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矩形和正方形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

矩形和正方形。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矩形和正方形”,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4.矩形、正方形(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也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对于类似的问题有一定的学习精力、经验和感受,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
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主观探索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像框;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
学生用具:皮筋,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设计分成四分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第三环节:新课小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给出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请学生观察当它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特殊图形情况.(进行演示,如图)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矩形。(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主要环节:
(1)根据演示过程,请学生尝试给矩形下定义。
(2)寻找生活中的矩形。
(3)探索矩形的性质。
(4)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矩形性质的理解。
(5)矩形的判定。
(6)从对称的角度再认识矩形。
目的:
1.矩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小学甚至更早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但是当时对于矩形的理解和认识是停留在表象层面的,即提到矩形,学生往往联想到的是具体的图形和形象,不能离开实物去研究图形。随着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这里采取的动画的方式,请学生给矩形下定义,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从把握矩形的本质特征,从而将对矩形的理解上升到形式化的高度。
2.对矩形性质的探索,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加强条件。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通过将性质“反过来”的方法(逆命题),得到矩形的判定条件。

第(3)-(6)的主要过程:
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来做一做: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像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1)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当∠α是锐角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当∠α是钝角时呢?
(3)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活动,探索矩形的性质)
当∠α是锐角或钝角时,两条对角线是不相等的.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这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

归纳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并体会矩形的“对称美”.)
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B=4cm.
(1)判定△AOB的形状;
(2)求对角线的长。

分析:要判定△AOB的形状,由于∠AOB=60°,所以可考虑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由矩形的性质知:OA=OB.即△AOB是全等三角形.由“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结论.
要求对角线的长可直接应用矩形的性质.
解:(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互相平分且相等,于是OA=OB.
又∠AOB=60°,可知△AOB是等边三角形.
(2)OA=AB=4cm,DB=CA=2OA=8cm.
因此:对角线的长为8cm.

提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为什么?与同伴交流.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如图,在ABCD中,AB=CD,BD=AC,BC=BC∴△ABC≌△DCB(SSS)

∴∠ABC=∠DCB.
在ABCD中,AB∥CD,
∴∠ABC+∠DCB=180°
∴2∠ABC=180°,即∠ABC=90°
∴ABCD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目的:
采用逆命题的方式得到矩形的一个判定方法,进一步总结矩形的两个判别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议一议:(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如果不是,简述你的理由.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你能用矩形的有关性质解释这结论吗?(进一步得到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三环节新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从知识与鸶性思想方法两方面小结)

第四环节课后作业
(一)看课本
(二)课本习题4.6

四、教学设计反思
矩形和菱形一样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强化条件得到的。两者的地位是一样的,前者强化了角的条件,后者强化了边的条件。因此这两节课在处理方式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上解决问题的常用的方式:可以通过类比,可以通过在类比的基础上强化条件等手段得到猜测。

扩展阅读

矩形、正方形2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4.矩形、正方形(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也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对于类似的问题有一定的学习精力、经验和感受,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2.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框、白纸、剪刀.
学生用具: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分成四分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第三环节:新课小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进入正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正方形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主要环节
(1)呈现两种通过不同途径得到正方形的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
(2)讨论正方形的性质
(3)通过练习加强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4)寻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5)寻找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目的:
1.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想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在矩形的基础上强化边的条件得到,也可以在菱形的基础上强化角的条件得到。于是在课上呈现这两种变化,为后面寻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2.由于采用了两种正方形形成的方式,因此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都可以从中挖掘和发现。
大致教学过程
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的全过程.(演示)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先把平行四边形木框的一个角变为直角,再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即: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木框还可以这样变化:先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再把一个角变成直角,此时的平行四边形也变成了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也可用图表示
你能根据上面的变化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吗?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所以可以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即是邻边相等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即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的综合,不仅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也有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即: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即:两条对角线,两组对边的中垂线.

例题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AOB,∠OAB的度数.
分析:本题是正方形的性质的直接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很多,要恰当运用,本题主要用到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即正方形的轴对称性.
解:正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一定互相垂直,所以∠AOB=90°.正方形ABCD是矩形,又是菱形,所以:∠BAD=90°且对角线AC平分∠BAD,因此:∠OAB=45°

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白纸来做一做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想,剪切)
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因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折痕作对角线,这时只需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

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们四者之间有何关系呢?
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此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即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或者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由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方法各异,所给出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具体条件相应可作变化,在应用时要仔细辨别后才可以作出判断.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教材随堂练习1,2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可比较如下:(出示小黑板)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4.71,2,3.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明确判定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就采取了两种方式呈现正方形的形成过程,在直观上帮助学生认识了正方形与矩形、正方形与菱形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又再次强化了这种认识。通过层层铺垫,让学生明确矩形+邻边相等就是正方形,菱形+一个直角就是正方形,如何判定图形是矩形或是菱形,前面已经学习过,因此关于正方形的判定是需要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叠加”完成的。

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4.矩形、正方形(二)
黄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也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对于类似的问题有一定的学习精力、经验和感受,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2.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框、白纸、剪刀.
学生用具: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分成四分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第三环节:新课小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进入正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正方形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主要环节
(1)呈现两种通过不同途径得到正方形的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
(2)讨论正方形的性质
(3)通过练习加强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4)寻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5)寻找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目的:
1.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想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在矩形的基础上强化边的条件得到,也可以在菱形的基础上强化角的条件得到。于是在课上呈现这两种变化,为后面寻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2.由于采用了两种正方形形成的方式,因此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都可以从中挖掘和发现。
大致教学过程
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的全过程.(演示)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先把平行四边形木框的一个角变为直角,再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即: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木框还可以这样变化:先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再把一个角变成直角,此时的平行四边形也变成了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也可用图表示
你能根据上面的变化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吗?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所以可以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即是邻边相等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即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的综合,不仅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也有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即: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即:两条对角线,两组对边的中垂线.

例题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AOB,∠OAB的度数.
分析:本题是正方形的性质的直接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很多,要恰当运用,本题主要用到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即正方形的轴对称性.
解:正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一定互相垂直,所以∠AOB=90°.正方形ABCD是矩形,又是菱形,所以:∠BAD=90°且对角线AC平分∠BAD,因此:∠OAB=45°

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白纸来做一做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想,剪切)
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因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折痕作对角线,这时只需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

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们四者之间有何关系呢?
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此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即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或者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由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方法各异,所给出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具体条件相应可作变化,在应用时要仔细辨别后才可以作出判断.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教材随堂练习1,2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可比较如下:(出示小黑板)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4.71,2,3.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明确判定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就采取了两种方式呈现正方形的形成过程,在直观上帮助学生认识了正方形与矩形、正方形与菱形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又再次强化了这种认识。通过层层铺垫,让学生明确矩形+邻边相等就是正方形,菱形+一个直角就是正方形,如何判定图形是矩形或是菱形,前面已经学习过,因此关于正方形的判定是需要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叠加”完成的。

矩形、正方形1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矩形、正方形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总课时:12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开学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七周
第6课时:4、4矩形、正方形(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
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主观探索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像框;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
学生用具:皮筋,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3分钟,学生观察思考)
给出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请学生观察当它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特殊图形情况.(进行演示,如图)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矩形。(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35分钟,学生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主要环节:
(1)根据演示过程,请学生尝试给矩形下定义。
(2)寻找生活中的矩形。
(3)探索矩形的性质。
(4)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矩形性质的理解。
(5)矩形的判定。
(6)从对称的角度再认识矩形。
1.矩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小学甚至更早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但是当时对于矩形的理解和认识是停留在表象层面的,即提到矩形,学生往往联想到的是具体的图形和形象,不能离开实物去研究图形。随着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这里采取的动画的方式,请学生给矩形下定义,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从把握矩形的本质特征,从而将对矩形的理解上升到形式化的高度。
2.对矩形性质的探索,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加强条件。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通过将性质“反过来”的方法(逆命题),得到矩形的判定条件。

第(3)-(6)的主要过程:
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来做一做: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像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1)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当∠α是锐角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当∠α是钝角时呢?
(3)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活动,探索矩形的性质)
当∠α是锐角或钝角时,两条对角线是不相等的.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这时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

归纳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并体会矩形的“对称美”.)
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B=4cm.
(1)判定△AOB的形状;
(2)求对角线的长。

分析:要判定△AOB的形状,由于∠AOB=60°,所以可考虑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由矩形的性质知:OA=OB.即△AOB是全等三角形.由“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结论.
要求对角线的长可直接应用矩形的性质.
解:(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互相平分且相等,于是OA=OB.
又∠AOB=60°,可知△AOB是等边三角形.
(2)OA=AB=4cm,DB=CA=2OA=8cm.
因此:对角线的长为8cm.

提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怎样的四边形?为什么?与同伴交流.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如图,在ABCD中,AB=CD,BD=AC,BC=BC∴△ABC≌△DCB(SSS)

∴∠ABC=∠DCB.
在ABCD中,AB∥CD,
∴∠ABC+∠DCB=180°
∴2∠ABC=180°,即∠ABC=90°
∴ABCD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采用逆命题的方式得到矩形的一个判定方法,进一步总结矩形的两个判别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议一议:(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①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如果不是,简述你的理由.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你能用矩形的有关性质解释这结论吗?(进一步得到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三环节新课小结:(2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环节课后作业习题4、6
A组(优等生):1
B组(中等生):1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