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17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得到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联合
△二战给欧洲造成巨大灾难,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结合本课的导语和“历史纵横”,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原因:
①西欧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2、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根据《巴黎条约》建立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根据本课导语回答:西欧联合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①关键:法德实现和解
②原因:法德是宿敌
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影响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从20C70年代起,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二、日本崛起
1、原因:
(1)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
(2)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①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战争赔款
②将已拆迁的工厂设备发还日本
③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④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美国推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的目的何在?
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民主改革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制裁和遏制,后来为什么要变成扶持和帮助呢?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要使日本成为亚洲反共的桥头堡
(3)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外因
(5)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①要适时进行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学思之窗:联系近年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谈谈你如何认识中曾根康弘的这句话。
近年来日本在国际上一再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便是曾根康弘的这句话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和“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的实质。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1、目的: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1961年)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发展:
①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5、影响:
①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国际舞台
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四、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
欧洲联合——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兴起——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重要力量

△随堂练习——《全品》第26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6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六)

精选阅读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出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角力的漫画
第二组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新干线、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进一步认识“冷战”对战后两极格局背景下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对比前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组图片反映了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指出欧共体的出现,日本的经济腾飞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的振兴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学生阅读教材导言和相关正文的内容,并分析以上的材料。
合作探究:
(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2)你认为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3)在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教材导言部分的“宿仇”主要指什么?
探究结论:
(1)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感到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a.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b.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D.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3)法德矛盾;“宿仇”主要指: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2、联合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总结归纳欧共体形成的三部曲。)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教师解释概念:
欧共体: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
(1)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2)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智慧?
探究结论:
(1)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2)a.二战后,欧洲各国国际地位下降,需要联合,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b.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需要欧洲的联合整合各国的资源能源优势,得到在共赢中进步。
c.欧洲社会自启蒙运动以来倡导的理性精神和文化传统是欧洲走向联合的文化基础。
d.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两国的政治家的外交智慧令人钦佩。
e.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文明的发展,这是最大的历史智慧。法国人对德国人的宽容与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忏悔,这种良性的互动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过渡: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欧洲不断走向联合,欧洲作为一个崛起的力量,对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除了欧洲,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成为另外一股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同时展示日本战后崛起的图片,导入本目教学。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本子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的重组能力。
1.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多媒体显示:1970年日本大板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合作探究:
(1)请学生阅读课本,概括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在战后迅速从废墟中崛起,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探究结论:
(1)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有:战后进行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的影响。表现:国民收入超过战前。
第二个阶段,5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投资教育;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发展新型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大胆创新,善于学习;要善于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改变其“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形象。80年代,日本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2.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结合课本上学思之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加,使日本具备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物质基础,80年代中曾根政府正式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核心思想是克服战败国心态,培养国民的大国意识,提高日本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多媒体显示:关于日本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日本入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新教课书
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来看,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日本在成为政治大国以后将如何发展,是走向和平,还是给世界带来危险,让我们有一些忧虑和不安。这些行经必须引起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分析了导致多极化出现的两个政治力量,而这两个政治力量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除资本主义国家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的变化。回到我们本节课的线索,我们关注一下第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国家,现在同学们阅读书本12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及发展和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先阅读教材P124第一自然段,然后概括出不结盟运动的原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希望团结起来,联合反殖、反霸,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及发展
多媒体显示: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不结盟运动的会议场景。
说出不结盟运动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内容(政策、任务及纲领)。
创始人: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形成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简表
时间1961年1964年1995年
不结盟国家25个47个100多个
——刘宗绪《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结合简表,建议进行师生对话的方式或生生对话的方式,得出结论: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是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且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格局出现。
4.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多媒体显示:
说一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振兴的若干表现。新课标第一网
(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设问:中国是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但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尽管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但为期30年的条约在形式上依然存在。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我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这标志着我国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中国与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密切合作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学前寻找各种视频、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探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精忠报国》渲染气氛

破题:(2分钟)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即国际格局多极化,是指对国际关系有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国际关系结构。

学生分组:

类型

组别

组长

收集

史料

研读

史料

总结

整理

发言人

第一组(美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二组(法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三组(日本)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四组(苏联)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五组(中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类型

组别

组长

收集

史料

研读

史料

总结

整理

发言人

第一组(美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二组(法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三组(日本)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四组(苏联)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第五组(中国)

1人

6人

6人

2人

1人

过渡:下面我们分成五个小组,分别代表美国、日本、法国、苏联、中国,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国家内的合法公民了,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政治经济集团。

创设情境:(3分钟)

教师:人类历史上爆发了多次战争,那么是什么因素在主宰着战争呢?究竟是谁在操纵战争,谁在主宰全球,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两场战争。57年前美国在东亚发动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播放视频《朝鲜战争》。

教师:半个世纪后,面对美国发动的又一场战争即伊拉克战争。

出示伊拉克战争材料: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美国及其盟国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也就在同一天,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

过渡:面对这两场战争,你们的国家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和拥有怎样的立场?

目标显示:

国家

朝鲜战争

伊拉克战争

美国

法国

日本

苏联

中国

教师:老师课下布置大家预习了,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发给各个小组,大家参考一下,归纳出各个国家对这两场战争的态度,独立完成学案的内容。

自学尝试:(5分钟)

教师:发放资料、答疑

学生:个人阅读、提炼观点、完成学案

教师:想必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由小组长组织你们小组内的成员共同交流,形成统一的观点,选好发言人,一会儿上台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组内交流:(6分钟)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统一认识

交流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

归纳总结、选出发言人

成果汇报:(7分钟)

第一组:(美国)为了称霸世界

第二组:(法国)

(朝)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须完全跟随美国。

(伊)我们法国会谴责美国的行为。

第三组:(日本)

(朝)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伊)谋求与我们日本的经济相匹配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第四组:(苏联)

(朝)我们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美国占领朝鲜的,但我们经济上确实有困难,所以我们会很大程度的参与战争。

(伊)我们俄罗斯会强烈谴责美国这种行径。

第五组:(中国)

(朝)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让美国和苏联看看,别想着欺负我们。

(伊)我们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

师生交流:(6分钟)

综合探究:从以上小组的汇报来看,各个国家对于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不同,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同,这也体现了多极化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改变了二战以来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知识比拼:(9分钟)

老师拿来一个苹果,学生抢着要。再拿来一个,用砖头砸碎,学生不要了。用来比喻战争对世界的摧毁。请您设计一个方案,使世界达到平衡,永葆和平?

课堂小结:(2分钟)

历史的每一页都是带有血腥的场景,我们不知道将来的历史会不会是殷红一片,和平的白鸽倘若沾上鲜血就再难高飞,请大家记住战争的苦痛,带着和平的心愿放飞手中的洁白,微笑地把它融入远方的蓝天,世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让我们一起维护世界和平。

环节详解:

1、情境创设: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很大的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设计一个新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拿来了一个苹果,学生抢着要,我又拿来一个苹果,说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又拿来一块砖头,这就是战争,我把苹果砸碎,让同学谈谈感受。他们回答非常的积极,我进而让他们设计一个使世界和平的方案?学生的积极性被我充分地调动起来。

2、目标显示:这个环节我设计一个表格,使学生明确了教学任务。主要是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关注教学的重点,注意难点。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罗嗦。

3、自学尝试:这一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把我设计的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教材和背景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我在这个环节还是有些东西考虑的不够周到,并且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太少,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挖掘教材。

4、组内交流: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组内交流时,要多多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本组成员能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研究问题。

5、师生交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重点、难点不容易突破,重点知识学生也很难掌握,因此,在学习中还是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世界多极化。

6、成果汇报: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我采用的形式简单了一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我在这个环节发现每个小组选的基本上还是学习好的学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成果,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我以后要探讨的问题。

7、知识比拼: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的理解本课知识,从中得到启示。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案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共体: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1、联合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A内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B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2、结果(影响):
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
①倡议国:南斯拉夫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③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a重要任务:在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行动纲领:在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中国的振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1.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解析:B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对抗竞争,同时欧洲走向联合,极力形成第三势力,表明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意图是
A.愿意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提出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冷战”结束后,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B项正确。
3.“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C项不属于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4.“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建立单级世界绝不是靠谈判能够实现的,排除。其他三项正是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
5.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防关系的多极化趋势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解析:A题干要求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故A正确。其他几项,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B项错误;中苏关系缓和是在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欧盟建立是在1993年,D项错误。
6.《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D.区域集团化发展
解析:C材料的意思是:欧洲崛起,中国已经强大,这充分说明欧洲、中国在世界地位逐步提高,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力量,故选C。
7.(日本某官员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下列最能体现日本这一企图的是
A.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B.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C.加强与美国竞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D.日本欲成为亚洲大国
解析:A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日本某官员的真实意图通过文中的“共同分担国际责任”、“国际新秩序”可以理解,其实质就是要扩大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8.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以上雨果的预言有可能基于欧洲国家
①相同的文化基础;②相近的宗教信仰;③曾有近似于统一的历史;④要摆脱美国的控制;⑤长期争夺的恶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解析:C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材料中雨果的意思是“欧洲必将走向联合和统一”。所以,只要属于有利于欧洲联合的都可以成为正确的选项。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面临着美国的控制,故④错,可以排除。
9.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解析:C题中信息提示“美国要同欧洲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欧共体不断发展壮大,这迫使美国调整政策,寻求和西欧合作。A项是发生于二战后初期,不是在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相符合;
B项说法明显不对;D项也不符合史实,苏东剧变是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不是在70年代。
10.《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A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国家走向和解的表现,故而①可选。西欧各国结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经走向一体化的第一步,故而③可选。“《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可以明显体现西欧各国之间存在分工合作,故而②可选。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形成,④明显排除
11.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是指
A.两大阵营对立开始出现B.亚非29国会议的召开
C.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D.第三世界的兴起
解析:C据材料内容可作出正确判断,答案为C。
1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美苏对不结盟运动的诋毁,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1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D.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C“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14.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解析:D3月,欧洲一体化的探索;11月,苏联所控制的13国开会反对帝国主义;12月,美国控制的北约决定建立欧洲导弹基地。美苏两国的动作反映了“世界处于冷战格局之中”;罗马条约反映了“新力量的孕育”。
15.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联盟
C.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解析:B欧共体的建立是西欧国家为了在美苏两极格局之间争得独立的地位成立的。
16.(2010湖南师大附中)“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上述维克多雨果的预言主要通过什么事件得以基本实现:
A、1945年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B、战后接受并实施马歇尔计划
C、1951年欧洲煤钢体D、欧盟的建立及其发展
解析:D抓住两个特点:“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D是最佳选择
17.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不结盟运动兴起时面临美苏两国争霸的局面,其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1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③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
19.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解析:B这一演变表明的就是苏联的解体,这最能表明的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曲折发展和重大挫折。
20.法国人罗伯特1949年出生,今年60岁生日那天,完成了他的回忆录写作。以下事件在他的回忆录中出现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把多年积蓄的存款兑换成了欧元
②到鲁尔地区投资煤矿,当了回老板
③不用办签证就到了“欧洲中心”布拉格观光
④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了荷兰的鲱鱼
A.②④①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
解析:A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通,所以能够买到荷兰廉价的鲱鱼;1999年欧元流通。此后捷克等东欧国家才加入欧盟。
2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A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目前欧洲的合作还没有发展成彻底的政治经济联盟,所以④错。
22.“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欧洲出现联合,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不得不调整对苏联的政策,采取守势。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解析:C日本长期仇视中国的开端应该早于1948年;美国不可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所以排除A、B、D,选择C。
24.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
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
C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
解析:A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
25.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解析:D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现有的军事集团”指的是美苏两国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对峙。
26.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不能反映的是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欧洲的挑战B.西欧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C.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D.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解析:B1974年美国虽然经济受到了影响,但依然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故选B。
27.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解析:B提取信息:“独立于美苏两国之外”“道德力量”“强调万隆会议”“和平共处原则”,这几个信息点,再结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得出结论。
28.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B.法德关系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D.德国与法国和好是时代要求
解析:D从材料可以看出阿登纳决心将德法关系化干戈为玉帛。特别是强调今日的欧洲,德法世仇不合时宜,可见德法和好是时代的要求。

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案

一、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条件极其影响
1.原因
(1)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制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①二战后:美国为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②1948年后: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返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2)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①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阶段。③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也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④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电子、石化等高新产业。⑤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3)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①美国在日本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中得到大量“特需”收入。②西方国家为扩军备战掀起了采购物资热,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条件
(1)经过战后的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
(2)1956~1972年间经济高速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影响
(1)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2)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使日美关系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原因、内容、特点极其意义
1.原因:赢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还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在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状态下,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也不愿介入他们之间的斗争,希望保持中立;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和美苏对峙格局为其形成、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2.兴起和形成: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主张相互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表示,不结盟国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标志着其正式形成。
3.内容:支持各国去争取和平,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主要特点:推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5.意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有力地冲击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简述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
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二、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1.以建立欧洲联合的方式解决法德两国矛盾为例,对现代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热点,如:巴以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提出解决意见。
2.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关的组织、机构名称,理解世界由美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资料的印证。
4.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欧盟推出欧元债券方案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布了该委员会拟定的发行欧元“稳定债券”计划,以此作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内容。巴罗佐称,欧盟委员会还在针对欧元债券的细节展开进一步辩论,并为推动欧元债券下一步工作设定日程表。欧盟希望在明年1月8日之前收到对欧元债券的反馈意见。

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二战后初期,西欧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认为,为了恢复和发展西欧各国经济,增强与美国、苏联抗衡的能力,西欧必须从消除贸易壁垒和其他经济发展障碍开始,首先从经济上联合。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煤钢共同市场的“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生效。1957年3月,上述六国又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统称罗马条约。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生效。至此,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确保商品自由流通的关税同盟以及在经济的若干方面制定共同政策。
1965年4月,6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所属机构进行统一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生效,但3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时以各自的名义活动。
1973年,爱尔兰、英国、丹麦正式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

1.二战后初期,面对国际地位下降的状况,西欧采取的策略是
A.依附于美国恢复经济B.与苏联进行全面对抗
C.加强内部联合D.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1951年,法国等六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组织,请问它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D.欧洲国家联盟
3.欧共体成立时主要由以下哪些组织组成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欧洲货币共同体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是
A.进行社会改革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民主化改革B.高度重视科技
C.高度重视教育 D.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6.20世纪80年代,居于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是
A.英国B.美国
C.联邦德国D.日本
7.欧共体、日本的崛起,对世界格局最直接的影响是
A.使美苏两极格局发生动摇B.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C.苏联的地位削弱D.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8.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①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以这一目标为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A.亚非会议B.日内瓦会议
C.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会议D.20世纪70年代的不结盟会议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②日本崛起③中国的振兴④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美日西德法国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37.8%9.45%10.1%6.5%100%
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
黄金外汇储备5.3%5.2%14.6%5.3%100%
材料三: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1.C2.A3.B4.A5.C6.D7.D8.D9.D10.A
11.(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