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高中生物酶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4-20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二、说教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酶的定义

•1、提出疑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2、通过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第二部分:酶的催化特点

1、为突破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我采用、运用实验与挂图,引导与讲解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并清晰的让学生理解酶的催化特点: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质疑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课件展示知识梳理

五、板书设计

一、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高效催化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质。这些资料告诉我们,酶的研究经历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述了一段科学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和本质

(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依托,介绍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第二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2.教学难点

(1)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活化能是本节新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学生在理解了该概念以后,就要用这一概念理解酶的作用原理,这部分内容陌生而抽象,所以把它确立为另一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本节提出的具体要求是Ⅱ级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的化学本质;(2)了解科学家研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历程;

(3)根据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学习设计实验和亲自进行实验,使学生学会设置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而初步学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学

会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经过推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的学习,认识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与争论中前进的,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学习科学家们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

(2)认识科学实验的价值,养成科学猜测的习惯。四、教学方法

这一节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酶的本质放手让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酶的较完整定义,以此促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提供给学生实验基本流程,分组探究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并找出变量学会控制变量,同时引入活化能的概念,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酶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

我将在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四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属于高中生物必修一部分第五章第二节内容。第五章共分为4节内容。第一节主要介绍酶的作用以及本质、以及酶的特性,第二节则介绍了能量来自哪里,ATP是生命的直接能源,从而引出了第三、四节细胞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内容。ATP在所有的生物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作了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①、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

②、②、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③、③、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④、④、能利用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解释实际问题,并理解ATP做为

“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中国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对本节内容确定的重点是:ATP的分子监视及其结构特点、ATP和ADP之间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做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内容需1课时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中的有机物。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燃烧一匙葡萄糖,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烧葡萄糖可以观察到放出的光和热,说明葡萄糖中蕴含着能量。但是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均需要温和的条件,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可以用这些问题引入新课的学习。在介绍ATP时,可以将ATP分子的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图片展示给学生,不必让学生记忆ATP分子的结构式,只是通过了解ATP分子结构的特点,让学生对其能够作为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所理解。尤其是对于ATP德简式以及所表示的含义,要让学生清楚ATP三个磷酸键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形象的图画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A-P~P~P)。

关于ATP的利用,一是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的关系,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解进行补充和完善。

2.学法因为本节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书本对于这一节知识的介绍,所以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

三、说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用“电鳐放电”引导本节课的内容。

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展示电鳐通过放电击杀猎物的捕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设置情境:电鳐是如何把ATP里面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

让同学们讨论这一情境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情境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从直观上知道ATP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和具体的作用。

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然后围绕标题展开教学,教学时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如用百元大钞与一元小票购买小件物品,如果我们总是拿大额面值的钞票进午行交易会很麻烦,相反如果我们把百元钞票换成100张一元小票,在进行交易时就会很方便,有这样的例子来比喻细胞中的能量——在细胞中百元人钞相当于储存能景的有机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标题,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2.ATP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键通过再次呈现ATP药物及说明、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新科技内容,寓教于乐,形成ATP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展现ATP结构动画及其“近亲”腺苷的图片、引导观察和比较,调动积极性并利于形成ATP的形象认识。要让学生清楚ATP三个磷酸键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认识。3.ATP、ADP相互转化继续以上面的比喻进一步展开,将细胞中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人的花销而减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须不断破开大而值的钞量给予补充,细胞中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有机物。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并通过动画形式介绍、图文转化提问、学生前台板书等过程教学,加强理解记忆、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中,重点从酶、能量走向等与面对相互的两个过程进行比较: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放能。合成时是可逆的,但要注意与化学中可逆反应知识的干扰,并以此引出下一个问题——ATP的形成途径。

4、ATP的形成途径通过学生自学、图文表述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展示动画等程序教学。注意与后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的衔接作铺垫。并与ATP的结构、功能、转化的知识浑然一体,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5、ATP的利用

一是主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利合成关系: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再依据教材51页的图解,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6、总结巩固

从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耗能的知识和ATP的基础知识方而进行总结,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最终理解ATP在牛物牛命活动巾的作用和地位。最后增加补充练习以巩固。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清晰,学生学习完一堂课后回顾板书便会连贯的回忆起今天所学的类容,帮助学生提高对本节内容的整体知感。

高中生物必修1学案(苏教版)


第1课时细胞增殖
感情先行:

学生自学: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说出细胞各时期的主要特征
3、概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自学方法:
阅读课本、讨论
自学内容: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2、组成:
3、表示:

(二)、分裂间期
1、概念:
2、特点:
(三)、分裂期(以植物细胞为例)
前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中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后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末期特点:染色体形态:
(四)、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1、间期区别:
2、分裂期区别前期
后期
释疑:

当堂检测:
1.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
2.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
A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开始B从上次分裂开始到下次分裂结束
C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开始D从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
3.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倍增发生在 ()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DNA分子的含量倍增发生在()
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是()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两组中心粒中的一组开始移向另一极的时期是()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4.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主要变化恰好相反的两个时期是()
(A)间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后期 (D)前期和末期
课堂领悟小结:

课后作业:
1.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的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可推测他观察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
2.下列生理活动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的是()
A.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B.单细胞生物的繁殖
C.病人手术后伤口的复原D.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
3.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B.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D.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结构是
A.赤道板B.纺锤体C.细胞板D.染色单体
5.下列叙述中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显著特点是()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6.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是()
A.细胞没有变化B.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C.染色体隐约可见D.细胞内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7.某化学物质,能强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高中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一细胞呼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七、说评价反馈;八、说设计感悟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在教材编排上位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之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之后》,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因此如何上好本节内课的内容至关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②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特点

③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

育。

②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

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生物体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生学习细胞呼吸,重点放在认识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理解细胞呼吸本质上,学生对生物细胞呼吸的认识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

①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破。

②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

①利用多媒体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

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②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①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③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二)说学法

呼吸作用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物质、能量变化理解困难,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指导学生学会思维迁移,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巩固呼吸作用的知识体系。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是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第二课时是细胞呼吸的方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

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课题:第三节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探究新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教师提问: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继续提问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多媒体展示背景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并PPT展示如何检测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1、寻找变量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确定变量

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

①本实验自变量是什么?(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什么?(是否有CO2和酒精产生)

设置几个实验组?

②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配置适宜的酵母菌培养液,温度

控制在25—35度)

④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无漏洞?

如果完全自主探究,学生的盲目性较大,探究实验效率低。而确认变量是正确设计实验的前提。因此我把这个环节提取出来,引起学生关注,因为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概念,因此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可以突破重点对变量的确认。,为下一步正确设计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提供保障

2、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三个变量设计实验方案,设置对比实验

当这三个问题明确后,学生探究的过程就会成为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科学方法的过程。这样帮助学生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3、组织学生实施探究实验计划,巡视,个别交流。提醒学生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让学生领悟生物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尊重事实,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4、PPT动画演示实验,组织学生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

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演示,弥补课堂时间不够对实验的影响。

5、练习反馈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

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30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的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是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在本堂课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同样的历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交流讨论,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真正体验和领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学科,所以应该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故将板书设计如下: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交流讨论

七、说评价反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情况,设立了练习反馈。本题的设立一方面统一了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及时巩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认同生物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说设计感悟

本堂课是一节探究活动课,如何保证探究活动的效果,我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本堂课的活动中,学生在这种活动中真正体验和领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在学生探究中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适时的点播和引导学生,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果。

2、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

3、注重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本案例中,设计了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例如:我们吃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家庭如何酿酒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