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5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统计(一)jAb88.CoM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第二课时统计(二)

教学内容:
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课后从小组为单位调查班里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促进。

小编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千”的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例:()个10是100;()个100是1000。

1000里面有()个100,()个10,()个1。.

比299大1的数是()。

2.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808读作:(),它由()和()组成。

3.“万”的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4.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例:在2371中,2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1在()位上,表示()。

4050读作(),组成()。

6009读作(),组成()。

二千零六写作();五千八百七十六写作()。

一个数千位上是6,十位上分别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6060中的两个0分别表示()、(),两个6分别表示()()。

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位数;一个三位数,最高位是()位。

用1、2、0、6、8中的4个数,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最接近6000的是()。最接近7000的是()。

(9)3、5、8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0、3、5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5.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数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高位数字越大则数越大。

6.认识近似数,估计。

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895≈900

806接近800,800就是806的近似数。806≈800

例:798≈2958≈1178≈2042≈

7.会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口算

五、分米、毫米的认识

1.知道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尺子上的1小格的长度时1毫米,毫米用mm表示。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2.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计算。

例:3分米=()厘米70米=()分米2米=()分米

90毫米=()厘米4厘米=()毫米5分米=()毫米

例:2分米-9厘米=()厘米24毫米-14毫米=()毫米=()厘米

例: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火车每小时约行驶120()。

小强的身高约为140()。蓝球场长约80()。

10张纸厚1(),100张纸厚1(),1000张纸厚1()。

例:填“<”“>”或“”

40毫米4分米112厘米20分米100毫米1分米8米800厘米

六、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口算,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例:

到站后上车、下车;图书馆借书、还书。

2、隔位退位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是“0”,再向百位借;借到了,往回走,“0”上有点看作“9”。例:1000—258=

3、加法验算,把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再算一次;减法验算,用差+减数,看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例328+672=805-208=

4.估算

485-289,因为485≈500,289≈300,500-300=200,所以485-289≈200。

例:208+191≈800-205≈385+491≈614-398≈

5.三位数加减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例:500比436大多少?297比402小多少?

七、角的初步认识

1、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角时,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哪个在外哪个角就大。

4、所有的直角大小相同,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能与三角尺的直角重合的角是直角,钟面3时、9时是直角。会标直角

6、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二下数学四到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二下数学四到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例:左图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7、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没有直角。

8、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9、放大镜下看角,大小不变。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2.可以用“√”、“”、“”、“正”等符号来记录数据,一个“正”字代表5个。

3.不同标准统计时,总数是一样的。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202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八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除法教案


第八单元除法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初步的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和“游乐场”三节。本单元的标题是“除法”,除法与乘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法关联着“倍”的意义,除法又以乘法口诀为最基本的口算工具。这个单元综合了除法的这些特征与联系,所以,本单元也是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领域的一次复习与提高。“长颈鹿和小鸟”复习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小兔安家”复习除法的两类问题;“运动场”强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打好基础。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6—7课时。题目

长颈鹿和小鸟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

重难点

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长颈鹿分房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冬天啦!)
师:对,冬天到了,小鸟们就要飞回南方过冬了,森林里的小动物纷纷忙着为小鸟们准备房子,瞧,这是长颈鹿大叔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2.42只小鸟,需要几间房?
师:小朋友看,每间房子可以住几只小鸟?
(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
师:很好。
你们看,小鸟们飞回来了。(多媒体课件出示小鸟飞回来的画面。)
(课件放长颈鹿大叔的录音:来了42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房子呢?)
大家能帮长颈鹿算一算吗?需要几间房?
有的学生很快答出:需要7间房。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么算出7间的?把你的方法先和小伙伴说一说。
师:(学生交流后)说说你怎么算出需要7间房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像这样把42只小鸟6只6只地分在一间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列除法算式42÷6来解决,刚才同学们应用了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的商,这个方法非常好。

3.54只小鸟,需要几间房?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师:长颈鹿大叔造的房子这么漂亮,小鸟还叫来了它们的同伴呢!

(课件出示画面)

如果来了54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师:这下鹿大叔可着急了,它想: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要为它们准备几间房子呢?大家能解决鹿大叔的难题吗?

师:你怎样解决?怎么算的?想好后,先在小组里和伙伴说一说。

反馈: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汇报列出算式54÷6来解决,基本都能说出是用口诀“六九五十四”来算的。

4.自由想像,进一步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师:刚才大家帮长颈鹿大叔一下就安排好了,我们用乘法口诀很快地算出了需要几间房。小鸟们都很喜欢长颈鹿造的房子,它们都很想来住。小朋友我们可要再帮长颈鹿大叔估计一下,有可能会飞回来多少只小鸟,算一算,要准备几间房子?先在小组里发表你的意见,再在草稿本上算出来需要几间房。

学生在小组里发表自己估计的数目,并用口诀算出需要准备几间房。

反馈:小组汇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你们好像跟小鸟说好了,它们飞来了刚好可以住满几间房子。那如果飞来25只小鸟,怎么办?需要准备几间房呢?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要把飞来的小鸟每6只分在一间房,要求需要几间房,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同学们还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帮助长颈鹿大叔解决了分房子的问题。

(二)活动二:计算,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1.计算。

师: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同学可要学好口诀、用好口诀。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2页,做练一练的第1和第2题。边说口诀边填空。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两个小伙伴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再进行集体反馈,讲评。

2.小动物回家。

师:刚才我们给小鸟分好了房子,同学们都算得很快。现在让我们给这些拿着卡片的小动物找找家吧!

(课件出示画面。)

师:想一想,这些小动物分别住在几号房?和同桌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同桌讨论。)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轮着拿桌上的卡片给小动物找家,放的时候要说说理由,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小组活动,给小动物们找家,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好的,按你们的意思,给那间还没有贴号的房间写上它的号数,让小鸟回家吧!

(每个小组的同学把房号填好,让小鸟回了家。)

师:其他小动物的家都找对了吗?老师有个办法能检查每个小组都找对了没有!组长拿着分好的家和旁边小组交换,拿到你们小组里来大家检查。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小组交换检查。)

师:你们检查的小组做对的,就奖励一面红旗给那个小组。

3.猫捉老鼠。

请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活动三:解决问题

师:下面就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希望小学要举行广播体操表演,二年级1班有36名同学,请你帮助设计一下,他们可以怎样排队?)

师:先想想,怎样给这36名同学排一个整整齐齐的队呢?可以先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

师:方法有很多,小组同学用学具动手把你们想好、算好的队形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摆的队形最漂亮。

(老师投影学生的设计,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全班点评。)

(学生用围棋子在板子上设计出了各种不同样式的队形……)

师:你们设计的方案真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师:想一想,生活中有需要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课后,小朋友收集好了可以互相说一说,也可以记在数学日记上。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小兔安家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3、使学生能正确地用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利用除法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只要有小动物搬新家,就会给其他的小动物发请柬,让它们到自己的新家去做客。今天是小兔搬新家。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是怎样搬家的呢?

(想)

师:好呀,我们就一起走吧。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森林。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

(我看到草地上有12只兔子。)

师:说得不错,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呢?说什么?

(小兔们在商量怎样住新房的问题。)

2、解决小兔安家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兔们解决住新房问题吗?

师:可是,应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听听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吧。

(①让学生读出笑笑和淘气的对话。内容:笑笑说:“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淘气说:“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几间?”)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帮助小兔们解决问题吗?

(②学生小组组讨论)

(③反馈)

师:你们想好怎样帮助小兔解决问题吗?(让学生说一说)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帮助小兔解决解决了问题。如果老师也来考考你们,你们也能解决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的意思)

④学生小组讨论

⑤反馈

3、解释运用,开拓创新

师:同学们,小猴也要考考我们。它说:如果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3间够住吗?

三、巩固练习:

1、小兔开门

(练一练第1题)

2、小兔的礼物

(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又一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兔安了家,找了钥匙。说说除了这些以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30.开天辟地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板书设计:

30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巨人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31.爱斯基摩人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及以下几个词语:传来、响起、信号、夏天、战利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在朗读中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与爱斯基摩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看。

2、教师做相关介绍。

2、板书课题:爱斯基摩人

3、齐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的自然段。

2、小组学习

(1)学习任务:

①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②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在把这段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③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他们找朋友。

(2)合作方式:

①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学习任务学习、交流。

②明确分工,各尽其责,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人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一段

(1)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同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2)教师点拨

①引导读准字音

②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字。

③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

2、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2)给身子找朋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练习拼读。

2、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再试写

5、对照范字评一评。

6、生练习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接力赛朗读,每人读一句。

2、说说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3、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什么地方?那里环境怎样?

4、教师介绍“极昼”、“极夜”

5、比较读读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太阳挂在低平线上,整天放射着光芒。

太阳低低的挂在地平线上,整天放射着柔和的光芒。

(1)学生先读。

(2)找找这两句不同在有什么地方?

(3)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说说看,从第二自然段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3、指名回答。

4、他们住在什么地方?

5、讨论: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起到保暖防寒的?

6、出门的时候,他们又怎样抵挡严寒的?指导读好“总要”、“厚厚”等词语。

7、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想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结合图片认识爱斯基摩人的重要交通工具。

3、齐读本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读全文。

2、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趣吗?说说你的想法。

3、互相交流从课外书或互连网查找有关爱斯基摩人的趣事。

四、布置作业

把爱斯基摩人的情况介绍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爱斯基摩人

居住环境:温度低,夏天(极昼),冬天(极夜)

1、住冰屋

2、穿厚厚的衣服、鞋子、戴厚厚的帽子

生活习惯:3、打猎捕鱼为主

4、狗拉雪橇是重要交通工具

教学反思:

整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飞扬,自主意识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2.※白雪公主(一)

33.※白雪公主(二)

语文百花园八

S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看望生病的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的情境图,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同生病住院的小伙伴进行口语交流,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2.口语交际时要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采用多种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际,逐步实现多向互动,引导学生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渗透关心他人,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步骤:

一、图画导入,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1.出示挂图(教材中的情境图——只有小熊在场景中):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你们看一看,小熊怎么啦?

(学生根据图意说出“小熊感冒了,发高烧,住进了医院。”之类的话)

2.在情境图中粘贴上小鹿:

小鹿知道好朋友小熊生病了,他会怎么样呢?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鹿去看望小熊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

二、在交际情境中,师生互动交际:

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演一演,应该怎样看望病人。(板书:看望病人)

1.假如,老师是小鹿,谁来扮演小熊,请大家看看,老师这样看望病人,行不行?

2.师生共同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师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边演边说)

3.学生评议:(1)请大家说一说,老师这样看望病人,行不行?

(2)我们看望病人时应该怎么说呢?

(让学生明白:在看望病人时一般先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再询问对方病情怎样,接着说说养病时应注意什么,最后可以送上礼品,说说安慰或祝福之类的话。)

三、小组练说,人人参与交际,在双向互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同桌同学互练:

那么就请同学们俩人一组,一人扮演小鹿,一人扮演小熊,演一演,说一说。

待会儿,老师请表演得好的同学上台演一演,好吗?

2.全班学生俩人一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哪些同学愿意上台表演给大家看看?(让几组同学戴上头饰上台分角色表演)

其他同学看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学生表演时,教师在学生旁边引导,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4.学生评议:评议时注意引导学生先说别人的优点,再说不足,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清楚、规范。

四、让学生根据交际情境,进一步练习口语交际,实现多向互动:

小兔、小猴也知道小熊住院了,也去看望它。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1.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演一演。先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兔、小熊,待会儿再请两位同学扮演小猴、小熊,比一比,看谁演得最好?好吗?

2.学生分角色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分别请两组学生表演)

(1)第一组:小兔和小熊交际。

(2)第二组:小猴和小熊交际。

3.学生评议:对四人进行评议,指出表演者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五、扩展延伸,在需要帮助时实现双向互动:

假如,小鹿、小兔、小猴二个好朋友,一起去看望小熊,应该怎么说?

1.现在,假如老师是小熊,谁愿意扮演我的好朋友——小鹿、小兔、小猴,来医院看望我呢?

2.师生间口语交际练习:(设计一个医院病房的场景,师生戴上头饰,学生拿上实物表演)

(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顾及到上台来的每个孩子,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学生间相互帮助,使课堂成为多向互动的“场”。)

六、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看望病人,大家都是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谢谢小朋友!

S版二年级上册《能说会道——看望病人》案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本中的插图)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小熊生病了,医生要他住院治疗,你们看,小鹿、小白兔和小猴正拿着礼物到医院去看望他呢!作为小熊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去看望小熊)

2、看望小熊时,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说会道”——看望病人。

二、阅读内容,明确要求

1、阅读课文内容,看看图画。

2、提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说话时要注意礼貌用语,态度要亲切,自然大方,语气要真诚。

三、引导说话,提高能力

1、想一想你准备带什么礼物去看望小熊,想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又会怎样说?

2、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互相评一评,看谁说得最好。

3、同桌分角色演说,(一人演小熊,一人演探望者)

4、推选代表分角色表演,看谁的动作、表情配合得最好。(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前最好能准备一些简单的头饰,教师及时鼓励有创意、有个性的表演。)

教学反思:

1.在设计上能够注意到利用孩子们善于模仿的天性,各个环节准备的比较好。

2.要求比较明确,便于操作。

3.如果把这个和写话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

S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八》(语海畅游、背一背、读一读)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中下结构的字和书写规律。

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好处。

3.朗读并背诵诗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语文百花园八走一走,那里有一道道难关,只要你有开启智慧的钥匙,就能打开它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

二、“闯过写字关”第一题,我会写

1、出示“带、壳、常、茶”四个汉字,指导观察。

师:写好汉字,不但要多写,还要会用眼睛观察,会用心思考,请看这四个汉字,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书写时中间部分与上下两部分怎样搭配?

2、了解上中下结构的字的一般书写特点。(中间部分与上下部分相呼应,一般是托住上部分,覆盖下部分,使汉字看起来结构紧凑。)

3、教师示范写“带”,引导学生描红,书写。

4、依照例子,练习写“壳、常、茶”。

三、“闯想像关”——第二题,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地、反复地朗读句子,看谁能有所发现。

2、指导理解句子。

(1)同学们,这些句子真有意思啊!一边读一边想,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想像句子的意思。(如,想像成熟的石榴长裂了,露出一排排整齐饱满的颗粒,多像一个可爱的娃娃裂嘴笑着,多可爱,多愉快呀)。

3、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情感。

你感觉到作者喜欢那饱满的石榴、流动的小溪、飘舞的雪花和欢唱的小鸟吗?你喜欢它们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吧。

四、“闯背诵积累关”——第三题,背一背

1、出示挂图,了解诗人。

这是我国唐代诗人写的一首诗。

2、朗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一边读一边想,想想古诗的意思。把你读懂的与伙伴交流一下。

4、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查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5、诵读古诗,把古诗背下来。

五、“闯阅读关”——第四题,读一读

1、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心里想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行动和目的刚好相反,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读了以后你就明白了。

2、自由读文申成语故事,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或小伙伴。

3、小组互读故事,互相纠正读音。

4、你明白了南辕北辙的意思吗?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跟同桌说一说。

教学反思:

1、以闯关的竞赛形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在解决问题时能做到让孩子们先自己解决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能贯彻新课标的自主学习的要求。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过年教案(青岛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过年教案(青岛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单元过年——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受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过年——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内容。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情境图中的信息。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与所学内容有关系的信息。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并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或挂图、课件、大熊猫简笔画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总体回忆。
带领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说一说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生交流:表内乘法、表内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观察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学生观察,感受过年的欢乐,全班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图中的信息
分析信息
师:你能从这些信息中发现我们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多为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今天刮的是西风”:复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汽车前后左右都有孩子围着看:与方向与位置有关,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生:河里有鸭子和鹅,河边的树上有小鸟:与倍数、混合运算的知识相关
……
肯定学生的表现并引导学生对照本学期学过的内容,结合这些信息试着提出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提出问题:(1)一共有多少串辣椒?
(2)小女孩花炮的响数是小男孩的多少倍?
(3)有多少个玉米?
……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同学们,你们觉得数学有意思吗?这节课你们学得都很棒,学会了回顾知识。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认真观察你周围的事物,你就会发现生活与数学是1
2.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课后就思考一下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
再来解决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复习关于表内乘、除法、角、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分类等内容。
2、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点。
3、热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
难点: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或挂图、多媒体课件、正方体等李具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上节课我们对照所学内容从情景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或故这些知识点。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1、出示左上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方位知识进行整理。(1)师:今天刮的是西风,那么明天刮什么风呢?对于明天刮什么风我们不能确定,只能猜测,这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2)师:房子的东面有条河,从真个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车,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深刻体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着的位置。
2、出示课本102页的图
(1)让学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让学生说一说师怎样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个)
用乘法算:8×5=40(个)
(2)让学生算一算“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
(3)让学生算一算鸭和鹅的只数,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
3、复习“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
(3)简单画一些角,让学生比一比大小。
4、复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再次出示课本108-109页的情境图引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三、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
计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x9
42—3×8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熟练利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口答。
6X9=8×8=72÷9=36÷6=28+4=
l8—9=18÷3=7X4=17+43=20÷5=
10÷7=58—28=8×1=9×3=6X0=
40÷8=44+55=4×3=5×6=14÷2=
2.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乘除法等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从譬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导人: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所学过的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同桌之间互背乘法1:3诀。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混合运算(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1)让学生完成综合练习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进行列式计算。
(2)出示第2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互相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进行填数。
(3)出示第3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出示第4题。
这是一道口算题练习,让学生快速作答该题,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5)出示第5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1)每8个放一个盘子,需要准备()个盘子。
(2)老师有15枝鲜花,每3朵扎成1束,可以扎()束。
(3)老师有15枝鲜花,平均扎成5束,每束()朵。
(4)小陈要折21个纸鹤,每天折7个,折()天就折完。
(5)小陈要折21个纸鹤,要3天折完,平均每天折()个。
2.2、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5○5=33○3=924○6=416○4=45○5=1018○6=12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方向与位置、统计和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1.表内乘法除法的熟练应用
2.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难点:
1.混合运算的熟练掌握程度
2.根据路线图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练习题的练习,来比一比,看看谁学得最好,做得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小组内互相出口算题进行抢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口算下面各题。
7×8=35÷7=16÷4:
24÷3=6×5=49÷7=
2.
2、运西瓜。每人搬8个,要几个人搬?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题。
(I)引导学生读题,并弄清题意。
第一幅图的问题:“长绳的长度是短绳的几倍?”
第二幅图“长绳是短绳的3倍”。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出来。
(2)指名两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算。
师与生共同订正该题。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小题的问题与计算过程。
…塑碜:谭垫该题,再次复习除法、乘法,深刻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2.出示第7题。
让学生观察三幅情景图,读题,看看要求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解题的过程,教师适时指导:
一。等=哆璺:箩吃三天吗”也就是让我们求出三天一共要吃多少片,3x6=18(片),此题也是复
习乘法这个知识点。‘。
第二幅图“可以怎样分”,考查的是除法这个知识点,l8÷3:6(个)。
第三幅图求的是“妈妈今年多少岁”,其实也就是求5的7倍是多少,5×7:35(岁)。
第四幅图是关于混合运算的问题,2x7+1=15(个),3x5:15(个)。
3.出示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出示9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解决“鸭的只数是鸡的多少倍?”这个问题,练习除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5.出示第l0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第五课时你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方向与位置、统计和可能性、混合运算等知识。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1.表内乘法除法的熟练应用
2.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难点:
1.混合运算的熟练掌握程度
2.根据路线图熟练辨认方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体回忆。
带领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说一说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生交流:表内乘法、表内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
二、巩固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7×()﹤50()×9﹤5662﹥()×7

4×()﹤31()×8﹤6535﹥()×6
2.动手画一画
画△。(△的个数是○的3倍)
○○○○
3.(1)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2)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3)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我学会了吗”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图中信息。
2、根据图中信息,让生提出数学问题。
3、小组内探讨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又多又正确。
4、小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NextPage]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第七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第八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第九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第十课时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第十一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气球图,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同学们说气球的顺序号码老师来猜它的颜色。

出示7个草莓图,学生说摆法,并写出除法算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出示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出示课件。

1、摆一摆,说一说。

师:同学们请看,喜羊羊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几根小棒能摆一个正方形?(4根)那用8根小帮能摆几个这个的正方形?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9根呢?

2、小组合作: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用10根、11根、12根摆正方形,每次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别摆一摆,并把摆的结果填写在记录单的表一中。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2)操作完毕后,交流汇报。

出示算式: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3)延伸

师:现在我们不动手摆小棒,有13根、14根、15根、16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剩余几根?

要求学生猜一猜并写出算式,然后再汇报。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3、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2)再请你们来找找,在这些算式中除数是几?除数有哪些?

(除数 是4)(余数有1、2、3、)

余数能是4吗?为什么?

(4)、质疑。

师:也就是说余数不能等于4,那比4大的行不行?可能剩余5根吗?

(4)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板书:余数〈除数)

师:一起读一读。

师:(追问)除数是4,余数是1、2、3,这些余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几?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想一想用一堆小棒摆5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

2、下面这些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1)、 ÷6= ……( )

(2)、 ÷8= …… ( )

3、选一选:下面这些算式中,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

(1)、 ÷( )= ……5 除数可能是( )

A. 3 B. 8 C. 4 D. 5

(2)、 ÷( )= ……7 除数可能是( )

A. 4 B. 6 C. 9 D. 7

4、做一做。

(1)、□÷6= ……( )余数最大是多少?

(2)、 ÷( )= ……9 除数最小是( )

5、生活中的数学

练习十四第1题。

“猜一猜”的游戏。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设计说明
1.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再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多种表征的转换,渗透模型化思想。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例题探讨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的。通过从实践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在渗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时,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2.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第二种分法: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第三种分法:三个三个地分,每盘也分了3个。(2)小结: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每盘放3个竹笋。(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1)引导学生探究: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猫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表示方法。(2)揭示课题:这样的算式大家都没有学习过,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法)像这样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板书算式:12÷4=3)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介绍除号的写法: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练习书写除号)(2)师指着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习读除法算式)(3)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号的写法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同时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学习例5做好准备。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5情境图,引导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帮熊猫分竹笋吗?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刚刚分竹笋的过程。(生列出算式并读一读:20÷4=5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百、()百、()百、()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3)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480521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时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小鸟叼卡图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③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456730○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②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2)1998()()()
(3)9997()()()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820读作()409读作()500读作()4758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80079500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五千零四七千零六十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10595791135
2、填空
()个一是十。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10个()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3、在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有()。最小的数有()。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挂图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的大小?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28677□0072406466□2□49413□2120142934□6315+7□+720-20÷5□-20÷5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
205306402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个百加()个百是()个百,也就是();()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130-50=
四、展性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练习十七第5题)
8□278263
2、○里填上“”、“”或“=”。
20+80○40+605800-800○3600-3000
130+70○200+20700-90○700-80
1200-200○1000+200500-50○400+50
90+50○200-6090-60○100-70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我来读

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透明新月

绿叶眨眼花丛嬉戏穿梭举着静静地

喝汤大伞唱歌一柄热情游入弯弯的

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翘舌音,“伞”是平舌音。

·我来写

戏、穿、伞、柄、眨、热、透、着、游

·我知道

夏天到了,“我”真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拓展延伸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你也来做一个小诗人,学着课文写

一写,还可以配上图。

《猴子种果树》

·我来读

猴子浇水施肥哇改种喜鹊桃三樱四

耐心拔掉改种等不急不着急

·我知道

(1)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施肥:给植物上肥料。

(3)猴子最后有没有吃到自己种的果子呢?为什么?

猴子种果树

“梨五杏四”没有耐心

“杏四桃三”没有主见一事无成

“桃三樱二”急于求成

·拓展延伸

1、你除了知道“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这些农谚外,你还知道哪些农谚,请写下来。

《会走路的树》

·我来读

早晨好奇陪伴有趣大概

鹿角送走走路美丽激动

·我知道

驯鹿:哺乳纲,鹿科,雌雄都有角,亦称四不象。

大概:副词,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激动:(感情)因受到刺激而冲动。

1、思考: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到底是指什么?

·拓展延伸

1、续讲故事

小鹿让小鸟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贴小鸟到小驯鹿角上)小鸟来到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编得最精彩、最完整。(自己编或同桌合作编)

·我来练

1、扩词。

奇()()()

陪()()()

趣()()()

丽()()()

激()()()

《问银河》

·我来读

清澈宽广驾驶南来北往

雄伟宽阔需要宇宙飞船

客轮牛郎相会拦河大坝

·我知道

1、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那你们想想读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作者还有许多问题要问。

3、“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有没有?”

《练习8》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4、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感情。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第三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本P91~105页。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300+600800-40030+40
200+700600+40080+9080-30
二、学习情境创设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斑有23人,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4)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23+31=
(5)互相交流算法。
3+1=420+30=5050+4=54
23+30=5353+1=54
31+20=5151+3=54
(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22-4=18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2、练习十九第2题。3、练习十九第5题

第二教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教材第96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五、拓展性学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第四教时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
5.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第五课时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
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12题
四、练习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