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三)

发表时间:2022-02-08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三)。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区域地理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专题二十三中国区域地理

一、高考展望

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在高考中常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以中国重点工程和时政热点的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1.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区域特点和差异的比较。

3.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考点透析

1、我国的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势能影响气流的运行、水流的方向及水流的落差,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储量。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级阶梯状分布。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许多大河在从高一级阶梯进入低一级阶梯时,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扩展阅读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专题教案(专题二十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专题二十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考纲要求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专题十三免疫调节


专题十三免疫调节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体液免疫、浆细胞;细胞免疫、靶细胞、效应T细胞、宿主细胞;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疫苗、器官移植。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由于机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异物,如果全部都以特异性免疫来对付,机体的消耗就会过大,因此先以非特异性免疫来处理,对机体更为有利。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进入机体的抗原,如果不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多数抗原将无法对免疫系统起到刺激作用,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也就不会发生。此外,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例如,人体接种卡介苗以后,除了增强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以外,还增强了吞噬细胞对布氏杆菌和肿瘤细胞的吞噬、消化能力,以及增加了干扰素的含量等。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

(摄取、处理)增分感应

再B细胞殖化阶段

侵增殖分化

入反应

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阶段

增殖、分化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效应

阶段

抗原靶细胞

(凝结、沉淀)(激活溶酶体酶)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从图解不难看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式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作用。

3.吞噬细胞在棉衣过程中的作用

(1)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充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吞噬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伸出伪足,将抗原摄入胞内,在胞内溶酶体中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清除抗原,有少数抗原被分解成保持抗原活性的多肽片断(抗原决定簇);抗原多肽与吞噬细胞中的MHC(主要组成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结合后,转移至细胞膜上,被T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并与之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最终在其他信号刺激和这种结合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了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上过程也被称为抗原的呈递),从而引发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需要说明的是,抗原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其被加工、处理和呈递的机制也不同,所引发的免疫应答方式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细胞免疫过程中也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实际上,除了某些抗原可直接由T细胞识别外,其他的多数抗原是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和呈递的。

4.过敏反应

(1)过程图解

(2)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三考点例析

例1(05年广东卷)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效应B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皮肤、呼吸道,还发生在消化道上皮。

例2(06年高考理综Ⅰ)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分析]此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之“(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之“⑴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入手,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产生的抗体会更快更多。A、C的区别不在于是否降到零,而是上升的时间和限大值。

[答案]A。

四自我检测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感冒病毒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成的淋巴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

3.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有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B.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4.人体感染了细菌外毒素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阶段”是()

A.造血干细胞→B细胞B.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C.T细胞→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抗体

5.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

7.关于对抗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免疫球蛋白B.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C.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其参与的免疫是细胞免疫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

A.血液和精液B.唾液和泪液C.尿液和乳液D.以上都有可能

9.HIV能够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

A.T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C.B淋巴细胞D.组织细胞

10.参与过敏反应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效应T细胞D.干扰素

11.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

12.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A.产生抗体B.产生记忆细胞C.杀伤靶细胞D.分泌淋巴因子

13.下列各种医药品中,属于抗原类的是

A.疫苗B.胸腺素C.干扰素D.白细胞介素

14.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犊牛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生犊牛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15.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2月20日报导:韩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针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

材料二2004年2月23日报导:美国农业部宣布,得克萨斯州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属高致病性的H5N2型病毒,与早些时候肆虐亚洲的H5N1不同。

⑴如果已测知H5N1核酸中含鸟嘌呤263个,胞嘧啶347个,则该核酸的基本单位中还应有。

⑵H5N1病毒的衣壳外有一层囊膜,化学成分是,H5N1和H5N2的抗原特异性是由决定的。

⑶韩国科学家研制疫苗毒株是指,在禽类动物免疫中起作用,用该疫苗毒株能否抑制H5N2的爆发?为什么?

16.下图示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为抗体,请回答:

(1)该细胞来自于细胞的分化,分化的原因是。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它能消灭抗原,

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用标号)。抗体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细胞器)提供的能量。

(4)抗体若吸附在皮肤细胞的表面时,引起它产生的是,这样的抗体若发挥作用时,往往使皮肤发。

17.右图示人体在感染某种病毒时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请据图回答:

(1)人体初次感染病毒时,体内相应的抗体量上升,其产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再次感染该病毒时,抗体量迅速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数字)。

①感应阶段②反应阶段③效应阶段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一种球形的单链RNA病毒,并能产生逆转录酶。(逆转录是与转录相反的一个过程。)HIV侵入人体后,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裂解时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

(1)下列对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人体细胞不同,它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B.变异类型多,是由于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突变率高

C.可以直接用培养异养型微生物的人工培养基培养繁殖

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T细胞

(2)HIV进入细胞后,以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一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3)在人体感染HIV后的效应阶段,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4)若科研工作者已研制出了能有效治疗AIDS的疫苗,人接种该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HIV再进入体内,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感染过SARS病的康复者,体内产生的抗“非典”病毒的抗体能否消灭侵入人体的HIV?,其原因是。

(6)与上述两种病毒不同,噬菌体是一类DNA病毒,欲证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胞,可采用法。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选用N元素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答案D,提示: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答案B

3.答案A,提示:考查与抗体有关的知识,抗体是由于机体接受抗原的刺激所产生的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的分布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物质属于效应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4.答案B,提示:感染细菌外毒素后使机体发生了体液免疫,而反应阶段是形成效应B细胞的阶段。

5.答案D,提示:未患流感是因为体液中有抗体或相应的记忆细胞,而患流感可能是A、B、C的原因,不可能是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6.答案D,提示:受刺激后的淋巴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细胞,因此细胞周期变短,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的活动加强。

7.答案D,提示:抗体是参与体液免疫的。

8.答案D,提示:考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存在

9.答案A,提示:HIV能够攻击人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B,提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都能够产生记忆细胞。

13.答案A

14.(1)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

(3)效应B淋巴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氨基酸结构通式略

(4)蛋白酶多肽

(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自身B淋巴细胞的合成

(6)过敏原再次

15.⑴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⑵蛋白质、多糖、脂类衣壳

⑶减毒的H5N1抗原不能H5N1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只能与H5N1特异性结合,而H5N2的抗原特异性与H5N1不同。

16.(1)B细胞,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激。

(2)球蛋白//④⑤③②①//一定联系。

(3)线粒体。

(4)过敏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17.(1)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2)再次感染同一种抗原时,初次感染时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①③

18.(1)C;

(2)HIV的RNA人体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

(3)效应T;

(4)记忆细胞;

(5)不能抗原具有特异性(或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6)同位素标记外壳蛋白质和DNA都含N,无法判断。

地理:计算专题专题复习教学案


地理:计算专题专题复习教学案

1.经纬度计算:

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

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

⑴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⑵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

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⑵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⑶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⑷日期界线有两条:①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延伸: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①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②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③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④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⑤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

例1: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哪些?我国即将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卫星发射中心,其优势条件又

是哪些?①酒泉发射基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绿洲之中,靠近兰新铁路,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干

燥少雨,大气能见度高,适于发射的天数多。②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纬度低,有良好的海上

运输条件,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可以避开地面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好。

例2:试分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场的有利条件?①当地人烟稀少;②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能见度高;③地形平坦开阔。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A.概念:①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锐角);②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日影朝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太阳方位)相反,影长与太阳高度呈反比,影长=h×ctga(h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

C.太阳方位问题:①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②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③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位于天顶。

D.日出方位问题:①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③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④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终日不落;⑤出现极夜的地区,太阳终日不出。

E.几个度数间关系: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②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③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90°-直射点的纬度④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出现极昼)的太阳高度=1/2×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

F.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高度)、气候(影响日照时数)、地势高低。

G.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丰富。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H.空间分布:①太阳高度的分布: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时空分布规律总结:

a.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b.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I.太阳辐射的应用:

①为了充分采光,一般民居门窗向阳敞开,北温带朝南,南温带朝北。街道布局为了使所有房屋获得充分光照,一般与子午线呈30-60度夹角。②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喜阴植物多分布于阴坡或林荫之下。树木向阳一面一般枝叶茂盛,生长快,年轮较宽。③阳坡一般温度高,相同自然带(包括雪线)一般要比阴坡高。在我国华北地区,阴坡(北坡)因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物生长条件反而比阳坡要好。④阳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大陆架浅海阳光集中,多大陆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光合作用旺盛,渔业资源丰富。⑤多数农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故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能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就能获得优质高产。⑥农业生产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种、间作等,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⑦汽车尾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

8.昼夜长短计算:

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②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③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④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⑤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⑥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⑦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⑧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③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④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4西北区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4西北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4西北区

第一节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第二节干旱半干旱气候

第三节三大洋水系与内陆水系

第四节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

第五节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第六节工业与交通

教学重点

阐明西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阐明西北区绿洲农业和工业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西北区包括甘肃、宁夏和新疆3省区,也可称为甘宁新区。面积218.04×104km2,占全国的22.71%。

第一节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一、地质环境与宏观地貌格局

半属西伯利亚板块,半属中国板块之塔里木中朝地块。两者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塔里木盆地北缘、北山南缘、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部至宁夏北部。阿尔泰山是西伯利亚板块上的早古生代褶皱带。天山两侧均为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塔里木盆地及河西走廊西段是太古—元古代中朝地块的一部分。祁连山地是早古生代褶皱带。昆仑山地是一个晚古生代褶皱带,其以南为早中生代褶皱带。二、地貌外动力组合与地貌成因类型

兼有流水作用、冰川冰缘作用、风沙作用,并分别在不同地区起主导和优势作用。地貌成因类型复杂:冰川冰缘地貌、风沙地貌和大规模洪流地貌,十分普遍地质构造从宏观上奠定了西北区的地貌格局。褶皱带、板块俯冲带、缝合线和深断裂带的上升一侧成为高大山系,整体隆升区域成为高原,沉陷带则成为平原和盆地。三、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地貌等优势地貌类型

北起阿尔泰山、南到昆仑山、西起帕米尔、东到阿尼玛卿山,所有高山都有现代冰川发育。冰缘地貌与冻土关系密切。昆仑山、祁连山和天山的冻土下界依次为4200m,3500m和2700m。到北纬48°的阿尔泰山,降至2200m。塔里木南缘、甘肃河西走廊、西秦岭和岷山山地中的盆地和谷地都有黄土分布。风沙地貌广布: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104km2,居世界第2,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4%。再加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共占全国沙漠面积的57.2%。四、地貌稳定性差,块体运动和泥石流等灾害地貌过程频繁

第二节干旱半干旱气候

西北区气候主要特征归纳起来是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干旱少雨、多风沙和辐射强度高。

一、太阳辐射量大与日照时数长

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小,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河西及新疆大部均高达5900~6300mJ/m2。地表反射率高达30%,加剧气温变化幅度。日照时数大多在2600~3000h间,河西北部和新疆东部超过3200h。

二、高山严寒与盆地温暖形成鲜明对照

高山高原与盆地间温度状况差别极为悬殊。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达10~14℃,较同纬度的辽南和京津地区为高。酷热日(最高气温≥40℃)数,吐鲁番为38.2天,居全国之首。

高原寒与盆地暖,使各种温度等值线在盆地形成闭合曲线。

从总体上说,西北各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同海拔其他地区的状况,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三、降水偏少的干旱区

西北区不仅成为全国,甚至还是亚欧大陆最干旱的地区。甘肃南部年降水达600~800mm,到甘肃中部降至400mm以下,至宁夏北部则减到200mm,至河西走廊东中段只有100~200mm,而走廊西段,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几乎都在50mm以下。位于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有5.9mm,成为全国最少雨的地方。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高山带都可达400~600mm。

四、干燥度和大陆度都最大

干燥度1.5~4.0的半干旱区占据甘肃中部、陇东北部和西北区绝大部分山地。除准噶尔略大于4.0,其余均超过16.0,成为典型的干旱区。大陆度除甘南和陇南南部不足50外,绝大部分地区大陆度在60~70之间,吐鲁番盆地则达85.8。五、多风沙年平均风速多在2~3m/s之间,大风日数多在5~15天以内。部分地区的特殊地貌作用,如隘管效应使空气通过山口和峡谷时流线加密,风速增高,许多情况下短短距离内年平均风速即可猛增4~5m/s。而西北区的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山地及河西走廊,颇多此类山口和峡谷,年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因而大为增加。

第三节三大洋水系与内陆水系一、水文特征概述

太平洋水系外流区面积为18.2×104km2,北冰洋水系外流区面积为5.73×104km2,印度洋水系外流区面积仅0.44×104km2,外流区面积占西北区总面积11.53%。内流区面积187.07×104km2,占全区面积的88.47%,并成为亚洲中部的核心区。

河流特征:①平均河网密度偏小;②补给形式多样化和冰雪融水补给比重大;③径流深值整体偏低且地域差异显著;④径流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显著;⑤除陇南外,河流都有或长或短的结冰期;⑥内流河流多以荒漠盆地为最后归宿。二、外流河与内流河

主要外流河有嘉陵江、黄河、额尔齐斯河和奇普恰普河4条。额尔齐斯河是我国惟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奇普恰普河是印度河的源流段的一支。

内流河中,塔里木河以其2137km的长度居第1位。塔里木河流域囊括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北部。三大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出山径流量多达212.5×108m3,但下游逐渐干涸,流程日益缩短已成定势。

三、湖泊

20世纪70年代按>5km2标准统计,西北区只有50余个湖泊,总面积约为9000km2。目前估计湖泊数已减至30余个,总面积至多不超过5500km2,仅占全区面积的0.2%略多,可以说是数量少且面积小。

(1)成因类型复杂:除各地常见的断陷湖、沉降湖、堰塞湖、河迹湖外,还有冰川湖和风蚀湖。

(2)有游移与交替现象。

(3)干缩、解体与消亡:西北区的湖泊,除了赛里木湖近数十年水位显著上升这一极个别事实外,绝大多数都经历了干缩、解体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4)富有开发价值。西北区湖泊蒸发作用强烈。据估算,新疆湖面蒸发量每年达90×104~100×108m3。内陆湖通常有很高的矿化度,这些盐类是干旱区宝贵的矿物资源。湖区也是旅游胜地。

四、冰川

我国共有冰川58912.58km2,冰储量53048.65×108m3,其中甘新两省区冰川面积占47.3%,冰储量占55%。昆仑山居全国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第1位,其中约有75%冰川面积位于新疆。天山山系冰川面积次于喜马拉雅山居第3位,冰储量居第2位。

西北区山地冰川,以其丰富的固态水量作为补给来源,对干旱区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和在现代气候变化中的指示作用等特点,在干旱区地理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四节植被土壤与景观垂直带

一、植物区系地理

西北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地中海—西亚成分、中亚-亚洲中部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亚洲成分及北温带成分等。其中的中亚—亚洲中部成分是西北区荒漠植被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二、大陆性和过渡性纬度地带分异

复杂的植物区系是历史的产物。西北区古生代气候曾经炎热而湿润,当时的植物区系可能属于热带类型。古生代末植被以荒漠类型为主,之后草原代替荒漠。老第三纪西北区大部仍属亚热带环境,新第三纪热带植物渐趋灭绝。在常绿植物消失的同时形成了温带植物区系,第四纪冰期及青藏高原隆升后气候进一步变干,草原缩小而荒漠扩大,喜湿植物退向东方,在多种成分相互渗透交融中,最终形成了目前由耐旱、耐盐和抗风植物组成的,结构单纯且覆盖度小的灌木荒漠、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山地则形成独具特色的垂直带。

西北区地域辽阔,植被、土壤的水平方向的变化仍然是最显著的,其中,东西方向因降水量递减形成的自森林和森林草原向荒漠的变化,属于热量相似背景下的干湿度分异,南北方向的变化则是干旱背景下热量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西北区纬度地带:温带荒漠地带、暖温带荒漠地带这两个地带是亚欧大陆腹地纬度地带谱的组成部分,与东部季风区内海洋性纬度地带谱有本质区别。热量条件不同是分异的主导因素,干燥程度差别居次要地位。温带草原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这三个地带是既不同于西北西部大陆腹地,也有别于我国东部沿海的过渡性纬度地带谱。在这里,海洋性气候特点已明显减弱,但还没有达到出现荒漠地带的程度。

三、海洋性和大陆性山地垂直带谱

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带,由于各山地所处基带不同和降水垂直梯度相差很大,而有明显差异。

第五节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西北3省区共有耕地984.25×104h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51%。人均占有耕地达0.24hm2,即略超过3亩,是东部许多地区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牧草地多达6643.61×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47%。全国5大牧区西北就占有2个。新疆、甘肃河西及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即使有肥沃的土壤和足够的光照与热量,不灌溉就不可能发展农业。

一、西北区的绿洲

西北绿洲所在地区同全球其他荒漠绿洲区相比较,其海拔和纬度双双偏高,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值高,热量标准至少达到温带水平,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农业生产的障碍,水源则堪称得天独厚,因此农业发达,成为我国西北的粮棉瓜果基地。

据统计,我国西北区人工绿洲共约9.45×104km2,其中新疆7.34×104km2,甘肃1.79×104km2,宁夏0.3200km4,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天山山间盆地、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

二、绿洲农业

西北区现有的984.25×104hm2耕地中,约有442×104hm2分布于绿洲中。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基地。而绿洲农业的迅速发展,则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前规模的农垦事业。

绿洲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水稻等。棉花分布广泛,而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吐鲁番盆地、喀什三角洲及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绿洲为主。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3,并以质量优良著称。

油料作物以向日葵和油菜为主,还有胡麻、芝麻、花生等品种。由于光照充足和日温差大,西北区还富产甜而多汁的优质瓜果。啤酒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80%~90%,绝大部分产于新疆,河西走廊也少量生产。枸杞也是西北区的一大特色产品,主产于中卫平原和银川平原。

三、畜牧业

西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场主要位于山地和高原。海拔高度不同,放牧季节也随之变化。高山草甸和草原宜夏季放牧,畜群常接近冰川末端。中低山带的山地草原或荒漠草原宜冬季放牧。农业区内不宜垦殖的丘陵、黄土沟谷、坡地,也多用于放牧。因此西北农区放牧现象比较普遍,畜产品至少半数产自农业区。

西北区优良品种,有巴里坤马、伊犁马、焉耆马、山丹马、河曲马、洮州马等挽乘兼用或军马。有新疆细毛羊,阿勒泰、巴音布鲁克和塔什库尔干肥臀羊,库车羔皮羊,三北羔羊,宁夏和陇中滩羊等。此外,新疆和甘肃河西产骆驼,甘南高原产牦牛。驴、骡、黄牛等家畜更为普遍,但各类牲畜中仍以绵羊最多。目前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过牧现象,而草场建设相对薄弱,因而处于退化状态,急需加强综合治理。

第六节工业与交通一、工业

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一批新兴工业城市,比如著名的北疆3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南疆3市(库尔勒、哈密、喀什),河西2市(嘉峪关、金昌),陇中3市(兰州、白银、天水)和宁夏2市(银川、石嘴山)。石油工业:西北区是我国石油资源相当丰富,发现和开采最早的地区。预测全疆石油储量达数十亿吨,甘肃石油储量可达15×108t。西北区原油产量已达1984.1×104t(2001年),占全国的12.1%。原油加工能力约1000×104t,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玉门、兰州、庆阳等地建有炼油厂,石油产品多达200余种。煤炭工业:西北区煤炭资源具有分布广、埋藏浅、煤层厚、储量大、种类多和质量好6大特点。全区原煤产量为0.62×108t(2001年),占全国的5%。金属冶炼工业:金属矿产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是西北区的一大优势。铁矿探明储量共约15×108t,几乎全部分布于新、甘两省区,另外还有锰矿、铬铁矿等。有色金属矿藏也特别丰富,包括有镍矿、铅锌矿、铜矿等。机械工业:重点建设了农用汽车、中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割草机、打捆机、剪毛机生产厂家。石化机械、凿岩机械、高中压阀门、配备设备和光学仪器等在全国占一定优势。化学工业:是西北区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建立了化工厂、化肥厂、药厂、农药厂。以石油和煤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主要牧区、产棉区和合成纤维产区,西北区纺织工业原料丰富可谓得天独厚,羊毛、驼毛、牦牛绒、棉花、芦苇、罗布麻的就近充分供应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交通运输业

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贯通大西北,彻底改变了西北的陆路交通状况。

公路交通发展更为迅速。四通八达已是名实相符。特别是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意义远不只保障了塔中油田的建设,而且创造了人类奇迹。民航仅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三个空港有定期航班往返东部沿海各地。

教学活动建议

主题:自然风光旅游路线设计

方法:收集自然风光照片,连成一线,加说明。

能力训练:组合创新能力

要求:每组完成1张图

思考与练习1、概述西北区的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区河流与湖泊的演变特征。

3、为什么西北绿洲受风沙和盐碱威胁?

4、分析西北区作为国家后备能源基地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