仇视中国的开端应该早于1948年;美国不可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所以排除A、B、D,选择C。
24.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
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
C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
解析:A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
25.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解析:D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现有的军事集团”指的是美苏两国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对峙。
26.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不能反映的是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欧洲的挑战B.西欧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C.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D.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解析:B1974年美国虽然经济受到了影响,但依然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故选B。
2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解析:B提取信息:“独立于美苏两国之外”“道德力量”“强调万隆会议”“和平共处原则”,这几个信息点,再结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得出结论。
28.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B.法德关系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D.德国与法国和好是时代要求
解析:D从材料可以看出阿登纳决心将德法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特别是强调今日的欧洲,德法世仇不合时宜,可见德法和好是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