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优秀的高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7.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南方丘陵地区与世界同纬度地区比较的区位优势及形成这种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本区农业气候、生物、土地和水资源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白有优势可以开发,有问题需要开发。
3、使学生了解本区在利用农业资源的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从而警示我们在开发利用南方丘陵低山的过程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本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绿洲”的原因这是南方山地丘陵之所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区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是本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基础。
3、本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重要生态建设的任务。
教学方法:
讲述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配以挂图和现代教学手段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首先用挂图或用电脑投影显示世界气候类型,由老师提问导入新课。
1、我国东南部地处副热高气压带控制下与同纬度大陆中西部气候特点和类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用挂图或电脑显示,我国南方地区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问: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生物和土壤各有什么特征。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1、什么是绿洲?绿洲是指沙漠地区由于地下水丰富(或有灌溉水源)而形成水草丰盛之地,如同沙海中的一块绿色岛屿。
2、理解标题“绿洲”的含义,本课中的“绿洲”是借用绿洲的概念说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在回归沙漠自然带中的特殊景观。
3、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为什么能成为“绿洲”
(小结)显示表格
回归沙漠带(大陆中西部部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
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干燥,沙漠或干旱草原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环境
形成原因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极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面濒临太平洋,深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4、南方丘陵地区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人地关系矛盾的凸现,二是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电脑显示)“南方丘陵山区人地关系示意图”,学生据图表述。
(小结)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物产多样,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一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地形上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负载量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商品经济相对落后,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开发南方丘陵低山有很多农业资源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气候资源
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如夏季高温期与多雨.
期一致,使农作物在生长旺盛时也获得大量的水分条件。
(电脑显示)“优越的气候资源表”
气候要数具体内容优势
日照在1400~2300小时之间光合作用潜力强大
热量年均气温14.5~22℃,生长期长一年二至三熟
水分年降水量1000~2000mm,且地表水丰富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思考:①据表概述本区气候资源的优势。
②这些优势主要得益于什么因素?
问题:①每年春季容易受到低温、阴雨影响,对早稻播种不利。原因:本区农事活动较早而冷空气势力有时很强。
②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春季低温多雨,盛夏高温少雨,都对水稻播种与生长不利。
措施:①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
②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等
2、生物资源
优势: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出产能力。
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有:油菜籽、松香、竹子、茶叶、水稻等。
问题:主要是利用和开发方面
1、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济林木主要是茶、果、竹、木等。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油菜籽。
2、没有充分开发本区资源优势,本区、丘陵、低山面积广大但却没有充分开发,如对次生林的抚育,草地的管理投入太少而导致自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没有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土地和土壤资源
a.本地土地和土壤资源的特点
※低山、丘陵面积广大,约占本区面积的76%。
※红壤(含黄壤)分布广泛,酸性较强,缺乏有机质
※由于多山地加上气候、生物的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因此土地类型多样
b.优势
①由于山地丘陵多,因此很多地方是良好的林业用地和茶园。
②丘陵之间的平地可发展水稻种植业。
c.问题:
①该地区开发早,人口稠密,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易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
②地区红壤分布面积广大,而红壤又是一种酸性土壤,缺乏有机质,土质粘重,是一种低产土壤。
红壤的形成和改良,和改良。
4、水资源
由于本区是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条件湿热,降水多且集中
优势: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的生长,
问题:本区山、丘、盆、谷交错分布,加上植被破坏大,在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原因:
a.人口多
1、人地关系日趋紧张b.耕地少
c.能源短缺
d.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该地区多为较薄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剥蚀,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3、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对该地区工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小结:南方丘陵低山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农业资源优势问题
气象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季风活动不稳,气象灾害多发
生物资源品种多样,产品产出能力较高利用品种单一,潜力发挥小
土地资源
土壤资源丘陵比重大,土地类型多样,
家业布局呈立体化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低产的红壤分布广
水资源水资源丰富,利于农业灌溉和水电工程建设流水侵蚀强烈,增加开发利用难度

延伸阅读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高二地理学习的知识点众多,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地理成绩,下面莲山课件为大家带来高二地理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1、气候资

优势:光、热、水资丰富且配合较好,如夏季高温期与多雨.

期一致,使农作物在生长旺盛时也获得大量的水分条。

(电脑显示)“优越的气候资表”

气候要数具体内容优势

日照在1400~2300小时之间光合作用潜力强大

热量年均气温14.5~22℃,生长期长一年二至三熟

水分年降水量1000~2000mm,且地表水丰富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思考:①据表概述本区气候资的优势。

②这些优势主要得益于什么因素?

问题:①每年春季容易受到低温、阴雨影响,对早稻播种不利。原因:本区农事活动较早而冷空气势力有时很强。

②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春季低温多雨,盛夏高温少雨,都对水稻播种与生长不利。

措施:①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

②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等

2、生物资

优势: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出产能力。

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有:油菜籽、松香、竹子、茶叶、水稻等。

问题:主要是利用和开发方面

1、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济林木主要是茶、果、竹、木等。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油菜籽。

2、没有充分开发本区资优势,本区、丘陵、低面积广大但却没有充分开发,如对次生林的抚育,草地的管理投入太少而导致自然资的闲置和浪费,没有把生物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土地和土壤资

a.本地土地和土壤资的特点

低、丘陵面积广大,约占本区面积的76%。

红壤(含黄壤)分布广泛,酸性较强,缺乏有机质

由于多地加上气候、生物的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因此土地类型多样

b.优势

①由于地丘陵多,因此很多地方是良好的林业用地和茶园。

②丘陵之间的平地可发展水稻种植业。

c.问题:

①该地区开发早,人口稠密,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易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

②地区红壤分布面积广大,而红壤又是一种酸性土壤,缺乏有机质,土质粘重,是一种低产土壤。

红壤的形成和改良,和改良。

4、水资

由于本区是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条湿热,降水多且集中

优势: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的生长,

问题:本区、丘、盆、谷交错分布,加上植被破坏大,在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原因:

a.人口多

1、人地关系日趋紧张b.耕地少

c.能短缺

d.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该地区多为较薄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地,一旦表层被剥蚀,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3、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对该地区工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小结:南方丘陵低农业资的优势和问题

农业资优势问题

气象资光热水资丰富,配合好季风活动不稳,气象灾害多发

生物资品种多样,产品产出能力较高利用品种单一,潜力发挥小

土地资

土壤资丘陵比重大,土地类型多样,

家业布局呈立体化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低产的红壤分布广

水资水资丰富,利于农业灌溉和水电工程建设流水侵蚀强烈,增加开发利用难度

以上内容就是莲山课件为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地理知识点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在解答地理试题的时候手到擒来。

2011届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2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届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2”,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农业资源优势问题

自然条件气候

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受寒潮、低温、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

生物

资源丰富多样,生长速度快,产品产出能力强,茶叶、竹子、油菜等是典型的亚热带经济作物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经济效益低

土地和土

壤资源山地丘陵比例大,垂直分异明显,类型多样,为立体布局提供了条件植被破坏后,山上易发生水土流失,山下水冲沙积,旱涝无度;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黏重

水资源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和农业灌溉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总体

评价各种资源类型多样,是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但易造成水土流失

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靠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交通方便、市场广阔

特别提醒

南方低山丘陵区仅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并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全部地区。要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和高山,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组成部分等。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有利条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山麓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洪涝灾害;②夏季伏旱,易造成减产;③春季降水较多,易造成低温;④寒潮台风可能影响该地区;⑤土壤酸性强;⑥地形以山地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2)依靠植物秸秆作为燃料,不足之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由于缺柴滥伐树木,滥垦草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③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条件地形山环水绕,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适合机械化作业

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资源林地面积广,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业发展潜力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通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必不可缺的条件

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

2.东北地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林业开发中的问题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特别提醒

(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为:①加强对沟壑,坡面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增施有机肥料,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堤高土壤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我国东北地区部分河流下游沼泽遍布的原因是:①纬高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③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④河流流向高纬度,且流域内有结冰现象,易发生凌汛。总之,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2009广东三校)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a.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 b.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c.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肥沃的土壤条件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ab B.bc 

C.cd D.ad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abB.bc

C.cdD.ad

 本题组考查我国重要农业区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①是河西走廊农业区,水源缺乏,冬春多风沙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②是云南,气候条件是其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应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经济类作物;③是华北平原,盐碱、风沙和春旱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障碍,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④是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D (2)C

 (2009长春5月)读下面我国某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地形区中,与图中所示地形区距离最近的是()

A.东北平原

B.准噶尔盆地

C.山东丘陵

D.黄土高原

(2)图示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A.青稞和油菜B.水稻和柑橘

C.大豆和甜菜D.小麦和棉花

(3)图示地形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应注意()

A.红壤的改良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C.沼泽的开垦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该地区为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隔大兴安岭与之相邻。第(2)题,大豆和甜菜是东北平原最具特色的农作物。第(3)题,东北平原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应注意黑土的开发与保护。

 (1)A (2)C (3)B

 (2009北京3月)根据下面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读我国某省区图,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

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耕作制度

(2)说出甲河与乙河之间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从生产要素投入、产品用途和经营规模方面概述其生产特点。

(3)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结合下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

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米)2006年粮食产量(万吨)

A县6536670.1~0.856

B县(黄土高原)15418250~8045

(4)下左图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下右图为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题,甲为安徽,境内淮河为自然地理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甲乙河之间区域属于水稻种植业。第(3)题,A县多低山丘陵,易发生水土流失;比较表中人地关系、土层厚度可判断。第(4)题,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拓展发展思路。

 (1)

甲河以北地区甲河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类型平原为主平原、丘陵、低山

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2)水稻种植业 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多,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自给型为主);小农经营(家庭小规模经营)。(3)水土流失 A县比B县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造成经济损失大;土层薄,山地石质容易裸露,土壤恢复困难;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造成影响更大。(4)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系统开发优势资源;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2009宁夏)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

 第(1)题,1650年该地为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口稀少,到1780年的130时间,森林覆盖率急剧减少,由接近100%到降为30%多,而耕地的比重迅速扩大,从无到有,直至增加到6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迁入,导致当地地表植被受到巨大破坏。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第(2)题,20世纪以来伴随次生林地面积增加的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而草地和灌丛地的面积保持稳定,因此该地畜牧业的土地利用比重未有明显变化,不存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情形,所以选项D为正确答案。

 (1)B (2)D

 (2007江苏)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此分析回答(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第(1)题,从题中所提供的材料中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应选A。

第(2)题,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因此,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应选D。

 (1)A (2)D

 (2008天津)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第(1)题,a地区为中国东北,农业存在问题是水土流失,黑土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因此要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倡导秸秆还田。

第(2)题,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第(3)题,主要是审题读图,把图上的信息变成文字总结出来。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护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高二地理复习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高二地理学习的知识点众多,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有必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地理成绩,下面莲山课件为大家带来高二地理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背景

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大约占国土面积的2/3。随着我国山区人口的增长,对山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无节制的开发,使许多山区的生态遭到破坏,不仅影响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平原和城市遭遇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我国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东临海洋的广大地区,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丘陵山区”。南方丘陵山区的整治开发是我国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2.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特征

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是和同纬度的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找到我国这个区域的特殊性。

从全球看,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大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或干旱草原,被称为“回归沙漠带”。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天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成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山区的温度、降水、土壤、植被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山区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经营之利。

3.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

分析南方丘陵山区的农业资源时要抓住主要影响因素:湿热的季风气候和崎岖的丘陵、山地地形。

①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由气候带来的农业生产潜力较大;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土地类型多样,自然环境多样,具有多种经营之利;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和农业灌溉。

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闭塞,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受旱涝灾害、低温冻害、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物资源利用品种单一,且保护不力,物种减少,濒危物种增多,没有把生物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土壤中,贫瘠的低产土壤分布广泛,需要改造。许多地方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某些地区山坡水土流失成为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降雨强度较大的暴雨较多,地表侵蚀作用强烈,地形复杂,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生态环境脆弱。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较重,人地关系矛盾明显。

综上所述:本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并且具备劳动力资源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

4.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南方降水多,降雨强度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②人为原因:因为能源短缺、人多地少而导致的过度开荒、乱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封山育林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主要的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②推广省柴灶;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④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发小水电。

5.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目的: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经济日益繁荣。

②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模式: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并举。

③河南省商城县大别——桐柏山区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A:淮南麻鸭系列(孵化→饲养→收购→加工(农副产品)B:中华猕猴桃系列(野生猕猴桃采摘→加工(猕猴桃酒、果汁、汽水等)C:残次木材系列:(残次木材收购→木材加工→木制件销售)通过综合加工,使农林产品成倍增值,农民收入大增。

以上内容就是莲山课件为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知识点-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地理知识点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在解答地理试题的时候手到擒来。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
⑴了解海南岛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理解我国开发海岛和海域的重要意义。
⑵理解海南岛区位条件的变化、丰富的资源条件对海南岛开发的意义。
2.技能:利用海南岛有关的位置分布图、自然条件图表资料,分析海南岛开发中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并从中掌握海岛和海域开发中应考虑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海岛和海域开发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
可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海南岛开发的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
教学难点:我国海岛和海域开发中的海洋权益,海南岛区位条件的变化。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钓鱼岛风波谈起
[讲解]钓鱼岛是海洋中一个孤岛,从海岸基线向四周延伸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拥有总计面积大约125600平方海里也就是42.5万平方千米海域的海洋资源管辖权,相当于12个海南岛的面积。
引言: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岛屿面积约8.6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请同学们看绪言回答,为什么要开发海岛和海域资源?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岛的资金和科技投入,从解决交通、能源和淡水供应等着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海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讲解]为了加快海南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国人大审议批准成立海南省,并划定海南岛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这以后,海南岛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引导阅读图10.2]分析海南岛迅速发展的经济
1.产业结构的变化
2.工、农、贸、旅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
1987年:经济以农业为主(占一半)
1999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比重增长迅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变化不大。
[过渡]为什么海南岛国民经济会如此快速发展呢?主要是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填图: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雷州半岛,东南亚及邻国,港澳、台湾
珠江三角洲
画航线:向东经台湾海峡到日本,向西经马六甲海峡到南亚、西亚、非洲。
通过填图,思考回答:海南岛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怎样的区位优势?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总结回答:
1.海陆区位:南部大岛,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意义: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经济区位: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
意义:既有经济腹地的依托,又受到经济发达区的辐射和带动,便于内引外联,发展经济。
3.交通区位: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便利)
意义: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小结并过渡]海南经济在建省建特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此之前,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如何?原因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区位变化:1.改革开放前的国防前哨,经济发展较落后。
2.改革开放后,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A.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开放窗口。
 B.1988年建省,海南岛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小结:海南岛建立经济特区后,依托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农、贸、旅均得到迅速发展。发展最快行业是国内旅游业。
活动:海南经济虽然在建省建特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海南还有较大差距,对比海南岛和台湾岛、斯里兰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说明海南岛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暂不作定论。
引导并过渡:虽然,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海南还有较大差距,但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除了区位优势以外,海南岛的资源优势相当明显。根据你以前掌握的知识,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这里应该还有什么资源?为什么?
学生回答:海洋资源优势和热带资源优势
二、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除了海南岛外,还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岛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南海的绝大部分都属海南省,所辖面积2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一半,辖区大小岛礁600多个,如此广阔的海城,为海南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能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还是极佳的旅游胜地。
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面积大,鱼类品种多、生长快、渔汛期长。且浅海、滩涂面积广大,适宜于发展人工养殖业。
3.油气资源丰富:南海的油气前景可与波斯湾相媲美。这也是南海周边的一些国家要争夺我国南海诸岛的主要原因。
4.旅游资源丰富:海南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域环境良好,浴场、滨海和海下热带景观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5.海南岛海岛众多,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资源广。港湾可建港口发展海洋交通,也可发展养殖,滩涂可发展养殖等土地,岛屿在完善基础设施后,可开发成为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以及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与实验基地。
三、热带资源优势
从纬度位置上看,海南省是我国唯一全都地处热带的省区,所以它有更丰富的光热资源,看教材反映光热条件的数据。
[引导阅读图10.3]图上四地分别位于海南岛的什么方位?根据降水和气温资料判断各地属于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分别位于岛的北部、南部、中部和西部,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有明显旱雨两季。
[提问]这种气候类型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光照充足,夏热冬暖,降水丰富,为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5-10月,东部降水(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于西部沿海(背风坡)。
莺歌海盐场位于西部海滨,海滩平坦,降水少,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最大的优点:光热充足,夏季普遍高温,并且雨热同季
1.有利之处:热带气候和热带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可一年三熟,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热带作物非常丰富,是全国主要的热带地区。热带农业资源繁多。海南可提供的热带农产品很多,热带水果,有香蕉、龙眼、荔枝、波萝蜜;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剑麻、可可、咖啡、蔗糖和反季节瓜菜。当北方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时候,海南正是生产瓜菜的最好时机,源源不断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热带花卉和热带海淡水养殖也非常可观。
2.不利之处:夏秋季节的台风和冬春的低温危害。
读海南岛地形图,分析回答:海南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如何开发利用?
回答:1.地形地势: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呈环形层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中部至沿海三大地形依次是山地、丘陵台地、滨海平原。
 地形决定海南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
2.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影响,河流从中间向四周分流
课堂小结:由于海南岛所处的近港、望台、靠珠江三角洲、邻东南亚的相对位置,使其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今天具备了明显的区位优势;由于它所处的纬度位置,使其具备了显著的热带资源优势;热带岛屿的位置,使其具有了最突出的海洋资源优势。所有这些,都为海南岛的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活动:说一说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海南岛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海南岛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在开发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要正确认识它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选择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海南岛的地理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交通位置,周边国家和地区多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势头强劲等方面;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热带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相关产生的旅游资源,周围广阔的海域存在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和能源以及海洋空间资源;海南岛存在的优势还有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就是国家倾斜的开发政策和一定量的资金投入.1988年专门设立了海南省,当时成为我国第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将海南岛确定为我国的第五个经济特区都为海南岛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海南岛开发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开发的历史短暂,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发,设省以后才开始真正意义的大规模开发;处在我国南部边陲,国防任务明显,交通不便,岛省的状况使该岛与大陆联系较为困难,大陆的公路,铁路到此已经运力不足,琼州海峡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阻隔了岛屿与陆地的相连;珠三角的两个经济特区发展制约了海南岛的开发.当时珠三角地区已经有了我国两个正在开发之中的经济特区,由于我国经济实力还不足,开发资金投入有限,同时开发多个地区有些力不从心;基础配套设施没有及时建成,对投资项目和资金的吸引力不强;资源开发需要大量启动资金,资金注入无法实现;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口,不规范的市场造成了海南岛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九十年代的经济泡沫对海南岛的开发造成了巨大的戕害,为海南岛今后经济的发展布下了严重的阴影.
客观分析海南的开发历程,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学生自己的开发建议和意见.

板书设计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地理区位优势

海陆位置

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