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2-02-08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2)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b、过程与方法:wwW.jaB88.CoM

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扩展阅读

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三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点汇总

1、背景:

⑴位臵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臵:深

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①地理位臵: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

用不合理

4、治理: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

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荒漠化的防治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荒漠化的防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荒漠为主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
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
答案:D
2.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解析: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时有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们利用昆仑山、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些地方成为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楼兰古国就是一例。这也说明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
答案:C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错。
答案:B
4.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
解析: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A、B、C错;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治理难度小,D对。
答案:D
5.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A.河套平原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成都平原
解析: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主要靠黄河水灌溉;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成都平原降水丰富,还利用都江堰工程引岷江水灌溉,形成商品粮基地。
答案:C
6.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解析: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帮助当地人们选择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用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
答案:C
7.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错。
答案:B
8.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解析:多雨年植被发育好,地表较紧实,不利于荒漠化的发展,A错;地表沉积沙质物才有利于风沙活动,B错;气候干旱多风只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人类活动才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C错;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干旱多风和地表有沙质沉积物,多雨年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答案:D
9.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
A.浑善达克沙地B.科尔沁沙地C.呼伦贝尔沙地D.毛乌素沙地
解析: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东部,毗邻辽宁和吉林,是我国目前最东部的大片沙地。
答案:B
10.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解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错。
答案:C
1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
解析: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但是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是其决定性因素。
答案:B
12.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A.水资源B.石油资源C.天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
解析: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答案:A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13~14题。
年份1949195519601970
东经121.97121.93121.94121.88
北纬43.5743.5143.5443.59
年份1978198519901995
东经121.86121.75121.80121.71
北纬43.6343.8043.6843.84
13.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答案:A
14.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解析:第13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数据的能力。第14题,科尔沁草原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过度垦殖导致土地沙化呈现连片发展。
答案:A
15.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解析: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原因。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原因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条件。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
答案:D
二、综合题
16.下面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4)题。(双项选择)


月份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mm)
1-7.30.5
2-2.50.6
35.32.5
411.76.0
516.713.0
620.511.0
722.419.8
821.028.5
915.917.0
109.49.0
111.61.6
12-5.70.5
(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B.温带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BD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D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D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CD
(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考查了气候的分布、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干旱地区的特殊环境,是加强环保教育的好素材。
第(1)题,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都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入手。如表中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可判定为温带;根据夏季降水稍多,属于夏雨性,且总量较少,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B、D。
第(2)题,根据图甲、图乙,R河发源于高大山脉,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内流河,内流河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山地夏季降水。选A、D。
第(3)题,注意题干,“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原因,而非自然原因,只要找到了这一点,不难作答。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是否符合绿洲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选A、D。
第(4)题,从“近年来”可知,是近期发生的现象,主要应为人为原因造成泉水的来源减少,地下水运动方向改变,应选C、D。
第(5)题,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数量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方面。所以,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应选B、D。
答案:BD

选修二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


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4.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主要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与成因分类.

2.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3.通过多幅图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在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展过程及人类活动在这过程中的作用;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在西北地区的分布状况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并用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中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图,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状况,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我国则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表现在荒漠化类型多样、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

高一地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学案分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学案分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地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荒漠化的概念以及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分析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图片,说出荒漠化的概念。
②通过相关图表、资料,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人为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荒漠化的发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教学难点]
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自学检测,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备注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__________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_、石质荒漠化和______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1)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__________、过度开垦等。

本微课从选题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个案例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探讨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是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起科学发展观与环境观的思想意识。
微课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共由八组版面组成,向学生展示图片。从教学设计上,首先,通过一组图片,加深学生对荒漠化概念的理解和荒漠化类型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究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其次,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得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再者,通过三组图片展示直观形象地归纳出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最后地理老师总结归纳本知识要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二方面来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达到微课的教学目的。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2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