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考点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专题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4

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考点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专题复习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考点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专题复习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7-20课时: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一.复习目标:
1.能正确导出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推导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利用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了.
2.能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知道线性规划的意义,知道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用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线性规划方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会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r>0),明确方程中各字母的几何意义,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知道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并正确地进行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的互化,能根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理解圆的参数方程(θ为参数),明确各字母的意义,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5.正确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能根据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它们的标准方程;记住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各种标准方程;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双曲线的渐近线)等,从而能迅速、正确地画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a、b、c、p、e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几何意义;利用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确定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解决简单问题;理解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掌握它的应用;掌握直线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二.考试要求:
(一)直线和圆的方程
1.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三.教学过程:
(Ⅰ)基础知识详析
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题(2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共计30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突出重点,全面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使知识形成网络,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几的基本知识和向量的基本方法,这一点值得强化。
(一)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2.截距式:;
3.两点式:;4.截距式:;
5.一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
(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重合(有无数个公共点).在这三种位置关系中,我们重点研究平行与相交.
设直线:=+,直线:=+,则
∥的充要条件是=,且=;⊥的充要条件是=-1.
(三)线性规划问题
1.线性规划问题涉及如下概念:
⑴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如果由x、y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来表示,称为线性约束条件.
⑵都有一个目标要求,就是要求依赖于x、y的某个函数(称为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特殊地,若此函数是x、y的一次解析式,就称为线性目标函数.
⑶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⑷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
⑸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⑹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2.线性规划问题有以下基本定理:
⑴一个线性规划问题,若有可行解,则可行域一定是一个凸多边形.
⑵凸多边形的顶点个数是有限的.
⑶对于不是求最优整数解的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一定在凸多边形的顶点中找到.
3.线性规划问题一般用图解法.
(四)圆的有关问题
1.圆的标准方程
(r>0),称为圆的标准方程,其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
特别地,当圆心在原点(0,0),半径为r时,圆的方程为.
2.圆的一般方程
(>0)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其圆心坐标为(,),半径为.
当=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当<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圆的参数方程
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有如下关系:
(θ为参数)
(θ为参数)
(五)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中,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和大于||这个条件不可忽视.若这个距离之和小于||,则这样的点不存在;若距离之和等于||,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
2.椭圆的标准方程:(>>0),(>>0).
3.椭圆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判别焦点在哪个轴只要看分母的大小:如果项的分母大于项的分母,则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反之,焦点在y轴上.
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⑴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六)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椭圆的几何性质:设椭圆方程为(>>0).
⑴范围:-a≤x≤a,-b≤x≤b,所以椭圆位于直线x=和y=所围成的矩形里.
⑵对称性:分别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⑶顶点:有四个(-a,0)、(a,0)(0,-b)、(0,b).
线段、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所以椭圆和它的对称轴有四个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
⑷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它的值表示椭圆的扁平程度.0<e<1.e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反之,e越接近于0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
2.椭圆的第二定义
⑴定义:平面内动点M与一个顶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⑵准线:根据椭圆的对称性,(>>0)的准线有两条,它们的方程为.对于椭圆(>>0)的准线方程,只要把x换成y就可以了,即.
3.椭圆的焦半径:由椭圆上任意一点与其焦点所连的线段叫做这点的焦半径.
设(-c,0),(c,0)分别为椭圆(>>0)的左、右两焦点,M(x,y)是椭圆上任一点,则两条焦半径长分别为,.
椭圆中涉及焦半径时运用焦半径知识解题往往比较简便.
椭圆的四个主要元素a、b、c、e中有=+、两个关系,因此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只需两个独立条件.
(七)椭圆的参数方程
椭圆(>>0)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
说明⑴这里参数θ叫做椭圆的离心角.椭圆上点P的离心角θ与直线OP的倾斜角α不同:;
⑵椭圆的参数方程可以由方程与三角恒等式相比较而得到,所以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实质是三角代换.
(八)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小于||)的动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条件2a<||,这一条件可以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加以理解.若2a=||,则动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若2a>||,则无轨迹.
若<时,动点的轨迹仅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又若>时,轨迹为双曲线的另一支.而双曲线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故在定义中应为“差的绝对值”.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a>0,b>0).这里,其中||=2c.要注意这里的a、b、c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椭圆中的异同.
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判别方法是:如果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x轴上;如果项的系数是正数,则焦点在y轴上.对于双曲线,a不一定大于b,因此不能像椭圆那样,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条坐标轴上.
4.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应注意两个问题:⑴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九)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双曲线的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离心率>1,离心率e越大,双曲线的开口越大.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或表示为.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即,那么双曲线的方程具有以下形式:
,其中k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3.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焦点)与到定直线(准线)距离的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离心率)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对于双曲线,它的焦点坐标是(-c,0)和(c,0),与它们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和.
在双曲线中,a、b、c、e四个元素间有与的关系,与椭圆一样确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只要两个独立的条件.
(十)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这个定点F叫抛物线的焦点,这条定直线l叫抛物线的准线。
需强调的是,点F不在直线l上,否则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而不是抛物线。
2.抛物线的方程有四种类型:
、、、.
对于以上四种方程:应注意掌握它们的规律:曲线的对称轴是哪个轴,方程中的该项即为一次项;一次项前面是正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轴的正方向;一次项前面是负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轴的负方向。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以标准方程y2=2px为例
(1)范围:x≥0;
(2)对称轴:对称轴为y=0,由方程和图像均可以看出;
(3)顶点:O(0,0),注:抛物线亦叫无心圆锥曲线(因为无中心);
(4)离心率:e=1,由于e是常数,所以抛物线的形状变化是由方程中的p决定的;
(5)准线方程;
(6)焦半径公式:抛物线上一点P(x1,y1),F为抛物线的焦点,对于四种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为(p>0):
(7)焦点弦长公式:对于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可以用焦半径公式推导出弦长公式。设过抛物线y2=2px(p>O)的焦点F的弦为AB,A(x1,y1),B(x2,y2),AB的倾斜角为α,则有①|AB|=x+x+p

以上两公式只适合过焦点的弦长的求法,对于其它的弦,只能用“弦长公式”来求。
(8)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联立之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x+bx+c=0,当a≠0时,两者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椭圆、双曲线相同,用判别式法即可;但如果a=0,则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或是和对称轴平行的直线,此时,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但只有一个公共点。
(十一)轨迹方程
⑴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⑵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图形或轨迹).

(十二)注意事项
1.⑴直线的斜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斜率k反映了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当斜率k存在时,直线方程通常用点斜式或斜截式表示,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a(a∈R).因此,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解题时,斜率k存在与否,要分别考虑.
⑵直线的截距式是两点式的特例,a、b分别是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因为a≠0,b≠0,所以当直线平行于x轴、平行于y轴或直线经过原点,不能用截距式求出它的方程,而应选择其它形式求解.
⑶求解直线方程的最后结果,如无特别强调,都应写成一般式.
⑷当直线或的斜率不存在时,可以通过画图容易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与垂直
⑸在处理有关圆的问题,除了合理选择圆的方程,还要注意圆的对称性等几何性质的运用,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2.⑴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要分清焦点在x轴上还是y轴上,还是两种都存在.
⑵注意椭圆定义、性质的运用,熟练地进行a、b、c、e间的互求,并能根据所给的方程画出椭圆.
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应注意两个问题:⑴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⑵设出标准方程后,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⑷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或表示为.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即,那么双曲线的方程具有以下形式:
,其中k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⑸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有两个和(a>0,b>0).这里,其中||=2c.要注意这里的a、b、c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椭圆中的异同.
⑹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要线根据题设判断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类型,再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要线根据题设判断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类型,再由条件确定参数p的值.同时,应明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三者相依并存,知道其中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三者相依并存,知道其中一个,就可以求出其他两个.
(Ⅱ)范例分析
例1、求与直线3x+4y+12=0平行,且与坐标轴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的直线l的方程。
分析: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确定一条直线。一般地,求直线方程有两个解法,即用其中一个条件列出含待定系数的方程,再用另一个条件求出此参数。
解法一:先用“平行”这个条件设出l的方程为3x+4y+m=0①再用“面积”条件去求m,∵直线l交x轴于,交y轴于由,得,代入①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解法二:先用面积这个条件列出l的方程,设l在x轴上截距离a,在y轴上截距b,则有,因为l的倾角为钝角,所以a、b同号,|ab|=ab,l的截距式为,即48x+a2y-48a=0②又该直线与3x+4y+2=0平行,∴,∴代入②得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说明: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可写成Ax+By+C1=0的形式;与Ax+By+C=0垂直的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Bx-Ay+C2=0的形式。
例2、若直线mx+y+2=0与线段AB有交点,其中A(-2,3),B(3,2),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直线mx+y+2=0过一定点C(0,-2),直线mx+y+2=0实际上表示的是过定点(0,-2)的直线系,因为直线与线段AB有交点,则直线只能落在∠ABC的内部,设BC、CA这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由斜率的定义可知,直线mx+y+2=0的斜率k应满足k≥k1或k≤k2,∵A(-2,3)B(3,2)

∴-m≥或-m≤即m≤或m≥
说明:此例是典型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题的问题,这里要清楚直线mx+y+2=0的斜率-m应为倾角的正切,而当倾角在(0°,90°)或(90°,180°)内,角的正切函数都是单调递增的,因此当直线在∠ACB内部变化时,k应大于或等于kBC,或者k小于或等于kAC,当A、B两点的坐标变化时,也要能求出m的范围。

例3、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
x≥1,
x-3y≤-4,
3x+5y≤30,
求目标函数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根据x、y满足的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即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包括边界).
作直线:2x-y=0,再作一组平行于的直线:2x-y=t,t∈R.
可知,当在的右下方时,直线上的点(x,y)满足2x-y>0,即t>0,而且直线往右平移时,t随之增大.当直线平移至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B,此时所对应的t最大;当在的左上方时,直线上的点(x,y)满足2x-y<0,即t<0,而且直线往左平移时,t随之减小.当直线平移至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C,此时所对应的t最小.
x-3y+4=0,
由解得点B的坐标为(5,3);
3x+5y-30=0,
x=1,
由解得点C的坐标为(1,).
3x+5y-30=0,
所以,=2×5-3=7;=2×1-=.

例4、某运输公司有10辆载重量为6吨的A型卡车与载重量为8吨的B型卡车,有11名驾驶员.在建筑某段高速公路中,该公司承包了每天至少搬运480吨沥青的任务.已知每辆卡车每天往返的次数为A型卡车8次,B型卡车7次;每辆卡车每天的成本费A型车350元,B型车400元.问每天派出A型车与B型车各多少辆,公司所花的成本费最低,最低为多少?
解:设每天派出A型车与B型车各x、y辆,并设公司每天的成本为z元.由题意,得
x≤10,
y≤5,
x+y≤11,
48x+56y≥60,
x,y∈N,
且z=350x+400y.
x≤10,
y≤5,
即x+y≤11,
6x+7y≥55,
x,y∈N,
作出可行域,作直线:350x+400y=0,即7x+8y=0.
作出一组平行直线:7x+8y=t中(t为参数)经过可行域内的点和原点距离最近的直线,此直线经过6x+7y=60和y=5的交点A(,5),由于点A的坐标不都是整数,而x,y∈N,所以可行域内的点A(,5)不是最优解.
为求出最优解,必须进行定量分析.
因为,7×+8×5≈69.2,所以经过可行域内的整点(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且与原点最小的直线是7x+8y=10,在可行域内满足该方程的整数解只有x=10,y=0,所以(10,0)是最优解,即当通过B点时,z=350×10+400×0=3500元为最小.
答:每天派出A型车10辆不派B型车,公司所化的成本费最低为3500元.

例5、已知点T是半圆O的直径AB上一点,AB=2、OT=t(0t1),以AB为直腰作直角梯形,使垂直且等于AT,使垂直且等于BT,交半圆于P、Q两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1)写出直线的方程;
(2)计算出点P、Q的坐标;
(3)证明:由点P发出的光线,经AB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点Q.
解:(1)显然,于是直线的方程为;
(2)由方程组解出、;
(3),.
由直线PT的斜率和直线QT的斜率互为相反数知,由点P发出的光线经点T反射,反射光线通过点Q.
说明:需要注意的是,Q点的坐标本质上是三角中的万能公式,有趣吗?
例6、设P是圆M:(x-5)2+(y-5)2=1上的动点,它关于A(9,0)的对称点为Q,把P绕原点依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点S,求|SQ|的最值。
解:设P(x,y),则Q(18-x,-y),记P点对应的复数为x+yi,则S点对应的复数为:
(x+yi)i=-y+xi,即S(-y,x)

其中可以看作是点P到定点B(9,-9)的距离,共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则
|SQ|的最大值为,|SQ|的最小值为jaB88.coM

例7、已知⊙M:轴上的动点,QA,QB分别切⊙M于A,B两点,(1)如果,求直线MQ的方程;
(2)求动弦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1)由,可得由射影定理,得在Rt△MOQ中,

故,
所以直线AB方程是
(2)连接MB,MQ,设由
点M,P,Q在一直线上,得
由射影定理得
即把(*)及(**)消去a,
并注意到,可得
说明:适时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这是快速解答本题的要害所在。
例8、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两点.(1)求证:;
(2)求证:对于抛物线的任意给定的一条弦CD,直线l不是CD的垂直平分线.
解:(1)易求得抛物线的焦点.
若l⊥x轴,则l的方程为.
若l不垂直于x轴,可设,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
综上可知.
(2)设,则CD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假设过F,则整理得
,.
这时的方程为y=0,从而与抛物线只相交于原点.而l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因此与l不重合,l不是CD的垂直平分线.
说明:此题是课本题的深化,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生长点,复习要重视课本。

例9、已知椭圆,能否在此椭圆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上找到一点M,使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它到两焦点F1、F2距离的等比中项,若能找到,求出该点的坐标,若不能找到,请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设M(x1,y1)a2=4,b2=3,∴a=2,,c=1,∴,
,点M到椭圆左准线的距离
,∴,∴,∴或,这与x1∈[-2,0)相矛盾,∴满足条件的点M不存在。
例10、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焦距为4,离心率为,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椭圆在y轴正半轴上的焦点为M,又点A和点B在椭圆上,且M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2,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由2c=4得c=2又
故a=3,∴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Ⅱ)若k不存在,则,若k存在,则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
又设A
由得
①②
∵点M坐标为M(0,2)∴
由∴
∴代入①、②得…③④
由③、④得∴
∴线段A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说明:有向线段所成的比,线段的定比分点等概念,本身就是解析几何研究的一类重要问题。向量概念的引入,使这类问题的解决显得简洁而流畅。求解这类问题可以用定比分点公式,也可以直接用有向线段的比解题。
另外,向量的长度,点的平移等与解析几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新的解题途径。

例11、已知直线l与椭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Q,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R、S,求以线段SR为对角线的矩形ORPS的一个顶点P的轨迹方程.
解:从直线所处的位置,设出直线的方程,
由已知,直线l不过椭圆的四个顶点,所以设直线l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得
化简后,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于是其判别式
由已知,得△=0.即①
在直线方程中,分别令y=0,x=0,求得
令顶点P的坐标为(x,y),由已知,得
代入①式并整理,得,即为所求顶点P的轨迹方程.
说明:方程形似椭圆的标准方程,你能画出它的图形吗?
例12、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过的直线到原点的距离是(1)求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直线交双曲线于不同的点C,D且C,D都在以B为圆心的圆上,求k的值.
解:∵(1)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2)把中消去y,整理得.
设的中点是,则

故所求k=±.
说明:为了求出的值,需要通过消元,想法设法建构的方程.

例13、过点作直线与椭圆3x2+4y2=12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OAB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
分析:若直接用点斜式设的方程为,则要求的斜率一定要存在,但在这里的斜率有可能不存在,因此要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形,为了避免讨论,我们可以设直线的方程为,这样就包含了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形了,从而简化了运算。
解:设A(x1,y1),B(x2,y2),:
把代入椭圆方程得:,即
,,
∴,此时
令直线的倾角为,则
即△OAB面积的最大值为,此时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为。

例14、(2003年江苏高考题)已知常数,向量
经过原点O以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a)以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PE|+|PF|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0),=(0,a),∴+λ=(λ,a),-2λ=(1,-2λa).
因此,直线OP和AP的方程分别为和.
消去参数λ,得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整理得……①
因为所以得:
(i)当时,方程①是圆方程,故不存在合乎题意的定点E和F;
(ii)当时,方程①表示椭圆,焦点和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iii)当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和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说明:由于向量可以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方向可以决定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斜率,故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有着天然的联系。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得出直线方程,再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解决。

例15、已知椭圆的长、短轴端点分别为A、B,从此椭圆上一点M向x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向量与是共线向量。
(1)求椭圆的离心率e;
(2)设Q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分别是左、右焦点,求∠的取值范围;
解:(1)∵,∴。
∵是共线向量,∴,∴b=c,故。
(2)设
当且仅当时,cosθ=0,∴θ。
说明:由于共线向量与解析几何中平行线、三点共线等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因此,解析几何中与平行线、三点共线等相关的问题均可在向量共线的新情景下设计问题。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向量共线与解析几何中平行、三点共线等的关系,把有关向量的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问题。

例16、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与离心率为的椭圆C:()交于P、Q,两点,直线与Y轴交于点R,且,,求直线和椭圆C的方程。
解:椭圆离心率为,,
所以椭圆方程为,设方程为:,
由消去得
……(1)……(2)
所以

所以
所以……(3)又,,从而……(4)由(1)(2)(4)得……(5)
由(3)(5)解得,适合,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或;椭圆C的方程为
说明: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构建起向量与解析几何的密切关系,使向量与解析几何融为一体。求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沟通向量与解析几何的联系。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

例17、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点P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且∠F1PF2的最大值为90°,直线l过左焦点F1与椭圆交于A、B两点,△ABF2的面积最大值为12.
(1)求椭圆C的离心率;
(2)求椭圆C的方程.
解法一:(1)设,对由余弦定理,得
,解出
(2)考虑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可分两种情况:
i)当k存在时,设l的方程为………………①
椭圆方程为
由得.
于是椭圆方程可转化为………………②
将①代入②,消去得,
整理为的一元二次方程,得.
则x1、x2是上述方程的两根.且


AB边上的高
ii)当k不存在时,把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得
由①②知S的最大值为由题意得=12所以
故当△ABF2面积最大时椭圆的方程为:
解法二:设过左焦点的直线方程为:…………①
椭圆的方程为:
由得:于是椭圆方程可化为:……②
把①代入②并整理得:
于是是上述方程的两根.
,
AB边上的高,
从而
当且仅当m=0取等号,即
由题意知,于是.
故当△ABF2面积最大时椭圆的方程为:
例18、(2002年天津高考题)已知两点M(-1,0),N(1,0)且点P使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
(Ⅰ)点P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Ⅱ)若点P坐标为,为的夹角,求tanθ。
解:(Ⅰ)记P(x,y),由M(-1,0)N(1,0)得
所以
于是,是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等价于

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右半圆。
(Ⅱ)点P的坐标为。。
因为0〈,所以
说明:在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可以使向量运算代数化,这样就可以将“形”和“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向量的夹角问题融入解析几何问题中,也就显得十分自然。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把向量用坐标表示,再用解析几何知识结合向量的夹角公式使问题获解;也可以把两向量夹角问题转化为两直线所成角的问题,用数形结合方法使问题获解。

(Ⅲ)、强化训练
1、已知P是以、为焦点的椭圆上一点,若,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B)(C)(D)
2、已知△ABC的顶点A(3,-1),AB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6x+10y-59=0,∠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4y+10=0,求边BC所在直线的方程。
3、求直线l2:7x-y+4=0到l1:x+y-2=0的角平分线的方程。
食物P食物Q食物R
维生素A(单位/kg)400600400
维生素B(单位/kg)800200400
成本(元/kg)654
4、已知三种食物P、Q、R的维生素含量与成本如下表所示.

现在将xkg的食物P和ykg的食物Q及zkg的食物R混合,制成100kg的混合物.如果这100kg的混合物中至少含维生素A44000单位与维生素B48000单位,那么x,y,z为何值时,混合物的成本最小?
5、某人有楼房一幢,室内面积共180,拟分隔成两类房间作为旅游客房.大房间每间面积为18,可住游客5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40元;小房间每间面积为15,可住游客3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50元.装修大房间每间需1000元,装修小房间每间需600元.如果他只能筹款8000元用于装修,且游客能住满客房,他应隔出大房间和小房间各多少间,能获得最大收益?
6、已知△ABC三边所在直线方程AB:x-6=0,BC:x-2y-8=0,CA:x+2y=0,求此三角形外接圆的方程。
7、已知椭圆x2+2y2=12,A是x轴正方向上的一定点,若过点A,斜率为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求点A的坐标。
8、已知椭圆(a>b>0)上两点A、B,直线上有两点C、D,且ABCD是正方形。此正方形外接圆为x2+y2-2y-8=0,求椭圆方程和直线的方程。
9、求以直线为准线,原点为相应焦点的动椭圆短轴MN端点的轨迹方程。
10、若椭圆的对称轴在坐标轴上,两焦点与两短轴端点正好是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又焦点到同侧长轴端点的距离为,求椭圆的方程。
11、已知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上.
(1)求此椭圆的离心率;
(2)若椭圆的右焦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在圆上,求此椭圆的方程.
12、设A(x1,y1)为椭圆x2+2y2=2上任意一点,过点A作一条直线,斜率为,又设d为原点到直线的距离,r1、r2分别为点A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求证:为定值。
13、某工程要将直线公路l一侧的土石,通过公路上的两个道口A和B,沿着道路AP、BP运往公路另一侧的P处,PA=100m,PB=150m,∠APB=60°,试说明怎样运土石最省工?
14、已知椭圆(a>b>0),P为椭圆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1)若,,求证:离心率;(2)若,求证:的面积为。
15、在Rt△ABC中,∠CBA=90°,AB=2,AC=。DO⊥AB于O点,OA=OB,DO=2,曲线E过C点,动点P在E上运动,且保持|PA|+|PB|的值不变.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E的方程;
(2)过D点的直线L与曲线E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M在D、N之间,设,
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16、(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已知点A(2,8),在抛物线上,的重心与此抛物线的焦点F重合(如图)
(I)写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和焦点F的坐标;
(II)求线段BC中点M的坐标;(III)求BC所在直线的方程。

(Ⅳ)、参考答案
1、解:设c为为椭圆半焦距,∵∴
又∴
解得:选(D)。
说明:垂直向量的引入为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开辟了新思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促使问题转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2、解:设B(a,b),B在直线BT上,∴a-4b+10=0①又AB中点在直线CM上,∴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6x+10y-59=0∴②解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可得a=10,b=5∴B(10,5),又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直线BC到BT的角等于直线BT到直线BA的角,又∴∴,∴BC所在直线的方程为即2x+9y-65=0
3、解法一:设l2到l1角平分线l的斜率为k,∵k1=-1,k2=7
∴,解之得k=-3或,由图形可知k0,
∴k=-3,又由解得l1与l2的交点,
由点斜式得即6x+2y-3=0
解法二:设l2到l1的角为θ,则,所以角θ为锐角,而,由二倍角公式可知∴或为锐角,
∴,∴k=-3等同解法一。
解法三:设l:(x+y-2)+λ(7x-y+4)=0即(1+7λ)x+(1-λ)y+(4λ-2)=0①
∴,由解法一知,∴,代入①化简即得:6x+2y-3=0
解法四: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设l上任一点P(x,y),则P到l1与l2的距离相等。
∴整理得:6x+2y-3=0与x-3y+7=0,又l是l2到l1的角的平分线,
k0,∴x-3y+7=0不合题意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6x+2y-3=0.
4、分析:由x+y+z=100,得z=100-x-y,所以上述问题可以看作只含x,y两个变量.设混合物的成本为k元,那么k=6x+5y+4(100-x-y)=2x+y+400.于是问题就归结为求k在已知条件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解:已知条件可归结为下列不等式组:
x≥0,
y≥0,
x+y≤100,
400x+600y+400(100-x-y)≥44000,
800x+200y+400(100-x-y)≥48000.
x+y≤100,
即y≥20,①
2x-y≥4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不等式组①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这个区域是直线x+y=100,y=20,2x-y=40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EFG(包括边界),即可行域,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
设混合物的成本为k元,那么k=6x+5y+4(100-x-y)=2x+y+400.
作直线:2x+y=0,把直线向右上方平移至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E,且与原点的距离最小,此时2x+y的值最小,从而k的值最小.
2x-y=40,x=30,
由得即点E的坐标是(30,20).
y=20,y=20,
所以,=2×30+20+400=480(元),此时z=100-30-20=50.
答:取x=30,y=20,z=50时,混合物的成本最小,最小值是480元.

5、解:设隔出大房间x间,小房间y间时收益为z元,则x、y满足
18x+15y≤180,
1000x+600y≤8000,
x,y∈N,
且z=200x+150y.
所以6x+5y≤60,
5x+3y≤40,
x,y∈N,
作出可行域及直线:200x+150y=0,即4x+3y=0.(如图4)
把直线向上平移至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B,且与原点距离最大.此时,z=200x+150y取最大值.但解6x+5y=60与5x+3y=40联立的方程组得到B(,).由于点B的坐标不是整数,而x,y∈N,所以可行域内的点B不是最优解.
为求出最优解,同样必须进行定量分析.
因为4×+3×=≈37.1,但该方程的非负整数解(1,11)、(4,7)、(7,3)均不在可行域内,所以应取4x+3y=36.同样可以验证,在可行域内满足上述方程的整点为(0,12)和(3,8).此时z取最大值1800元.

6、解:解方程组可得A(6,-3)、B(6,-1)、C(4,2)设方程x2+y2+Dx+Ey+F=0,则:
解之得:D=,E=4,F=30
所以所求的△ABC的外接圆方程为:
7、分析:若直线y=kx+b与圆锥曲线f(x,y)=0相交于两点P(x1,y1)、Q(x2、y2),则弦PQ的长度的计算公式为,而
,因此只要把直线y=kx+b的方程代入圆锥曲线f(x,y)=0方程,消去y(或x),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弦长。
解:设A(x0,0)(x0>0),则直线的方程为y=x-x0,设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x1,y1),
Q(x2、y2),由y=x-x0可得3x2-4x0x+2x02-12=0,
x2+2y2=12
,,则
∴,即
∴x02=4,又x0>0,∴x0=2,∴A(2,0)。
8、解:圆方程x2+y2-2y-8=0即x2+(y-1)2=9的圆心O'(0,1),半径r=3。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p,则,∴,又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O'到直线y=x+k的距离应等于正方形边长p的一半即,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k=-2或k=4。
(1)设AB:y=x-2由y=x-2
CD:y=x+4x2+y2-2y-8=0
得A(3,1)B(0,-2),又点A、B在椭圆上,∴a2=12,b2=4,椭圆的方程为。
(2)设AB:y=x+4,同理可得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0,4),(-3,1)代入椭圆方程得
,此时b2>a2(舍去)。
综上所述,直线方程为y=x+4,椭圆方程为。
9、分析:已知了椭圆的焦点及相应准线,常常需要运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离心率e,而该题中短轴端点也是椭圆上的动点,因此只要运用第二定义结合a、b、c的几何意义即可。
解:设M(x,y),过M作于A,,,∴,又过M作轴于O',因为点M为短轴端点,则O'必为椭圆中心,
∴,,∴,∴化简得y2=2x,∴短轴端点的轨迹方程为y2=2x(x≠0)。
10、解: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如图,∵四边形B1F1B2F2是正方形,且A1F1=,由椭圆的几何意义可知,解之得:,此时椭圆的方程为,同理焦点也可以在y轴上,综上所述,椭圆的方程为或。
11、解:(1)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得
,
根据韦达定理,得
∴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
由已知得
故椭圆的离心率为.
(2)由(1)知从而椭圆的右焦点坐标为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
解得
由已知得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12、分析: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即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0<e<1)的点的轨迹是椭圆,椭圆上任一点P(x1,y1)到左焦点F1的距离|PF1|=a+ex1,到右焦点F2的距离|PF2|=a-ex1;同理椭圆上任一点P(x1,y1)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a+ey1和a-ey1,这两个结论我们称之为焦半径计算公式,它们在椭圆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解:由椭圆方程可知a2=2,b2=1则c=1,∴离心率,由焦半径公式可知,。又直线的方程为:
即x1x+2y1y-2=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知,,又点(x1,y1)在椭圆上,∴2y12=2=x12,
∴,
∴为定值。
13、解:以直线l为x轴,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对立直角坐标系,则在l一侧必存在经A到P和经B到P路程相等的点,设这样的点为M,则
|MA|+|AP|=|MB|+|BP|,
即|MA|-|MB|=|BP|-|AP|=50,
,
∴M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故曲线右侧的土石层经道口B沿BP运往P处,曲线左侧的土石层经道口A沿AP运往P处,按这种方法运土石最省工.
相关解析几何的实际应用性试题在高考中似乎还未涉及,其实在课本中还可找到典型的范例,你知道吗?
14、分析:的两个顶点为焦点,另一点是椭圆上的动点,因此,|F1F2|=2c,所以我们应以为突破口,在该三角形中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结合椭圆的定义即可证得。
证明:(1)在中,由正弦定理可知,则


(2)在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y

∴。

15、解:(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PA|+|PB|=|CA|+|CB|=
∴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

∴曲线E的方程是.
(2)设直线L的方程为,代入曲线E的方程,得
设M1(,则
i)L与y轴重合时,
ii)L与y轴不重合时,
由①得又∵,
∵或
∴0<<1,∴.

而∴∴
∴,,
∴的取值范围是。
16、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I)由点A(2,8)在抛物线上,有解得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焦点F的坐标为(8,0)
(II)如图,由F(8,0)是的重心,M是BC的中点,所以F是线段AM的定比分点,且设点M的坐标为,则
解得所以点M的坐标为
(III)由于线段BC的中点M不在x轴上,所以BC所在的直线不垂直于x轴。
设BC所成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x得
所以由(II)的结论得解得
因此BC所在直线的方程为即。

相关推荐

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复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题型五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推荐时间:30分钟)
1.如图所示,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AD=DE=2AB,F为CD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平面CDE;
(3)求直线BF和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

2.(2011湖南)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2,⊙O的直径AB=2,C是的中点,D为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POD⊥平面PAC;
(2)求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

答案
1.(1)证明设AD=DE=2AB=2a,以A为原点,AC为x轴,AB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C(2a,0,0),B(0,0,a),
D(a,3a,0),E(a,3a,2a).
因为F为CD的中点,
所以F32a,32a,0.
AF→=32a,32a,0,BE→=(a,3a,a),BC→=(2a,0,-a).
因为AF→=12(BE→+BC→),AF平面BCE,
所以AF∥平面BCE.
(2)证明因为AF→=32a,32a,0,CD→=(-a,3a,0),ED→=(0,0,-2a),
故AF→CD→=0,AF→ED→=0,所以AF→⊥CD→,AF→⊥ED→.
所以AF→⊥平面CDE.又AF∥平面BCE,所以平面BCE⊥平面CDE.
(3)解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n=(x,y,z).由nBE→=0,nBC→=0,
可得x+3y+z=0,2x-z=0,
取n=(1,-3,2).
又BF→=32a,32a,-a,
设BF和平面BCE所成的角为θ,
则sinθ=|BF→n||BF→||n|=2a2a22=24.
所以直线BF和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4.
2.方法一(1)证明如图,连结OC,因为OA=OC,D是AC的中点,所以AC⊥OD.
又PO⊥底面⊙O,AC底面⊙O,
所以AC⊥PO.
因为OD,PO是平面PO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AC⊥平面POD,
而AC平面PAC,
所以平面POD⊥平面PAC.
(2)解在平面POD中,过O作OH⊥PD于H,由(1)知,平面POD⊥平面PAC,
所以OH⊥平面PAC.
又PA平面PAC,所以PA⊥OH.
在平面PAO中,过O作OG⊥PA于G,连结HG,
则有PA⊥平面OGH,从而PA⊥HG,
故∠OGH为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在Rt△ODA中,OD=OAsin45°=22.
在Rt△POD中,
OH=POODPO2+OD2=2×222+12=105.
在Rt△POA中,
OG=POOAPO2+OA2=2×12+1=63.
在Rt△OHG中,sin∠OGH=OHOG=10563=155.
所以cos∠OGH=1-sin2∠OGH=1-1525=105.
故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为105.
方法二(1)证明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B,OC,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0,0,0),A(-1,0,0),B(1,0,0),C(0,1,0),
P(0,0,2),D-12,12,0.
设n1=(x1,y1,z1)是平面POD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1OD→=0,nOP→=0,
得-12x1+12y1=0,2z1=0.所以z1=0,x1=y1.取y1=1,得n1=(1,1,0).
设n2=(x2,y2,z2)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则由n2PA→=0,n2PC→=0,
得-x2-2z2=0,y2-2z2=0.所以x2=-2z2,y2=2z2.取z2=1,得n2=(-2,2,1).
因为n1n2=(1,1,0)(-2,2,1)=0,所以n1⊥n2.
从而平面POD⊥平面PAC.
(2)解因为y轴⊥平面PAB,所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3=(0,1,0).
由(1)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n2=(-2,2,1).
设向量n2和n3的夹角为θ,则cosθ=n2n3|n2||n3|=25=105.
由图可知,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与θ相等,
所以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为105.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历来是高考的重点,2011年高考共有8个选择题和2个主观题。命题的内容包括:文艺复兴的背景、人文主义的含义、四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理解等。命题大多选用思想家的著作原文,考查学生提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仍会是高考的“热点”,注意选择题的训练,适当的时候多关注思想家的原文。也要注意纵横联系,包括两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对比,17、18世纪中外思想对比等

高考真题示例1(2011安徽卷)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借助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其产生根源是经济根源。这一论断与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相吻合,故选C项。

C

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备选项

有一类材料选择题,题干材料的观点与选项实际上并无直接联系,所以仅凭材料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个分析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如上题,既考查了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又考查了对选项中的四个知识点的知识回顾。要求首先提炼材料观点,然后逐个分析选择项,最后再以提取的材料观点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高考真题示例2(2011江苏卷)“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康德

A

解析:A。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答案为A。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原著引文,理论性强,枯燥难懂,从中提炼信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回答这一类题目最关键的一条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充分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不管材料怎么变化,其主体思想是不会变的。

高考真题示例3(2011上海卷)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文学革命

C

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关键词“17~18世纪”、“法国”、“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和所学相关知识可以判定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故选C项。

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把人从某种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在社会转型时期往往都会出现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文革”结束后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欧洲历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回答这一类问题只要记准每一次运动的时间、特征、代表人物或影响等即可。

背景斗争武器斗争形式内容作用或影响

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借助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主张解放人性,反对神性,反对禁欲主义、愚昧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理性主义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及教权,倡导法制,追求权利平等、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描绘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正处于启蒙时期到大革命的敏感、躁动和震荡期,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处于明清之际,虽有政权交替的些微阵痛,但占主导地位的是已经成熟的封建制度下的平静与保守,貌似无关的时代背景却决定了双方各自对于对方文化的取舍态度和取舍限度。事实上,这一时期从西方带来的一次不算成功的传教和近代科学对于思维已成定式的中国人的影响,远不及后者的文化之于前者的影响,在这两个世纪中,“东学西渐”的意义应在“西学东渐”之上。单就“东学西渐”而言,其包含甚广,绘画、戏剧、园林、建筑以及思想文化均在其列,且共同构成了对于欧洲各国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丽华《形成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条件》

中国明末清初三大民主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内容、产生的背景、影响。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思想家及主要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代中西方科技成就的基本史实及发展的不同特征和呈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考题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展览三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回答:

(1)展览一中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

(3)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作品的思想价值?

(4)展览三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历史的对比,分别从艺术、文学和思想三个方面切入教材,通过史实的归纳、背景的分析,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已经落后。

解答本题要联系当时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第(1)问从画面的内容理解其思想本质。第(2)问的两幅作品都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第(3)问联系时代背景概述其思想价值。第(4)问思想的共同之处不难找,不同之处也已经提示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方面归纳,难度也已大大降低了。

(1)后者描绘的是封建帝王,夸大了帝王的形象,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前者蕴含着文艺复兴时期反宗教神学的人文主义的思想。(2)现实主义。

(3)《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揭示了封建制度由盛而衰的发展规律。《人间喜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答案及解析

C。根据题目信息“意大利半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波斯文化应在两河流域,伊斯兰文化为西亚阿拉伯地区,基督教神学在西亚巴勒斯坦。答案为C。

B。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题目要求“教皇”,故其愿望应是传播基督教即神学。而A项开展世俗教育、C项自由探讨真理和D项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应是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的思想解放。答案为B。

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在14世纪~16世纪,①是在15世纪末,②是在16世纪初,③是在16世纪末;而④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故应该排除。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

D。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信息看,该人主张自由和理性。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D。

A。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强调人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这与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点一致。杰弗逊的政治思想是分权制衡,圣西门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的观点是社会契约论。故选A项。

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提供的材料体现的思想是自由、平等、主权在民,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B项。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命题热点(1)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条件(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
命题角度高考对此类问题的考查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以物质转化示意图形式考查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及相互关系;二是以曲线图形式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例1] 如图所示为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解析] 根据示意图可推知:M是丙酮酸,N是葡萄糖。①过程指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H,其中一个来自—NH2,另一个来自—COOH,A选项错误。③过程指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无氧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B、D选项错误。④过程指在无氧的情况下丙酮酸氧化分解为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答案] C
[例2] (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C3化合物、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意在考查应用分析能力。(1)CO2浓度降低时,C3化合物的产生减少而消耗不变,故C3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与物质A的变化趋势一致;而C5化合物的产生不变却消耗减少,故C5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与物质B的变化趋势一致。(2)在正常情况下,1molCO2与1molC5化合物结合形成2molC3,即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CO2浓度迅速下降后,C5化合物的产生不变却消耗减少,故C5化合物的浓度升高。(3)在达到相对稳定时,C3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含量的2倍。(4)CO2浓度较低时,暗反应强度低,需要的[H]和ATP的量少,故在较低的光照强度时就能达到此CO2浓度时的最大光合速率。
[答案] (1)C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名师提醒1.环境条件骤变时各物质量的变化
同理:CO2不变,光照由弱变强时C5含量上升,C3含量减少。
2.据细胞呼吸的产物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1)有水产生存在(不一定只存在)有氧呼吸。
(2)产生CO2量>耗O2量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产生CO2量=耗O2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4)产生CO2量=酒精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5)产生CO2量>酒精量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
命题热点(1)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2)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命题角度此类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多以图表、曲线形式考查,正确识读曲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3] 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对漂浮刚毛藻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的结果。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光合放氧速率时,各温度条件下CO2的浓度必须相同
B.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时,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且供氧充足
C.若连续光照,则35℃时漂浮刚毛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若连续光照而温度保持在40℃,则漂浮刚毛藻有可能死亡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应为温度,故测定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时,其他变量如CO2浓度、O2浓度应相同且适宜。实验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应为净光合作用速率,从图中可知,35℃时漂浮刚毛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若连续光照而温度保持在40℃,漂浮刚毛藻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其体内可以积累有机物,会生长繁殖,故不可能死亡。
[答案] D
[例4] (2011广东高考)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a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
(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此时段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2)从图b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等问题,意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1)0~4时,无光照,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和[H];此时段叶绿体内不能合成ATP和[H],暗反应无法进行;10~16时,在长期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关闭气孔,导致CO2吸收受阻。(2)从图b中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比长期干旱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大,所以为了利于蝴蝶兰的生长应避免长期干旱,又因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所以栽培还需适当遮光。(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可利用植株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育,在快速繁育过程中,一般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 (1)有 呼吸作用合成 无 叶绿体在无光时不能合成ATP和[H] 气孔关闭 (2)长期干旱(长期缺水) 遮阴 (3)全能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名师提醒解答此类问题,应首先区分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明确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
(2)绿色植物组织在光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①表观(净)光合速率通常用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真正(实际)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制造量来表示。
③呼吸速率通常用黑暗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来表示。
高考对本实验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过程、结果及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近年来,涉及本实验的非选择题有所增多,如2011年广东卷T29以色素提取为素材,考查了pH对叶绿素的影响的实验分析;2010年江苏卷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叶绿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mL)调pH至处理时间(min)溶液颜色
①3.0Y10绿色
②3.07.010绿色
③3.06.010黄绿色
④3.05.010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解析] 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1)色素不溶于水,只溶于有机溶剂。但是有机溶剂大多有毒,所以应选择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2)分析题中表格不难得出Y等于8.0,原因是pH是该实验的自变量,④到①pH逐渐增大且相邻两组的pH相差1,所以①组的pH应该为8.0。(3)从表中信息可知,酸性条件下天然叶绿素色素容易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4)该叶绿素粗产品来自植物,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可用纸层析法。
[答案] (1)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 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2)8.0 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体稳定性的影响
(3)酸性 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4)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1.实验结果的拓展分析
(1)在滤纸条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2)四条色素带的分布与扩散速度有关,扩散速度与溶解度呈正相关,从色素带的位置可推知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3)色素带的粗细与色素的含量有关,从色素带的宽度可推知色素含量的多少。
2.实验的异常现象分析
(1)提取液颜色浅的原因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充分提取出来。
②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小。
③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2)色素带呈弧形的原因是滤纸条未剪去两角。
(3)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原因是使用的叶片中叶绿素被破坏或不含叶绿素。
(4)滤纸条上看不见色素带的原因: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溶解到层析液中。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2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2”,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专题教案

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本讲在今年高考中共有6个选择题和3个主观题。命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雅典民主的内容、运作方式、积极意义及局限性、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罗马法的案例判决等知识点上。所有试题考查的知识都来自教材之外,但其思想都在教材之中雅典民主的精神和原则仍然会是高考考试的重点,还会沿用将雅典民主与近现代民主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思路。对罗马法更多的应关注其重要条款,深刻理解其法制思想,并运用于具体案例之中

高考真题示例1(2011江苏卷)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C

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A、B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题目属于不完整选择题,即题干没有明确提出问题,要与题肢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类题解答时要注意:一是构成的这个完整句子与材料信息是否相符;二是构成的这个完整句子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特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3)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5)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1)雅典民主制度体现着雅典奴隶主自由民多数人的主权。(2)同公民主权密切相联系的是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平等。(3)雅典的官吏制度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4)在雅典国家有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保证公民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5)在雅典的政治生活中,与民主相得益彰的是雅典国家的法制

高考真题示例2(2011天津卷)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解读“……的内涵”实际上是属于历史概念的理解,要求全面掌握历史概念的知识部分和理论部分。知识部分就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内容、经过、结果、影响等,即“事件本身+前因后果”。历史概念的理论部分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共同特征的理论概括,重在对规律、特征、本质的总结。

高考真题示例3(2010福建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C。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C

三项标准推敲四个备选项: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正确);

二辨:是否与题干内容相关(是否有关系);

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密切的联系(关系是否密切)。

在辨析中排除;过了一辨看二辨,过了二辨用三辨。

时间适用范围及地位

习惯法前6世纪末~前5世纪中期法律和习惯无明显界限,贵族随意解释法律,为贵族特权提供方便

成文法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

公民法前3世纪中期之前法律限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前3世纪中期之后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

民法大全前3世纪末~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高考真题示例4(2011全国新课标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B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唤醒、说服……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而不是强调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材料和他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教材均未出现,但此题并未超“纲”,也不“怪异”,因为其精神还是来源于教材。对这种“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试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类型题要得到高分的途径有二:一是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二是准确提炼信息。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的认识,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民众的统治”,是应该大力弘扬提倡的。第二种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不应过高估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既非“民众的统治”,也不是“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而是民众与政治领袖的共治,民主政治权力为民众和政治领袖所共享。

——黄洋《雅典民主政治新论》

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是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形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反映了两种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雅典公民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民主政治有何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题主要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考查雅典民主与中国古代专制、现代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含义,从而认识到民主的多样性、时代性、阶级性和逐步发展完善。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要正确把握题中涉及的三种政治文明的本质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其共性和个性。

(1)差异: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人民主权,民主政治。利:中国——有利于国力增强,政局稳定,促进大一统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雅典——有利于提高公民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从而创造辉煌的精神、文化,同时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借鉴。弊:中国——君权至上容易引起独裁与腐败,压制全体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创造力,从而阻碍社会进步;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往往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辉煌一时的希腊文明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

(2)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

(3)认识:各地区的民主存在着差异;民主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民主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答案及解析

A。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可以看出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同时说明这种司法程序还有缺陷,故排除C、D项。

“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可以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说明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项。

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符合史实,故选A项。

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学者的观点是强调古代雅典政治的局限性,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另外要抓住时间提示“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

A、C项都是雅典政治的民主性,而D项是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时期)。故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说明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D。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历史常识的积累。一百年为一世纪,如公元前1世纪指的是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故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答案为D。

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及材料解读能力。“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强调重视道德和知识的作用,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和哲学地位一致,因此答案选择B项。

D。从材料可以分析出,罗马法对于借贷关系进行规范,保护借贷人的利益,限制高利贷等。A、B、C三项说法,材料没有直接反映。

A。材料强调的是不诉不理、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