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东升镇同乐小学汪声桦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5~9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深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突破重难点
重点、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破重点。
难点、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齐准备
图、表。
学生、常规学具。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出示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二、自主探究,巩固知识。
教师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识?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
教师提问: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展示统计表,并说说四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让学生进行讨论。
1.出示:97页的第三题。将小组的统计整合成班级统计表,教师统计并登记。
展示,师生互评。
2.第97页的第4题。
教师出示4种玩具。
你喜欢什么玩具?分小组统计。根据统计图回答:本班喜欢()的人数最多。
从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同学的提问进行回答。
学生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学生分组先做,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上来收集数据,共同进行统计,然后独立完成填表。
学生观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整理统计表,全班制成统计图。
2.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再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填写,做完集体订正。
三、总结归纳、拓展知识。
1、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2、课外延伸:
课下统计咱们班同学家里有电脑的用户/有电动车多少户/有小汽车的多少户?

小编推荐

统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105~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统计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
(出示课件)
2、这是一张甲乙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为了能让同学们更清楚的了解统计表中的信息,老师把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课件,并让生说出是什么统计图,并出示板书卡片:复式条形统计图)。
3、同学回忆一下,在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4、除了这种统计图,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种……统计图,(板书:横向)横向条形统计图制作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那同学们能试着把这张统计图改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出示一张甲乙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让同学们想更清楚的了解统计表中的信息,怎样比较更加清楚,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生动手制作。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的?
3、刚才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老师觉得你们已经掌握了怎样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在制作过程中,你想提醒大家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4、的确,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还真不容易,老师再和你们一起制作一张好吗?(边演示边说过程和注意点)
5、解决问题
请同学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中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呢?请同桌交流交流。
6、汇报。
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7、小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标题、数据、种类、图例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一个是横向另一个是纵向。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作品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亲身去体验,感悟学习无穷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自己绘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就能提出自己想要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巩固与练习
1、看课件第1题,比较甲乙两个地区的降水量问题,那个地区的降水量好,为什么?
比较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的降水量,那个地区的降水量多,为什么?2000年呢?
2、看课件第2题,体重35千克以上的有多少人?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3、看课件第3题,收到电子邮件多还是普通邮件多?两种邮件有什么变化趋势?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尤其是培养同学们对统计图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拓展与应用】
1、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逐渐提高,也正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所以我们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知道在哪举行吗?
2、小结:同学们,只有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中等城市比较繁荣富强了,才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一个例子,进行爱国教育,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思想,正是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逐渐提高,也正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所以我们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五、【课外延伸】
老师刚来到大楼小学就发现,四(1)班的男生比女生多,这是一种特殊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调查一下四年级的男女生人数情况,绘制成一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整理出一份分析报告,到时候寄给老师,老师把它发在学校的校园网上,相信你们一定行!
【设计意图: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主要是培养细心观察问题的能力,遇到身边的事,有时可以用我们的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比如本题目同学们可以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整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数学书第3页例2和练习1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教具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一)、认识厘米
1、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2)、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生思考回答)。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3)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出示课件一厘米的正方形)你们看,正方形的边是多长?
学生们交流
师引: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知道小正方形的边多长。(学生说方法)
师: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学生汇报验证。
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身边的1厘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图钉的长是1厘米。
小方块每边条的长是1厘米(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不是1厘米长)。
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闭眼想像)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出示课件2厘米纸条)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学生说长度,并说认得方法。
师:(出示课件4个1厘米小正方形)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学生说方法。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
(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二)、用厘米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
1、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4、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计。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之际,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对知识起到概括的效果,再一次让学生清晰地对知识进行再现。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对于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学习起来会感到有点抽象。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米用M表示,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1米长的纸条八条、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厘米:
1、在尺子上分别找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2、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3、教师过渡语:小朋友真棒,对厘米的认识真好,那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老师一个忙呢?
二、量一量讲台的长度,看谁量得又快有准确。
1、请一名学生上来并用自己的学生尺跟老师(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讲台的长度。
2、提问:谁快点?(老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吗?(可能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老师用的尺子长或老师用了米尺)
3、引出米尺并认识米尺:请学生观察米尺是怎样的?与学生尺有什么不同?
4、小结:米尺与学生尺一样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上面都有数字和刻度线,都是从0开始(0是起点),量物体时都是把尺子的起点(0)对准物体的一端,并与物体平衡,然后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对于米尺更感兴趣,渴望认识学习的情感。
三、学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感知1米=100厘米。
3、汇报交流学习结果:请各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得出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的学生尺,合作测量1米长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1米长的纸条进行测量,纸条上有10个大格,要求学生测量出每个大格之间有几厘米长,然后再数数一共有几个格,是几厘米。
四、练习巩固:
1、请出一名学生,教师用长纸条测量该学生的身高,并估一估该生大约多高?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测量各自的身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刚才测量出来的长纸条为组里其他同伴测量身高,让每个学生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

五、知识运用:
1、课件出示练习:
(1)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要求学生用手比划)
【设计意图】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出厘米和米的长度,切身感受实际的长度,对区分厘米和米单位的机会,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②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③测量较长的物体是,我们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作单位。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六、卷尺(简单介绍)
七、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测量物体时可以用学生尺或米尺,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尺方便些,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尺比较方便。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30厘米+6厘米=()厘米
100厘米–40厘米=()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课件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我们的身高约130()
旗杆高15()橡皮擦长3()
小红的手臂长约40()床长2()
爸爸的鞋子长25()我们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三、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

2、课件展示图案。

3、质疑: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4、学生讨论交流: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5、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

(2)集体讨论。

(3)汇报交流。

方法一: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方法二: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方法三: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三、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大家真是太棒了!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用美丽的图案装点我们的生活。

四、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认识半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时与半时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拍手游戏(不用说,用拍手的方式表示下面的时间)

9时3时6时12时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半时。

二、新授(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展开新课)

1.观察时钟由8时走到8时半的过程。

师:小朋友想不想听故事,不过有一个要求,必须正确回答出时间,才可以继续听下去。

(1).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天早上(8)时就到田里干活,太阳下山才回家。

(2).有一天,干活不久,时间刚好是(8时半),他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一棵大树上死了。

(3).他想:我何必辛辛苦苦地种田呢?只要每天来这里捡上几只兔子就够了。

(4).于是,农夫不再种田了,他放下了锄头,守在大树下。

(5).他等到下午(2时半),晚上(10时半),还看不到兔子。

(6).他还是不甘心继续等待,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田里的庄稼全都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讨论:半时的时针和分针与整时的时针和分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打开书本93页,看看书本是如何用两种方法表示半时钟。

3.把每一面钟表所表示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4.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4:008时半10:3012时

二、学习体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自我测试

1.根据钟面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连一连。

9:3010时半7:301时半

3.根据钟面下的时刻,填上漏掉的时针或分针。

3时半11:304时30分9时半

4.说一说过1小时候,钟面上是几时,并画出来。

板书:认识半时

8时8时半2时半10时半

8:008:302:3010:30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龙瑞小学蔡结洪

一、导入新课

1.齐读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

1.介绍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请学生拿出学具钟,互相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讲学稿第2题。

3.师生对答案。

师:请小朋友把钟面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吧?小手比画一下。

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的各组成部分,大家会看钟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P91学生起床图)

4.认识整点时刻。

(1)(放铃声)听,哪儿的钟表响了?哦,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啦!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2)强调:先看时针指着7,再看分针指着12,这个时间就是7时。

板书:7时(带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读作7时)

(3)独立完成讲学稿第4题“连一连”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四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补充板书)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5.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出示:7:00。

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

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

(2)练习。

师:你能把第3题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

(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

三、巩固练习

1.讲学稿第4题(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学生尝试拨钟。

请学生把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边拔边说。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3、完成讲学稿第6、7题

4、怪现象(完成讲学稿第8题)。

钟面上为什么都是9时呢?

生1:一个是早上的9时,另一个是晚上的9时。

生2:一天有24小时,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机动)(完成讲学稿第9题)

师:时间是宝贵的,合理地安排时间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请小朋友做个小小设计师,设计、安排出你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时起床上午()时吃早饭

上午()时做作业上午()时吃饭

下午()时看书下午()时运动

下午()时看电视下午()时睡觉

结束语:一节课这么快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附: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整时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认读整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无时针、分针的钟面图。

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没嘴会说,没脚能走,发出指令,人人遵守。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生自由回答)

2、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钟表的群体真大呀!看!(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有的是带有指针的;有的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你别小看它,它的作用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感知钟面。

1、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2、小组交流。

3、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4、汇报评价。

5、师:你们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出示钟面模型)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汇报的同时并让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指一指,摸一摸)

5、师: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分针的?

7、师:拨动按钮,小朋友们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转动的?请小朋友们用小手比一比。(生按顺时针用手比划。)

8、师生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课件出示钟表)

钟面的特点:

(1)有12个数;

(2)有长针和短针;(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3)有12大格;

(4)每大格里有5小格。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整时的教学

1、学生拨出1时

(1)师:调整好你的钟面模型,使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学生学生动手调整)

(2)师:现在拨动指针,使分针转一圈,还指着12,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生拨)拨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谁知道钟面上现在表示什么时刻?(7时)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多让生说)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想一想,7时在电子表上是怎样显示的?(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生说后师板书:7:00)

(4)学生拨出2时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拨动,使分针再转一圈,还指着12,现在钟面表示什么时刻呢?(2时)

师:2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课件出示后板书:2时)2、认识整时

(1)课件出8时

师:再看大屏幕,现在钟面上是表示几时?(板书:8时)

(2)课件出示3个整时时刻:12时、4时、6时

四、巩固运用

1、练习一:找朋友。

(1)部分同学拿着钟面,部分同学拿着头饰,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教师带学生唱“找朋友”)

(2)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

2.练习二:智慧老人出难题。

(1)这儿是游乐场的聪明屋,有精彩的表演,可是老爷爷不让我们进去,他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课件演示:过一小时是几时)请大家举起小手,用手势告诉老师。

(3)智慧老人让我们进去看表演了。(课件演示动物表演:小狗做算术)

3、开放题:1小时前是几时?

五、总结

互相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人教课标版二上:《坐井观天》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坐井观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

(3)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习,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蛙右边是两个土,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会组词。

(5) 师:相信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并呼唤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招呼问好吗?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四、课后思考:

师:小朋友,你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那么小鸟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师: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课文的主角小鸟和小青蛙,现在,大家再来朗读一遍课文,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图文并茂地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易更直观地熟知课文。

课文呈现完之后,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①指名读第一次对话。

②交流读懂了什么。

③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第二次对话

①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②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吗?

(让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

③实验:用纸裹成呈圆柱形朝上看,发现了什么?

(用形象直观的摸拟观察代替烦琐的讲解,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看似很难的问题。)

④读青蛙的话,可以适当加上动作和语言。

⑤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⑥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课堂应是学生的,本环节注重孩子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了课文。)

3、第三次对话

①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② 用一就说话。

③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四、教师小结

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4.查查资料或者向些人请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阳谁最大。

六、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射、卫、填、嫦、娥等9个生字;会写卫、宇、航等6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特色字词卡(如卫星的样子),图片(或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生字学习卡片,向长辈了解嫦娥奔月等传说和人造卫星等现代科技成就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神话故事或现代科技图片,调动学习热情。

师:小朋友们在课前收到了神话故事,找到了不少科技图片,现在向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展示展示,好不好?

例:我收集到了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据说后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

我听爸爸讲过女娲补天的故事,我知道女娲是中国造福人类的女神。

我收集到的是神舟五号上天的图片,请大家看。

2.教师向学生展示神舟五号的相关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神舟五号视频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或大屏幕,想想、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知道得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更多的神话故事,了解更多的现代科学成就。大家喜不喜欢?

生:喜欢!

【说明】学生对课文中写到的古代神话故事和现代科技成就,可以说是既生疏又熟悉,只要注重引导他们就会知古又知今,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向课前延伸,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课件)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汉字

1.读通课文,创造识字情境。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着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画上△,稍后提出来一起解决。

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难题。谁先来说?

生反馈。

师:遇到不会认的字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可以看拼音,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别人,还可以先大胆猜一猜。下面同桌或学习小组互相帮助,把不会认识的字认过去,然后把课文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生合作解决不会认的字,并把课文读通顺,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刚才,同学们在试读课文的过程中,把不会认的字都想办法认识了。现在老师要把其中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和生词单独拿出来,让大家认读。看看小朋友的眼睛能不能搬家。好不好?

老师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生认读生字生词。老师边听边适时重点点拨指导:射、嫦、宙、载是翘舌音,载还是多音字。点拨后再指导学生反复认读,并抽查强化。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都记住。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想的办法,让全班同学都学一学。好吗!

例:我们已经学过真、常、我字,利用加偏旁的办法我记住了填、嫦、娥字;

通过把栽与载、前与箭进行比较,我就记牢了箭、载两个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的办法非常有效。今后我们遇到生字生词,都可以自己想办法来认读、识记。

【说明】本步骤的教学重点是认读、识记生字生词,但生字生词的认读不能孤立地进行,更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因此,本设计首先通过引导试读课文感知汉字,为学习生字生词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创设语境);其次注重引领学生在独立试认、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中解决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神话故事,理解第一组词语所讲的内容。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师: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现在老师给大家时间,在4人小组内互相讲神话故事,然后每组推一个故事大王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讲得最好!

生分4人小组互相讲故事,并推选故事大王,师巡视收集反馈信息。

师:现在请故事大王上台讲神话故事,大家欢迎!

每组推荐的故事大王讲故事。

师:这几位故事大王讲的故事很精彩。像这样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些。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词语。

生读第一组词语,要求读熟、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和感悟来。

2.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理解第二组词语所讲的内容。

师:请同桌(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找到的卫星、飞船、火箭等图片,然后请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知识。

例:我知道人造卫星是什么,它是环绕地球在天上运行的机器

我在画册上看到过航空母舰,它在大海里航行,比大船还要大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宇宙飞船,还看到杨利伟叔叔上了天

师:看来,小朋友们平常很爱学习观察,知道这么多的现代科技知识。现在老师也有一组图片想展示给小朋友们看看。请大家边看边想,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大家听听。

出示媒体资源中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图片:

生看图片,然后交流,并朗读本组词语,教师适时作些点拨指导,帮助理解,拓展知识。

3.引导学生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说明】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如果孤立地从词语上来理解古代神话的意思和现代科技成就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设计本步骤时,注重了将讲故事图片展示与教师适当点拨结合起来,将朗读感悟与引领拓展结合起来。

二、指导书写,引领拓展

1.指导观察,掌握要领,进行书写练习。

师:出示本课要学会书写的6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指名回答,师提示:(1)舟字旁和舟字在写法上有不同点,通过示范让学生发现要领。(2)宝盖头第三笔不能写成横折钩,是横钩。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学生随课件书空,掌握笔顺。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写几遍,争取写正确、端正、漂亮。

生试写,师巡回观察,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2.引领拓展,丰富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师:请同学们在课后再请长辈讲神话故事和现代科学成就或自已买一些神话故事书和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看一看,两周后开一次交流会。

【说明】写字教学不是叫学生机械抄写,而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也需要课内外结合。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5》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5》》,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2.师:小朋友以前听说过拔萝卜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又听了这首有趣的童谣,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谣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拔出萝卜,后来又成功了呢?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5.小朋友,这么多的精彩的谚语,你最喜欢那一则呢?为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理解品味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1)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2) 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 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5)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五、课外拓展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 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6》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6》”,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恨、漠、炭、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准备对子的相关知识(从书上找,问长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收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收集到的?请给大家说说好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说明]对子(对联)是汉语言的精华,说对子、写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学过关于对子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积累。因此,在设计课的进入时,考虑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做到了向课前延伸。这既有利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师: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生试读,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生读,师指导。

师: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指名评价刚才的朗读。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更正读音。

(3)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写有生字生词的小黑板),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认读:恨、漠、炭、贫、冷漠。边读边纠正,直到读准、读熟为止。

说明:在方式上可以生动活泼一些,如:在课文中指读,在生词中认读;还可以开展抢答竞赛活动:就是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比赛的形式认读,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生字,

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字卡)。

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说明: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是为了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多次听读、阅读中感知生字生词,为进一步地认读识记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利用抢答的方式认读对子以及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把生字生词读得更准、认得更清、记得更牢。一句话: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

师:现在大家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

说明: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理解实际,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

说明: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大家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师简单说说常识:对子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等

师:大家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提示: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内容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教师可提供一些字词,让学生选择对对子,如: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说明:本课教学,除了要完成阅读,识字教学这一重点任务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一点关于对子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辨别对子、对对子的能力。所以安排上述三个步骤,以实现此教学目标。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指导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贫字,上面是分不是今。

2.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哪!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收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说明:这样设计,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写字的主动者(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为了沟通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对子、创造对子。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2》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标题

识字2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

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下课后做些什么?你们的课外活动是怎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习生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注意:弹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n。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习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下象棋 弹钢琴 拉二胡 唱京戏 喂鸽子 养金鱼 做航模

2、做填空练习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下( )棋 ( )钢琴 拉二胡 ( )京戏 ( )鸽子

( )金鱼 做( )模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并启发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课外活动。

2、播放课外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习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

3、播放京剧片断或展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课外活动的内容的感性认识。

4、启发学生补充描述其它课外活动。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描写课外活动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您所知道的课外活动还有哪些?

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3》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课标版二上:《识字3》》,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难点】

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地图,谈话:瞧,这是什么?你能从地图上找到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吗?你还能找到哪些省市呢?你们知道这些地方合起来都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吗?这些山川美不美?像不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我国美景的三字谣。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对照拼音读一读或者同桌合作解决。

3.之后教师出示字卡,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发音,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新知。

教师随机帮学生区分下面几组形近字:州---川鸟---岛与---写族---旅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进行生字识记。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识字规律。

■夕:撇不宜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与:是三笔写成。

■族:是左右结构,左边方作为偏旁,横要短,撇要长。

3.教师先给学生师范书写,然后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朗读感悟

师: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1.教师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句,读出祖国的山河壮美、风景如画。

2.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师: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3.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4.师生互动朗读课文,之后生生互动,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台湾也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他和香港澳门都离开了祖国妈妈。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到了我们祖国妈妈的怀抱,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你们说是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拓展

1.小朋友回家后,以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为题,也在练习本上写几句三字经,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2.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吗?你还知道祖国的其他民族吗?搜集一下资料,了解其他55个民族的相关知识吧!

人教课标版二上:《我是什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上:《我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水,交流图画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课前画水,不管画的画简单还是复杂,那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某些孩子思维没有拓宽,学完课文之后,他可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某些孩子画的水比较复杂,思维很独特,学习课文时他就会更加自信,学完之后再去画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多的想象。

二、猜谜,认识水

1.范读,猜谜。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猜我是什么。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3.自由读课文,认识水。

(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

云 雨 雹子 雪

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温和 暴躁

(2)动动脑

师:小朋友,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

例:我会变

我的家

我的活动

我的脾气

【说明】这是对整篇文章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文章,简单了解水的多种表现形式。动动脑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朗读,赞美水

1.自选题目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第三项合并为一项来学。

2.自主合作学习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

(2)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

(3)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

(4)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提示:以下是预设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的,以下的顺序可以改变。

我会变

(1)我学会了字词

漂浮、碰到、雹子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填空:

云在天空中 。

一只小船在水上 着。

师:请小朋友想象云彩在空中飘浮和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想一想,漂浮和飘浮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

师出示雹子的图片,让学生对雹子有直观的认识。

(2)我是小小朗诵家

指导读第1~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第二自然段,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打、飘的不同意思。

指名读,评价,练读,再指名读。

(3)师: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冰 霜

我的家、我的活动重点指导朗读

师:现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请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吧。

师:好,该起床了!刚才,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讲话,这就叫做──

生:安静。

师:对!叫安静。那咱们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静不安静,好吗?

生:好!

师:(出示池水的图片)大家看看,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觉,安静吗?

生:安静。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很安静?(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生:读课文。

师:大家再想一想,它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样子。谁能说说它是怎样散步的?

生:慢慢地散步。

师:对呀!看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出示在小溪里散步)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想想,水在江河里是怎么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么跳舞、唱歌的。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要读得让大家感觉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谁能?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课文第三段有个词语写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谁能找到这个词语,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这个词语是开大会。因为开大会时人很多。

师:你真会动脑筋!请你把这句话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水在大海里开大会的样子。

生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老师也得向你学习!好,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把第三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的家还在哪里?我还有哪些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飞舞 慢跑

【说明】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点放在朗读上,用较短的时间把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指导和识记字词。第1.2自然段比较活泼,也比较容易读。难点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不同、气势不同,所以读的感觉也不同。通过出示图片和练习生活实际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体会和比较中,慢慢感受到朗读的技巧,学会阅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内容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我是什么》,文中的一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评价。

二、了解我的脾气

1.我学会了字词

(1)出示词语:

温和 暴躁 灌溉 机器 帮助 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水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引导学生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 暴躁两个词语。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灌溉淹没冲毁。

(3)填空: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 。我既给人们带来 ,又给人们带来了 。

引导学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填空,理解帮助与灾害。

2.我是小小朗诵家

由以上对词语和图片的感受,直接过渡到读。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水的温和和暴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的脾气还会怎样?

学生回答。

【说明】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词特别多,所以,运用联系前后文,看图片来直观感受,理解记忆字词。当对词语理解到位了,对水的温和和暴躁直接感受到了,读好这一段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我自信,我能背

1.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来评一评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指名回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3.展示我自己

(1)自由背诵。

(2)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3)教师选择背诵的部分,邀请学生帮忙一起背。

【说明】由读通课文,到读好课文,再到朗诵课文,这是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优美的文字应该靠背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四、我要写好字

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两点水(冲)的写法,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写提要起笔向下,再回锋向上。

三点水(池)的指导可以边示范边引导观察:第一点与两点水的第一点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位置低。另外,池字右边的也,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五、小小作家

师:请同学们模仿我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说明】文中的语言很美,句式很整齐,如:有时候有时候我会变,变成变成我在在在这样的句子,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仿写在低年级是训练写话能力的很好方式。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就会对写话产生兴趣,慢慢养成写的习惯。

板书设计:

30、我是什么

我会变:云 雨 雹子 冰 霜

我的家: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我的活动: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飞舞 慢跑

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