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材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兴趣。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大约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教学内容:课本P94、95。教学目标:

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
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二、探索新知
1、收集整理数据
(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小猫

小狗

小兔

小鸡

(或用表格文字打钩:

学生活动。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Ο等”)
2、制作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图不够清楚)
(2)、探索完成统计图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学生活动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4)、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
(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
(6)、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6、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2)、完成P97(2)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3)、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4)、学生活动。(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
五、外延伸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

第二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

P96、97、98。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教学准备:

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生活应用
1、出示97页2题(1)同桌观察理解(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开放实践
1、p97页3题4题(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编辑推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2年秋季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统计(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难点
体验怎么收集信息。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学期打算搞一次秋游,喜欢吗?昨天收到了气象台的一张11月份的天气预测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展开
1、课件出示第97页第2个练习题的统计表。
师:从这张预测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统计的方法:“正”字法;每种天气的天数,强化“正”字法的数法。)
2、课件出示第97页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
⑴师:我们还可以把统计表中的信息,画进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自觉地复习相关统计图的知识点。横的代表天气,竖的代表天数,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等)
⑵师:想一想,填写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再自己完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提什么问题?会回答书上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⑶学生反馈,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98页第5题的统计表。
师:我们和旅游公司取得了联系,旅游公司向我们免费提供早餐,现在他们向我们调查,早饭吃什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统计。)
⑴全班选用举手法进行统计。
⑵你能画出统计图吗?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统计中会出现人数是单数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在以一当二的格子中画。)
4、出示98页第4题。
⑴师:为表扬同学的出色表现,老师要买玩具送给大家。(出示第4题)这题在小组中完成。每个人只能选一样,组内先讨论怎么统计,再开始统计小组内的情况。
⑵小组活动后并交流。
三、习题
⑴独立完成97页第1题,思考:完成图表之前,需要知道什么,你从哪里了解这些信息?
⑵请一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师辅助。
四、总结提升
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统计(一)》教学设计
课本P94、9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
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1、收集整理数据
(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
小猫小狗小兔小鸡
(或用表格文字打钩:
学生活动。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
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Ο等”)
2、制作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统计图不够清楚)
(2)、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
(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
学生活动
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
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
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
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4)、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
(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学生活动。
(6)、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
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6、
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
(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
(2)、完成P97(2)
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
(3)、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
(4)、学生活动。
(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
五、课外延伸
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计思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要求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统计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并不神秘,反而有更深厚的生活体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设计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学生置入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深刻体会数据的收集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进行情感教育,当学生在“格子不够”产生认知冲突,感到困惑时,及时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引导学生指向“1格表示2个人”这一新知的前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以一当多”的意义。
二、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2个单位。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交流、操作练习等
教具、实验情况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师课件逐个出示: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
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二、探索新知
1、收集整理数据
(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
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
(或在表格中打钩或画“正”字)
(2)、布置学生合作完成数据统计
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2、制作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同学们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回答。
2、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简单统计知识进行统计。
二、探索新知
1、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或在表格中打钩或画“正”字)
2、学生合作完成数据统计。学生代表上黑板记录,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3、师生根据收集的数据共同填写完成统计表,学生根据统计结果讨论交流。
4、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分组完成统计图。
5、讨论:格子不够怎么办?
6、交流、汇报: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统计结果。
7、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8、交流、展示。
9、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谁有什么想说的?
(统计表不够清楚)
(2)、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别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
(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分组完成统计图。
(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讨论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
交流、汇报: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统计结果。
预计:
1、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往上涂)
2、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3、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
(4)、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
(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质疑:用1格表示2人,如果是单数怎样画?
(6)、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质疑:用1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如果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
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1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
1、布置学生独立完成P97(1)。汇报、交流。
2、完成P97(2)。
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件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识?说给大家听一听。
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
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
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1、看看课本,谈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能说说自已或小伙伴在这节课的表现吗?
3、评比本节课学得最棒的小组。
五、拓展延伸:
设计一个“课后小调查”:调查家里或邻居一个星期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制成统计表,并谈谈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你想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统计结果。
7、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8、交流、展示。
9、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学生活动)
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
1、独立完成P97(1)。汇报、交流。
2、完成P97(2)。讨论、交流。
3、将97页第二题统计图制成统计表。
4、展示、分析统计表。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1、学生质疑反思、交流。
2、学生自评和互评。
五、拓展延伸:
1、课外设计一个“课后小调查”,制成统计表,说说感受。
(设计意图)
三、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
四、了解学生新知的掌握情况;通过自评和互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
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板书设计]
统计
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
1格表示2个单位
三、点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大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此案例中,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赋予抽象的教学知识于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心。数学课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达到了“寓乐与教”。例如,当学生完成“一格当2人”的统计图后,提出“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2、知识建构自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此教学案例设计注重最大限度的发挥组织、引导、帮助、促进等作用,促进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以一代二”的特色方法时,没有给学生现成的方法,而是试图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让孩子在互相讨论中探求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和理解知识也一定会更深刻。注重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体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自主探索性地学”的新课程理念。
4、德育教育深刻化
现代教育提倡学科整合,数学课不能简单采用正面说理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讲究教育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融入思想,才会有灵魂。只有浸入情感,才会有心灵碰撞。也只有这样数学课才会变得鲜活而灵动起来,产生独特的魅力。案例设计对数学学科与思想教育整合作了有效的尝试。如“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调查家里或邻居一个星期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制成统计表,并谈谈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你想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这样的一个贴近生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碰撞,心灵产生共鸣,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案例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统计图的全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本P91~105页。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300+600800-40030+40
200+700600+40080+9080-30
二、学习情境创设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4)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23+31=
(5)互相交流算法。
3+1=420+30=5050+4=54
23+30=5353+1=54
31+20=5151+3=54
(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22-4=18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2、练习十九第2题。3、练习十九第5题

第二教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教材第96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五、拓展性学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第四教时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
5.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第五课时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12题
四、练习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2020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2020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北师大版)

第六课时快乐的动物
首案编写:李xx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每人10个小圆片,挂图1幅,动物数只。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每当夜幕降临,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喜欢到河边玩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是谁、有几只?
鸭□只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小鸡□只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你能提出比较他们关系的数学问题吗?谁比谁多几只?还可以怎样比?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你能解答吗?
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摆出猴子、小鸭的只数,怎样可以让小朋友更清楚看到小鸭是小猴的()倍。
猴子:○○○
小鸭:○○○○○○
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分为一组,我们发现6里面有2个3。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也就是说6是3的2倍,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6是小鸭的只数,3是小猴的只数,2是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用写“倍”字。
2.做一做,生生互动
画出松鼠、小鸡的只数;然后圈一圈,让我们很快看到松鼠和小鸡的关系。想:8里面有()个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8÷2=4
3.读一读、说一说
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用6÷3=2来算;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用8÷2=4来算。
4.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小鸭和小猴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小鸡和小松鼠也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可是还有一些小动物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倍。
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同桌交流。
5.小结:
读上面的问题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问谁是谁的几倍?就是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三、课时练习
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用9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9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找出自己身边生活中成倍数关系实物数量.如:我的眼睛只数是鼻子的2倍;我的手指根数是眼睛只数的5倍;我的耳朵只数是嘴巴的2倍;窗的扇数是门的2倍;等等,让小朋友们自己找,自己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初步认识
小鸭□只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倍?
小猴□只想:6里面有()个2
小松鼠□只□○□=□
答: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孔雀□只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倍?
小鸟□只想:8里面有()个2
小鸡□只□○□=□
答: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第七课时花园
首案编写:李xx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4×2=8(只)
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8÷2=4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6-9的乘法口诀。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2.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6~9的乘法口诀中大部分口诀在前面已经学过,新的口诀剩下不多,而且教材的编写结构与前面乘法口诀的编排也相同,所以本单元教学应当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运用迁移的原理,掌握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前面“乘法口诀(一”相比,本单元要帮助学生形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抽象与概括的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题目

有多少“粘贴画”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6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

2.运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刚才砸金蛋你们特别高兴,是吗?还想不想再接着砸?这回咱们倒计时。

生:3、2、1,砸!(伴随着星星的散落,学生兴趣高涨,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感叹。)

师:肯定刚才你们歌唱得太动听了,连星星都砸出来了。看到这么多颗星星,你想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师:一共有多少颗星星,估计估计吧!

师:你是怎么估计的?

师:刚才同学们方法真多!基本上是看一堆儿大约有多少,再看看大约有这样的几堆儿,就估计出来了。看,思考星都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想跟刚才那两位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同学交朋友。(课件中出现放大的星星,并写有思考两个字,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对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予鼓励,学生的情绪高涨。)那待会儿咱们还要比比谁最爱思考,能够得到思考星,好吗?

师:看看还有什么星?

师:比比谁最会倾听。

师:比比哪个组最会合作。

师:比比谁算得最准。

师:比比谁的想法最有创意。

师:谁能有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你们想不想和这些星交朋友呢?

师:要想知道这些星到底有多少颗,我们必须得怎么办?

(数一数)

师:好,用你们的方法,先数数这几颗。(电脑出示思考星、倾听星、合作星、计算星、创意星、发现星排一排)

(6颗)

师:两排呢?

(12颗)

师:现在呢?

(18颗)

师:你们怎么数得那么快呀?

(三六十八)

师:你会用口诀想出答案。

1、用加法算式:6+6+6

2、用乘法算式:3×6=18

师:真不错!又可以用口诀算出来,也可以列算式算出来。

师:这是几个6,是多少?

(4个6是24颗)

师:两人互相说说口诀,说说算式。

师:现在是几个几,是多少呢?两人再说说算式,说说口诀。

师:那我们是不是还要这样6个6个地数下去呢?6个6、7个6、甚至更多个6结果是多少呢?你能不能继续列出算式,编出口诀呢?每个同学有这样一张片子,在片子上继续列出算式、编出口诀,如果在计算或者编口诀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可以接着在下面画一画星星,再想一想。(学生独立写算式、编口诀,在学生独立编写后,个别学生汇报。)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写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口诀又是什么意思吗?

师:你们觉得刚才同学们编的口诀正确吗?能不能来证明这几句口诀是正确的?(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下面咱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读读合作要求。

师:合作星还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呢,努力吧!(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小组讨论,开始验证四句口诀中的一句)

师:哪组验证的是六六三十六这一句?

师:刚才很多组验证了六六三十六这一句,有的组是用连加的方法,有的组是用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加6的方法来验证的。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学生画出了这样的54颗星,教师板书:六九五十四)

师: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启发,谁想来证明六七四十二这一句?

师:你们编出了这么多句口诀,还用不同的方式证明了这些口诀是正确的,让我们用这些口诀帮我们把星星数完,看看到底有多少颗。

(学生边数,教师边演示课件,把散落的星星排列整齐)

师:你们不但和这些星星交上了朋友,而且还从这些星星的身上探究出了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教师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师:黑板上这些口诀完整吗?你还想补充哪几句?(学生说以前学过的5句,教师在黑板上补充完整)

师:这样6的乘法口诀就完整了,读读你们编的这些口诀吧!

师:再读读,看看口诀中还藏着什么小秘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我们发现这么多规律,有什么用?

师: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并且能算得特别快!计算星好想认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摘星星。(出示6×8、2×6、6×4、6×9、5×6、6×7、3×6、6×6分别让学生计算,发给计算星)

师:还想摘星星是吗?每人有一张小片子,做对了,计算星就会和你交朋友。师:用6的口诀能帮我们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呢?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师: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更让你们兴奋的礼物。(教师出示实物金蛋,学生极为兴奋)哪个组帮老师解决了实际问题,哪个组就可以得到金蛋,下课也去砸金蛋。

四、回顾整课,进行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最想和老师、同学们说点什么?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一个星期有几天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二)数方格,编7,8的乘法口诀
1.一排一排地数,编制7的乘法口诀。
师:到底有多少个方格呢?我们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排有几个?两排呢?……
(在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口诀来算。当算到6排一共有几个方格时,出示算式:6×7=42。接着算7排一共有几个方格?列出算式:7×7=)
师:7×7的乘法口诀我们没学过,可以怎么算?
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1)7×7=6×7+7=49;
(2)7×7=7+7+7+7+7+7+7=49;
(3)把7个7相加拆成3个7和4个7相加:7×7=3×7+4×7=21+28=49;
(4)把7个7相加拆成2个7和5个7相加:7×7=2×7+5×7=14+35=49。
师:当我们遇到不会算的乘法算式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用连加、找规律、拆数算等都可以。
(老师引导大家根据7×7=49编出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
接着数8排一共有几个方格,列出算式编口诀。
师:我们刚才一排一排地数,可以编几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
师:能把7的乘法口诀编完整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

2.一列一列地数,编制8的乘法口诀。
(老师引导学生一列一列地数,运用学过的口诀来算一列有几个方格、两列有几个方格、三列……)
师:刚才一列一列地数,可以编几的乘法口诀,还差几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根据刚才数方格的过程编制7和8的乘法口诀表。(出示课题:7,8的乘法口诀。老师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张编写卡。)
学生独立编写7,8的乘法口诀。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编写情况。编好后,选出两张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同桌互查。
(师在黑板上出示从学生编的口诀中整理出来的一张大的7,8并排的乘法口诀表。)
师:你们仔细观察,发现7,8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秘密?
(学生争先举手要说,老师为了满足每位学生说的愿望,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老师在参与其中一个小组讨论时,一个男孩问:“老师,刚才××同学提了个问题,7×100等于几,该怎么算?”师说:“7×100可以看成几个100相加,你再想一想、算一算?”)
汇报时,学生发现的秘密有:
(1)从上往下,7的乘法口诀每次多7,从下往上每次少7;
从上往下,8的乘法口诀每次多8,从下往上每次少8;
(2)7和8的乘法口诀中都有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
(3)7和8的乘法口诀中有六句都是学过的;
(4)横着看8的乘法口诀中依次比7的乘法口诀的积多1,多2,多3…
(5)如果把1×8插到1×7的下面,比上一题多1,因为他们的第一个乘数都是1;如果把2×8插到2×7的下面,就比上一题多2,因为他们的第一个乘数都是2…
(其中有个小组汇报时,一个男孩负责指出规律,说完规律后,他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小组的同学提了个问题:7×100等于几,我们把它解决了。”)
师:(惊奇地)你是怎样算的?
(男孩很高兴,他刚说了几句,师递给他一枝粉笔,说:“你把算法写出来好吗?”)
男孩一边说一边写,他的算法有:
(1)7×10=70,7×100=700,只要在70后面加个0就行了;
(2)从口诀中找到5×7=35,推算出50×7=350。
男孩意犹未尽,说:“我们只要看小数,就能算大数了。”
(全班同学禁不住热烈鼓掌,用钦佩的眼光看着他,有的低声说:“好厉害!”)
师:你真了不起!不但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还会总结。
(孩子的情绪极高。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也有个问题,8个8怎样才能等于1000?”这个问题把全班同学都问住了,接着他得意地说:“8+888+88+8+8=1000。”)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要向你学习!

(三)编数学儿歌
师:我们找到的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乘法口诀。我们生活中有什么
数学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生: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几天?
全体学生运用7的乘法口诀编《星期歌》:“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14天……”
再运用8的乘法口诀编《螃蟹歌》:“一只螃蟹8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
(这个部分从数方格中体验7,8乘法口诀的编制,再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制口诀,学生编制的时间有十几分。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进一步对乘法口诀有更直观的认识,并回到生活中去,这个知识建构过程是本课的目标,这个时间用得值,关注了每一个学生。)
(四)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第75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师巡视后指出:“有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6+7=13,6+7=42。
师:到底谁算得对呢?
师:你能猜出他写6+7=42时是怎么想的吗?
师: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不要看错符号。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检查,最后由组长来汇报完成情况。
(老师发现一个小组检查得特别快,就向全班推广他们的经验。)
组长汇报练习完成情况。
老师指着第一题(七八五十六)强调:“当我们遇到7乘8,8乘7时都可以用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来计算。”
(再次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通过练习,教师即时评价,加强体验。)
屏幕出示第74页的表格。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师:智慧老人看我们学得这么好,要买几本书送给我们。
屏幕出示一本书,价钱是7元。问题:买13本书需要多少钱?列式:13×7=?(元)。
师:智慧老人要求我们利用刚才填的表来算。
学生同桌交流后,算法有:
(1)7×10=70,3×7=21,13×7=70+21=91;
(2)6×7=42,7×7=49,13×7=42+49=91;
(3)5×7=35,8×7=56,13×7=35+56=91;
(4)4×7=28,9×7=63,13×7=28+63=91。
(同学们兴致勃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年级:二班级:

周次

8

课次

1

授课课题

认识线段

教学

基本内容

课本第48页例题,课本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的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交流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认识线段

1、要求学生取出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课桌上。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得出这条线是弯的后,教师拿起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讲述:我们把这两手间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

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确认是直的)

2、画出一条线段,

提问: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两头有两个点,

说明:我们两手掐住了毛线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头的点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指名完整地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想想做做第1题)

4、学生用手摸一摸直尺、课本的每条边,感受线段。

提问:你还能说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吗?

二、画线段

1、学生动手利用一些工具试着画一条线段。

2、交流画线段的工具和画线段的方法、步骤。

3、看书上第48页,了解画线段的各种工具,说说还能用什么工具。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合作,数一数,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体会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分别是由3条、4条、5条线段围成的。还要指出:两条线段在一点相接,端点不要再画出来。2、做“想想做做”

教师示范折纸,打开后让学生看一看,折痕就是一条线段。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它短的呢?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折一折、比一比,再交流不同的方法。

3、画连接两点的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点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

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学生自己在纸上依照着画线段,再在班内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4、做“想想做做”第4

提问:“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猜猜画成是什么图形?学生先猜一猜,然后画一画进行验证。

5、拓展题

教师在黑板上点上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提问:如果有这样三个点,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小组合作,画一画、数一数,交流时演示数的方法。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知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五、作业反馈及补缺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年级:二班级:

周次

8

课次

2

授课课题

认识厘米

教学

基本内容

课本第50-51页例题,课本第51-5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具准备:米尺、学生准备一根毛线、学生尺,每个学生发一张长7厘米的纸条。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交流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引入新课

谈话: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如果我们要想知道课桌面有多长怎么办?

你们量量看。

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

讨论:怎么样量更好些呢?(用尺量)

认识尺上的一个新朋友——厘米(板书课题:厘米)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厘米

(1)学生看直尺,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刻度线和1厘米,请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一看。

(3)用两个手指比画1厘米有多长,

说明: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学习量长度

(1)拿出课前发放的纸条,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先在小组内商量怎样量,再动手。

(2)交流是怎样量的。

(3)讨论:哪种方法正确?哪一种方法更好些?

(4)小结:我们把刻度线0对齐纸条的一端,再看纸条的另一端对着几厘米刻度线,纸条就是几厘米,这方法既正确又简便。

(5)完成书上第51页,书上的小刀是几厘米,线段是几厘米,把它填写在书上。

3、练习量长度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其他量法错在哪里?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红色的线段有多长,蓝色的线段有多长,再提问:这两条线段都接近几厘米?你认为可以怎样说?(大约8厘米)

小结:我们遇到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是正好几厘米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厘米,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3)量一量学习用品的长度。

(4)做“想想做做”第4题。量好后填在书上。告诉学生要记住这个长度。

(5)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作业,同桌互相检查。

4、画线段

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7厘米长的线段,请一名学生在投影仪上示范,说说是怎样画的,

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这节课的什么内容最感兴趣?你打算用所学的知识去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年级:二班级:主备人:王琴日期:2010年10月14日

周次

8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认识米

教学

基本内容

课本第52-53页例题和试一试,课本第5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再通过测量进行验证;会恰当地选用长度单位,并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交流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

2、让学生量教室的长,量后分小组讨论。

3、讲述:量比较长的长度,要用比厘米大的单位。

板书:认识米。

二、联系生活,认识长度单位“米”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长度正好是1米。

(2)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用两手掌夹住米尺的两端,说说两手间相距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3)说说1米大约有几枝铅笔长。

(4)用米尺比比自己的身高,1米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5)用米尺量量课桌长的一边,看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长(短多少)?(用手比划)

说明:课桌长的一边接近1米。你还能说出大约长1米的物体吗?

2、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

(1)用20厘米的尺子与1米比比,1米有几个20厘米?

(2)你是怎样算出的?

(3)师生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齐读

3、指导完成“试一试”

(1)量一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填一填,再集体交流。(2)先估计再测量。教室的宽大约是()米。教室的门大约高()米。黑板的短边大约是()米。活动后大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运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用手比划1厘米和1米。

2、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问为什么这么填写。

3、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讲座交流在比较时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3题两人一组测量,集体交流测量的结果。

5、做“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践一下。

板书设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年级:二班级:

周次

8

课次

4

授课课题

量一量

教学

基本内容

课本第54-55页内容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交流等

集体备

个性化修改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尺拿出来,互相介绍。指名介绍。

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一步、一庹的长度。

学生互相帮助。指名学生说出自己量的长度。

谈话:记住用他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纸用学生尺量出四条边的长,填写在课本第54页中间的()里。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吗?

学生各自折纸,测量,再指名回答。

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问:把你量出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刚才你们量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是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2、估测物体的长度

用一、一步、一庹估测一件物体,再选用合适的尺量一量进行验证。小组活动,然后指名汇报。

3、到篮球场上去量

(1)测量篮球场的长。

每个小组进行两次测量。第一次用3米的绳子量,第二次用你们认为合适的尺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一下你更相信哪个测量结果,为什么?

(2)测量篮球架的高。不爬到篮球架的上面,你有办法量出篮球架的高吗?(3)各小组自选测量对象、自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在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9

课次

1

授课课题

确定位置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问题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交流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有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出示小动物做操图)你们看,他们做操做得多认真啊!要说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学习例题。

1、听对话,找动物。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听小猴和小熊说的话,并找到他们所在的位置。

小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引导:根据小猴和小熊的话,你能在图上找一找哪里是第一排,哪里是第二排吗?再指出哪里是第三排、第四排。那么数第几个又应该从哪边往哪边数?指着图数数看。

小结:在小动物做操这样的画面上,排数一般都是从前往后数,个数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要说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

2、指动物,说位置。

(1)白菜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小兔在第几排第几个?请将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再指名回答。

(2)小组讨论豆荚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能说出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吗?

先分小组合作交流,一人指,其余说位置,再由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教室中的位置

(1)指名说说自己的座位。同桌相互说一说,你的座位是第几组第几个。

(2)指名到前边来说一说几个同学的座位,并追问:你还能怎样说?

(3)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其他同学的座位。

三、做“想想做做”的习题。

1、出示第1题。

提问:根据这两小题中给出的信息,你能说一说层数是怎样排的,号数或本数是怎样排的吗?

按题目的要求,鼓励思考,先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2、出示第2题。

提问:你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的座位的排数和号数是怎样排列的?你能从图上看明白吗?

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回答。

3、出示第3题。

一位学生或教师说,其余学生摆或画。集体订正,同桌互查。

教师巡回指导。

五、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举例说一说怎样知道物体的位置吗?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9

课次

2

授课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58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5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交流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认识东、南、西、北。

1、教学例题。

谈话:小红是一名小学生,我们看看她在干什么,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你知道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说口令,学生按口令做。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面向北面站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二、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看一看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都去观察了吗?

指名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说书橱在哪面,再说说窗户在哪面,你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自学,再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中相应的图,并讲述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

(2)假如你在林中迷了路,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回家的路?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年级:二班级:

周次

9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认识平面图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6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61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讨论交流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用摄象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拍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只是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得站得很高才行。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平面图,把操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平面图。

谈话: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平面图,(拿出操场平面图示意一下)图的中间是学校的操场,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学生活动:在平面图的四个方位上分别填上教学楼、学校大门、西围墙、篮球场。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制图策略,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反馈:刚才有几个同学已经将自己制作的平面图展示给大家,先请这几个同学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还有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吗?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吗?请在小组内讨论。(定的北面不同,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在平面图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

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的。为了标明方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北)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指向标,这个指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刚才制作的平面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吗?把你制作的平面图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纠正过来。完成后,再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活动:纠正自己制作的平面图,使其符合规范,并把作品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指向标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图。

问:图上的指向标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图上的指向标,确定其他的三个方向吗?

谈话:根据图上这些小动物家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看谁了解的信息多)。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请学生打开教科书,完成“做一做”。

小结:同学们学得都很主动,不但认识了平面图,还能清楚地表达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提问:小明到人民公园应向哪个方向走?如果小明想到百货大楼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去新华书店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问:如果你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你准备怎样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交流。重在看图方法指导。

再出示题中填空部分,指名回答,并在课本上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着重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1)大楼的紧急疏散图有什么作用?(2)紧急疏散时,为什么不能走电梯?)

讨论:假如遇到了紧急情况,你认为每个房间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先在小组里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指名回答反馈。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在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09.11.19授课人:刘兵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下面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辛苦了!老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板书设计统计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12年秋季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有关角的一些知识。能正确辨别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正确画角。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前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欣赏图片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角,三角板有三个角,(指两条边夹一个角,画弧)剪子的两片刀口形成一个角(指)凳子的每两根木条形成一个角(指)。指一指,在下面这些图形中哪部分是角。(出示吸管、水龙头)
在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想,说说,你看到过哪些是角。
2、摸一摸
同学们请你们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一个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对,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这个点叫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板书:

顶点

3、做一做。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在你们的手里都有两根硬纸条,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两根硬纸条做出一个角,做好后摸一摸它的边和顶点。
三、巩固练习
1、1、完成P40页的1、2、题。
2、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四、课堂小结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
2.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包括“生日”“买书”和“抛硬币”三节。前两节是统计的内容,第三节是概率的起始课。统计的学习内容,重在发展学生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概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必须通过“抛硬币”“摸球”等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使他们感受现实世界中大量的不确定现象,这是学习概率的基础。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4课时。题目

生日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生日贺卡,大家猜猜是送给谁的?
师:对了,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还带来了生日蛋糕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生日歌”好吗?
(二)玩中学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知道它在什么季节吗?
(启发学生回忆当时是穿什么衣服,景色如何?来说明自己的生日是什么季节。)
2.(放一段乐曲,大家听一听)你觉得这段乐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3.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
4.如果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一年四季,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5.(用绿、红、黄、白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学生向小组长要一张有色的卡片,表示自己生日的季节。
6.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小组先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向全班汇报、交流。)
7.让大家都把象征自己生日季节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周围,一起数一数。(老师逐一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8.根据统计表,请学生在格子里涂色(课本第90页),独立完成统计图。
9.小组讨论,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0.针对(3)(4)两个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三)做中学
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师:假如你们是勤劳的小蜜蜂,盒子里面有黄花、蓝花和红花各一朵。
1.每次摸出一朵花,在下表记录结果后,把花放回盒子。
2.整理上表的数据,涂色,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黄色蓝色红色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3.说一说。
(1)___拿出的次数最多。
(2)黄花和白花一共摸出来了_________次。
(3)如果再摸一次,你猜它会是_________花。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全过程。)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抛硬币

备课人

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

重难点

探索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都喜欢玩哪些游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2.抛硬币,初步感知

(先请学生观察硬币,说明正面、反面)

师:同学们先猜一猜,硬币落下后哪面会朝上?

1、正面会朝上。

2、反面会朝上。

师:到底哪面朝上,我们验证一下。老师先抛一次验证。

3、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先猜一猜,再抛。每人抛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统计。

(小组活动,学生情绪激动,神情专注,气氛热烈)

4.小结:

师:不论怎么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到底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我们是不能确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可能会正面朝上,也可能会反面朝上。

师:请同学们用可能说说抛硬币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从学生喜欢玩的游戏谈话导入旨在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猜测、探索,初步感悟新知。】

二、活动探究,体验发现

1.体验可能:

师:在装有3个白球和3个红球的盒子里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小组活动开始。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然后小组汇报)

师:从各组汇报的摸球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3、体验一定:

教师出示一盒球,摇晃均匀,请学生先猜再摸球。

(学生纷纷举手,说明猜想)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摸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师:怎么装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往盒子里装入6个白球和1个蓝球。)师:同学们猜一猜,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请8位学生摸球,并将结果统计在黑板上)

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好。盒子里的白球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数就多;篮球数量少,摸到篮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数就少。

5、选礼物活动:

出示智慧老人送来的礼物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在小组内说说应该在哪个袋子里摸,才会摸到自己喜欢的礼物,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

三、再次体验深化拓展

1、装球活动:

(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抽取选题:1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可能是黄球?2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一定是黄球?3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第一位同学会抽到几号选题呢?第二位同学会抽到几号选题呢?第三位同学呢?

(按照抽取地选题,小组活动装球,然后汇报。)

2、说一说:小白兔可能会吃到萝卜吗?

(电脑出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和智慧老人)

师:小白兔只有回答了智慧老人出示的问题才能够吃到萝卜。小白兔可着急了!我们一起帮它算一算,二十几加十几得多少?

3、看图说话:

(一位小男孩正在花园踢球,球飞向三楼的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

师:同学们说一说画上谁在干什么?

师: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场景,再现日常生活画面,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融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合作精神、估算能力,又体现了人文精神,渗透了人文关怀,蕴含思想教育】

四、总结谈话点拨联想

1、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勤动脑,多思考,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准确判断,这样,我们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请同学们多留心生活中的事情,看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是一定发生,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27.冬爷爷的图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呼、格、盯、盼、冒、图、床、屋”8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冬爷爷的图画之美丽,并进而主动地去发现和体会大自然的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其中的重点是学生字词和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

第一课时

一、缘题问文

1.写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题目是《冬爷爷的图画》,现在请大家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比比谁写的字更漂亮。

2.读题。谁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听了你的读更喜欢这篇课文。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聪明的孩子头脑里一定会出现许多问题。是哪些呢?请你说说看。

二、初步感受

1.会提问题的孩子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会读书的孩子,还能主动从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书就在手边,快快打开书读吧。

2.老师建议你们,读书的时候,可以用笔勾画住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的读音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语言还可以多读几次。

三、可学生字

1.读一读。这篇课文的生字较多,老师已经把它们写在黑板上了(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己先读一读,看能否读准它们的字音。

2.认一认。看着拼音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拼音没有了,顺序也和刚才不一样了,你还能把它们一一认清楚吗?

3.玩一玩。识字就像交朋友一样,见得次数多了,才能熟悉起来。请大家拿出你们的识字卡片,互相说一说,认一认。

4.议一议。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听,让它们也能用上你的方法很快地记住这些字。

四、再读品悟

(一)自由练读。

生字认会后,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文了。大家把课文再读读,待会儿我们请一些同学读课文。

(二)逐层指读

1.(第1小节)谁愿意读第1小节,让人听了你的读,就能感觉到“窗里、窗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2.(第2-4小节)爸爸和方方的对话比较难读,谁想先试一试:①指名读;②结合实际指导读好“画画”的不同停顿;③分角色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第5小节)这个小节看起来简单,可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所以要读好并不容易。谁先来试试?

4.(第6小节)读好这个小节,你就知道冬爷爷是怎样画画的。大家先自己练练,特别是那些长句子,要注意停顿。

5.(第7—10小节)冬爷爷画的画美不美,就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谁能读读这几个小节,让人一听,眼前就能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

6.(第11、12小节)有了前面读对话的经验,这两段爸爸和方方的对话该怎么读,你能选个合作伙伴展示给大家听吗?

(三)重点赏读

读自己喜欢的那些段落,邀请同学比一比。

五、学写生字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田字格中的字,对写好这些字你有什么想法,建议。

2.重点指导

“冒”上面的“曰”要写得扁一点、宽一点。

“呼、格、盯、盼”是左窄右宽的字。

“床”要注意先写左上部分的“广”,“木”字的第一笔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

“图”字形方正,里面“冬”的两点要写在横中线下面的竖中线上。

3.学生练写,看一描一写两。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检查订正。

二、自悟自得

1.好的文章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大家想把课文再读读吗?

2.上节课,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不知这些问题大家是否已经解决?谁愿意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说一说?

三、合作研讨

1.课前老师听到同学们议论,有的同学说冬爷爷只画了三幅画,有的同学说冬爷爷画的画可多呢,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先讨论,再交流研讨)

2.大家都认为冬爷爷的画不仅这三幅(出示课件),那么你们说说冬爷爷还可能画出哪些画?(可让学生先画一画,说一说,再交流)

3.冬爷爷的画这么美,请大家夸夸冬爷爷的画。

四、延伸拓展

1.现在也是冬天,我们教室的玻璃窗上却看不到冬爷爷的画,难道冬爷爷不爱在这里画画?(要先组织讨论,回顾,再交流)

2.冬爷爷的画什么时候消失,你是怎么想的,先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其中1-2题完成。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周围的小朋友听。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摘记在积累本上。

3.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冬爷爷还会画什么画?把你的发现画下来或写下来,讲给老师、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冬爷爷的图画

水蒸汽冷冰花一棵大松树

一片大山

一枝兰花

……美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冬爷爷的图画》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文章,特别适宜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向生活。

28.做灯笼

教学目标:

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题导课,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猜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不容易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习。

2、帮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再互相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交流。

2、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

3、讨论“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下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5、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四、总结。

1、齐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合作真快乐)

3、其实和别人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平时有和同学们合作吗?和大伙说说吧!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了“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2、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后,全班齐读。

二、讨论以下问题。

1、同桌忘了带彩色笔,你怎么做?

2、和你一起做班级卫生的同学今天过生日,你怎么办?

3、同桌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做作业时不会做,你怎么办?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巩固会认字。

2、教师指导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3、评讲学生的练习。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和别人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件事情的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很轻松地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29.贺年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风浪、大海、祖国、贝壳、希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朗读诗歌,使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美好祝愿,并立志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理想、勇于探索的少年。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小朋友,新年快到了,你怎样向家人、老师和同学祝贺新年?

教师出示贺年卡,学生欣赏。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2.质疑:你在读书时有没有遇到困难?(针对学生读不好的生字,教师加以指导。)

3.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放录音带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的拼音,听听是否与自己读得一致。

4.学生再读全文,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5.同桌之间互读,然后全班齐读全文。

(三)自学本课生字词。

1.自由读全文,把要认识的字作上记号,看看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

2.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读一读。

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困难。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要认识的字,学生读出字音,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

2.教师读字音,学生举卡片,看谁举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一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五)自主积累“我的词语库”。

1.读课文中的“我的词语库”,理解意思。

2.说说你从课文中还学到了哪些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阅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节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说说从这一小节中读懂了什么,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

(2)交流:这一节诗告诉我们什么?教师从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收到了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贺年片?贺年片表达了什么美好的祝愿?我收到贺年片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感情?

(三)赛读,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四)用以上方法读好另外几节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整体感受。可四人一小组结合读诗,每人读最拿手的一节,组与组对抗。

(六)指导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背诵。

(七)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样的贺年片,你有什么美好的祝愿?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一两个小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要求会认的字。

1.出示要求会认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2.朗读诗歌。

(二)写字。

1.读要求会写字卡片。

2.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老师指导。

3.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运笔方法。

5.学生先描写一个,再写两个。(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

教学反思:

整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飞扬,自主意识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上,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并能积极参加讨论。

语文百花园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汉语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不同意思。

2.学习成语,收集十二生肖图象及儿歌,初步学习积累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3.学习仿照例子写句子,要做到清楚、完整。

4.读、背《九九歌》,初步感知冬春季节的变化。

5.阅读短文,了解传说中龙的样子、龙的本领以及人们对龙的尊敬。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会怎样向别人表达祝福,如何与他人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人百花园,进行一次快乐之旅吧!

2、出示课件:百花园。

3、师:百花园是个百花盛开的世界。瞧,牡丹园、玫瑰园、樱花园、桃花园、梨花园这么多花等着我们去欣赏。我都闻到花香了,我真想去牡丹园看看,你们呢?

二、课件出示《百花园》中的花仙子,激发兴趣

同学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百花园!我是这儿的护花使者——花仙子。今天,由我带领你们参观百花园。要想进人我的百花园,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们先要完成我的问题,才能进入花园,百花才能盛开!你们想参观什么园!

1、指名询问,进人“牡丹园”。

(1)出示本园要求:读一读、说一说。

森林祝愿我,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老师祝愿我,————

——祝愿我,————

(2)练习说话。

师:谁读得好,说得好,牡丹园里就会增添一朵盛开的牡丹,课件上便开出一朵牡丹花。

老师祝愿我,像花朵一样美丽绽放。

蓝天祝愿我,像小鸟一样快乐。

草原祝愿我,像骏马一样勇往直前。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说出自己独特的表达祝愿的句子。)

(3)教师小结:瞧!牡丹园里的牡丹可真多呀!有红的、紫的、白的……千姿百态,漂亮极了!

2、自主选择,进人玫瑰园。

师:花仙子玫瑰园里的花,都由生肖动物负责,只要你与它们做朋友,它们就会把一株株的鲜花献给你。

(1)出示生肖动物,鼓励学生与生肖动物打招呼(如:鼠,你好!)o

(2)花仙子:你们知道生肖动物有几个吗?你知道自己的属相吗?你爸、妈是什么属相?按生肖顺序今年是什么年?去年是什么年?明年是什么年?

(3)花仙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他们用几种动物记人的出生年,加上12个表示次序的符号,又可以用来表示年的次序,这就是我们常听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子、丑、寅、卯……”这12个字就是古代表示次序的符号。

(4)教读十二生肖歌。

(5)看图背诵。

(6)谁会背十二生肖歌,生肖动物就谁送一株玫瑰。(学生背诵一人,课件上便出现一个小猴,送上一株枝头绽放的玫瑰鲜花。)

(7)你知道生肖歌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8)教学小结:《生肖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内涵丰富,如果你喜欢可以抄在你的采集本里。我们在日常生活,常常听到长辈说一些反映生活常识的句子,都可以像书中的学习伙伴一样,收集起来,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3、教师:牡丹花、玫瑰花已经竞相开放了,百花园中还有迎春园、樱花园、桃花园、梨花园。你们还想去哪里看看呢?

(1)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随机出示各园具体要求:

迎春园:读、背《九九歌》,了解冬春季节的变化。

樱花园:阅读短文《龙》,了解有关龙的知识。四人小组交流在其它渠道了解的关龙的资料,如神话故事,成语等。

桃花园:读一读,想一想,区分字义。

梨花园:熟记成语,学会积累词汇。

(2)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内容,并根据提示,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其中。

(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学习结果。

A迎春园。

a.小组派代表朗读。试说个人理解情况。b.教师简要说明:每年从冬至开始,每过九天为一个“九”,过了九个“九”,就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九、二九,手冷得不敢伸出来;三九、四九,河水结了厚厚的冰,人们可以在冰上走路;到了五九、六九,已经立春,天气渐渐暖和了,柳树也开始发芽了;七九河里冰开始融化;八九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九九一过,农民就要开始播种了。

c.小结:迎春园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你们还想看到哪个园中的花呢?

B樱花园。

a.指名朗读,并说说你们小组读完这篇短文后,知道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说话,相机出示一朵樱花。

b.在神话传说里,龙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他本领高强,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子孙!让美丽的樱花把我们带人龙的世界,欣赏一下龙的风采!出示龙的课件,学生欣赏。

c.指导认读词语,并让学生说明这两组词语的意思。

d.教师小结:不同的字在不同的词里有不同的意思。中国的汉字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学习时要多注意区分和理解。

e.用词练习说句子。学生说一句,课件上出示一朵桃花。

C梨花园。

a.小组汇报交流,你们记住了几个成语?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桃花。

b.引导发现规律:每个成语都带有动物的名称。指名说说带有动物的词语。

c.小结:雪白的梨花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向我们点头致意。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好地方!

三、总结收获

同学们,在这个百花园里。你们识记了不少的成语,区分了一些词的不同意思,并阅读了短文和背诵《九九歌》。多有趣啊!请把《龙》的特征讲给别的小朋友听,把《九九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1、本文设计上,把大家司空见惯的百花园用具体可感的牡丹、玫瑰、樱桃等花园代替,能较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再给他们布置任务,有的放矢,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效果。

S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大课堂——制作贺年卡》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做贺卡这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及收集、合作、评价等能力,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会多种形式真诚向别人表达新年祝福。

3.收集写祝语中识字、积累语言。

二、内容分析

重点:做贺卡前的准备以及贺卡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

难点:如何表达向亲人朋友的祝福,在写祝语中注意字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在忙着买贺卡,还有的同学自己动手在做贺卡。为什么要送贺卡?你想把贺卡送给谁?为什么?

二、收集展示:

能不能把你们收集的贺卡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同时介绍一下自己的贺卡?(最喜欢的是什么?)

三、思考设计:

(1)你准备给谁做贺卡?

(2)如何设计贺卡形状、颜色、图案?(课件演示:心形、正方、长方、圆形、花形、其他;鲜艳、淡雅、深沉;植物、动物、景物。)

(3)想写什么表达自己的祝福。读一读自己收集的祝福的语句。(署名、注音。)

(4)指导格式:(课件演示)

[语文实验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时要体现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学生眼脑口耳手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如:观察、收集、整理、口述、抄写等。]

四、讨论、合作:

把自己设计的贺卡在组里交流一下(形状、颜色、图案、语句)听听同伴的意见,再想想自己有什么困难?可以请谁来帮忙?

开始制作。[学生制作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合作时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如:画,写,剪,粘等。][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讨论、表演、欣赏、评价、互助……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自主权,更能发挥个人和群体的聪明才智,运用多种语文实践的形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展示、评议。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普遍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准备一片沃土。此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评价贺卡,更主要的目的是在学生评价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评价,学会欣赏别人,善意地去帮助别人,并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

六、送贺卡:

让学生表演送贺卡。

七、布置作业:

修改、完成贺卡,送贺卡。

八、下课。

教学反思:

语文教师应由语文教材的“讲解者”改变为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指导者”和“培养者”。努力做到使用权“教室”变为“学室”,使“教师”成为“导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退位减》教案(七)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熟练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通过游戏和课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5.通过本堂课了解到学习数学的方式和学具多种多样。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借班上课,本班学生的情况不太熟悉。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逛超市,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旧知

1.欣赏图片,并提示学生注意每种玩具的价格。

课件出示三张玩具图片

2.出示表格

3.提出疑问并解答(复习旧知)

问题:摩托车的价格比小鸭子的价格多多少元?

(1)指名学生回答

(2)全体师生共同验证并作评

(3)动画演示

板书:

5 6

- 2 2

3 4

【设计意图:1.为学生理解10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做好铺垫,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2.课件中的提问者是小朋友熟悉的大头儿子,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索新知

问题:摩托车的价格比小车的价格多多少元?

1.学生口述作答 56-18=

2.师生尝试练习,发现问题: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引出新知

56-18=

3.动画演示,教师对退位减法的算理作相应引导

4.对十个手指代表十个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退位减法的算理。

5.总结退位减法算理

(1)、要 把 相 同 数 位 对齐

(2)、从 个 位 减 起。

(3)、如 果个位不够减,就 从 十 位退1

6.形成板书

56-18=

5 6

- 1 8

3 8

【设计意图:1.动画演示、实践操作及亲身体验相互结合,做到“玩中学”,“寓学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2.学生体会到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巩固应用,回顾整理

1.课件出示4个小题(用竖式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74-25= 63-38= 51-26= 37-19=

a. 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完成。

b.教师巡视并指导

c.集体订正并作出评价

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并回顾退位减法算理。

2.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a. 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完成。

b.教师巡视并指导

c.集体订正并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1.练习设计着重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2.对学生的练习作出及时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鼓励性语言或动作,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四、布置家庭作业

比较100以内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比较,再次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并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点击查看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几个零,都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