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3.4生物、土壤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01-31

2.3.4生物、土壤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3.4生物、土壤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生物、土壤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知识梳理

一、生物JAb88.Com

(一)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1.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1)光照条件: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2)热量条件: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3)水分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有很大的作用。

(二)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1.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枣发芽,种棉花;

2.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

3.植物对湿润环境的指示作用--莲;

4.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矮牵牛;

5.植物对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用--铁芒萁;

6.植物对碱性土壤的指示作用--碱蓬。

精选阅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第四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巩固夯实基础

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含义: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环境整体的变化。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是指陆地不同地区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植被、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

2.不同空间范围的地域差异性表现及其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原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这种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学生阅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并能够说明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2.学生利用"生物循环示意图"、"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能够阐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简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3.学生阅读"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资料,能够举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4.学生通过活动"湖泊演化",能够说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通过分析"东北森林的变化",学生能够说出森林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5409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知识结构
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的影响形成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经度地带性:由于(水分)的影响形成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由于(热量和水分)的影响形成的垂直方向上的地域分异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教材和辅导用书。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干涸的胡杨林”“椰子树”“雪莲”“荷花”等景观图片。
提问:这几幅景观图是我国不同区域的景观图。为什么在我国有这么多不同的景观呢?
回答:因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归纳:不同的地区展现了不同的景观,说明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那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展示图片做一个活动,假设我是导游的话,我要带你们进行中国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你们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观呢?请你们把他们一一对应。
归纳: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导致不同地区气候不同,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导致地表呈现不同的景观。这些景观(主要是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自然带也就是陆地环境差异性的具体体现。(介绍自然带的概念)
出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思考自然带有什么特点?
总结:他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
请同学们阅读图P91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对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如下)

设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自然带和气候类型之间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呢?
回答: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
强调:一般自然带的名称,是以热量带+植被名。也就是对应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上一个“带”字。
回答(略)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做同步练习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气候带和自然带的分布及加强自然带的名称记忆。
承转:出示非洲的自然带图,同学们你们在非洲的自然带这幅图中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回答:非洲的自然带是南北对称的。
教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回答:因为热量不同。
教师总结:是的,因为地球上的热量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分布规律,我们把这种变化规律叫做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因为是沿着纬线变化的,因此也称为纬度地带性。
纬度位置不同热量不同,形成纬度地带性
出示不同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图,和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让学生从图片中去体验不同的自然带分布,加深印象。
总结: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_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教师:我们现在又要做一次旅行,如果我们从山东开始出发去新疆,在沿途中我们看到不同的景观,出示三张不同的图片,请同学们分别把这三幅图片一一对应在相应的位置。
提问:同学们做的很好,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回答:因为离海洋越来越远了。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发现了这个规律,因为从山东到新疆一路上水分越来越少了,所以植被也就越来越稀疏了。
提问:那你们能说出这种规律又是沿着什么线在变化吗?
回答:经线
教师:非常好,出示示意图
海陆位置不同,所以水分不同,所以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可以称为经度地带性。
总结: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__中纬度地区比较明显。
实践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人建设种植灌木。你认为哪种主张比较合理?
学生可以讨论回答。
总结:生态建设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承转: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这样一句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象呢?
学生回答各异。
总结: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把这种现象叫做“垂直地带性”。
教师:分布的特征:1)山体所在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基带类型。
2)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3)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向阳坡高于背阳坡
做相应内容的练习,加强理解。
承转:以上讲到的都是有规律的,还有一些是没有规律的,比如说我国新疆的绿洲。这叫做非地带性。
总结本课知识点: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概念及特点成因举例
水平地带性
________地带性
(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各自然带与_______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纬度高低引起的______差异,水分亦有影响非洲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化
________地带性
(中纬地区表现明显)各自然带与________大体平行伸呈条带状距海远近引起的_______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我国大陆东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
垂直地带性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分布海拔高度引起的________状况的垂直差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板书: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的影响形成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经度地带性:由于(水分)的影响形成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由于(热量和水分)的影响形成的垂直方向上的地域分异

2011届高考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专项复习19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1届高考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专项复习19”,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地理环境各要素沿不同方向相互更替的现象,称为地域分异,其规律分别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1.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对应分析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特别提醒

陆地自然带的特征及分布:

陆地自

然带气候

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

羚羊燥红土(热

带草原土)热带雨林带

南、北两侧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

沙漠狐荒漠土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岸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阿尔卑斯

山羊、黇鹿褐土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陆地自

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

动物典型土壤分布规律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温带季风

气候温带落叶

阔叶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北纬35°~50°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

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

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中纬度的大陆中部

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

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

陆地自

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分布规律

亚寒带针

叶林带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亚寒带

针叶林紫貂灰化土北纬50°~70°

苔原带苔原气候苔原驯鹿、

北极狐冰沼土高纬度

冰原带冰原气候冰雪

裸地北极熊、

海豹未发育

(1)几种自然带的分布地区:①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西部。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东南地区)。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北美东北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④热带雨林带: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印度半岛西侧沿海地区、中南半岛沿海地区、西印度群岛、热带地区的岛屿等。

(2)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显著,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突出的原因:①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②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陆地高山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由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共同形成了陆地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2)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4)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条件的影响,一般阳坡较高,阴坡较低。积雪冰川带若主要受热量影响,分布同此规律,若两坡降水差别大,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多的山坡冰川面积、体积大,雪线低。(5)同一自然带随着其所在山体所处纬度的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模式(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

特别提醒

(1)以自然带(除积雪冰川外)的倾斜方向判定阳坡和阴坡(阳坡某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偏高)。(2)积雪冰川的倾斜方向除受热量(阳坡、阴坡)影响外,还受降水影响(降水多、湿度大,冰雪不易融化)。

 (2009四川绵阳4月)下面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2)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3)与图④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

A.非洲大陆南端B.南美大陆南端

C.澳大利亚大陆D.欧洲西部

 本题组命题背景新颖,富有探究精神,能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是一组典型的能力型试题。图中信息“沿45°纬度、山脉宽约400千米,”以及现在山脉海拔约4000米,可判断最可能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受西风影响而西岸降水多、东岸处于背风坡而降水少,出现荒漠化景观。

 (1)C (2)B (3)B

 (2009武汉3月)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1)~(3)题。

(1)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A.①位于新西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C.③位于亚洲某地D.④位于非洲某地

(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③②①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②③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第(1)题,根据自然带南北坡高度,判断所在半球:①③南坡分布海拔高,说明是向阳坡,位于北半球,②④位于南半球。积雪冰川带与此不同的原因是降水多少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第(2)题,根据基带判断所在纬度:①②是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地区,③是针叶林,寒温带地区,④是高山草甸,极地附近。第(3)题,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受热量条件影响,一般向阳坡较高,背阳坡较低。积雪冰川带若主要受热量影响,分布同此规律,若两坡降水差别大,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多的山坡冰川面积、体积大,雪线低。

 (1)C (2)C (3)A

 (2009济宁5月)读下图(图甲为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至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图甲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海陆位置影响,属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2)在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A.下垫面 B.洋流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3)在图乙中,B处的大片荒漠、半荒漠中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第(1)题,该题以植被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从沿海到内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及非地带性规律。本题受局部地形因素的影响,出现局部植被与周围不同,是非地带性表现而非同一山地不同高度植被不同所呈现的垂直地带性。第(2)题,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受温带季风影响形成,两种气候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风带、季风等因素影响,属于大气环流因素。第(3)题,B处草原形成于高山周围,其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属非地带性规律。

 (1)D (2)D (3)C

 (2009北京)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④D.③和④

 第(1)题,考查山地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及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四个地区山地年降水量最大值所在的海拔不同。第(2)题,温带荒漠带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综合以上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1)C (2)B

 (2009天津)读下面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

(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稳定性D.脆弱性

 第(1)题,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故选D。第(2)题,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D (2)A

 (2009山东)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

 第(1)题,据图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故选A。第(2)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周期如此之长,其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迁是主要的自然原因,故选D。

 (1)A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