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学案

兰亭序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学案
孙文
[学习目的]
1、了解本文的构思思路,以及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行文特色。
2、准确理解一些词语的意义,拓展有关词语解释的若干知识。
3、了解作者痛悼、赞颂革命烈士,以及勖勉国人继承烈士遗志,完成革命大业的意图。
[要点难点]
1、要了解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从而理解民主革命的伟大意义和革命先烈牺牲奋斗的爱国精神。
2、要了解作者孙文的生平事迹,以便更好地领会这篇序文的思想感情。
3、要了解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十年之后的历史状况,从而认识这篇序文的战斗意义。
4、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结合的写作特点。
5、学习有关的语法修辞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介绍课文及背景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1921年5月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先生时,正值作者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倥偬之际。就其内容来看,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
二、文体:书序
本文是论史论世,与一般书序不同。
三、学生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
1、学生自读,翻译;
2、学生质疑
3、小结归纳
(1)通假字:
菁——唱——已——
(2)重点实词
役:
加:
徒:
(3)重点虚词
为:①余为斯序:
②并以为国人之……:
③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④以辛亥……为最:
⑤草木为之含悲:
⑥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⑦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⑧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于:①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②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③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④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⑤而君幸于赵王:
(4)词类活用
①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5)特殊句式
①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6)找出文中表示“这”的意义的词:

(7)找出表示时代的三个词并解释


第二课时
四、分析文章内容、层次
1、层次与内容
第1段(第1自然段):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申述黄花冈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的悼念之情。
第2段(第2自然段):申述未能及时为烈士建碑立传的原因和烈士生平湮没的种种情况,抒发对烈士无限歉疚和深沉的哀痛之情。
第3段(第3自然段):进一步申述革命道路的艰辛,勉励国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事略》,为实现先烈遗志而作出贡献。
2、作者写这篇序的主要目的
作者写这篇序的主要目的是勉励与召唤国人“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为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而奋斗。文章最后一句说:“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这句话的着重点是“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为了强调主要目的,作者既从正面论述——“倘国人皆……可传世而不朽”,又从反面论述——“否则不能……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赞扬他们对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与武昌之役并寿哀悼为革命牺牲的英雄们;勉励革命党人和全国同胞继承先烈的遗志,共同奋斗,达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目的。意思密切相联,且逐步推进。
五、讨论问题
1、为什么将目的放至文后?定目的的为什么却用了较大篇幅谈时局和任务?
明确:
2、第一段第一句意在扣题,为什么要用五十多字的长句?
明确:
3、作者对烈士的赞颂之情,主要表现在哪里?
明确:wwW.JAb88.cOM

六、写作特点
1、“痛”为线索,以情贯之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一个“痛”字。文章一开始即写革命党人与民贼相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此为一“痛”,痛悼也。接着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可由于“变乱纷乘”,而致使“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七十二烈土“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至且姓名不可考”,“滋可痛已”!此为二“痛”,痛惜也。继而,写“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怎样对得起牺牲之先烈?此为三“痛”,沉痛也。最后,倾吐写“序”的目的,“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情真意切,沉痛悼念也。
2、情溢言表,理盈行间(讨论“思考和练习一”)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结合自然。
§1、抒情为主(记叙、议论)
§2、记叙为主(议论、抒情)
§3、议论为主(抒情、记叙)
全文以“痛逝者”之情为血肉,以“勖国人”之理为骨干,情溢言表,理盈行间,确实是一篇情理并盛的序林精品。
3、比较论证,正反论述
写黄花冈之役的伟大历史意义,采用了比较论证法:将失败的“围攻两广督署之役”和成功的“武昌革命之役”进行比较,虽然“围攻两广督署之役”失败了,可是它与成功“武昌革命之役”是“并寿”而永存不朽的。“斯役之价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对比论证:如,号召国人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先从正面论述:“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接着从反面论述:“否则不以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4、语言运用,颇具特色
(1)用词富有感情色彩。如“末造”、“贼氛”、“清季”,充分表现了对敌人的蔑视之意;“菁华”、“碧血”、“浩气”,强烈表达了对烈士赞颂之情。
(2)用词确切、精炼、形象。如用“最”、“大”、“付之一炬”等词语,描述黄花冈之役的惨得损失,表达确切,语言精炼、形象。
(3)善用比喻。如用“全国久蛰之人心”——动物冬眠不食不动,比喻中国人民长期不觉醒;用“怒涛排壑”比喻群众积怨之深大,愤愤而出。
(4)长短句夹使,对偶句叠用,使文章散整错落,气势悲壮。文中短句常用“四字句”,长句有十五、十七,乃至十九字之多,读起来缓急相济,琅琅上口。如第1段叠用“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两组对偶句,充分地赞颂了烈士们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读起来声调协调,节奏鲜明。
5、内容连贯,结构严谨
开头赞颂烈士的气概和黄花冈之役的巨大价值,接着交代修墓碣和编纂《事略》的经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烈士的无限哀痛之情。这种哀痛之情与第1段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显得十分连贯。最后直抒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高尚情怀。这三段,都与《事略》有紧密联系。这样安排,既自然又合乎逻辑。
6、比拟手法
《序》文用了好几种修辞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比拟”。所谓比拟,即把人拟做物,或把物拟做人,以达到修辞目的。《序》文把中国人民长期不觉醒,比拟为动物冬眠不食不动——全国久蛰之人心;写烈士们的鲜血横飞、浩气四塞时,不直写在群众中的影响,而说“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间接说明影响之大,之深、之远;把群众所积怨愤愤出,喻为“如怒涛排壑”;论“斯役之价值”,以武昌起义衬托,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泣鬼神”,连“天地”也惊叹,“鬼神”也落泪,足见先烈精神之感人。比喻、比拟、对偶,种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直接写,间接写,正面写,侧面写,不拘一格,收到了一般《序》文不能收到的艺术效果。

积累与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这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险巇(xī)遏(è)抑纷乘(chéng)浩气四塞(sāi)
B.踬踣(pèi)湮(yān)没墓碣(jié)贼氛方炽(chì)
C.肇(zhào)造以为勖(xù)编纂(zuàn)善传(zhuàn)游侠
D.杌陧(niè)一杯(bēi)冬蛰(zhé)坚毅不挠(náo)
2、选出下列加点的实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浩气四塞(阻塞)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B.顾自民国肇造(开始)直可惊天地(只、仅仅)
C.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屈)贼氛方炽(旺盛,这里形容气焰高涨)
D.视清季有加(一个朝代的末了)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领唱)
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A.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B.(余)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D.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4、默写
(1)作者写该序的目的是(写出原文)“,。”
(2)然是役也,碧血横飞,,草木为之含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满清未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5、解释下列词语
(1)险巇。
(2)踬踣。
6、翻译句子
则期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译文:。
7、对语段中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几个简练的句子,概述了革命历程之艰险,斗争之艰苦,突出革命者坚毅不屈的精神。
B.文章突出“三二九”之役,“吾党菁华,付之一炬”,作者作为当时的革命领袖,深深感到失去了这大批优秀战士而痛惜。
C.“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这四句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次战役的悲壮场面,热情赞颂了烈士们勇于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
D.“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清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次战役影响之大,威力之猛。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8、解释下列词语
(1)丐(2)贼
(3)杌陧(4)勖
(5)徒(6)诚
9、请指出句式特点
(1)时予主以讨贼督师桂林
(2)余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3)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10、翻译句子
(1)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译文: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既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译文:
(3)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大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
11、请给此语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意思。
(1)
(2)
(3)
(4)

延伸阅读

《滕王阁序》学案


一、读音准确,给加点的字注音

轸瓯隍懿骖汀凫闼甍舳遄睇眄阍舛涸赊悫簪笏叨

二、断句恰当。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三、名楼诗作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四、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故:旧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千里: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高:尊贵

8、腾蛟起凤:《西京杂记》中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词。”又说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

9、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10、.彩彻区明彻:普照

11、.雁阵惊寒惊:被……惊扰

1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时间。属:是。

13、.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14、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15.、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16、.四美具具:具有,都有。

17.、而难并并:会聚一起。

18.、穷睇眄于中天穷:望尽。中:最高处。

19.、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娱游:欢乐。

20.、兴尽悲来兴:兴致。

2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22.、屈贾宜于长沙屈:被……贬谪。

23、.所赖君子见机赖:依赖。

24.、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25.、穷且益坚:且:反而。

26、不坠青云之志坠:抛弃。

27.、一介书生介:个

28、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9.、有怀投笔怀:心思。

30、.奉晨昏于万里奉:侍奉。

31.、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

3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33.、兰亭已矣已:过去。

34.、奉承恩于伟饯于:在。

35.、是所望于群公是:这。于:对。

36.、敢竭鄙怀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五、名题讲析】

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A.鹳鹊楼B.岳阳楼C.滕王阁D.黄鹤楼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六、【跟踪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翼轸(zhen)骖(can)騑睇眄(mian)捧袂(mei)

B.瓯(ou)越潦(liao)水簪(zhan)笏桑梓(zi)

C.台隍(huan)舸(ge)舰帝阍(hun)叨(dao)陪

D.懿(yi)范彭蠡(ni)虢(guo)州遄(chang)飞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③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A.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不同。

B.①句与②句的“且”字相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的“且”字不同,③句与④句的“矣”字相同。

4.下列各组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

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

(二).填空题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字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文集存世。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提高试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0、.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伶官传序》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伶官传序》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要点
1.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
本文题解
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相对而言的。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愤恨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加黑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函梁君臣之首B.仓皇东出
C.一夫夜呼D.负而前驱
4.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不同;
B.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相同;
C.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也相同;
D.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也不同。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兴盛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哪能是由人支配的事呢?
B.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由于天事,也不能不与人有关吧?
C.兴盛而后又衰败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天命,其实不也是由于人事吗?
D.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二、填空题
1.欧阳修,北宋、,晚号,谥号,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善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
都出自他门下。《伶官传序》选自他编修的。
2.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满把损,谦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1.下列加黑的词意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
B.从克用破王行瑜。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
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酒三垂岗——在三垂岗设宴庆功。
B.克用慨然捋须——李克用手握着自己的胡须大发感慨。
C.遣献捷于京师——派他到京师去进奉战利品。
D.儿有奇表,后当富贵——这个孩子外表奇特,日后定当富有。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存勖通大义,善骑射,胆勇过人。
B.李存勖喜音乐歌舞排优之戏,应追溯到五岁那年在三垂岗的熏陶。
C.李存勖外表奇丑,但从小却深受昭宗的喜爱。
D.李存勖五岁就随父亲征战,屡立战功,李克用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己业。
参考答案
一、1.C(遗憾)2.D3.A(A为名词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4.D5.D6.B(文中并没否定天命)
二、1.文学家、史学家、六一居士文忠诗文革新运动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新五代史》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4.①(一个人)骄傲自满,就会受到损害,而谦虚谨慎,虚心接受人家意见就会得到好处。②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身毁灭。
三、1.C2.D3.D4.A

《兰亭集序》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兰亭集序》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
二、预习内容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资料链接
(1)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2)文化知识:
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3)文体知识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
(2)背诵本课出现的名句。
二、学习过程
1、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修禊兰渚激湍流觞游目骋怀晤言趣舍万殊齐彭殇会稽感慨系之若合一契蕲曾不知老之将至
2、解释划线的实虚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取诸怀抱
夫人之相与虽趣舍万殊
当其欣于所遇向之所欣
或因寄所托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修短随化喻之于怀
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
三、反思总结
学生诵读课文,总结各段主要内容
四、当堂检测
1、指出通假字并翻译。
虽趣舍万殊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今义。
列坐其次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所以游目骋怀
3、解释多义词。
①修
乃重修岳阳楼邹忌修八尺有余内修政理
茂林修竹修禊事也
②期
终期于尽度已失期
不期修古行有期年
③致
其致一也齐心一力颇有野致
以致臣节致市民,聚万货
④临
临文嗟悼把酒临风
曹公已临其境哀临三日
⑤次
列坐其次引次江北
破军次之贤能不待次而举
⑥所以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吾知所以拒子矣
⑦一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⑧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某所,而母立于兹
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指出句式并口译。
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放浪形骸之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晤言一室之内
2、翻译下列句子。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这娱,信可乐也。

(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7).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古人生死观,为理解文中作者对生死的看法打基础。
二、预习内容
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对人生的看法,理解其中的情感。
(2)通过对王羲之人生态度的分析,让学生珍惜人生,把握生命,提高人生境界。
二、学习过程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1)《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2)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情感的变化?
(4)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多媒体展示探究结论
三、反思总结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四、当堂检测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王羲之的生死观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只有一次的生命?
课后练习与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骨鲠称B.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D.而羲之竟不顾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兰亭集序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课内探究学案
二、学习过程
1、注音1、hái
 癸guǐ丑修禊xì兰渚zhu激tuān湍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晤wu言趣舍万殊qu 齐彭殇shāng会kuài稽感慨系xì之若合一契qi蕲qi曾zeng不知老之将至
2、解释划线的实虚词。
群贤毕至全、都少长咸集全、都
茂林修竹高高的列坐其次它的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热闹亦足以畅叙幽情用来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
信可乐也确实取诸怀抱之于
夫人之相与夫为发语词虽趣舍万殊同“取”
当其欣于所遇对于向之所欣以前
或因寄所托凭借曾不知老之将至竟然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感慨系之矣代词,这
修短随化寿命长喻之于怀明白
终期于尽注定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四、当堂检测
1、虽趣舍万殊趣通“取”
2、列坐其次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所以游目骋怀
3、解释多义词。
①①修
乃重修岳阳楼维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高内修政理修治
茂林修竹高修禊事也举行
②期
终期于尽注定度已失期期限
不期修古期望行有期年一整年
③致
其致一也情致颇有野致情致
以致臣节表达,尽致市民,聚万货招致
④临
临文嗟悼面对把酒临风面对
曹公已临其境到达哀临三日到场
⑤次
列坐其次旁边引次江北驻扎
破军次之第二等的贤能不待次而举次序,引申为资历
⑥所以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所以兴怀表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东西|人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表原因吾知所以拒子矣表原因
⑦一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全,整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
⑧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
当其欣于所遇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及其所之既倦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指出句式并口译。
死生亦大矣判断句其致一也判断句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省略句放浪形骸之外省略句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宾结构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介宾结构后置晤言一室之内介宾结构后置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为了做禊事
(2)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3)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4)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5)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6)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7)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8)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
第二课时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二、学习过程
(1)《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2)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情感的变化?
(4)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多媒体展示探究结论
(1)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2)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揭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A)。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B)。(A和B是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痛”的原因。)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情调转入低沉。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3)由乐转悲,看似突兀,却也顺理成章。作者由眼前的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到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情随事迁,喜欢的会不再喜欢,拥有的会不再拥有,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进而想到生命短暂,深切感悟到,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生命短促,一切终究会曲终人散,面对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由生离到死别,自然乐极而生悲,令人痛心。在这个古今人共同面临的无奈面前,作者不由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种情感变化是十分正常的。
(4)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这种雅致的景色是“乐”的重要方面,而优美的景色又容易触发作者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引发了作者的“痛”感。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目”应为“认为、品评”)
2.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3.A(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同志”文中指“志趣相投的人”,现在多用于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C项中的“名誉”文中的意思是“声望”、“声誉”,即好的名声,现在的意思是“名声”,泛指社会评价或指“名义上的”;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看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顾”或“不考虑”。)
4.C(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5.D(“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并且不是“王述对此深为怨恨”而且是“王述对此深以为遗憾。”)
6、(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念头。
(2)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罗岗中学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罗岗中学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参照物)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 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点击下载全部 罗岗中学高考物理复习讲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