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赤潮——环境污染的恶果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01-28

赤潮——环境污染的恶果。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潮——环境污染的恶果”,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赤潮--环境污染的恶果

每当提到海洋总让人联想起湛蓝的海水、美味的海鲜。自古以来海洋总是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大量的鲜美的海产品。数量如此巨大的鱼、虾、贝等海洋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食物是什么呢?海洋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浮游藻类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浮游藻类是一类光合自养生物,它们是海洋中的"生产者",是初级生产力的主体。它们以阳光为能源,无机物质为营养,利用CO2合成生命物质。它们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藻类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

氮、磷是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命物质的重要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的含量是很低的,往往成为浮游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在自然生态循环过程中,海洋中的氮、磷等浮游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底矿物质的溶解、固氮微生物直接从空气中固定N2以及雨水冲刷地表使地表营养物质经河流流入海洋。进入海洋的营养物质总体上保持相对平衡,海洋中浮游藻的生物量也相对稳定。然而如果在局部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在适宜的光照、水温、风浪等条件下,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甚至可使每毫升海水中的藻细胞数量达数十万个以上,主要集中在表层到几米深的水层中,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赤潮"由此得名。形成赤潮的藻类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甲藻和硅藻类。有的藻呈绿色,故有的赤潮也会呈绿色或其他颜色。

相关知识

高三地理环境污染25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环境污染25”,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环境污染

教学目的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2.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教学重点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2)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我国防治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环境环境污染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污染的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的防努力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

治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生物净化

微生物的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净化作用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中国21世纪议程》

二、措施:生物净化

(一)概念: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转化,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的过程

(二)途径

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

1.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阻滞、吸附大气中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病原菌

分解土壤中的农药

2.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其需氧呼吸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自然状态下的池塘一般具有自净化能力,其净化过程包括(A)

①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②进入水体中的无机盐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利

用③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④物理沉降⑤化学分解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下列对生物净化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污染物的过程

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既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根据调查,城市生态系统中闹市区空气里细菌比绿化区多七倍以上,因此,为了给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各居民委员会加快了绿化小区的建设。其原理是有些植物能分泌(A)

A.抗生素B.抗体C.粘液D.杀菌剂

.下面哪项措施最可能应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C)

A.不施化肥B.不施有机肥C.害虫生物防治D.气候人式控制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体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D.A+C

.水在自然界的净化功能:一是水的自动净化功能,该过程是将有机污染物(通常是)自发地转变为简单的有机物,但条件是水中必须含有一定的O2才能完成转化过程;另一种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该过程是由水中的分解者(细菌)来完成的。

(1)若一湖泊具有自动净化功能,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2)若该湖泊同时具有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请问,在这净化过程中分解者的代谢类型最有可能是:;

(3)试比较上述两种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1)C6H12O6+6O2→6CO2+5H2O(2)分解者(细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污染物来进行的,因此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3)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的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转化过程是在分解者的体内进行,该化学转化过程必须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科学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两个相同容积容器内,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分析回答:

组别灭菌处理喷施等量农药温箱中培养检测敌草隆的分解情况

A高压灭菌敌草隆(除草剂)六周分解10%

B(对照)不灭菌敌草隆(除草剂)六周分解50%

(1)A组敌草隆只分解10%的原因是。B组敌草隆分解50%的原因是。

(2)实验结论是。

[(1)高压灭菌使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土壤分解“敌草隆”能力下降;未经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分解“敌草隆”能力较高(2)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敌草隆”的能力]

.下列有机污染物,最容易分解的是(B)

A.纤维素B.人畜粪尿C.农药D.塑料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

(1)绿色食品是指(D)

A.绿颜色的食品B.有叶绿素的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C)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

(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B)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2000年4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地球日,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六家单位共同发起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以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作为主题。

(1)可持续消费意味着(E)

A.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B.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C.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D.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E.以上全部内容

(2)你认为绿色生活包括以下哪一项(E)

A.救助物种、保护自然B.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C.绿色消费、环保购物D.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E.循环回收及以上全部

(3)今天我们在许多商品上已经能看到生态设计的影子,在废物循环领域,人们提出了所谓4R的设计准则,即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Y。它们的含义是、

、、。[减少、再利用、循环、回收]

.科学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两个相同容积的容器里,进行如下对比实验,分析回答:

组别灭菌处理喷施等量药物温箱中培养检测敌麦隆分解情况

A高压灭菌敌麦隆(除草剂)六周分解10%

B(对照)不灭菌敌麦隆(除草剂)六周分解50%

(1)A组敌麦隆只分解10%的原因是;B组敌麦隆只分解50%的原因是。

(2)实验结论是。

[(1)高压灭菌使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土壤分解“敌麦隆”能力下降;未经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分解“敌麦隆”能力相对高许多(2)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敌麦隆”的能力]

污水处理综合

.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污染后,导致污染物量逐渐减少,如下图a所示。与此同

时,水体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b中的(B)

图a图b

.能净化污水的微生物,其代谢类型是(B)

A.自养需氧型B.异养需氧型C.异养厌氧型D.自养厌氧型

.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A)

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

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较大的固体污染物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下图是生活污水厂的工作流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中生活着大量细菌,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主要是。

(2)曝气池需要不断搅拌是为了促使。

(3)如果曝气池中不搅拌,活性污泥中的一些细菌就进行,其产物为,从而达不到。

[(1)异养需氧型(2)细菌的有氧呼吸(3)无氧呼吸酒精或乳酸净水的目的]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主要是,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和NO3-,并利用这一硝化过程所释放的合成,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内的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反硝化细菌却大量繁殖,原因是。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繁殖起来,通过无氧呼吸把NO2-和NO3-还原成N2,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

[(1)异养需氧型,分解(2)能量,有机物(3)异养型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缺氧环境,使好氧的硝化细菌大量繁殖,而厌氧的反硝化细菌得以大量繁殖(4)[H]]

.某河流附近有屠宰场、造纸厂、味精厂等企业,工业排放的有机污水,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黑变臭。为此,环保部门配合原来单位对污水进行处理。下图是一个简易方案。请分析回答:

(1)第一处理槽的作用是;实现这一处理的物理方法是。

(2)把空气泵入第二处理槽,以及翼轮的不断搅拌,目的是提高水体中的含量。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被微生物(好氧性细菌)通过这一生理过程而降解。从第二处理槽流出的水在排入河流之前,要先用氯气处理,目的是。

(3)第一处理槽的固体废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经发酵作用能产生沼气和废渣(有机肥料)。产甲烷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它能利用H2和CO2合成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该反应的催化剂是在产甲烷菌的(细胞器)上合成的。镜检产甲烷杆菌的细胞结构,其不同于叶肉细胞的显著特征是。

(4)若污水末经处理就排放入河流,严重污染水源,会带来哪些恶果?(至少例举两例)

[(1)将固体废物从可溶性废物中分离出来;沉淀作用(或过滤作用、物理沉降等)(2)溶解氧;有氧呼吸;杀死排出水中的悬浮微生物(3)异养厌氧型;核糖体;无核膜、核仁

(4)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氧气含量下降,引起需氧生物死亡;②外来干扰超过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生态平衡;③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水中的生物,引起人体发病中毒、甚至死亡。]

高三生物知识点:环境污染的危害


高三生物知识点:环境污染的危害

名词:

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的唿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

.3、水华:在淡水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4、赤潮: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语句:

1、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声污染。

2、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我国大气污染类型是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②危害:直接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导致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

③致癌物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强烈。

④可以通过水体、土壤及植物进而危害人及动物.

3、水污染的危害:

①水俣病事件: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②水体中过量的N、P主要来自含有化肥的农田用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③赤潮和水华的形成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4、土壤污染的危害:

①“镉米”事件:土壤被镉污染后,会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进入人、畜体内,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损,导致全身性神经剧痛等症,最终死亡。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危害动物和人的生存。

5、噪声污染的危害: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生物教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能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提问:

2011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重的核污染。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核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的实例呢?(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这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展开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例,同学们已经说出不少,下面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问2: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pH,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那么下面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被称为酸雨?(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提问3:为什么有些地方会下酸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想到了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比如煤等燃烧。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提问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播放酸雨的形成过程。(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提问5: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吗?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根据课本中的提示,你能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探究方案,讨论结束后进行汇报。(①配制“酸雨”: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②挑选适宜的种子或幼苗:测定在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作为判断酸雨是否对植物有影响的指标。③设置对照组:清水组和不同pH值组,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④设计表格,进行数据统计。)

教师总结注意事项,注意实验不能只做一组,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不可信的;并总结实验得出结论:酸雨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提问6:说一说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二者的成分有差别,真实酸雨由水、硫酸、硝酸等构成,模拟酸雨由水和食醋构成。)

提问7: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物质排放造成的吗?(不一定,有些物质会随大气流动,到其他地区形成酸雨。)

(三)小结作业

小结:以同桌互相提问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要求学生将课上设计的实验回家完成。

四、板书设计

赤潮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赤潮》,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我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