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13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八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WWw.Jab88.COm

精选阅读

201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201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克与千克的认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用秤称物体的质量及轻重的比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概念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注意点:
1、关于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于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3、关于认识常见的秤的教学。
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
4、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201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201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不同的是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的推理过程,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数字的变化规律。
2、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运用规律创造美。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注意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采取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与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交替进行,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究中发现。教学图形的排列规律时,从小东家厨房装修画面引出规律,让学生从瓷砖的图案中去找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再让学生发现规律后按规律画一画,并设计规律。教学数列的排列规律,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相邻两数的差来找规律,再按规律写数。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动手算来理解和发现规律。
1.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东家厨房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厨房的墙面和地面的图案都是按规律排列的,它们的规律很多,观察的角度不同,规律不同,从同一角度观察,它们的规律相同。以行为标准观察,它们都呈循环排列。以墙面为例,它的第一行有四种图形,下面各行都是这四种图形循环排列而成:第二行是将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往前移动一个位置变化来的。同样第三行、第四行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在上一行的基础上变化来的。地面的规律和墙面一致,只是要从颜色的角度观察。
教学时,既可由教材的情境引入,也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贴近儿童的情境。如,分别出示两个学生布置的房间:一个用上学期所学的规律来布置,一个用循环排列的规律来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第一个房间有什么规律,复习旧知,并激趣导入:这第二个房间怎么乱七八糟,一点规律也没有?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单独出示墙面、地面的图案,引导学生找规律。学生找出的规律可能很多。如,竖着看,第二竖行是将第一竖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图形依次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变化来的,同样其他各行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在前一竖行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从右上方往左下方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是一样的。对学生发现的不同规律,教师应给予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本规律与主题图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想:例1与主题图的图形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来找例1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经验,重点谈找规律的方法。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巩固例1的练习,没有任何提示,基本规律类似,只不过每组图形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教师重点关注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
4.在“做一做”之后,教材安排了给手帕设计漂亮的花边和图案的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活动前,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活动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手帕可用正方形纸代替。设计的方式既可采取画的方式,也可采取贴的方式。贴的图片尽量选取简单有趣的,如水果图案、动物图案、所学的平面图形等等。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可将作品贴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感受创新的乐趣。
5.例2是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类似的地方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规律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而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教学例2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第(1)题,再把例2与例6进行对比:与例6比,图形和数的排列有什么新的变化?你能发现新的规律是什么吗?然后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找规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先试着独立完成,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启发指导,再小组合作交流想法。最后教师进行小结,重点说明:例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6.例2下面的“做一做”与例2类似,区别是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新的等差数列,等差的差不是1,是2。此题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启发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
7.关于练习二十三。
第1题与例1基本类似,不同之处是图形按顺时针旋转循环,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的题型与前面学过的略有不同,在一年级上册思考题中出现过类似的习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来思考(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每一项上的数的10倍是后一项上的数。
第4题是学过的等差数列,渗透了数轴知识。
第7题启发学生根据数位知识思考。
第8*题第(1)题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教师可向学生略做数学史料的介绍。第(2)题是等比数列,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一半。
练习二十三的最后是思考题。是一个特殊的数列,每一个数是这个数所在项数的平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过年教案(青岛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过年教案(青岛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单元过年——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受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过年——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情境图中的信息。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与所学内容有关系的信息。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并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或挂图、课件、大熊猫简笔画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总体回忆。
带领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说一说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生交流:表内乘法、表内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观察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学生观察,感受过年的欢乐,全班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图中的信息
分析信息
师:你能从这些信息中发现我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多为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今天刮的是西风”:复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汽车前后左右都有孩子围着看:与方向与位置有关,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生:河里有鸭子和鹅,河边的树上有小鸟:与倍数、混合运算的知识相关
……
肯定学生的表现并引导学生对照本学期学过的内容,结合这些信息试着提出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提出问题:(1)一共有多少串辣椒?
(2)小女孩花炮的响数是小男孩的多少倍?
(3)有多少个玉米?
……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同学们,你们觉得数学有意思吗?这节课你们学得都很棒,学会了回顾知识。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认真观察你周围的事物,你就会发现生活与数学是1
2.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课后就思考一下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
再来解决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复习关于表内乘、除法、角、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分类等内容。
2、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点。
3、热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
难点: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或挂图、多媒体课件、正方体等李具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上节课我们对照所学内容从情景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或故这些知识点。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1、出示左上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方位知识进行整理。(1)师:今天刮的是西风,那么明天刮什么风呢?对于明天刮什么风我们不能确定,只能猜测,这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2)师:房子的东面有条河,从真个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车,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深刻体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着的位置。
2、出示课本102页的图
(1)让学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让学生说一说师怎样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个)
用乘法算:8×5=40(个)
(2)让学生算一算“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
(3)让学生算一算鸭和鹅的只数,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
3、复习“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
(3)简单画一些角,让学生比一比大小。
4、复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再次出示课本108-109页的情境图引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三、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
计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x9
42—3×8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熟练利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口答。
6X9=8×8=72÷9=36÷6=28+4=
l8—9=18÷3=7X4=17+43=20÷5=
10÷7=58—28=8×1=9×3=6X0=
40÷8=44+55=4×3=5×6=14÷2=
2.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乘除法等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从譬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导人: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所学过的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同桌之间互背乘法1:3诀。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混合运算(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1)让学生完成综合练习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进行列式计算。
(2)出示第2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互相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进行填数。
(3)出示第3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出示第4题。
这是一道口算题练习,让学生快速作答该题,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5)出示第5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1)每8个放一个盘子,需要准备()个盘子。
(2)老师有15枝鲜花,每3朵扎成1束,可以扎()束。
(3)老师有15枝鲜花,平均扎成5束,每束()朵。
(4)小陈要折21个纸鹤,每天折7个,折()天就折完。
(5)小陈要折21个纸鹤,要3天折完,平均每天折()个。
2.2、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5○5=33○3=924○6=416○4=45○5=1018○6=12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方向与位置、统计和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1.表内乘法除法的熟练应用
2.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难点:
1.混合运算的熟练掌握程度
2.根据路线图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练习题的练习,来比一比,看看谁学得最好,做得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小组内互相出口算题进行抢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口算下面各题。
7×8=35÷7=16÷4:
24÷3=6×5=49÷7=
2.
2、运西瓜。每人搬8个,要几个人搬?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题。
(I)引导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
第一幅图的问题:“长绳的长度是短绳的几倍?”
第二幅图“长绳是短绳的3倍”。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出来。
(2)指名两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算。
师与生共同订正该题。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小题的问题与计算过程。
…塑碜:谭垫该题,再次复习除法、乘法,深刻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2.出示第7题。
让学生观察三幅情景图,读题,看看要求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解题的过程,教师适时指导:
一。等=哆璺:箩吃三天吗”也就是让我们求出三天一共要吃多少片,3x6=18(片),此题也是复
习乘法这个知识点。‘。
第二幅图“可以怎样分”,考查的是除法这个知识点,l8÷3:6(个)。
第三幅图求的是“妈妈今年多少岁”,其实也就是求5的7倍是多少,5×7:35(岁)。
第四幅图是关于混合运算的问题,2x7+1=15(个),3x5:15(个)。
3.出示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出示9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解决“鸭的只数是鸡的多少倍?”这个问题,练习除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5.出示第l0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五课时你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方向与位置、统计和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1.表内乘法除法的熟练应用
2.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难点:
1.混合运算的熟练掌握程度
2.根据路线图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体回忆。
带领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说一说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生交流:表内乘法、表内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
二、巩固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7×()﹤50()×9﹤5662﹥()×7

4×()﹤31()×8﹤6535﹥()×6
2.动手画一画
画△。(△的个数是○的3倍)
○○○○
3.(1)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2)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3)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我学会了吗”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图中信息。
2、根据图中信息,让生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内探讨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又多又正确。
4、小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统计(一)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第二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
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

本单元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之外,其余都是新课文。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主要讲了助人为乐的一些故事,这些正好是3月份讲,恰逢文明月、学雷锋之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符合学校的大方向,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当今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许多时候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中华美德,不能丢。

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

《泉水》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在品味诗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我不是最弱小的》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一个小故事,但重在让学生学习朗读问句、叹句的技巧,从而感受本文的主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应注意如何实现“长课文短教” 是本课的重点。另外,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主要表现泉水的热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于记述身边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侧重于讲要关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下面,将逐一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

5 泉 水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

4.学会关心别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教材说明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共有四幅场景: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

读四个场景时,要通过热情的话语表现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关键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表现出热情洋溢的口吻。

第一片段教师可以范读之后学生体会、模仿、自己揣摩泉水此时的心态与神情。从而可以体会到泉水的热情帮助别人的品质,使本是很平常的泉水流过赋予诗一般美丽的意境。

教师范读时,还可以让学生闭眼空想,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动人的美景,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本文意图的途径之一。

全文的重点就是朗读技巧的处理,应多次变换、层层叠浪、抑扬顿挫,抓住了转换的关键点,就抓住了本文的内蕴了。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泉水的图片资料。

(2)找适合的声音及配乐,便于朗诵。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本文总体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处“静” 的描写,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注意指导学生的表情转换。

(2)课后练习中注意疑问句的朗读要领。

(3)背诵是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体验以“人” 为本的教学精神,所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哪里需要献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4.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扬优良传统。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首诗歌,全文以寻找雷锋叔叔为线索,展开对雷锋事迹的追述,最终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爱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雷锋的影子。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是本文的重点,读时注意读出对雷锋叔叔的眷恋与怀念,要饱含深情地朗读,感情基调整低沉一些,到最后一小节,要读出胜利的喜悦,感情迅速升华,尤其要响亮地读出“啊!终于找到了”一句。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于雷锋的故事。

(2)学生搜集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抓住线索,理清脉络:问小溪——问小路——四处寻。

(2)注意反复的读法。

(3)注意感情基调的转变。

4.课外实践活动。

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5.注意课外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剪贴、摘抄、读、背。并养成习惯)。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3.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

4.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讲的是五岁的萨莎在暴雨中保护弱小的野蔷薇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个勇敢的小学生。

本课的重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读通课文,说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有趣。

3.联系生活,说说广告的用途。

4.自己试着写一则广告,尽量引人注目,标新立异。

教材说明

本文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较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读懂。

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来明白故事梗概,所以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首先注意既然是默读就不能发音,这样速度才能加快。第二,注意个别不重要的字可以一眼带过,不必追究它的标准发音。

学生默读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共同寻找本文的关键点,实现抓关键长课文短教,体现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学建议

学生默读之后,要说,要演。说什么呢?说其中的趣事,要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把两次广告的结局讲出来。通过想象,演出卡罗尔送别小猫时的表情及语言。

写广告词可能较难,但可以让学生搜集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文化与广告艺术。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是把由两个或三个相同部件组成的字进行了归类。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寻找识字的规律,并在找的过程中掌握字形。

第二部分:“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中又分为三个板块:(1)读读认认,主要是讲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把一个字作为一个构字部件,再加入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的字。

(2)读读记记,这一部分是四字短语,要靠平常的积累,还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让学生会造句,会使用,这是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

(3)读读背背,这一部分共有四句话,是紧扣单元主题的四句格言。A.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世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很高兴的。C.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告诉大家,当你帮助别人时,别人会把你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记在心上,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同样会无私地帮助你。D.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如果以诚相待,那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要诚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中《伸出我们的双手》这一题目是紧扣本单元主题的。而且恰好是在3月份学雷锋纪念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交流完之后,教师总结时要注意上述这一点。

第四部分:展示台。

1.故事会。A.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流行。但是,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流芳百世。尽量让学生多听、多讲、多了解。B.讲一讲身边的雷锋。主要讲学生发现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9的乘法口诀教案


《9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用9的口诀计算9的乘法算式。
2、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用9的口诀计算9的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教学目标
复习过渡
1、对口令
四九()十六六()五十四
()九六十三三()二十七
()九八十一()九四十五
八()七十二()九十八
要求学生说一说这句口诀能够计算哪些算式。
2、口算:
9×7=9×9=
9×4=9×()=45
9×8=()×4=36
9×5=9×()=72
9×6=()×9=63
指名口算出结果,并说出你是根据什么乘法口诀来计算的?
提出学习目标:
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9的乘法算式。
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各组自行进行学习、展示。
1、看图写算式(书p85第2题)
根据课件演示,写出算式。
通过让学生计算7个9(一个长方体由9个小正方体拼成)是多少,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含义,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2、在下面的表里找出9、9的2倍、3倍…9倍,把这些数圈起来。(书p85第3题)
看一看9的乘法口诀的各个积,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挂图上圈出要求的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积是怎样变化的。如提问:1个9比10少几?2个9相加,也就是9的2倍,比20少几?9的3倍、4倍、……呢?多让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回答好的,要给予表扬。
小结:可以根据发现的这些有趣的变化规律和积的某些特点记忆9的乘法口诀。
3、对号停车(书p86第6题)
4、在空格里填上每两个数乘得的积,看谁都能填对。(书p87第10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写好后让一学有困难但写得对的学生在全班说结果,使该生有成功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全班展示
1、书p86第8题
(1)让同桌的两人互相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如“两棵树相距3米,排成一字形,10棵树总长多少米?”)
(2)根据题意,选择算法。求9根长多少厘米就是求9个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做完后检查一下自己算得对不对。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2、书p86第9题
3、书p87第11题
4、书p87第13、14题
第14题是找规律填数的练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填数,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根据“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多9”这样一个规律来填数;有的学生根据“10-0=10、20-1=19、30-2=28……”这样一个规律来填数;有的学生根据“从第二个数开始,十位上的数字逐渐增加1,个位上的数字逐渐减少1”这样一个规律来填数……通过交流思考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把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们。课后如果碰到与9的乘法有关的问题,请你们用今天办法去自行解决好吗?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一缕春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

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愿意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教学建议:

《画家与牧童》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教师可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全文,“你佩服谁,为什么?”在学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渗透:要向戴嵩一样,无论多么有名,多么权威,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意见,有胆识。文中生字很多,也较难认记,一定要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其在语言环境中认记。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找资料,了解更多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建议教学本课在揭题时让学生提问,“我为谁骄傲”“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等等问题。让学生从读中品味,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课后延伸可以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去承认错误。深人地教育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要有承认错误与改正错误的勇气。”课后要求写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可抓住字形特点加以指导书写。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也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处理上应该以读为主。文章中自然段较多,段落较短,建议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你佩服哪个儿子,为什么?“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句型“一个……一个……另一个……”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串编课本剧。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编排得特别好。而今的孩子被父母宠着,只会想自己。出门打车,见什么买什么,很少替家长考虑,也不懂得节俭。这册的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没有要求写的生字,课文一般都比较长,旨在培养学生默读思考的能力。建议这课以默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自主提问,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引导为主。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延伸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懂得体谅、关心他人,学会节俭。

本组教材总体建议:

建议教师在扩展活动中制作积分台,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以小学生守则为准则,无论在家里或是在学校做的好事都记录在案,用星级的方式表彰,还可以加写表扬信送回家中。月末评比“星心队员”,用以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具有优秀

画家和牧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流程】

一、出示板书,设疑引入

教师板书写课题,请同学仔细看。“画家”二字写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小一些。同学看后会很好奇,教师这时顺势提问。

师: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

(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这样的设计既唤起同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同学接下来学习课文时兴趣盎然。)

二、通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同桌读读听听,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读,检查是否读通。)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明确的要求,同学通过倾听互相检查,提高读书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培养默读的能力,有目的地读,让同学养成在读中考虑的习惯。)

师:谁能把自身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同学交流。)

(创设交流机会,使同学获得成绩感,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指导朗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完成了。)

师:谁来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戴嵩画画很熟练。

生:戴嵩画起画来得心应手。

师:请你也学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

(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同学在读中感知,成为学习的主体。)

师:大家看了戴嵩画的画又是如何评价的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找找答案,出示学习提纲。

1、在小组里自读课文后半局部,解决疑问。

2、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不同的人是如何说的?他们的态度如何?)

(依据学习提纲教会同学读书的方法,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问,培养同学合作的意识。)

师:对戴嵩的画的评价众说纷纭,让我们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人物不同的想法。

(出示句子。生读句子,说说体会。)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读出称誉、夸奖的语气。)

(生自身试试看,伙伴之间相互读一读。)

(通过评价,引导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周围人是在讨戴嵩的欢心。尊重同学独特的感受,鼓励同学读出自身的理解和风格。)

师:赞扬他人就要这样去表达,可是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称誉是真心的吗?

生:不是。他们是在说恭维的话,向戴嵩献殷勤。

师:人们都在赞美画家画的画时,一个小牧童却提出了自身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说的呢?和小伙伴读一读,大家议一议应该怎样读他说的话。

(鼓励同学以自身的理解练习读出不同的风格。)

师:牧童的话很诚实,也很自信。听老师读,谁愿意学?(生再读,体会。)

(增强师生的亲和力,结合自身的体会朗读。通过评价读、模仿读,层层深入,在人物语言的对比中体会牧童的直率、勇敢。)

四、扮演发明,深化感悟

师(出示图画):观察想像,人们听了牧童的话会有什么样的表示?

生:大家目瞪口呆,没有想到会有人批评戴嵩。

生:我想围观的人们一定会议论:这个小朋友怎么这么大胆,竟敢批评著名的画家!

(充沛利用课文插图,发挥同学的想像,启发同学的思维,丰富课文内容。将练习说话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

师:大家觉得牧童这样做对吗?

(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

生:对。面对权威的画家,小牧童丝毫不惧怕,他真诚地向戴嵩说出了自身的想法。

师:戴嵩会接受吗?(出示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围绕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使同学始终坚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获得真切的体验,读好课文。)

(让同学合作读一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然后展示评议,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通过伙伴间的互学互评,加强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迁移。)

师:想不想把课文的情节演成一个故事剧?自由结合或在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扮演。

(生可以加上动作和自身的语言,发挥发明,鼓励创新。)

(师指名一组展示,肯定创新之处。)

(在活动中加深感悟,把人物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出来。在读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师:从戴嵩和牧童真实坦诚的言语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真令人敬佩!你想用自身的话来夸夸谁?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敢给著名的画家戴嵩指出错误,我觉得你很了不起!

生:戴嵩,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你会画得更棒!

(结合感悟,表达自身的看法,激发同学积极考虑问题,流露真实情感。)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让我们带着对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生合作读全文,再次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发展语言,增强语感。通过感悟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师: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比方爸爸、妈妈犯了错误,你怎样做呢?

(结合生活事例,伙伴之间评价,升华同学的思想认识,使同学明理更深刻,行为取向具有生活意义。)

师:我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会做到老实、谦虚。老师送给大家几句精彩的话,让我们共勉!

(读一读名言,摘抄喜欢的句子。)

(拓展延伸,在朗读学习中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同学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教学反思

1、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同学先自身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朗读体会。这时教师抓住同学初次感悟的要点,顺势点拨,引导同学进入到下面的课文学习,展开有目的的深层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读:

同学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根据学习的发现和理解,找到对应的段落,读一读相关语句。通过指名读,伙伴评价,再尝试模仿读、合作分角色读、竞赛读等形式,体会人物语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质,激发同学朗读的积极性。

3、扮演发明,朗读感悟:

同学在小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组合,发挥发明想像,根据课文内容合作演一演,把自身朗读中的独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过展示评议,加深感悟。当同学用自身不同的理解再现人物的语言时,他们也流露出了自身对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观点,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展现。

4、联系生活,体验评价:

在课上,同学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达,为使同学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教师为同学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如: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呢?调动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充沛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板书设“多谢指教”“画错啦!”

虚心勇敢

了不起

我为你骄傲

【教学目标】

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上网查询有关骄傲的资料、上课时的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公元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带着华夏儿女五千年的飞天梦想傲然腾空,我们终于成功地飞上了太空!太空中终于留下了我们中国人的足迹!祖先美好而浪漫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亿万华夏儿女欢呼雀跃,全世界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特别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一句什么话?

2、板书课题,质疑问难。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杨老师最喜欢发言的同学,讲对的表扬,讲错的还是表扬。

(谁为谁骄傲?我为什么为你骄傲呢?)

(学贵有疑:学生围绕课题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注重引导发现,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骄傲词卡:齐读三遍。

2、仔细观察骄傲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3、生说师范写。

(学会写一个词,对照一个词。)

4、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人教版实验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同时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齐读课题,课文中谁为谁骄傲?我又为什么为你骄傲呢?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

(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5、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字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记汉字。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朗读感悟,自主探究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想怎么读?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来分配朗读任务。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听录音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谁为谁骄傲?我为什么为你骄傲呢?学生回答。

(板书:老奶奶小男孩)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小组充分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

(板书:诚实)

5、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横线把小男孩想的和做的句子画出来。汇报小男孩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⑴出示句子: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害怕──很不自在──一阵轻松)

⑵(出示课文四、五自然段)请喜欢这个小男孩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

(指导朗读)

6、假如你是课文中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让生充分说)

⑴课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6、7自然段。

⑵小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让人感动,老奶奶那博大宽容的心胸也值得我们称赞。

(板书:宽容)

⑶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演一演图上的内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感悟时抓住文中人物心情活动变化这一明线来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对老奶奶这条暗线进行挖掘,在感悟过程后升华到入情入境的充分的感情朗读实践中,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渗透思想教育,总结课文

1、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非常喜欢课文中的这个小男孩,你喜欢吗,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说。)

2、教师总结课文:

文中的小男孩真是一个诚实、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十分崇尚的美德。现在我们全校也在进行诚信班级的评比活动,希望每个同学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班级”的承诺牌在二⑶班闪闪发光!老师也会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

本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的,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同时,通过交流自己的见解、感受,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六、扩展活动,拓展思维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多的,有像“我”一样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有像老奶奶一样宽容的人。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犯了错误时,有没有主动承认?别人犯错误向你认错时,你有没有原谅别人呢?请大家课下讨论讨论,下节课把你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并且收集一些诚实守信的故事、格言或成语。

七、欣赏歌曲《红旗飘飘》

雄壮、豪迈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歌曲结束,师生互道再见。

【板书设计】

22我为你骄傲

老奶奶小男孩

三个儿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预设过程】

一、回顾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三个儿子?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来骄傲地夸夸他们吧!

(课件出示妈妈话)

3、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位妈妈,表情朗读。

二、朗读感悟

1、质疑启思:

⑴过渡:

这就是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板书:妈妈眼中)

可是,在老爷爷的眼中

(板书:老爷爷的眼中)

又是怎么样的呢?

⑵学生质疑:

导语: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板书问号)

(第三个儿子)

⑶为什么你们认定他就是老爷爷眼中这唯一的一个儿子呢?哪告诉你的?读给大家听听。

2、自主发现,深入体会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

⑴哦,这个儿子帮妈妈提的是一桶怎么样的水?(沉甸甸的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划出来,仔仔细细读一读。

⑵体会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生自由读。

②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书:“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

④指名读,评议:

(导语: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水桶的重和妈妈的累给读出来呢?)

师倾听学生朗读的亮点,师通过及时评价引领学生有情朗读。

⑤想象性、移情性体验,感受母亲的辛劳。

A、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B、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C、汇报交流。

⑥老师啊,也想请你来读一读。我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现像你们一样的画面。

(全体深情朗读)

⑦联系生活体会: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经拿过,搬过或者拎过很重的东西吗?请你回忆一下。此时,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3、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过渡:

这时,三个妈妈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她们呀!可事实是怎样的呢?

(读文说感受)

⑴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课件出示句子)

⑵朗读感悟。

⑶你对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同桌交流)

⑷全班交流。

三个儿子的行为对比:

一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一个儿子只顾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艺。独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对比:

这时候,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4、想象体会,进一步感受第三个儿子的精神品质:

⑴那么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动,一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这么重的一桶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想象一下。

⑵你认为这三个儿子当中谁最能体会妈妈此时的需要呢?为什么?

⑶揭示中心:

难怪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原来老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三、明意练笔,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提出建议:

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三个儿子、对三个妈妈、对老爷爷、对同学、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对自己说的,请你选择一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得更多。

(课件出示:我想说……)

2、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四、小结,升华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爱,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小朋友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吗?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妈妈眼中老爷爷眼中我的眼中

↓↓↓

①既聪明又有力气

只有一个儿子

②唱歌好听

③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孝敬父母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认“具”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小男孩的品质,进而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3、学习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小男孩的品质,进而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你喜欢的玩具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借助课文的拼音读准生字词,读通顺课文,读好标上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课文文中除了这位小男孩还有哪些人物?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的节日是哪一天?“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商场里可热闹了,我们去那里的玩具柜台前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习生字:具、柜。(板书:玩具柜台)出示图片,记住“柜”的字形。

2、联系实际说话。出示图片,认读:药品柜台,认读“药品”,说说还有哪些柜台?

3、看图说话:出示书上的图,站在柜台后面卖东西的我们称为——“售货员”,理解这是一种职业。在公共汽车上卖票的是——售票员,理解“售”的意思。

4、揭题:细心的小朋友都发现这里有位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这位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齐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男孩为什么站在柜台前?

2、找出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男孩喜欢小汽车,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感悟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出示)

(1)理解“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

(2)指导朗读。让人感受到小男孩真的很喜欢小汽车。随机评价指导。

4、还有其它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他还很喜欢小汽车。

5、男孩这么喜欢小汽车,他得到小汽车了吗?为什么?自由默读2到13自然段。

6、感悟句子:

(1)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①他还不让妈妈给他买什么?

②难怪售货员阿姨让妈妈给他买小汽车,他抢着说——引读——

(2)“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①指名读,理解“抢”。

②联系课文师生抢话朗读,男女生抢话朗读。

③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抢着说不要?

④理解妈妈的心情,指导朗读。

7、小男孩的话还感动了谁?

8、指名朗读售货员阿姨和她女儿的话。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朗读感悟第8~13段:

自由读,找你最感动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

分角色读好8~13段。

2、朗读感悟第1~7段:

过渡:

课文的这位小朋友什么也不让妈妈给他没买,是不是他不喜欢?

引导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感悟小兵喜欢玩具的心情。找出相关的句子。

采用多种形式读这段话,并理解“目不转睛”。

看图,说说小兵喜欢玩具汽车的心情。

分角色朗读第1~7段。

第二课时

一、学14-15自然段,拓展升华。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除了这三个人物让我们感动,故事结尾还出现了让我们感动的人呢,一起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现在,谁再来给小女孩送上一个词?

2、续编故事结尾。

师:多感人的故事啊,多有爱心的小女孩啊,她和妈妈盼到了小男孩吗?猜猜故事接下去会怎样?

3、拓展升华。

盼啊盼啊,有一天,我们也把小男孩盼来了,你会怎么说?为他做些什么?

指名说:

师:你们都非常善良、有爱心,小男孩会感谢你们的。不过我想,送他钱、玩具小男孩也许不会接受,就像他没有接受阿姨的小汽车一样,那么就把你最想说的话送给他吧!(赞美、鼓励、祝福)

交流:听着你们热情洋溢的话,老师心里暖暖的,我也要为小男孩送上一首小诗,送上我的祝福。(课件出示,音乐响起,教生深情地读。)

写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你的目光,

像晶莹的露珠。

你的心灵,

像芬芳的鲜花。

男孩,

让我们一起开始梦的旅程,

请不要拒绝,

梦中那一辆辆飞跑的汽车,

那是我们爱的祝福。

总结:爱是无言的心声,老师也送你们一句话,我们要懂得爱,学会爱,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身边的人,让爱充满人间!(板书:爱)

出示推荐课外阅读和名言。下课

二、实践活动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写几句自己的打算。

板书设计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心疼妈妈

多么爱汽车———————————不买,只看看

懂事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字。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阅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

4.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

2.词语减肥,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给词语减肥后,发现新词:大小深浅高低长短粗细多少(都是反义词)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4.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6.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7.选择5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8.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①表示蔬菜一类的词:萝、茄、菇(与蔬菜有关)

②表示煮的意思的词: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③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扒、扛、拣(与“扌”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④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跺、踢、跳(与“?”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4)、想想说说

①再说几个表示蔬菜一类的词:──────—(与蔬菜有关)

②再说几个表示“煮”意思的词:────—(与“火”有关。)

③再说几个表示有动手意思的词:────—(与“扌”有关。)

④再说几个表示有动脚的意思的词:────—(与“?”有关。)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④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⑥拓展练习,创设情景说话:如

风光秀丽的黄山──────;川流不息的汽车──────

⑦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购()评()破()拾()

沟()坪()玻()给()

拎()甸()续()钱()

铃()句()读()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5)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语文终究姓“语”,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辩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本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然后再有选择地“买票上车”。这样的活动,貌似无序,但却会有很多内在的规则支持着有序的运作,学生会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教材概况

第七单元

单元内容: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4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七;要求认识47个生字(课文中38个,语文园地中9个),书写39个汉字。

课文特点:本单元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玲玲的画》是一件常见的生活小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还要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蜜蜂引路》是老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本篇课文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思想。

《寓言两则》是流传千古的寓言,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教材有了变动(请看课文)。教师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在读中产生共鸣,感悟文章的真谛,感悟人生的真谛,要鼓励学生多元感悟。

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一组以“动脑筋想办法”为专题的课文,二年级上册学过一组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为专题的课文。这几组教材都以“看问题想问题”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课文,我们都会发现本册这组教材与前两册教材有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因此,我们看教材116页,本单元的导语这样说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应该说本册的“看问题想问题”是建立在一下、二上两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但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玲玲的画》

标签:

杂谈

分类: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等做成相关的课件。

3.联系生活,根据课文内容画的一幅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听录音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自己不认识的字的字音。

2.指读,进一步纠正字音。幅fú催cuī叭bā脏zānɡ筋jīn

3.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4.出示生字卡,以竞赛的方式读,落实识字任务。

二、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1.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小组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3.游戏:快乐传真。(老师将生字卡片给一学生看后,学生表演,让同学猜出生字或词语,猜对了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后举起来齐读。如果猜得不对,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评出表演不恰当的地方)

(“叭”是拟声词,可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叭)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如“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楼”怎样安排部件,才能使字形美观)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四、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如端详、评奖、弄脏、仔细、满意、懒洋洋、动脑筋、收拾)

五、朗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交待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a.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讲)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高兴的心情)

b.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体会伤心的心情)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讲、读、评,再读体会)

◆出示一幅画。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c.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小组讨论,谈谈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老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满意地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四、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这样的事情。

五、布置作业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

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蜜蜂引路》

标签:

杂谈

分类: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⑴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附近”应该读“fùjìn”,而不是“fǔjìn”)

⑶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三、巩固识字

1、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2、做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们:“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答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如果学生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四、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上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自读课文

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段。

⑴讨论:

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⑵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⑶集体朗读第1、2段。

2、学习第3段:

⑴小组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表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⑵汇报交流:

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学生的画或老师自己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⑶谈感受:

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4段:

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

4、集体朗读全文。

三、创编表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四、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也同样运用质疑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从而体会列宁的善于发现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寓言两则》

标签:

杂谈

分类: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学生预习,老师指导。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⑴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忙。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办法是什么?

⑵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寓言焦急巴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

⑵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巴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

⑵忽然窜出来撞死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学生练读。

⑵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帮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现实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过“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比赛

两组比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揠苗助长

(起因)——(经过)——(结果)

巴望拔高禾苗禾苗枯死

焦急筋疲力尽白费力气

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种田人)守株待兔

白(守候)(等待)

蹿撞(野兔——树桩)

(偶然)

整天等——庄稼完了

教学反思

一。忽略学生。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文本、教师、学生互动对话的过程。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我的课堂中就出现了以下情况:当我把设计好的教案第一次在自己学校研磨的时候,可能这班学生是级组长执教的,学生的识字基础比较扎实,结果气氛非常的活跃,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为了完成规定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我只是蜻蜓点水地指出问题所在,稍作纠正,并没有把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读书时唱读的仍然不大改善,写字姿势错的没有改正的意识……这体现了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备”学生。课堂上,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案。在做到步步到位,一课一得方面还需努力。“没有蹲下来看孩子,没有走进学生的心坎上”。

当我们真正关注学生的时候,才发现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要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一堂识字教学是否成功,重点要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在他们原有的的基础上有没有新的收获。

二。方法单一。

在第一课时,为了完成生字的学习任务,担心课堂的时间不够,指导学生记字时,就常用一句“什么旁的焦”“什么旁的算”。强化了偏旁部首记字,忽略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忽略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记字方法记字,导致学生说出的记字方法不创新。

读书的形式单一,连续多次的自由读,缺乏应有的范读,多形式的读书,这样容易造成“闭门造车”的读书现象,导致学生的读书水平得不到逐步的提高。

三。急于求成。

展示读贴情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意图更加完整地表达出来,我急于引答,代答,导致下一个学生不敢“越池”,或是回答的全是断句,或是站着等我去引导。

《丑小鸭》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僵、卧”的识记;“翅膀、蛋壳”的书写。

2、体会课文中丑小鸭心情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善待他人,正确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看过或听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到的很多故事都是《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出示关于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话》的课件)。

2、过渡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都大致知道了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童话》中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故事。(板书课题:28丑小鸭)正音

3、引入课题,学生自主提问激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小朋友们先用默读的方式读一下这个故事,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了:一只丑小鸭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受人欺负,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然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课件出示)

3、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小节号。

师:先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不过这次要求你们在读的时候要画出生字新词,遇到不会的多读几遍,还要标出小节号。

4、认读生字、新词。

⑴课件出示14个会认的带有拼音的生字。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自由地朗读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

(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学生齐读,开小火车读,适时纠正错误,老师根据学生认字情况领读生字,然后全班齐读生字)

⑵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分小组比赛读。

师:现在老师将这些字去掉拼音看看你们还是不是认识,我们要在小组内比赛,看哪组小朋友做的最好。

(3)自主巧记字,

师: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这些生字了,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引导学生从加减法、换偏旁、组词等方法上思考,老师同时板书比较重要的方法)

师:刚刚小朋友说到了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这些生字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每个两遍。

(出示课件“暖烘烘”等词语)全班齐读,小老师领读,女生男生赛读,开火车读。

(4)给加点的生字再组词。(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三、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

师:小朋友这次要求读地既正确又流利,读的时候还要仔细地找出课文中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点名学生回答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

⑵、出示句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谁读得最好?

(出示短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几个类似的短语,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练习。)

⑶、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丑小鸭的“丑”。

小结:丑小鸭真不幸,一生下来样子就那么丑,这只又大又丑地鸭子在以后的生活里会遇到哪些事呢?又能不能摆脱这样地命运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后面《我会写》部分的生字。

四、指导生字的书写

师:小朋友认为这些字哪些容易写错?哪些不容易写好?(针对学生的回答具体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厌:“厂”的里边是“犬”,不是“大”。

剩:左边是“乘”,最后一捺,改为“点”,右边是“刂”。

欺:右边是“欠”,不是反文,可与“期”比较字形

啄:右边是“豖”,不是“豕”。

请学生在田字格里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品味思考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丑小鸭一生下来样子就很丑,课文中是怎样形容的呢?谁来说说?

丑小鸭就这样出生了,它慢慢地在长大,可是它成长的环境怎么样呢?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二、课文学习

(1)读中学习第3然段.

A、齐读课文,把描写丑小鸭遭遇的词语画下来。

(出示课件第3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重点讲解。)

A、提问:面对这样的遭遇,丑小鸭感觉怎样?(非常孤单)他是怎么做的?(离开了家)(板书:非常孤单——离开了家)

师:被欺负、被讨厌才觉得“孤单”,也才想到了离开家。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欺负”的意思?

B、讲解“欺负”的意思,“欺负”除打他、踢他以外的另一种意思就是“看不起”他。

C、提问:看到小伙伴们欺负丑小鸭,你会对小伙伴们说些什么呢?(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兄弟姐妹啊,知道了其他人欺负丑小鸭是不对的之后,你们要怎样和自己地兄弟姐妹相处呢?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里,同学就是我们的家人,亲人,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相处,互相尊重呢?)

D、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

老师进行总结:我们应该善待他人,不能歧视别人,要互相尊重。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下第3自然段。

师:丑小鸭伤心、无奈之下离开了家,那么离开了家之后的丑小鸭,它会交到好朋友摆脱孤单,还是继续被别人欺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又会有什么样地事发生在它身上呢。先自由读读第4~6段

师:丑小鸭怎么样了呢,它找到好朋友了,还是继续被欺负啊?是啊,在家的时候,小伙伴们欺负他,出来了还是被欺负,真是历经磨难啊。(板书:历经磨难)

⑵、学习第4——6自然段。

A、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a.重点讲解“讥笑”的意思。并让学生想想丑小鸭当时的心情。(难过、伤心)

讥笑:讥讽和嘲笑。

师:出来后的丑小鸭更加孤单了。面对小鸟的讥笑,丑小鸭很伤心,再加上猎狗的追赶让他更害怕啦,因此他只好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b.师:请小朋友们齐读第4自然段,读出伤心、害怕的感情。

c.提问: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觉得丑小鸭非常可怜,值得同情)

师:失望,孤独的丑小鸭走过了树林,悄悄地来到了湖边,到了湖边它看到了什么呢?你们自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B、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和图画:丑小鸭仰望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他的反应怎样?(又惊奇又羡慕)理解惊奇与羡慕的含义。

惊奇:觉得惊讶和奇怪

羡慕:看到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的条件希望自己也有。

师:如果你是丑小鸭此时看到这一群天鹅从天上飞过,会羡慕它们什么呢?

(要是自己也长那么美丽就好了,要是自己也有这么多好伙伴就好了。)

师:秋天过去,冬天到了,丑小鸭在寒冷的冬天将会怎么度过呢?

C、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这一自然段,理解“冻僵”。这么冷的冬天丑小鸭还是一个人孤单地过日子,可怜的丑小鸭都快要被冻死了,幸亏一位农夫把丑小鸭救了,谁来说说幸亏还可以用哪个词换一下(幸好、多亏、还好)

师:冬天过去啦,春天来了,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那么丑小鸭希望自己变成白天鹅的愿望能实现吗?

(3)学习第7自然段

师:春天美好的景色到处都是,丑小鸭看到了也忍不住出来了。我们来看看它看到了什么?先读读第7自然段。

A、齐读最后一段,找出描写丑小鸭变成天鹅后美丽的句子。谁来说说它看到了什么?是啊,原来我们地丑小鸭一点儿也不丑,还是只美丽地白天鹅呢!谁来说说课文中是用哪些词语写的?(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a.重点讲解短语“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并引导学生并说出几个类似的短语,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练习。

b.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心情会怎样?他会想什么?

c.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丑小鸭看到如此美丽的春光,如此漂亮的自己,它的心情是多么地兴奋、激动啊?让我们用这种高兴无比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课文吧。

二、总结、品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能不能说说从《丑小鸭》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板书:永远不要对自己说放弃,做生活的强者)

总结:其实每个人都要学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正确地认识自己,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永远不要对放弃说自己,做生活的强者。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

三、口语表达,体会感情

学了课文,你最想跟童话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话,请你从以下题目中选出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并评一评谁说得最好。

1、丑小鸭哥哥姐姐

2、鸭妈妈

3、养鸭的小姑娘

4、小鸟、猎狗

5、农夫

6、丑小鸭

E、小朋友们想想在丑小鸭离开家之前,大家都欺负他,但只有谁例外?(妈妈)是啊,小朋友们不管我们做错了什么,或有什么比不上其他人地,妈妈永远是最爱我们的,她会爱护、包容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四、总结作业,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一段话,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特点。

2、读一读《安徒生童话精选》中你喜欢的故事。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第五单元

(一)单元内容:

本组教材的内容: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语文园地五,会认37个生字(语文园地中10个),会写45个

(二)单元主题: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古诗两首》——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数天后,师生共同举办一个“李杜”诗歌朗诵会,那将是十分美好的享受。

2、《雷雨》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引导课前课后的积累,比如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最大的“书”》——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以人物对话的方式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后的“我知道”的小知识,介绍的是动物与植物的化石。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通过信息的呈现,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4、《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比如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有青苔的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山崖峭壁较为光秃之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立竿见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南十字星: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联机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地物特征:房屋、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等。

5、《语文园地五》——

我的发现:

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安排了认识十个生字的任务。每组中有一个熟字,一个新字,采用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是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的一次巩固。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增进乐趣,体会方法,发展能力。“我会连”是两组“词语搭配”练习。由于涉及的词语都是学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完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读读背背”中安排的积累“节气歌”。节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节气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展示台”: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展示台”安排了展示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识,为学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以学生搜集的自然知识为主题开展活动,可以是描写自然现象的儿歌、古诗、谜语、谚语等,目的是拓展学生对自然知识的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此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活动展示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描绘祖国山河和自然风光的优秀诗句和图片;学习最大的“书”,引导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或矿物标本;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引导学生搜集、查找其他常见的辨认方向的方法等。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积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搜集的充分展示创造机会。如:组内交流,择优推荐;分类展台,自主介绍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如:举办“标本世界”、“锦绣山河”等专题性的小展览,供学生参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建议学生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专刊。

“宽带网”:这次宽带网中介绍了两种有趣的动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种是热带鱼。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学习古诗重在诵读、感悟。在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是要读,指明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是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从而感受诗、画、话、语的魅力。

教学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既是对旧知识的迁移和积累,又能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教学生字时(学生联系招牌上见过的“宿”,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这样与生活经验行联系,利用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掌握一首诗,以诗为媒介开展训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富,境入人心。

雷雨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2)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书:???)

雷雨前:

(1)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4)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1──3自然段。

雷雨中:

(1)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3)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5)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1)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2)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乌云树叶蝉树枝闪电雷声

雷雨中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雷雨后天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反思……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因此,《雷雨》这节课的教学,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前布置他们去收集关于雨的资料,因而在拓展时学生非常积极。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我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思想。在识字、写字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学生按“雷雨前”的学习方法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两部分内容,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新课标强调“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1.自读感知内容。上课前一天,正好下了一场雷雨,我布置学生认真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讲述观察到的情景,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勾画出雷雨的情景。2.表演读深化感知。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情感基本了解后,相信学生,指导他们从语气、表情、动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3.紧扣重点,读中感悟。我从图入手,通过画面、音乐、观察比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雷雨前特有的“静”,雷雨中的“猛”和雷雨后“美”。我抓住文中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如学习雷雨中的“猛”,我问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学生通过感悟读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是雨打在窗子上了,有的说是雨太大天都黑了,有的说是雨象帘子一样挡住了人的目光,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我今后再进行训练。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的方式最好是大声地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用词造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我还要加强自己范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最大的“书”》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

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么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宝石--石头化石--石英高山--山岭大山--山川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四、实践活动

1、交流自已找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板书设计

19最大的“书”

字雨痕波痕矿石

岩石画找宝

画树叶贝壳小鱼

反思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中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的氛围,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故意把“书”字的双引号漏写。学生发现了,马上指出我的错误。我顺势问:“这个‘书’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你们想知道有关这本‘书’的什么知识?”从疑问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我先让学生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生字有注音)的句子,再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接着,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在细读课文时,我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对“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学生读出问题来了,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很奇怪,怎么岩石是书呢?”有的学生问:“这本书有什么作用?”有的学生问:“书上有什么字,有什么图画呢?”有的问“这本书有什么用呀?”我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读书,在书上找答案。这样,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涉及到科学知识很多,但我考虑到自己撑握有关的知识很有限。因此,我没有放手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课后,我又想:如果我课前肯花时间查阅大量有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再让他们质疑,我相信学生此时此刻不仅仅只有只局限像川川这些疑问,他们一定有很多问题想解答。学生们会畅所欲言,交流自己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相信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会更高,收获一定会更大!可见,课前准备真的要做到充分!再充分啊!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针”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4、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重点: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难点:为什么说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是天然的指南针。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指南针(树影、北极星、树叶稠稀、积雪)。

3、大树画、北极星画等。

4、电子琴。

5、了解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6、生字词卡片、实物展示台。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悬疑激趣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形如钟表不是表,不报钟点和分秒,中国古人发明它,寻找方向少不了。)

2、点名回答(指南针)

3、实物展示台展示指南针,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4、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呢?(找警察叔叔,打110电话,给父母打电话,可以问行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身边没带指南针,那可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告诉你在野外迷了路,辨别方向的一些方法,想知道吗?我们去看看吧。

5、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6、释题:“要是”是什么意思?(就是假如、如果)

“野外”就是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迷路”就是弄不清方向,走错了道路。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师(在一名学生弹奏“春之歌”的配乐中)范读课文,生想:你知道了什么?

2、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几小节,在小组内交流。

3、请同学们拿出字典,把不认识的字查一查。

4、师用“开火车”形式检查每一小组自学生字的情况。

5、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内解释不明白的词提出来全班交流;学生们都不会的词写出来,贴在黑板上老师给予讲解。

6、词语解释:

①渠:人工开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②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③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东西。

④忠实:忠诚可靠。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指名读课文想:课文讲了哪几种事物能给你指点方向?(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2、课文中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2-5节中)

3、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教师课件出示:

小组学习提示1:在()时候靠()用()方法辨别方向。

提示2:小组内选择齐读,个别读等方式读一小节;想一想。

提示3:用“﹏”线画出;小组内议一议、问一问;最后,在全班交流。(板书:读、想、画、议、问、说)

四、汇报朗读,全班交流

(一)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借助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1、太阳怎么指点方向呢?选择研究第2小节的小组汇报: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课件演示)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读第二节。(研究第2小节的小组齐读第2小节)现在,请大家当太阳,把课文的第二节里的太阳都换成“我”来齐读。看来同学们真聪明,那么要是在晚上,你怎么辨别方向?(靠北极星)

2、北极星是怎么指点方向呢?选择研究第3小节的小组汇报:有的同学可能不认识北极星,我们小组带你到夜空去遨游好吗?(出示课件:北极星)在晴朗的夜里,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北方。在晴朗的天气里,白天有太阳,夜晚有北极星指点方向,要是碰上阴雨天,那该怎么办呢?(大树可以指点方向)

3、大树怎么指点方向?选择研究第4小节的小组汇报:阴雨天,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因为南面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枝叶长得就茂盛,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课件演示)

4、冬天到了,雪花飞舞,许多树叶都落了,要是这时候,你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靠积雪,辨别方向)

积雪怎么指点方向呢?选择研究第5节的小组汇报:雪后,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面,因为太阳照射时候,沟渠挡不着太阳,太阳直射北面的积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面积雪。(课件演示)

(二)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都能为我们指点方向,可以把它们叫做什么样的指南针?(天然指南针)板书:天然指南针。

(三)师引读第1小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要怎样(镇定),为什么?生读: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板书:辨别方向)

(四)齐读第6小节,大自然是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只要我们怎样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就会发现大自然的奥妙,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五)延伸拓展,引导发现

1、谁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①你可以在林中找一棵树桩,根据它的年轮来识别方向,因为其年轮总是南面的宽而北面的窄。

②你可以观察一棵独立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

③你可以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因为蚂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④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2、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注意发现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六、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师弹奏“春之歌”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从头至尾朗读课文,找出本课的反义词(稀-稠、快-慢、南-北)

2、男女生互读;

3、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4、“开火车”式,每人读一句。

5、老师指导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6、老师指导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7、表演课文,深化主题

①师生配合表演;

②小组合作表演;

③选择小组汇报表演。

今天,我们这儿就有个在野外迷路的小女孩,我们帮帮她,好吗?

迷路的小女孩(哭):怎么都是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助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

大树:我也能来帮助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充足,枝叶茂盛,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积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太阳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全班同学:是呀,我们都会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助你的。

迷路的小女孩(擦干眼泪):哦!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

8、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利用太阳、大树、北极星、积雪来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同学们还说了几种其他的方法,如树桩、蚂蚁、岩石等。只要你留心观察,多多去想,你会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板书设计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图)(北极星图)(大树图)(积雪图)

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运用“!”“?”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⑵认读新字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⑶学会连接动类与偏正类的词组。

⑷积累(读背)节气歌。

⑸进行口语交际。

⑹学会写一种小动物。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语文知识的了解,通晓感叹号和问句的用法。

⑵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认识学习新字。

⑶通过背诵积累节气(气候)知识。

⑷通过了解动物世界学习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的用法。

2、学会新字新词。

3、能正确搭配词语。

【课时设计】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感叹号、问号与句号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2、认读新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生:齐读句子。

师: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生积极思考。

生:我给“这书上有字”加“。”。

生:可以加“?”。

师出示相应的句子: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

学生读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要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用“。”说明讲的话是真实的。

生:用“?”表示值得怀疑,代表疑问。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句号、问号的不同用法,老师为大家鼓掌。

2、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下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的用法。

3、出示几组句子进行练习:

⑴今天老师没来。

⑵明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老师没来明天是你的生日

三、读读认认

1、出示生字:

材、拦、蚪、猴、伴、膀、慢、祖

学生认读生字。

2、再出示新字:

财、栏、抖、喉、拌、榜、馒、租

3、学生猜读后教师出示拼音拼读:

学生说说不同处和相同处。

4、学生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5、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

四、总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又结束了,同学们有新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搭配词语。

2、读背节气歌。

〖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课件出示:

打开方向茂密的乌云

辨别宝藏满天的空气

寻找窗户清新的枝叶

⑵明白题意后连一连,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汇报学情。

⑷讲要点:前后词语要恰当。如:“打开”只能对窗户、门、抽屉、盒子等可以紧闭的东西。再如:“辨别”只能对方向、色彩、图案、脚印等内容。

⑸再出示几个进行练习。

二、读背节气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你们会读节气歌吗?

学生们积极思考,也许有的学生说的不太完整,鼓励他们知道几个说几个。

1、出示相应的节气歌。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师生正音。

4、师范读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针对每一个季节出示相应的节气。

6、了解“暑相连”与“秋处露秋”的意思。

7、学生质疑,相互提问,共同解决。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8、熟读成诵。

三、课后延伸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而且还会读、会背节气歌,回去后把这些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及你的朋友们,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与大家积极交流。

2、写出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愿不愿意去?(愿意)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动物世界)

生观察后回答:动物世界(师板书:动物世界)

师:动物世界都有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吗?

生看后积极回答: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运东西;经过训练的狗能为盲人领路……

师:大家知道真不少,真是:不看不知道,动物世界真奇妙。(板书:奇妙的)

二、自由组合,生生交流

师:动物世界真奇妙!你身边有哪些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赶快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和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说出来。在别的同学说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师巡视指导)

三、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选取几名代表上台交流,同组的学生可以补充。

四、组织评价

学生们进行评价,优胜者选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示鼓励。

五、写一写

师:同学们说的都特别好,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愿意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出来,让更多的小朋友们都来了解它们吗?(愿意)

1、出示写话要求: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写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写好后,与本组学生进行交流。

4、选写的生动的读一读。

六、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写的都特别好,而且还懂得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动物是大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这些课文,有些讲述了太阳的有关知识,有的介绍了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有的描述了网络技术的神奇魅力,还有的的热情讴歌了地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企盼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继续落实本学期重点训练的语文基本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抓住主要部分认真阅读,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多读多思考,有问题尽量自己去解决,提倡和同学多交流多讨论;自觉地记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并运用到日常的语文实践中去。

2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了解内容,体会寓意,懂得无论学什么都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听取正确意见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理解“能手”,谈话导入

1.谈“能手”

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2.“能手”是什么?

噢!你是()能手;一位()能手……

3.揭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射)

(2)你认为一个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射箭能手?

(3)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射箭能手叫——(板书:纪昌)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板书:学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解决“妻子”、“虱子”

(1)指名读,注意轻声,齐读。

(2)范写“妻”,跟师书空。

(3)认识“虱”

①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

②小——出示头发丝绑成的结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练得怎么样?——从那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梭子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要选梭子(动的)——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可见飞卫……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1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板书:很累、很酸)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8)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9)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

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怎么练的?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2)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3)引导读

夏天,大家都找凉快的地方乘凉去了,他却满头大汗地——

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

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

(4)虱子多大?车轮呢?指导读

3.联系生活理解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基本功的重要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四、揭示寓意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2.回到板书,总结

3.延伸:达芬奇学画的故事

从学生自身擅长谈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能手”,认识纪昌,并引发学生好奇:纪昌是如何学射的?

“虱子”是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动物,所以出示头发丝绑成的一个结,学生能直观看到从而想象到“虱子”的小。

这里层层问题步步递进的设计,能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指导朗读,以读增悟。

指导朗读,读出纪昌夏天和冬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不宜的付出。

联系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会更加深刻形象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所感所想,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劝劝劝跑

2.看学生针对板书的几个字还有哪些疑问?

3.学生自由提问。

4.导入:答案就在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中,只要认真读文、仔细思考,一定能够轻松地解决的。板书:扁鹊治病

5.交流课前布置有关扁鹊的相关资料。

6.指名说。

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认读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三个“劝”,一个“跑“到底隐含了什么意思。

4.指名反馈。

三、细读文章

(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

(一)三劝——扁鹊三劝蔡桓公

1、扁鹊是怎样劝的,在文中找出来吗?(学生自由找、划)

a指名读

b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c指名说一说。(救死扶伤、不治就要死亡……)

2.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a指名读一读,评议。

b学生齐读课文。

3.面对着扁鹊的三劝,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板书:不信、不高兴不理睬、很不高兴)

4.怎样看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呢?

a学生思考

b引导回答:

蔡桓公: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个令人尊重的神医

(二)跑

1、谁跑了?(扁鹊)扁鹊是三劝蔡桓公治病,他为什么要跑呢?

2、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够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治病。”

生自由朗读

3、你读出了什么?

四、交流启示

1、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蔡桓公本来能够好好地活着,品尝着山珍海味,享受着人间富贵,可是最后他还是死去了,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了。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蔡桓公)

2、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想象

大家有许多感受,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吧!

1.对蔡桓公说:

2.对扁鹊说:

3.对自己说:

4.对所有的同学说:

5.总结:说了这么多,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课文的题目,你能够给这个寓言故事换一个更加合适的题目吗?

(《深刻的教训》、《生命的代价》……)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来面对疑问,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扁鹊的相关资料,课上再交流资料,培养他们利用资源来为学习服务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读文,清除课文障碍,培养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想法,感受扁鹊作为医生的尽职尽责。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来感悟扁鹊当时着急的心情。

边读边思考边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自由发表对扁鹊和蔡桓公的看法,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

务必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感悟,重在引导学生读书有感、说真心话。

让学生在这个拓展想象的环节升华对这则寓言的感悟,能充分领会寓言带来的深刻道理。

30.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布达拉宫图,知道这是哪一个旅游景点吗?

2.同学们,知道布达拉宫位于哪儿吗?

3.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是世界屋脊。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1300对年前,有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使藏汉两族人民能够永远团结,背井离乡,不畏艰难,长途跋涉两年多,来到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这座布达拉宫就是为她修建的。老百姓非常尊敬这位女子,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成公主进藏。

4.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

1、词语集锦,学生认读。

大臣使臣松赞干布求婚

吐蕃路纳乃巴山西藏

绢花青稞豌豆沼泽地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2)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了哪些事?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四人小组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3)进藏过程中的故事全概括出来了。那么进藏前还讲了那些小故事呢?

(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交流感受,复述故事

1.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等)

2.你觉得这些故事哪部分最神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来复述故事,看谁讲得最清除、流畅。

3.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结合学生的自读批注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是漂亮又聪明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

(2)是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第四自然的可以体会到)

(3)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谁也难不倒她。(第五到第十三自然的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和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为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

4.课下搜集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有关传说故事,互相交流

31.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抓住相关词、句、段揣摩,感悟人物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外补充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复习巩固词语,纠正字音

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

二、导入

1.(出示课件)观察画面,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3.师简介普罗米修斯。

4.板书课题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

1.围绕梳理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四、细读感悟

(一)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1.同学们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外,你还读出了什么?

2.生可能会说出普洛米修斯精神品质,师随机板书。

(二)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

1.普洛米修斯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神?再次用心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边读边在旁边做上标注。

2.生专注默读,师巡视参与

3.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如:说到善良、勇敢

⑴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⑵这句话中那个词最能体现“勇敢”,你从“决心”看出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下了这样的决心?

⑶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人间的悲惨?

指名读,齐读相关语句,体会人们没有火的痛苦。

⑷有感情朗读。

(三)紧扣主要段落,提升人物形象

1.普洛米修斯面临着怎样的生命危险,经受了怎样的磨难,请同学们继续静心默读课文最后几段,划出震撼你心灵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2.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参与学习

3.学生交流勾画出的普洛米修斯受罚的语句:

如:a.普洛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地悬崖上。

b.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地痛苦。

⑴师引导:你读这段是怎样的感受?学生畅谈感受。

⑵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⑶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出示课件)

夏日炎炎,烈日炙烤,他;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

雷电轰鸣,暴雨抽打,他;

漫漫长夜,铁链紧锁,他……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继续交流勾画出的普洛米修斯受罚的语句,

如:a.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洛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b.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⑴指名读,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⑵(出示课件)鹫鹰啄食肝脏的惨烈情景

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出来。

5.师:真是痛苦啊!许多年来,他一直经受着这样的折磨,经受着这样的痛苦,他后悔了吗?动摇了吗?屈服了吗?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如:a.“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b.“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体会普洛米修斯是怎么想的?

⑶师:坚定的语句,非人的折磨,此时,你觉得普洛米修斯是一位怎样的神?生丰满提升人物形象

五、感受人类幸福,高大人物形象

1.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他换来的是什么?

2.(出示课件)人类有火的欢腾场面

3.此时的你,心情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4.教师小节,总结火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人物伟大。

六、读写融情

1.普洛米修斯获取了自由,他的精神也将永远留在人们心间,就让我们用一首小诗、几句话、或是一个词语来赞赞他吧,想一想,动笔写下来。

2.学生交流作品,教师相机评价

七、课外延伸

课文中的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好好读读老师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

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他们杀死王后和宫女、奴仆。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存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进宫后桑鲁卓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也叫《天方夜谭》。你们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通读全文。

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来的句子。

五、全班交流

1.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以要杀了他呢?

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联系前后文,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

2.读一读魔鬼的话,感受魔鬼的凶残本性。(投影字幕)

3.渔夫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呢?

指名说说渔夫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再读一读,从中感悟渔无偿援助机智,聪明。(投影字幕)

六、读一读

出示挂图投影,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读书,培养语感。

1.分角色读。

2.表演读。

七、讲一讲

指导学生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部分。可以展开想象,有所创造。

八、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九、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它故事。和《东郭先生和狼》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实验教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

本单元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之外,其余都是新课文。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主要讲了助人为乐的一些故事,这些正好是3月份讲,恰逢文明月、学雷锋之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符合学校的大方向,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当今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许多时候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中华美德,不能丢。

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

《泉水》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在品味诗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我不是最弱小的》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一个小故事,但重在让学生学习朗读问句、叹句的技巧,从而感受本文的主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应注意如何实现“长课文短教”是本课的重点。另外,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主要表现泉水的热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于记述身边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侧重于讲要关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下面,将逐一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

5泉水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

4.学会关心别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教材说明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共有四幅场景: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

读四个场景时,要通过热情的话语表现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关键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表现出热情洋溢的口吻。

第一片段教师可以范读之后学生体会、模仿、自己揣摩泉水此时的心态与神情。从而可以体会到泉水的热情帮助别人的品质,使本是很平常的泉水流过赋予诗一般美丽的意境。

教师范读时,还可以让学生闭眼空想,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动人的美景,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本文意图的途径之一。

全文的重点就是朗读技巧的处理,应多次变换、层层叠浪、抑扬顿挫,抓住了转换的关键点,就抓住了本文的内蕴了。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泉水的图片资料。

(2)找适合的声音及配乐,便于朗诵。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本文总体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处“静”的描写,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注意指导学生的表情转换。

(2)课后练习中注意疑问句的朗读要领。

(3)背诵是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体验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所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哪里需要献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4.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扬优良传统。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首诗歌,全文以寻找雷锋叔叔为线索,展开对雷锋事迹的追述,最终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爱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雷锋的影子。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是本文的重点,读时注意读出对雷锋叔叔的眷恋与怀念,要饱含深情地朗读,感情基调整低沉一些,到最后一小节,要读出胜利的喜悦,感情迅速升华,尤其要响亮地读出“啊!终于找到了”一句。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于雷锋的故事。

(2)学生搜集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抓住线索,理清脉络:问小溪——问小路——四处寻。

(2)注意反复的读法。

(3)注意感情基调的转变。

4.课外实践活动。

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5.注意课外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剪贴、摘抄、读、背。并养成习惯)。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3.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

4.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讲的是五岁的萨莎在暴雨中保护弱小的野蔷薇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个勇敢的小学生。

本课的重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读通课文,说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有趣。

3.联系生活,说说广告的用途。

4.自己试着写一则广告,尽量引人注目,标新立异。

教材说明

本文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较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读懂。

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来明白故事梗概,所以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首先注意既然是默读就不能发音,这样速度才能加快。第二,注意个别不重要的字可以一眼带过,不必追究它的标准发音。

学生默读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共同寻找本文的关键点,实现抓关键长课文短教,体现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学建议

学生默读之后,要说,要演。说什么呢?说其中的趣事,要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把两次广告的结局讲出来。通过想象,演出卡罗尔送别小猫时的表情及语言。

写广告词可能较难,但可以让学生搜集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文化与广告艺术。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是把由两个或三个相同部件组成的字进行了归类。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寻找识字的规律,并在找的过程中掌握字形。

第二部分:“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中又分为三个板块:(1)读读认认,主要是讲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把一个字作为一个构字部件,再加入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的字。

(2)读读记记,这一部分是四字短语,要靠平常的积累,还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让学生会造句,会使用,这是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

(3)读读背背,这一部分共有四句话,是紧扣单元主题的四句格言。A.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世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很高兴的。C.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告诉大家,当你帮助别人时,别人会把你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记在心上,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同样会无私地帮助你。D.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如果以诚相待,那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要诚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中《伸出我们的双手》这一题目是紧扣本单元主题的。而且恰好是在3月份学雷锋纪念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交流完之后,教师总结时要注意上述这一点。

第四部分:展示台。

1.故事会。A.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流行。但是,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流芳百世。尽量让学生多听、多讲、多了解。B.讲一讲身边的雷锋。主要讲学生发现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单元特点

1.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乘车参观博物馆的问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奥运申办城市得票数的比较

问题解决:学校卫生评比

连加、连减:摘西瓜、运西瓜

加减混合:公共汽车上、下人

加减法估算:购买日用品需带多少钱

所以,计算内容不只是解决计算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2.借助直观操作(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体现算法多样化。

(1)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中既可用口算,也可用笔算。

(2)连减 :既可以连续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也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两者之和。

(3)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4.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自己归纳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具体单元

1.两位数加两位数

主题图:

(1)通过参观博物馆乘车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图中包含着解决“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的实际问题所需的信息,如车上写着每辆车准乘70人,每个班的人数都是已知的。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哪两个班的人数相加,和不超过70?”让学生列出每两个班人数相加的算式,使学生看到例1~例3中的算式都是自己列出来的,发现知识的前后联系。

(3)学生还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某班比某班多多少人?”等等,要鼓励学生养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不进位加:

例1

(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儿的重点是通过口算引出笔算。

(2)从主题图中抽取出其中两个班,自然地引出计算问题。

(3)体现算法多样化:小女孩用口算解决问题。小精灵提出还可以用笔算。

(4)列竖式时,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竖式中的对位。

(5)计算时,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框里,展示整个动态的计算过程。

(6)最后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例2

(1)一般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2)单元与例1一致。

(3)小精灵的问题“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就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计算策略,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进位加:

例3

(1)整个单元方式与前面一致。

(2)教学时重点是要结合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位,以及十位如何相加。

(3)使学生体会在进位加法中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笔算加法法则的总结:

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两位数减两位数

主题图:

(1)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用统计表的方式给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素材。

(2)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不退位减:

例1

(1)小精灵提出问题,两学生从统计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2)多种算法:口算(在这儿还不是统一要求),笔算,“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学生发现更多的算法。

(3)列竖式时,借助形象数位表,与竖式相对应。因为不退位,学生观察直观图就可以理解。

(4)单元与不进位加一致。

退位减:

例2(一般的退位减)

(1)借助小棒操作,用表格形式把小棒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与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对应起来,使学生获得退位计算的形象支持。

(2)重点是掌握如何退位,退位过程中十位数与个位数怎样变化。

(3)提出问题: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使学生认识到在进位加、退位减中从个位加减比较方便。

例3(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

(1)脱离形象支持,抽象程度更高。

(2)重点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掌握个位要算几减几。

笔算减法的法则总结:

与加法一致,也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归纳。

问题解决:

例4

(1)在本套实验教材的编写中,对“问题解决”的单元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

① 结合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例题和练习。

② 结合计算教学,安排单元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训练。

A.计算教学从问题情境引入,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B.一些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单元例题进行教学。

③ 一些纯数学问题,很难结合计算进行单元,所以单元成独立的单元。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一样,都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安排例题。

(3)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给出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得红旗的情况,但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出全,下面一部分被树挡住了,只能通过一一对应看出各列之间的相差数,其他的信息通过学生的对话给出。

(4)教材利用两名学生的对话,自然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在这儿,二(2)班的红旗数量不能直观数出,必须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求出。

(5)最后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让学生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教材体现了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情景图中的丰富资源。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已经在前面学过,在这儿的重点是列竖式计算。

由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

例1: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例2:通过对话给出信息,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在教学连减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思想。既可以用连续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先计算一共运走多少个。

例3:通过上下车的实际情景引出计算问题。

加减法估算:

关于估算,《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明,它是这样描述的:“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两点:计算、解释过程)

在前两册教材的有关练习中已经渗透了有关估计、估算的内容,这儿是第一次正式教学。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

例4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买东西这样一个估算情境说明估算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用估算还是精确计算是根据计算的精确度需要而定的。

(2)在进行估算时,其策略是可以多样化的。(例如,可以两步都用估算;也可一步用估算,一步用精确计算。)

(3)重要的不是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相差多少,而是要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五、教学建议

1.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提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捆小棒和拆小棒来帮助理解。

3.要让学生灵活采取计算策略,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在每一种计算里面(如估算),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策略。

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归纳、总结。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这是一个融操作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很好的实践活动。

一、目的

1.本活动通过让学生测量门窗的宽度、身高、臂展等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3.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二、特点

1.活动性:整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进行,需要准备的东西也不是很多,操作性很强。

2.开放性: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由学生自己而定,可以测量门窗的宽度,也可以测量桌子的长宽;测量的工具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可以选用学生用尺,也可以选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皮尺。

3.合作性:许多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要让学生在活动采取合作的方式,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活动。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就需要几个同学合作完成。

二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说明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一填海、补天、射日、奔月等美丽的幻想。今天,当电话、电脑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当我们坐在家中观看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观赏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时,当我们乘机翱翔在万里长空、乘船遨游在千里碧波时……也许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因为我们已经跨入了科技时代,科学使梦想变成了现实。

本组教材就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科学童话,有入党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就连“语文园地”中也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阅读科学动脑的短文、展示查阅的科学资料。这样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教学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生字试着认读,看看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为分课教学时省时高效做好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20课时。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