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导学案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8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3、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发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
强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
【学习难点】比例的性质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可见形状相同的图形,探索这类图形的特性,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图形世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相似图形的世界.

这两幅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8000000,1∶16000000
(1)分别在两幅地图中量出南京市与徐州市、南京市与连云港市之间的图上距离.
(2)在这两幅地图中,南京市与徐州市的图上距离的比是多少?南京市与连云港市的图上距离的比是多少?这两个比值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这两幅地图的形状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因此,研究形状相同的图形,首先要从研究比例线段入手.
二、探索活动:
1、线段成比例:
在不同的比例尺的两幅江苏省地图中,设南京市与徐州市的图上距离的分别为a、b,它们的比为a:b或表示图上距离的比;南京市与连云港市图上距离的比分别为c、d,则c:d或表示图上距离的比,这两个比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结论:a:b=c:d或(b≠0,d≠0)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长度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那么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即称a、b、c、d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或称a、b、c、d为成比例线段).那么a、b、c、d叫做组成比例的项,线段a、d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c叫做比例内项,线段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
问题:你还能回忆小学时学习的关于比例的其它性质吗?
2、比例中项:
在中,我们把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由可得b2=ac.
三、例题讲解:
例1、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测得A、B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16cm.求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例2、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a=2cm,b=3cm,c=6cm,求线段d的长.

例3、如图,已知,试求:(1);(2)的值.

例4、若,试说明.

四、拓展与尝试:
要测量不能到达的两个目标A、B间的距离,一种测量方法如下:
(1)选择两个观测点C、D,测出它的之间的距离,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将它们画在纸上;
(2)在点C测出∠ADC和∠BDC的度数,在纸上画出点A、B(如图),这样,量出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就可以根据比例尺求出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如果测得CD=300m,∠ACD=45°,∠BCD=75°,∠ADC=80°,∠BDC=54°,请用1:5000的比例尺在纸上分别画出点C、D和点A、B,并通过度量A、B两点间的图上距离求出A、B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课后作业】班级姓名学号
(A)1、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5cm,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1250cmB、125kmC、12.5kmD、1.25km
(A)2、已知四条线段满足,将它改写成为比例式,下面正确的是()
A、B、C、D、
(A)3、下列各组线段中,长度成比例的是()
A、2cm、3cm、4cm、1cmB、1.5cm、2.5cm、4.5cm、6.5cm
C、1.1cm、2.2cm、3.3cm、4.4cmD、1cm、2cm、2cm、4cm
(A)4、下列比例式中,不能由比例式得出的是()A、B、C、D、
(A)5、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4cm、5cm、6cm,则这三边上的高的比为()
A、4:5:6B、5:4:6C、6:5:4D、::
(A)6、若2x=5y,则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A、B、C、D、
(B)7、已知,则k的值是()
A、-1B、2C、-1或2D、无法确定
(A)8、(1)如果2a=3b,那么a:b=;(2)若a=1,b=4,则a和b的比例中项c=;
(3)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则=,=;
(4)如果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500m,画在地图上的距离是5cm,那么画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为.
(A)9、小明的身高为1.6m,在某一时刻,他的影长为2m,小明的身高与影长的比为.
(A)10、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与斜边的比为.
(A)11、如图,OA=9,DA=12,BC=6,且,求OB、OC的长.

(A)12、已知有三条长分别为1cm,4cm,8cm的线段,请再添一条线段,使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则所添线段的长是多少?

(A)13、已知,求的值.

(A)14、已知x:y=3:5,y:z=2:3,求的值.
(A)15、(1)如果,那么成立吗?为什么?

(2)在△ABC和△A/B/C/中,,且△ABC的周长为15cm,求△A/B/C/的周长.

(B)16、如果△ABC的三边a、b、c满足(b-a):(c-a):(a+b)=7:8:17,试判断△ABC的形状.

(B)17、儿童节时,小明和小丽做游戏奖到了一些糖果.小明点了一下各自的糖果后说:我奖到的糖果数量与你奖到的糖果数量之比为5:3;在下一关游戏中,小明没有奖到糖果,而小丽又奖到了9颗糖果,小丽说:现在你的糖果数量与我的糖果数量之比为2:3.问现在小明和小丽各有多少颗糖果?

延伸阅读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
2.会作出y=ax2和y=ax2+c的图象,并能比较它们与y=x2的异同,理解a与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3.能说出y=ax2+c与y=ax2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4.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学习重点:[
二次函数y=ax2、y=ax2+c的图象和性质,因为它们的图象和性质是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我们在学习时结合图象分别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函数的增减性几个方面记忆分析.
学习难点:
由函数图象概括出y=ax2、y=ax2+c的性质.函数图象都由(1)列表,(2)描点、连线三步完成.我们可根据函数图象来联想函数性质,由性质来分析函数图象的形状和位置.
学习方法:
类比学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
二次函数y=x2与y=-x2的性质:
抛物线y=x2y=-x2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开口方向
位置
增减性
最值[
二、问题引入:
你知道两辆汽车在行驶时为什么要保持一定距离吗?
刹车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
有研究表明: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时,速度为v(km/h)汽车的刹车距离s(m)可以由公式:
晴天时:;雨天时:,请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三、动手操作、探究:
1.在同一平面内画出函数y=2x2与y=2x2+1的图象。

2.在同一平面内画出函数y=3x2与y=3x2-1的图象。

比较它们的性质,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四、例题:[
【例1】已知抛物线y=(m+1)x开口向下,求m的值.
【例2】k为何值时,y=(k+2)x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例3】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①y=-3x2,②y=3x2,③y=x2,④y=-x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当x=2时,y=x2比y=3x2大(或小)多少?(2)当x=-2时,y=-x2比y=-3x2大(或小)多少?

【例4】已知直线y=-2x+3与抛物线y=ax2相交于A、B两点,且A点坐标为(-3,m).
(1)求a、m的值;
(2)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其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x取何值时,二次函数y=ax2中的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求A、B两点及二次函数y=ax2的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例5】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20m,拱顶距离水面4m.(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求出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正常水位的基础上,当水位上升h(m)时,桥下水面的宽度为d(m),求出将d表示为k的函数表达式;(3)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m,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宽度不得小于18m,求水深超过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在桥下的顺利航行.

五、课后练习
1.抛物线y=-4x2-4的开口向,当x=时,y有最值,y=.
2.当m=时,y=(m-1)x-3m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
3.抛物线y=-3x2上两点A(x,-27),B(2,y),则x=,y=.
4.当m=时,抛物线y=(m+1)x+9开口向下,对称轴是.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
5.抛物线y=3x2与直线y=kx+3的交点为(2,b),则k=,b=.
6.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点(-1,-2),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7.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与y=2x2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是()
A.y=x2B.y=-x2C.y=-2x2D.y=-x2
8.抛物线,y=4x2,y=-2x2的图象,开口最大的是()
A.y=x2B.y=4x2C.y=-2x2D.无法确定
9.对于抛物线y=x2和y=-x2在同一坐标系里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条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B.两条抛物线关于原点对称
C.两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D.两条抛物线的交点为原点
10.二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ax+a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为()

11.已知函数y=ax2的图象与直线y=-x+4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和它与直线y=x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相同,则a的值为()
A.4B.2C.D.
12.求符合下列条件的抛物线y=ax2的表达式:
(1)y=ax2经过(1,2);
(2)y=ax2与y=x2的开口大小相等,开口方向相反;
(3)y=ax2与直线y=x+3交于点(2,m).

13.如图,直线ι经过A(3,0),B(0,3)两点,且与二次函数y=x2+1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相交于点C.求:
(1)△AOC的面积;
(2)二次函数图象顶点与点A、B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14.自由落体运动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造成的,在地球上,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t(s)和下落的距离h(m)的关系是h=4.9t2.求:
(1)一高空下落的物体下落时间3s时下落的距离;
(2)计算物体下落10m,所需的时间.(精确到0.1s)
15.有一座抛物线型拱桥,桥下面在正常水位AB时宽20m.水位上升3m,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度为10m.
(1)在如图2-3-9所示的坐标系中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m的速度上升,从警戒线开始,再持续多少小时才能到拱桥顶?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学案(浙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学案(浙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经历“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性质的发现过程。

2、体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意义。

3、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意义。

难点:本节的范例设计图形的平移变换的有关概念,学生认识平移距离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关系,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预习案

1、回顾与思考:

(1)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是:

2、合作学习:请任意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

(1)在直线a上,任意取两点A、B,如下图,分别作AC⊥b于点C,BD⊥b于点D.量出线段AC,BD的长,你得到什么结果?

(2)如下图,把一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沿着直线b移动,观察

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a交点处的刻度,刻度改变吗?

通过上述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新课学习

自学抽检:

一般地,我们得到下面的结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上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个距离(垂线段的长度)就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重点练习:

(1)如图a∥b,AB⊥a于A,CD⊥b于C,

①点B与点D的距离是指线段的长;

②点D到直线b的距离是指

③两平行线a,b的距离是或;

④线段AB的长可指的距离.

(2)如图,直线a∥b,请量出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分析:从概念可以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一条直线上任意取一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就是它们的距离,实质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3)根据有关规定,两条平行的10千伏高压电线之间的距离必须在3米以上。设计图纸上两条10千伏的高压电线如图,这样的设计符合规定吗?为什么?

2.难点辨析:

(1)已知直线l(如图),把这条直线平移,使经平移所得的像与

直线l的距离为1.5cm。求作直线l平移后所得的像。

(2)如图,把直线a沿箭头方向平移1.5cm,得直线b。

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1.5cm吗?请说明理由。

3、当堂练习:

(1)已知直线l如图,求作一条直线m,使l与m的距离为1.6cm(只需作一条,要求写出作法)。

(2)如图,AB∥CD,AD∥BC。请过点B作AB与CD之间的垂线段,并量出AD与BC之间的距离。

5.7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7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5.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教学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准备活动: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__;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__或_______;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边_______,对应角_______;
6、如图;△ADC≌△CBA,那么∠ABC=∠____,AB=_____;

7、如图;△ABD≌△ACE,那么∠BDA=∠____,AD=_____.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
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E,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
(1)DE=AB吗?请说明理由
(2)如果DE的长度是8m,则AB的长度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如图,山脚下有A、B两点,要测出A、B两点的距离.
(1)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点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C,使AO=CO,你能完成下面的图形?
(2)说明你是如何求AB的距离.

2.如图,要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F,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试说明理由.
3.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完成右图并求出A、B的距离.
三、提高练习:
1.在一座楼相邻两面墙的外部有两点A、C,如图所示,请设计方案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

2.如图,一池塘的边缘有A、B两点,试设计两种方案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
小结:
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作业:课本P152习题:1,2.
教学后记:
大部分学生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