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新科技与防灾减灾

长城与运河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2

高新科技与防灾减灾。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新科技与防灾减灾”,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 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课型:自学+展示

1.举例说明科技在洗染灾害预测、灾害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一、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减轻自然灾害为高新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
①(②等)、③技术、
④技术、通讯信息技术、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先进的防灾建筑技术等已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遥感技术与减灾
(1)应用灾害前兆监测
进行灾害,以便及时发出警报
。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
建立灾害模型。更好的理解和解释灾害现象
对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预测
(2)举例对发生的预测
对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预报
对的预报
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
GOS与减灾
作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__________和
三位速度及时间数据
应用防洪、__________、抗震和扑灭林火等减灾领域
举例①灾情发生后的___________和减灾过程中的_________、监测等,利用GPS可以提高减灾效率
②______________,利用GPS可以提高精确度
③救灾人员赶赴发生地点的_____________(辅以配套设施)

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1.)应用:灾害监测、_________、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
2.)意义:是灾害监测实现_________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_________,大大提高了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其他技术:_____________、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__________,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的作用。

1.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有哪些作用?

2.读图4-11,找出重旱、中旱主要在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分析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原因。

3.据图4—13,比较1998年7月30日、8月27日、9月1日的水体面积变化,说一说嫩江地区的水情特征。

4.结合l998年嫩江地区水情监测合成卫星图像,说一说遥感技术对洪水灾害的预报作用。

5.说一说气象遥感卫星在天气预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6.(教材P.89)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工作原理

(2)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作用: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1..根据要求,在下面的结构图中完成下列问题:

(1)将洪涝、特大暴雨、台风分别填入A、B、C三个方框内。
(2)在其他方框内填上适当内容。
2..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内蒙古和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被开垦的草地和荒地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为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 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 %。
(2)从气候的干湿状况分析,上述地区除三江平原属区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区与 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 。
(3)上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现象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4)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D.引进耐碱作物,改良盐碱土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精选阅读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案
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贯穿当代生活的高新科技的大致面貌和发展的情况,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理解各种科学成就出现和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与材料,介绍与说明,体会与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电脑与网络
1.计算机:1946年2.国际互联网:影响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1.DNA
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三、登上太空
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2.1969年,阿姆斯特朗
3.航天飞机
4.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学生阅读本课的引言: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一、电脑与网络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现在我们的计算机全部瘫痪,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例如:生活很不方便、现代生活秩序混乱、生活节奏被打乱等。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0插图《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1.计算机:1946年
这台计算机名为“ENIAC”,我国通常音译为“埃尼阿克”,它重30吨,机器本身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研制氢弹。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之前人类的发明比起来,电子计算机确实有十分特别之处。之所以称它为“电脑”,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人脑的能力,可以进行高级脑力劳动,并且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中。这是之前的人类的任何发明都没有的特质。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大型化和小型化。这两种计算机的应用都是极其广泛,并被各国所重视的。大型化的计算机应用在高科技领域,而小型化的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应用:从电子计算机运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已经成了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基本工具,这节省了大量人类的劳动,也直接为很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推进器。
那么,同学们应用计算机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是做什么呢?上网。
2.国际互联网
网络技术对计算机功能的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网络世界基本上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外一块天地,网络生活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空间。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有无可比拟的迅捷性和丰富性。世界的现实距离因为网络而无限缩小,这对人类生活来说无疑是质的改变。人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对翅膀,进入了信息时代。
国际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的影响: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的诞生,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同学们认为网络存在的意义何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教材P113“阅读与思考”中《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请同学们阅读。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
在破解生命奥秘的进程中,DNA的发现是一大突破。
板书:1.DNA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现在已经是一个常识,而人类接近这个秘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随着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巨大进展,出现了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板书: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本目内容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其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文字阅读框《转基因技术》
你知道哪些转基因食品或者转基因产品?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在不远的未来,生物和人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转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科学家担心,由这种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日、美、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消费者团体掀起了相当规模的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运动。
人类利用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而生物工程技术就是人类手中的一柄利剑。不过,剑有双刃,有时候科学利用得不恰当,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历史上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点,而当下争议很多的“克隆人”就是其中一例。教材P111最后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克隆”技术。你认为“克隆人”可行吗?
提示: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弊:克隆技术从根本上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克隆技术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加剧家庭的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使人口产生和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甚至会使人种退化,以及正常的生死观念根本动摇。
遗传工程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意味着在走过几千年对自身探索的道路后,人类终于拿到了至关重要的钥匙。中国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了吗?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对于太空的探索和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三、登上太空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2文字阅读框《科学幻想与现实》。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好奇,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相关知识的认识,都充满着想像和浪漫色彩。但是到了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登上太空已经不是虚无缥缈的事了。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关于苏联的航天之旅,教材上提到了两个时间及成就。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板书: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成功》,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了什么?阿姆斯特朗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板书:2.1969年,阿姆斯特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集中现代科技
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术的综合产物。它的特点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发射成本较低,用途广泛。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
志着航天运载由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转向重复使用的新型运载器的时代开始了。
板书:3.航天飞机
这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整个发展过程来说,人类一直在前进,但是这其中也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其中美国“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惨剧十分令人叹惋。但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人类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而且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4.影响:
找学生阅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各种民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信等许多领域。
你可以举出一些航天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影响的例证吗?
小结:科技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本身是没有善恶可言的,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是用来为谁服务。所以同学们应该树立为科学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而奋斗的志向。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贯穿当代生活的高新科技的大致面貌和发展的情况,了解科技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理解各种科学成就出现和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与材料,介绍与说明,体会与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电脑与网络
1.计算机:1946年2.国际互联网:影响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1.DNA
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三、登上太空
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2.1969年,阿姆斯特朗
3.航天飞机
4.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找学生阅读本课的引言:人类不断探索自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诞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计算机的出现,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生物科学的发展使我们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航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一、电脑与网络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现在我们的计算机全部瘫痪,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例如:生活很不方便、现代生活秩序混乱、生活节奏被打乱等。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0插图《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1.计算机:1946年
这台计算机名为“ENIAC”,我国通常音译为“埃尼阿克”,它重30吨,机器本身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研制氢弹。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之前人类的发明比起来,电子计算机确实有十分特别之处。之所以称它为“电脑”,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人脑的能力,可以进行高级脑力劳动,并且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中。这是之前的人类的任何发明都没有的特质。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简单地说,就是大型化和小型化。这两种计算机的应用都是极其广泛,并被各国所重视的。大型化的计算机应用在高科技领域,而小型化的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应用:从电子计算机运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已经成了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基本工具,这节省了大量人类的劳动,也直接为很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推进器。
那么,同学们应用计算机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是做什么呢?上网。
2.国际互联网
网络技术对计算机功能的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网络世界基本上已经成为相对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另外一块天地,网络生活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空间。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有无可比拟的迅捷性和丰富性。世界的现实距离因为网络而无限缩小,这对人类生活来说无疑是质的改变。人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对翅膀,进入了信息时代。
国际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的影响: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新经济”(又称“知识经济”)的诞生,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同学们认为网络存在的意义何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教材P113“阅读与思考”中《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请同学们阅读。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永远在思索的问题。
在破解生命奥秘的进程中,DNA的发现是一大突破。
板书:1.DNA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它的作用是什么?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现在已经是一个常识,而人类接近这个秘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随着生物学理论研究的巨大进展,出现了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板书:2.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本目内容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生物工程技术属于综合性学科,其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而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文字阅读框《转基因技术》
你知道哪些转基因食品或者转基因产品?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在不远的未来,生物和人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转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科学家担心,由这种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日、美、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消费者团体掀起了相当规模的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运动。
人类利用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而生物工程技术就是人类手中的一柄利剑。不过,剑有双刃,有时候科学利用得不恰当,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历史上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点,而当下争议很多的“克隆人”就是其中一例。教材P111最后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克隆”技术。你认为“克隆人”可行吗?
提示: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弊:克隆技术从根本上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克隆技术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社会伦理问题:加剧家庭的多元化倾向,瓦解正常的人伦秩序,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丧失基本的归属感;使人口产生和性爱分离,破坏人类的感情,甚至会使人种退化,以及正常的生死观念根本动摇。
遗传工程是针对人类自身的,也是生物工程的最重要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意味着在走过几千年对自身探索的道路后,人类终于拿到了至关重要的钥匙。中国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了吗?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对于太空的探索和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三、登上太空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2文字阅读框《科学幻想与现实》。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好奇,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相关知识的认识,都充满着想像和浪漫色彩。但是到了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登上太空已经不是虚无缥缈的事了。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关于苏联的航天之旅,教材上提到了两个时间及成就。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板书:1.苏联: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加加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成功》,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了什么?阿姆斯特朗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板书:2.1969年,阿姆斯特朗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插图《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集中现代科技
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术的综合产物。它的特点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发射成本较低,用途广泛。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标
志着航天运载由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转向重复使用的新型运载器的时代开始了。
板书:3.航天飞机
这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整个发展过程来说,人类一直在前进,但是这其中也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其中美国“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惨剧十分令人叹惋。但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人类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而且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请同学们看教材P112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4.影响:
找学生阅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各种民用、军用卫星陆续升空,广泛运用于气象、资源勘测、通信等许多领域。
你可以举出一些航天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影响的例证吗?
小结:科技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技本身是没有善恶可言的,最重要的是看科技是掌握在哪些人手里,是用来为谁服务。所以同学们应该树立为科学和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而奋斗的志向。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 姓名:小组:
课题:4.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课型:自学+展示

1.通过举例,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通过对我国防灾减灾主要成就的了解,增强大家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一、非工程性防灾减灾成就
1.目的: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_____________发展,必须防灾减灾。
2.指导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措施:
1.)颁布和实施了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2.)成立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员会,领导并开展了减灾的一系列活动。
二、重大减灾工程项目
1.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措施作用
中下游加固堤防、平垸行洪、
___________、移民建
镇、修水库等摆脱了“___________,水致
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
上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行
________、______措施有效遏制了长江上游不断加
剧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范围地跨____、华北北部和____地区,东起____省,
西至______自治区
营建原因历史上由于___________、农业垦殖、__________、大兴土木等原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____________、水土流失和____________灾害。
规模3560万公顷
措施采取___________、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
植被_________结合,带、片、网结合,多种树、多林种结合。

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____________得到有效治理、____________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3.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水灾原因____________,落差小,河道___________,湖泊淤积,____________频繁
治理措施治理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
目标效益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________、改善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发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4.阅读“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
①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形成决议,确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1Decade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IDNDR)
②了解“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及具体目标。

③国际减灾日的主题。


1.阅读教材P76的材料“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讨论材料后的三个思考题:
(1)防灾减灾为什么要立法?

(2)除上面列举的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以外,你还能补充吗?

(3)收集上述某一法律文本,阅读并找出其中有关防灾减灾的条款。

2.读图4-2“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找出我国重大减灾项目。

3.阅读洞庭湖“4350工程”通过阅读材料,了解:
①洞庭湖在防汛方面的作用:

②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③4350工程的规划目标:

4.通过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主要防治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为什么?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5.通过阅读P83材料,了解:
①淮河水灾的成因:

②治淮工程的目标:

:由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1.读淮河水系图,回答:(12分)

(1)填出图中有关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_____(湖)B、_________(河)C、________(海)
(2)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淮河的水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河南北两侧支流水文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2003年6-7月,淮河发生特大洪灾,简述其形成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5)“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贻误后代。”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试简述淮河水质变坏的原因。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央视国际2004年7月22日消息,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720”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救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截至到21日晚8点,灾害已造成12人死亡,48人失踪,4人重伤。
(1)在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时,主要诱发因素是________,我国由于________广布,所以泥石流爆发的频率很高。
(2)为减轻山区泥石流造成的损失,人类能够做到的有哪些?

(3)破坏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当其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备注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高三地理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27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27”,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章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示范教案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2)学会区分“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
(3)了解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2.能力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学会认读卫星影象图,并能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3)在案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减灾效益的基本途径。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志趣,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减灾防灾观念。

“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应用的原理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一课时

(引入新课)1.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有关减灾防灾的著名科技成就事例?试举例。
2.这些著名的科技成就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那些作用?
3.这些著名的科技成就有何意义?
(课件展示)地动仪、都江堰、避雷针、人工增雨、草障固沙、“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案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9引言内容,结合课件提示内容,分组讨论,总结结果,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1.地动仪、都江堰、避雷针、人工增雨、草障固沙、“3S”技术
2.依靠科技进步来减灾防灾,发展科学技术是减灾防灾的必由之路。其中“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使得“减灾防灾”工作变得更有效。
(板书)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一、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课件展示)古代求雨图,现代化的灌溉设施和手段图。
(提出问题)对比两幅图,说明古今灌溉手段不同的主要原因。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古代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现代科学技术显著进步,灌溉设施齐全,给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板书)
1.依靠科技进步是减灾防灾的基本途径
(提出问题)在减灾防灾方面,除了提高减灾防灾的科技水平,我们还必须做哪些工作和努力?
(课件展示)“减灾防灾”宣传、我国部分“减灾防灾”相关法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0以及课件展示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减灾防灾”既需要提高科技水平,更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更多的民众知道政府制定的“减灾防灾”措施,配合政府制定的“减灾防灾”措施的实施。
当然政府为了更好的贯彻“减灾防灾”的一系列措施,需要加强立法,规范法制。把自然灾害控制在萌芽阶段。
(板书)
2.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法制建设
(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类型多。
对于自然灾害的治理一般步骤为:一、灾前预防;二、灾中救助;三、灾后重建。
那么我们应该把减灾防灾的工作重点放在哪一个步骤上?
(课件展示)展示我国的天气预报工作、我国对某些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预报新闻。
(学生活动)思考自然灾害的治理步骤,结合展示引导内容,分组讨论问题,回答所给问题。
(总结归纳)我们对于任何自然灾害的治理,不能等到灾害发生了才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搞好预报和预警,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和对生命的威胁。所以说: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一定要把“预防”放在第一位!
(板书)
3.预防为主
(总结归纳)在国际减灾领域有个“4P”和“4R”原则,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来认识一下。
(提出问题)“4P”和“4R”原则是国际减灾所遵循的原则,那么如何实施好这个原则呢?我们需要借助什么手段?
(总结归纳)我们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学过“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理信息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答案。
(板书)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
(提出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部分组成。请同学们回忆必修中所学的知识,再结合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内容想一想:
1.遥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活动)回忆必修内容,阅读教材P81-85,分组讨论,梳理教材内容,总结答案,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1.遥感是重大自然灾害空间监测技术的核心技术。
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监测与控制等等
2.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近年来在减灾防灾领域应用发展迅速。
例如:救灾车辆在灾区的导航、地震监测方面等等。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集成与减灾防灾有关的多种数据库和模型库,供决策使用。
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救援与治理、数字黄河、数字长江的建设等等。
(课件展示)高科技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案例、洪灾、地震等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与高科技的关系的案例。
(活动点拨)P81-82活动题参考答案:
1.4-5月,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卫星影像图上白色区域变小;同时,气温回升利于植物生长,绿色区域变大。
2.图中河流左上为其上游。
3.精确、及时(或者观测的范围广,信息的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
(板书)
三、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P85“知识窗”的内容,想一想:激光预测降水技术会为降水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如: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带来哪些福音?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有了激光预测降水技术可以使降水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工作更准确、精确。
本案例给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会大大提高。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得到应用。
3.会有更多的机会,将自然界强大的力量从致灾的方向引向造福的方向。
(课堂小结)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一、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是减灾防灾的基本途径
2.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法制建设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
1.遥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哪些作用
三、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1.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会大大提高。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得到应用。
3.会有更多的机会,将自然界强大的力量从致灾的方向引向造福的方向。

分组合作,查阅资料,完成P86“活动”。

本节课用到了很多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必修中已经学过,但是隔得时间太久了,很多学生已经遗忘,所以建议在开本节课之前,先把地理信息技术复习一遍,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案例较多,但教材上的案例缺少文字介绍,建议通过课件补充,丰富。或者干脆另外找一些文字介绍完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