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1-05-27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半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时与半时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拍手游戏(不用说,用拍手的方式表示下面的时间)

9时3时6时12时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半时。

二、新授(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展开新课)

1.观察时钟由8时走到8时半的过程。

师:小朋友想不想听故事,不过有一个要求,必须正确回答出时间,才可以继续听下去。

(1).从前有一个农夫,每天早上(8)时就到田里干活,太阳下山才回家。

(2).有一天,干活不久,时间刚好是(8时半),他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一棵大树上死了。

(3).他想:我何必辛辛苦苦地种田呢?只要每天来这里捡上几只兔子就够了。

(4).于是,农夫不再种田了,他放下了锄头,守在大树下。

(5).他等到下午(2时半),晚上(10时半),还看不到兔子。

(6).他还是不甘心继续等待,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田里的庄稼全都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讨论:半时的时针和分针与整时的时针和分针指向有什么不同?

打开书本93页,看看书本是如何用两种方法表示半时钟。

3.把每一面钟表所表示的时间,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4.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4:008时半10:3012时

二、学习体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自我测试

1.根据钟面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连一连。

9:3010时半7:301时半

3.根据钟面下的时刻,填上漏掉的时针或分针。

3时半11:304时30分9时半

4.说一说过1小时候,钟面上是几时,并画出来。

板书:认识半时

8时8时半2时半10时半

8:008:302:3010:30

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龙瑞小学蔡结洪

一、导入新课

1.齐读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说一说。

(1)钟表有什么作用?

(2)你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

1.介绍钟面。

师:想认识钟表得先了解钟面!请学生拿出学具钟,互相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讲学稿第2题。

3.师生对答案。

师:请小朋友把钟面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吧?小手比画一下。

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的各组成部分,大家会看钟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P91学生起床图)

4.认识整点时刻。

(1)(放铃声)听,哪儿的钟表响了?哦,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啦!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2)强调:先看时针指着7,再看分针指着12,这个时间就是7时。

板书:7时(带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读作7时)

(3)独立完成讲学稿第4题“连一连”

讨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这四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补充板书)

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点、×点、×点是生活用语,在数学中我们说×时、×时、×时。

5.认识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1)出示:7:00。

师:你见过这种时间吗?认识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电子表示法是怎样表示7时的。

小结:在两点右边写两个0,左边写几就是几时。

(2)练习。

师:你能把第3题的×时、×时、×时用电子表示法表示吗?

(集体订正,做对的同学请画面小红旗表扬自己)

三、巩固练习

1.讲学稿第4题(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学生尝试拨钟。

请学生把钟面放在实物投影上边拔边说。

师:这些时刻都属于整点时刻。

3、完成讲学稿第6、7题

4、怪现象(完成讲学稿第8题)。

钟面上为什么都是9时呢?

生1:一个是早上的9时,另一个是晚上的9时。

生2:一天有24小时,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机动)(完成讲学稿第9题)

师:时间是宝贵的,合理地安排时间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请小朋友做个小小设计师,设计、安排出你双休日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时起床上午()时吃早饭

上午()时做作业上午()时吃饭

下午()时看书下午()时运动

下午()时看电视下午()时睡觉

结束语:一节课这么快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附: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整时

小编推荐

1.8.3认识钟表|人教课标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8.3认识钟表|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详细介绍:

〈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经验,而且不同的学生认识情况也不一样。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应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即不光光要完成知识目标,还要完成情感性的目标。以下是我对〈认识钟表〉整时与半时这一知识所做的一点尝试:

一、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5分)让学生初步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及钟表的不同形式。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25分)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整时与半时。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0分)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4、总结新知,拓展延伸。(1分)让学生自由学会总结,老师适当延伸。

二、教学片段与评析

【片段1】

师:(每个小组一个钟表模型)这就是钟表,那么你们说他们是由那些东西组成的呢?

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1、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都要发表意见。

2、推选一个小朋友当汇报员,代表小组汇报。

(小组成员认识观察钟表模型,讨论、发表意见)(用时3分)

生1:钟面上有数字,一共有12个数字。

生2:钟面上还有针,一根长长的,我妈妈说那是分钟,一根短短的,那是时针。还有一根更长的,那是分钟,不过这里没有。

师:(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做一些补充)那么你们发现这12个数字是怎么走的吗?还有这些针又是怎么走的呢?

[评析]对于钟表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对于它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得的有关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议议、交流等探索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2】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师:小朋友,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板书各种不同的情况)

生1:3点钟。

生2:12点钟。

师:你是怎样看出钟面表示的时刻的?

生1:因为时针指在3呀!

生2:但还有一个针指在12呀!

生3:但那不是时针呀!时针指在3,分针指在12,说明刚刚好是3点钟。

师:这位小朋友说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说是3时整。那么这两个钟面又是什么时间呢?(说明你是怎么认得?)

生1:7时,因为时针指着7,分钟指着12。

生2:6时,因为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三个钟面都表示整时。(板书:整时)那么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汇报:

这三个钟面分针:都指着12。

时针:3时指着3。

7时指着7。

6时指着6。

2、同桌交流:你准备怎样认整时?

3、整时的两种写法。

(1)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方法(板书:3时7时6时)

(2)师:几时整还可以怎样写?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得出另一种写法?

(板书:3:007:006:00)

4、动手操作。

(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模型上拨出相应时刻。

(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

内容:2时7时11时12时

(3)同桌互动: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

[评析]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

【片段3】

1、师:“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一个学生如何珍惜时间呢?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请小朋友仔细看,然后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

6时半:起床

7时:上学

8时:早读

8时半:早锻炼

9时:上课

12时:吃午饭

1时:上课

5时:体育活动

5时半:吃晚饭

6时:上晚课

8时:睡觉

(这时还要抓住机会说说上午和下午的时刻)

2、(课件)小明的一天,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完成书第92页。(同桌互相说,然后选择说)

3.游戏:找朋友。

4.现在是9时过一小时是几时?

启发学生找出原来钟面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时间?在自己的钟面上试一试:过一小时是几时?电脑演示印证。

5.生活情境问答。(可以先让学生调查一下在回答)

星期天,迪迪想去文具店买铅笔,去新华书店买书,迪迪一看表,正好是上午7:00,问,

①迪迪应该先去新华书店,还是应该先去文具商店?为什么?

②文具商店开门后,还要等多久,新华书店才开门?

③若雷老师晚饭后7:00想去买钢笔和书,应该先去哪个商店?

[评析]练习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和情景问答,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评】: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的,认识钟表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实际上,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这是小学生认识钟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就不能把认识钟表、整时、整时半作为“全新”的知识进行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钟表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1.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乐“说”。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导学生探索学习。钟表外部结构认识、时刻的认读写,总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知道的,再针对学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索。即便是学生不解的地方,也让其他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用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帮助其他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2.尊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四人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3.通过评价小明作息时间安排,有机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帮助迪迪完成购买任务,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1.8.3认识钟表|人教课标版

1.8.3认识钟表|人教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

问题导入

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问题分别是:

“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前,我们对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整时,一部分学生认识半时。通过动手拨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自然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认识时刻,所以拨不出来,但他们也会对知识感兴趣,认真地看其他人拨。]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整时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针、时针,并且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认识整时的学生学会,并为后面学习半时做好铺垫。]

认识半时

(前面将学生拨出的半时先留下)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在总结半时的特征时,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指的位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半时的时刻时针和分针又指向哪里呢?我们怎么来认呢?”这样可以突破认半时这个难点,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得到规律,让学生学会看半时。]

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介绍,最终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即可。]

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结束语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半时等,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非常密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对钟表有一些认识,了解钟表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认整时,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半时,知道钟面上三根针的名称。因此在新授部分,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将整时和半时在一课时进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虽然认识整时刻,但没有想过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指在哪里,了解了这一点,对认识半时也有帮助。所以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认整时,并在此基础上认半时,增加了课堂容量,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所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比较有代表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如课本主题图所出示的7时、8时、3时半、8时半等。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课本所给出的时刻,通过这些时刻来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第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图与学生实际非常吻合,而且画面非常生动真实,也在练习中进行了应用。

二、改进和补充教材资源。

为了突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2个数,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出示一个钟面,时针、分针和钟面上的12个数字可以分别闪动,便于学生认识。

在本课的内容中,第92页是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我对这部分教材进行了改进。

1.将六幅图做成动画的形式。这个练习是在最后部分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应用动画可以重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将六幅图分为三组:上午、中午、晚上,每一组分别出现,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一天中有早上的7时,也有晚上的7时。

3.对六幅图中的时刻做了部分修改。将起床改为6时半,做操改为9时半,睡觉改为8时半,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也起到了综合练习的目的。

对课本练习十六的第3题的改进:在本节课最后,教师用大的钟表拨到5时,问学生:“5时过1小时是几时?”“6时过一小时是几时?”并总结:“时间就是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再也回不来。”通过此练习,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提供的资源。

在综合练习中,第1题设计的是“找座位”,是5个小动物胸前各有一个钟表,上面有不同的时刻,还有5把椅子,每把椅子上有数字表示的时刻,给5个小动物找到和它胸前时刻相同的椅子,小动物就可以坐在椅子上,否则,它就回原来的位置,拖动用鼠标来操作。这个练习既巩固了对整时、半时的认识,也巩固了对数字表示时刻方法的认识,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知道了课本上第92页图中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后,我又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写出自己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刻,让他们知道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专家评析

这是教材改革以来,第一次让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初步认识钟面,并能正确地读出整时、半时的时刻。教师教案的设计大胆、开放,不仅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还丰富了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从整节课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动”中自然地、愉快地、主动地获取知识。

今天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不可否认,学生能从校外获取大量信息。因此,课前教师对孩子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深入了解,知道了多数孩子基本能认整时,少数孩子也能认半时或其他时刻。于是,课的一开始,教师就让孩子“试着拨出你认识的时刻。”事实证明,这一大胆设计,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给了不同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拨表、观察讨论、孩子讲解、互相评价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悟,从而获取了新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永不满足的精神。

认识整时和半时放在一节课,对比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使学生在探索、体验中逐步获取新知识。学生自主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扎实、灵活。

3.形式多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课堂上老师多次表扬、鼓励学习,发“小红花”、“小红果”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无论从课的设计,还是从教师的临场发挥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执教:山东省济南市育新小学朱立莉

指导老师: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董惠平

山东省济南市育新小学冯惠玲

评析: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董惠平

1.8.3认识钟表|人教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学校:沙溪镇龙瑞小学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课件截图

一、

备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

习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

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生2:9时生3:8时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学生自主学习

B.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时针分针

2、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105~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统计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
(出示课件)
2、这是一张甲乙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为了能让同学们更清楚的了解统计表中的信息,老师把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课件,并让生说出是什么统计图,并出示板书卡片:复式条形统计图)。
3、同学回忆一下,在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4、除了这种统计图,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种……统计图,(板书:横向)横向条形统计图制作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那同学们能试着把这张统计图改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出示一张甲乙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让同学们想更清楚的了解统计表中的信息,怎样比较更加清楚,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生动手制作。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的?
3、刚才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老师觉得你们已经掌握了怎样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在制作过程中,你想提醒大家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4、的确,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还真不容易,老师再和你们一起制作一张好吗?(边演示边说过程和注意点)
5、解决问题
请同学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从中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呢?请同桌交流交流。
6、汇报。
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7、小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标题、数据、种类、图例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一个是横向另一个是纵向。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作品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亲身去体验,感悟学习无穷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自己绘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就能提出自己想要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巩固与练习
1、看课件第1题,比较甲乙两个地区的降水量问题,那个地区的降水量好,为什么?
比较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的降水量,那个地区的降水量多,为什么?2000年呢?
2、看课件第2题,体重35千克以上的有多少人?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3、看课件第3题,收到电子邮件多还是普通邮件多?两种邮件有什么变化趋势?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尤其是培养同学们对统计图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拓展与应用】
1、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逐渐提高,也正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所以我们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知道在哪举行吗?
2、小结:同学们,只有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中等城市比较繁荣富强了,才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一个例子,进行爱国教育,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思想,正是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逐渐提高,也正因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所以我们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五、【课外延伸】
老师刚来到大楼小学就发现,四(1)班的男生比女生多,这是一种特殊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调查一下四年级的男女生人数情况,绘制成一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整理出一份分析报告,到时候寄给老师,老师把它发在学校的校园网上,相信你们一定行!
【设计意图: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主要是培养细心观察问题的能力,遇到身边的事,有时可以用我们的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比如本题目同学们可以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培养学生搜索信息;整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数学书第3页例2和练习1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教具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一)、认识厘米
1、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2)、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生思考回答)。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3)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出示课件一厘米的正方形)你们看,正方形的边是多长?
学生们交流
师引: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知道小正方形的边多长。(学生说方法)
师: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学生汇报验证。
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身边的1厘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图钉的长是1厘米。
小方块每边条的长是1厘米(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不是1厘米长)。
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闭眼想像)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出示课件2厘米纸条)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学生说长度,并说认得方法。
师:(出示课件4个1厘米小正方形)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学生说方法。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
(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二)、用厘米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
1、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4、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分小组进行)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计。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之际,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对知识起到概括的效果,再一次让学生清晰地对知识进行再现。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
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对于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学习起来会感到有点抽象。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米用M表示,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1米长的纸条八条、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厘米:
1、在尺子上分别找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2、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3、教师过渡语:小朋友真棒,对厘米的认识真好,那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老师一个忙呢?
二、量一量讲台的长度,看谁量得又快有准确。
1、请一名学生上来并用自己的学生尺跟老师(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讲台的长度。
2、提问:谁快点?(老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吗?(可能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老师用的尺子长或老师用了米尺)
3、引出米尺并认识米尺:请学生观察米尺是怎样的?与学生尺有什么不同?
4、小结:米尺与学生尺一样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上面都有数字和刻度线,都是从0开始(0是起点),量物体时都是把尺子的起点(0)对准物体的一端,并与物体平衡,然后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对于米尺更感兴趣,渴望认识学习的情感。
三、学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感知1米=100厘米。
3、汇报交流学习结果:请各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得出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的学生尺,合作测量1米长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1米长的纸条进行测量,纸条上有10个大格,要求学生测量出每个大格之间有几厘米长,然后再数数一共有几个格,是几厘米。
四、练习巩固:
1、请出一名学生,教师用长纸条测量该学生的身高,并估一估该生大约多高?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测量各自的身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刚才测量出来的长纸条为组里其他同伴测量身高,让每个学生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

五、知识运用:
1、课件出示练习:
(1)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要求学生用手比划)
【设计意图】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出厘米和米的长度,切身感受实际的长度,对区分厘米和米单位的机会,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②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③测量较长的物体是,我们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作单位。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六、卷尺(简单介绍)
七、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测量物体时可以用学生尺或米尺,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尺方便些,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尺比较方便。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30厘米+6厘米=()厘米
100厘米–40厘米=()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课件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我们的身高约130()
旗杆高15()橡皮擦长3()
小红的手臂长约40()床长2()
爸爸的鞋子长25()我们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三、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有学好钟表的欲望。]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第二课时《猜一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例题2、例题3。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与关键: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语文数学英语书本、小卡片等。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游戏:盒子里面放的是苹果还是雪梨?
(1)“犹豫”猜
问:盒子里面放的是苹果还是雪梨?
学生犹豫地猜。
(2)“确定”猜
提示:里面放的不是苹果。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引出课题:“猜一猜”。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盒里放的是苹果还是雪梨,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拉近了师生距离,又在无形中让学生经历了简单推理的过程,感受到生活中经常要应用推理,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探究新知
设计“森林运动会”情景,探究新知。
1、探究两个条件的推理
(1)情境图(第一场比赛):马和猎豹分别参加跳高和赛跑,猜猜哪
支队伍参加赛跑的?哪支队伍参加跳高的?(不给提示先让学生随便猜一猜,接着给出提示,学生猜出结果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情境图(第二场比赛):跳远比赛的冠军和亚军已经产生了,他
们是兔子还是青蛙呢?(让学生明白给出提示才能确定结果)
(3)小结推理方法。
(4)猜两个物体游戏。
(左右手分别拿着什么卡片)师生互猜、生生互猜。
2、探究三个条件的推理
(1)情境图(第三场比赛):马拉松比赛开始了,乌龟、蜗牛、蚂蚁之战敬请留意?他们谁跑得更快?谁是比赛的冠军呢?
提示一:看!最后一位选手蜗牛也到达了终点!
提示二:唉!乌龟不是最快的!
师生小结推理方法。
(2)例3的学习。请两个同学和老师一起上台表演。
(3)猜三个物体游戏。(猜猜三个同学分别拿着什么书)老师说明活动要求,小组内分角色活动,最后小组上台展示与全班交流。
(4)小结推理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聚中时间短的特点,安排互动猜一猜游戏,既可以渗透数学知识,又可让学生进行片刻的放松,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巩固拓展
(1)第一关:猜一猜。猜两个物体。(例1)
(2)第二关:连一连。书本101.3
(3)第三关:填一填。书本101.4
(4)趣味数学题:唐僧四师徒每人分得一种水果,分别是桃子、梨子、橘子和苹果,你能根据他们说的话,判断出他们四人分别分到的是什么水果吗?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推理的学习,学生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谈谈你的收获吧!
(2)儿歌:猜两种物体时,不是这种就是另一种。猜三种物体时,已经知道先确定,剩下还按两种去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读儿歌,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中感觉推理的趣味。
(五)作业布置
回家后,请跟你的爸爸妈妈玩玩“猜一猜”的游戏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家后与父母进行游戏,让他们及时学以致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猜一猜
两种不是就是
三种确定不是就是
【设计意图】能体现教学意图,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东升镇同乐小学汪声桦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5~9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深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突破重难点
重点、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突破重点。
难点、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齐准备
图、表。
学生、常规学具。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出示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第一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二、自主探究,巩固知识。
教师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识?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
教师提问: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展示统计表,并说说四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让学生进行讨论。
1.出示:97页的第三题。将小组的统计整合成班级统计表,教师统计并登记。
展示,师生互评。
2.第97页的第4题。
教师出示4种玩具。
你喜欢什么玩具?分小组统计。根据统计图回答:本班喜欢()的人数最多。
从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同学的提问进行回答。
学生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学生分组先做,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上来收集数据,共同进行统计,然后独立完成填表。
学生观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整理统计表,全班制成统计图。
2.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再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填写,做完集体订正。
三、总结归纳、拓展知识。
1、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2、课外延伸:
课下统计咱们班同学家里有电脑的用户/有电动车多少户/有小汽车的多少户?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


1.《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l个笔画和l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图文对照认识八个词语及;理解黄牛和猫、苹果和枣的大小及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的多少,在反复的朗读中激发朗读兴趣,体会语言的节奏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并诵读、记忆,在诵读中感受农家校园的美丽、温馨,唤起学生热爱农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经过13周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拼读的方法,并学习了两组课文,初步学习了汉字的笔画名称和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

(2)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

2.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看图认读词语----初读儿歌,认读生字-----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教学方法:采用看图说话、情景识字等多种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农家校园的美丽、温馨,唤起学生热爱农村的情感。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去吗?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农家小院图和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听,都有谁来欢迎我们啦!。

【设计意图】视觉听觉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看图说话,读准词语

1.让学生用“()在欢迎我们”进行说话练习。

2.数鸭子

一只鸭子,两只鸭子……我们一起来:一只鸭子……(师生合数)

3.过渡:小动物们这么热情地欢迎我们,小院的小主人也是非常的热情啊,早就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一些果子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生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去拼音再读

5.比较:仔细观察观察第一排和第二排,你发现什么了?

第一排都是动物,第二排都是水果。

6.示课题:小主人看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他想请小朋友帮个忙,让大家给这些小动物,小水果呀来比一比。(边说边出示课题)比什么呢?比……

(提示:同类和同类进行比)

【设计意图】将练习说话和理解词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理解词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初读儿歌,认读生字

1.过渡:小朋友们比得真有趣,有个小孩也和大家一样,一边比,一边说,比着比着,还比出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想读一读吗?

2.翻开书本P90页,先轻轻读一读,看看自己会比谁和谁了。

3.识字读儿歌。摘水果识字和认识提土旁

4.合作读儿歌。(打拍子)

【设计意图】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四、巩固识字

1.过渡;你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认得生字还会读课文,小院的主人见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他送了我们很多的水果当礼物,不过这份礼物可不是那么好拿的,小主人啊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

2.“读准字,送水果”。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巩固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

五、指导书写

1.比较“小少”,指导在田字格书写。学生每个生字写两次。

2.指导写“牛羊”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到农家小院,认识了很多动物和水果,也认识了很多生字,大家多学得和开心。

七、练习与作业

1.熟读儿歌

2.“牛羊小少”每个生字抄写一行

附板书设计

比一比

小少牛羊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认识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划“竖勾”和1个偏旁“提土旁”;并能正确、流利地诵读韵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认识12个生字。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诵读韵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品读课文,游戏中发现反义词和数量词——总结。

2.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学文、说话练习、、动作表演和情景识字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数量词的用法。

2、感受农村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量词“颗、群、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小、多少等都是通过比一比才能知道的,这节课,我们继续上《比一比》,然后,我们小朋友之间也比一比,看谁上课最认真、最积极、最会动脑筋。(出示课题)

2.复习生字、词语齐读

对号入座(帮词语找对应的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文字与图画相对应,词义自然理解。

3.读课文(指名读、打拍子齐读)

【设计意图】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营造了儿歌的朗读氛围,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符合本课特点。

二、学习数量词

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刚才我们又朗读了课文、现在请你看着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入出示数量词)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给生字变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1.自选读数量词

2.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颗:出示实物(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星星),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数量名称,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较小且接近圆形),我们说一颗什么呢?

群: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许多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什么?(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蜜蜂)(渗透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的辨证思想)

堆:看老师演示,一个红萝卜堆成一堆红萝卜,一本书堆成一堆书,一个西瓜堆成一堆西瓜,一棵白菜堆成一堆白菜,一支铅笔堆成一堆铅笔。(学生感知,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时用堆),还可以说一堆什么?

三、课后练习:我会说

师:我是一多花,我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生:我是一把扇子,我可以让人们凉快一点。

生:我是一本书,我有很多好听的故事。

生:我是一件衣服,我让小女孩变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将练习说话和理解句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理解句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游戏拓展。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2.自主游戏。

3.课外延伸。

课余和小伙伴、父母亲做这个游戏,说说平时见到的东西。

【设计意图】课外扩展活动,既是对学有知识的巩固,又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游戏中积累词语,达到主动学,玩中学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事物除了可以比大比小,比多比少,还可以比什么?(长短、高矮等)可用师生互比身高提醒

【设计意图】此练习既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又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板书设计】比一比

(图片略)

大---------------------------------小

黄牛猫

苹果枣

多---------------------------------少

鸭子鸟

杏子桃

3.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3.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详细介绍: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123=6

222=624=6

111111=6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3.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3、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相关的汉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五角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声母。(重点指导读准鼻音和边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1)学生自己连一连。

(2)同桌对一对,教师巡视。

(3)连错的同学哪个字连错了,请小朋友帮忙,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1)师生合作。(出示相关的汉字)

(2)学生与学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

(二)、读读比比

1、谈话激趣: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1)共同完成“了—子”、“十—叶”音形义的比较,再分别组词。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4、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1、创设情境:(出示“苹果园”图)瞧,苹果园到了,小朋友提着篮子摘苹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每人先找同一个偏旁的字做上记号,再相互检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游戏,带读生字。

(四)、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五)、板书设计:一棵苹果树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谈话激趣:上节课,咱们在苹果园里摘了“生字苹果”,收获真不少!现在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桥上有许多“拦路虎”(词语),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桥夺红旗“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排词语)

(2)四人小组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问:第一句讲什么地方?(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

(2)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用横线把“有什么”画出来。

(3)指导读句子。

4、练习说话。

(1)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

(2)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指导用准数量词)

(3)扩展练习,补充句子。

()有()。

()有(),有(),还有()。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5)小组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3、背诵古诗。

4、表演朗诵。

(四)、作业布置:1、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背诵古诗。

(五)、板书设计:

()有()。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稿)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都有漂亮的小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虽然一部分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但基本上都能说出钟面上的要素,认识整时,有着基本的时间观念。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结构。

2.整时与半时的读法与写法。

3.时间观念的初步建立。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时与半时的认读与写法。

教学难点: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学生能否独自准确读出、写出钟面和电子表上的整时与半时。

2.学生能否自行在钟面上拨出相对应的整时与半时。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

课时授课

日期

认识整时学会读、写钟面与电子表上的整时1节

认识半时学会读、写钟面与电子表上的半时1节

练习课通过多种练习,准确区别整时与半时1节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节

合计4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2.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2.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老师播放一小段钟表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好像是敲钟的声音。

师:我们听到的是钟表店里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兄弟们交朋友。

板书:认识钟表。

2.看主题图,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应用

师:听完了音乐,我们去小红家看看。

(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略)

师: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学习小红,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

(二)新知学习

1.看钟面

(以两个同桌为一个单位,每人拿着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小闹钟,观察、讨论。)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钟,知道小红是7时起床,那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钟表兄弟的脸上到底有些什么呢?

2.说钟面

生:我们看到有三根针在工作,我们还知道它们叫时针、分针和秒针。

(请这一组到投影仪下指出三根针)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三根针分别是怎样的?

(生回答略)……

【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课件画面钟的12个数,时针、分针闪动。)

(教师可在此时指出:那根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我们今后再来好好认识它。)

3.认识整时

1.教师在钟上拨一个时刻5时。

师:你知道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看的?(生回答略)

【小结】:当长长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就是5时。

(教师贴上5时的钟面,板书:5时)

学生自拨2时、12时,分别问学生表示几时。

4.会拨整时

师:我们每天在在什么时候来到学校?请你在自己的钟上拨出。

(反馈: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

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拨,另一个说出是几时;也可以一个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另一个小朋友拨一下。(反馈时可抽2对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5.会认电子表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上91页的电子表的图示。

师:你认识这样的时刻吗?(生回答略)

【小结】中间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写着几就是几时。

(课件显示电子表11∶00和1∶00)

师:你知道这表示几时?(生回答略)

2.联系生活。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第2节《认识半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半时。

2.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半时的方法,知道表示半时的两种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2.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仪出示3时半钟面。

a.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钟,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2.依次出示8时半、10时半。

请学生观察,并让同桌合作,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分析、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a.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3时半、8时半、10时半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

b.师: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3.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小结】: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的左边是几,点的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实践应用

1.投影课本第93页“做一做”。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钟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可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自由交流)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看钟面填空。

2.连一连。

3.看钟面写时间。

【提高练习】

1.连一连。

2.再过1小时是几小时?

3.连一连。

【拓展练习】

1.小动物说的对吗?为什么?

2.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先看钟面下方是几时,再在钟面上画出时针的位置。

2.先看钟面下方是几时半,再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3.看钟面,写出大约是几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