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发表时间:2021-12-16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

【考纲解读】

(l)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Ⅱ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Ⅱ (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Ⅱ

做听课的主人:(知识网络自主构建)

以变异为中心写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变异的类型;育种方法名称及原理;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热点考向聚焦】

一、变异的类型

例题1、.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例题2、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变式训练1、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变式训练2、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

抗性品系 CGT丙氨酸 GGT脯氨酸 AAG苯丙氨酸 TTA天冬酰胺

敏感品系 CGA丙氨酸 AGT丝氨酸 AAG苯丙氨酸 TTA天冬酰胺

氨基酸位置 227 228 229 230

A. 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

B. 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

C. 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中的A被G代替

D. 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

二、单倍体

例题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考题感悟:

三、生物育种的应用

例题4、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高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在图A所示杂交过程中,F1植株将会产生基因型为 的花粉,将这些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后再用 处理,所得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的基因型是 ,理论上占 ,此育种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

(2)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按照图A程序得到F2后,应通过 的方式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种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 ,导致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3)若将图A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

四、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题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例6、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获得食物,分趾的海龟因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千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讲述理由。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讲述理由。

随堂练习:

1、一个色盲女人和一个正常男人结婚,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什么之中?如果父亲是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之中?假如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色盲,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之中?其中正确的是( )

A.精子、卵、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C.卵、精子、不确定 D.卵、不确定、精子

2、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①杂交育种 ②基因工程 ③诱变育种 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右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

A.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B.若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

C.若上图是该生物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D.若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4、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延伸阅读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第九讲 生物的进化

一 现代生物进化论

命题热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比较

命题角度 此类问题常从以下角度考查:一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二是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适应性和新物种形成的分析

[例1] (2011?苏、锡、常、镇四市模拟)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为一个种群

[解析]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 D

[例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

23

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从根本上解释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进化的原因,①⑤⑥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及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②正确。

[答案] C

(1)达尔文认为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不是诱导而是选择,生

物产生了大量不定向变异后,由环境决定其生存与否,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无论是环境的选择还是种群内部

发生突变、迁移等,一切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必将引起生物的进化。

二 进化与基因频率

命题热点 (1)基因频率与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关系

(2)基因频率的计算

命题角度 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从以下角度考查:一是通过进化与基因频率的关系考查进化的实质;二是结合遗传规律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3] (2011?江苏高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特点。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

[答案] C

[例4] (2011?广东高考)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基因频率等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如果转基因成功,目的基因(S基因)能进行复制和表达,所以在蚊子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S蛋白以及S基因转录的mRNA。(2)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中A基因的频率为50%,F1随机交配,F2中有致死现象,即基因型为A-bb(3/16)和aaB-(3/16)的个体死亡,则F2存活个体中AA∶Aa∶aa=3∶6∶1,故F2中A基因的频率为60%。(3)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使蚊子体内的病毒平均数逐代减少。

[答案] (1)受精卵 S基因 S基因的RNA S蛋白 (2)50% 60% (3)下降 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1)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A%=AA%+1/2×Aa%

a%=aa%+1/2×Aa%

(2)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若A%=p,a%=q,

则:AA%=p2,aa%=q2,Aa%=2pq

2011年夏季,发生在德国的耐药性大肠杆菌疫情已导致数千人感染。这再一次警示我们,细菌耐药性问题空前严峻,要高度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

据以上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命题:

(1)从进化角度考查细菌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2)细菌致病与免疫的关系。

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导致了许多药物无法治疗的“超级感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超级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即________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2)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超级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画出这种病菌侵染人体后,在人体内迅速增殖的曲线。

(4)试画出这种病菌多年来侵染人体,在一种抗生素选择下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1)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通过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出来,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2)根据达尔文观点,病菌中存在抗药性个体差异,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对病菌起到选择作用,使病菌中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延续后代,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病菌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3)、(4)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和抗生素对病菌的选择

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和抗生素对病菌的选择作用。这种病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有抗性,因此在人体内呈“S”型曲线增长。该病菌存在变异现象,抗生素对病菌变异起选择作用,结果是病菌的数量随着抗生素的浓度增加而先减少后增多。

[答案] (1)效应T (2)抗生素对病菌进行选择,生存下来的都是抗药能力强的病菌 (3)如图1 (4)如图2 文 章

高三生物教案:《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阐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出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2、记住诱变育种的定义,知道其优缺点。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仔细阅读课本98页—100页内容,并勾划出重点语句,7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一)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的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___ ____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_______和_______,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育种过程:将两个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_______,得到F1再多次_______,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直到得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的理想纯种。

3、原理:______________。

4、应用

(1)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2)动物杂交育种: 在畜牧业中,可用于家畜、家禽的优良品种的选育。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定义:利用___________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_ ______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______。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诱变育种的优点:① 可以提高突变的________,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________类型:② 大幅度的改良________________。

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________的个体不多,需要大量处理________________。

4、应用:①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例如“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太空椒的培育。

②用于微生物育种:例如高产青霉菌的选育。

几种常规育种方法的比较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2、杂交→“杂种”

激光、射线或化学药品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后,使染色体加倍

优点

可集中优良性状

可以提高变异频率,或出现新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

时间长,须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适用于植物,在动物方面难于开展

成活率低,只适用

于植物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植株杂交获得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青霉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子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三、当堂检测

1、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由组合。现用DDTT与ddtt两个品系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比例 ( )

A.1/16 B.2/16 C.3/16 D.4/16

2、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互换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③①④④ B.④①②④ C.④④①③ D.④③①④

3、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病(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高秆抗病×矮秆易染病—1→F1—2→雄配子—3→幼苗—4→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四、当堂检测

1.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这些植株可能是 (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2.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

A.种植→F1→选双隐性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3.用激光或亚硝酸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基因突变,激光或亚硝酸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的 ( )

A.分裂间期 B.分裂期的中期 C.分裂期的后期  D.各个时期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下代和上代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可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

5.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6.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B.杂交育种是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原理

C.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多莉羊”的诞生是利用了诱变育种的原理

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 B.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C.基因型的改变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可增加基因的种类

8、以下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A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______个体相同.

(2)B过程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1。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3)C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该方法最常用的作法是在①处______________

(4)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过程中,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D过程相比,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教案:《基础知识梳理遗传与变异进化》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三生物教案:《基础知识梳理遗传与变异进化》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基础知识梳理遗传与变异进化

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

专题三 遗传与变异、进化

二、试题巩固

一、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不能得出(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2、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I—l号为患者(Ⅱ一3表现正常),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 )

A、Ⅱ— 4、Ⅱ— 5、Ⅲ一7

B、Ⅱ—5、Ⅲ—7、Ⅲ—8

C、Ⅱ—4、Ⅱ—5、Ⅲ—8

D、Ⅱ—4、Ⅲ—7、Ⅲ—8

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

A、0 B、1/4 C、1/2 D、1

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5、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6、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7、(’10江苏)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檀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8、(’10上海)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人体占30%,aa基因型人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D、45%和32.5%

9、(’10全国卷Ⅰ)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10、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有促进作用

⑥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A、全部正确 B、只有一个正确

C、有两个正确 D、全都不对

11、下列3图分别表示:①人体反射弧构成及兴奋传导方向 ②蛙的生殖发育周期 ③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其中正确的图是( )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12、(’11安徽)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13、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提供14N的原料。那么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

A、25%B、50%   C、75%   D、100%

14、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

A、4∶1   B、2∶1   C、1∶2  D、1∶1

15、(’11广东)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II-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III-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16、(’11安徽)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17、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18、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②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19、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9/16 B、 3/4 C、3/16 D、1/4

20、(’11海南)关于RNA得叙述,错误的是( )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21、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原细胞

22、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感病红种皮 感病白种皮

一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三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23、(’11上海)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24、(’10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25、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26、(’10全国卷Ⅱ)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 1:1 B、1:2 C、 2:1 D、3:1

27、下面图中a、b、c、d代表的结构正确的是( )

A、a—质粒RNA B、b—限制性外切酶

C、c—RNA聚合酶 D、d—外源基因

28、(’10福建)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二、简答题

1、(’11全国卷1)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⑴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⑵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⑶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或 ,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或 。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2、下图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⑴甲是 倍体生物,乙是 倍体生物。

⑵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如果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养成的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⑶图乙所示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交配,其F1代最多有 种表现型。

3、(’10全国卷Ⅰ)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 :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⑴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

⑵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 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应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

⑶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 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 :1 ,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4、(’10全国新课标)

某种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⑴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

⑵写出实验1(紫×白)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⑶为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色植物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5、遗传工程技术正使医药行业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比如90年代诞生的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就是一个生动例子,其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举例来说: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一种含量很少的蛋白质,但它又是人体某些疾病的特效药,如果直接从人体血液中提取,不仅费用昂贵,而且产量很少。几年前科学家将人体内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简称胰岛素基因)成功地导人了一奶牛体内,从而稳定地从其乳汁中获得了大量的胰岛素。请分析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遗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 法则,可用公式

表示。

⑵胰岛素基因在人体内和奶牛体内能控制合成同样的蛋白质,说明人体细胞与奶牛细胞在翻译时所用的 是完全相同的。

⑶胰岛素基因与奶牛的其他基因相比主要差别在于 。这也反映出不同生物DNA分子具有 性。

⑷胰岛素是奶牛乳腺细胞的 上合成的,它分泌进入乳汁,则主要与

有关。(细胞器)

⑸若只有一个胰岛素基因成功地导人奶牛细胞并定位于一条常染色体,则此奶牛将胰岛素基因传给交配所生后代的几率是 ,该数据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定律。

⑹由⑸可知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很难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所以该奶牛最理想的繁殖方式是用 技术繁殖,该技术繁殖出的奶牛的后代中雄牛将占 %。

6、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若两个正常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请分析回答:

⑴该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⑵如果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女人结婚,而这个女人的弟弟有此病,但其父母均正常,那么他们的孩子中患此病的女孩的概率为 。

⑶若⑵中婚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有病的,那么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 。

⑷若⑵中婚配所生的前两个孩子是有病的,预计他们生的下一个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

7、下图为6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⑵B常用的方法为 。

⑶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 。

⑷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 ,其作用的原理

⑸由G到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和 。

⑹K过程的实现首先要 ,之后要加

等试剂诱导融合。

8、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9、(’10全国卷Ⅱ)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⑴条带1代表 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为 、 、 和 。

⑵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际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的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 、 和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⑶仅根据图乙给出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 ,其原因是 。

10、(’10福建)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 矮化蠕桃 矮化园桃

乔化蟠桃×矮化园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园桃

30 13 0 14

⑴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⑵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⑶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

⑷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11、(’11新课标)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学设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三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