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3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复习课教案。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复习课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学习的,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但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是很好,所以在复习时要及时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然后开展对本节课的巩固性复习。而本节课学生会遇到的困难有:数轴、坐标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二、考纲要求
1.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2.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用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向量坐标的求法
(1)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2)设A(x1,y1),B(x2,y2),则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平面向量坐标运算
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
设=(x1,y1),=(x2,y2),则
+=-=λ=.
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x1,y1),=(x2,y2),则∥________________.
(三)核心考点·习题演练
考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例1.已知A(-2,4),B(3,-1),C(-3,-4).设(1)求3+-3;
(2)求满足=m+n的实数m,n;
练:(2015江苏,6)已知向量=(2,1),=(1,-2),若m+n=(9,-8)
(m,n∈R),则m-n的值为.
考点2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例2: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3,2),=(-1,2),=(4,1)
若(+k)∥(2-),求实数k的值;
练:(2015,四川,4)已知向量=(1,2),=(1,0),=(3,4).若λ为实数,(+λ)∥,则λ=()
思考:向量共线有哪几种表示形式?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哪些作用?
方法总结:
1.向量共线的两种表示形式
设a=(x1,y1),b=(x2,y2),①a∥ba=λb(b≠0);②a∥bx1y2-x2y1=0.至于使用哪种形式,应视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涉及坐标的应用②.
2.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作用
判断两向量是否共线(平行的问题;另外,利用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以列出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考点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B边上的动点,
则的值为;的最大值为.
【提示】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向量数量积运算问题时,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来运算,这样可以使数量积的运算变得简捷.
练:(2014,安徽,13)设=(1,2),=(1,1),=+k.若⊥,则实数k的值等于()
【思考】两非零向量⊥的充要条件:·=0.
解题心得:
(1)当已知向量的坐标时,可利用坐标法求解,即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
(2)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向量数量积运算问题时,可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来运算,这样可以使数量积的运算变得简捷.
(3)两非零向量a⊥b的充要条件:a·b=0x1x2+y1y2=0.
考点4:平面向量模的坐标表示
例4:(2015湖南,理8)已知点A,B,C在圆x2+y2=1上运动,且AB⊥BC,若点P的坐标为(2,0),则的最大值为()
A.6B.7C.8D.9
练:(2016,上海,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0,-1),P是曲线上一个动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解题心得:
求向量的模的方法:
(1)公式法,利用|a|=及(a±b)2=|a|2±2a·b+|b|2,把向量的模的运算转化为数量积运算;
(2)几何法,利用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作出向量,再利用余弦定理等方法求解..
五、课后作业(课后习题1、2题)
延伸阅读
平面向量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坐标表示
年级高一学科数学课题平面向量坐标表示
授课时间撰写人
学习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学习难点对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理解
学习目标
1.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2.能用两端点的坐标,求所构造向量的坐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思考1:设i、j是与x轴、y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设=(x1,y1)=(x2,y2)则=x1i+y1j,=x2i+y2j,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向量+,-,λ(λ∈R)如何分别用基底i、j表示?
+=
-=
λ=
思考2:根据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λ的坐标分别如何?
+=();-=();
λ=().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运算法则: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
思考3:已知点A(x1,y1),B(x2,y2),那么向量的坐标如何?
二师生互动
例1已知,,求和.
例2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顶点,,,试求顶点的坐标.
变式:若与的交点为,试求点的坐标.
练1.已知向量的坐标,求,的坐标.
⑴
⑵
⑶
⑷
练2.已知、两点的坐标,求,的坐标.
⑴
⑵
⑶
⑷
三巩固练习
1.若向量与向量相等,则()
A.B.
C.D.
2.已知,点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
A.B.
C.D.
3.已知,,则等于()
A.B.C.D.
4.设点,,且
,则点的坐标为.
5.作用于原点的两力,,为使它们平衡,则需加力.
6.已知A(-1,5)和向量=(2,3),若=3,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
A.(7,4)B.(5,4)C.(7,14)D.(5,14)
7.已知点,及,,,求点、、的坐标。
四课后反思
五课后巩固练习
1.若点、、,且,,则点的坐标为多少?点的坐标为多少?向量的坐标为多少?
2.已知向量,,,试用来表示.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教学目的: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
(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分别取与轴、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把叫做向量的(直角)坐标,记作
其中叫做在轴上的坐标,叫做在轴上的坐标,特别地,,,.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若,,
则,,.
若,,则
二、讲解新课:
∥()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
设=(x1,y1),=(x2,y2)其中.
由=λ得,(x1,y1)=λ(x2,y2)消去λ,x1y2-x2y1=0
探究:(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1,y2有可能为0,∵∴x2,y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x1,x2有可能为0
(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
三、讲解范例:
例1已知=(4,2),=(6,y),且∥,求y.
例2已知A(-1,-1),B(1,3),C(2,5),试判断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3设点P是线段P1P2上的一点,P1、P2的坐标分别是(x1,y1),(x2,y2).
(1)当点P是线段P1P2的中点时,求点P的坐标;
(2)当点P是线段P1P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的坐标.
例4若向量=(-1,x)与=(-x,2)共线且方向相同,求x
解:∵=(-1,x)与=(-x,2)共线∴(-1)×2-x(-x)=0
∴x=±∵与方向相同∴x=
例5已知A(-1,-1),B(1,3),C(1,5),D(2,7),向量与平行吗?直线AB与平行于直线CD吗?
解:∵=(1-(-1),3-(-1))=(2,4),=(2-1,7-5)=(1,2)
又∵2×2-4×1=0∴∥
又∵=(1-(-1),5-(-1))=(2,6),=(2,4),2×4-2×60∴与不平行
∴A,B,C不共线∴AB与CD不重合∴AB∥CD
四、课堂练习:
1.若a=(2,3),b=(4,-1+y),且a∥b,则y=()
A.6B.5C.7D.8
2.若A(x,-1),B(1,3),C(2,5)三点共线,则x的值为()?
A.-3B.-1C.1D.3
3.若=i+2j,=(3-x)i+(4-y)j(其中i、j的方向分别与x、y轴正方向相同且为单位向量).与共线,则x、y的值可能分别为()
A.1,2B.2,2C.3,2D.2,4
4.已知a=(4,2),b=(6,y),且a∥b,则y=.
5.已知a=(1,2),b=(x,1),若a+2b与2a-b平行,则x的值为.
6.已知□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5,7),B(3,x),C(2,3),D(4,x),则x=.
五、小结(略)
六、课后作业(略)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总课题向量的坐标表示总课时第23课时
分课题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分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重点难点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理解
引入新课
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一点是如何表示的?。
2、以原点为起点,为终点,能不能也用坐标来表示呢?例: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已知、、实数,那么
;;。
例题剖析
例1、如图,已知是坐标原点,点在第一象限,,,求向量的坐标。
例2、如图,已知,,,,求向量,,,的坐标。
例3、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如图,质量为的物体静止的放在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求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例4、已知,,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点的坐标。
巩固练习
1、与向量平行的单位向量为()
、、、或、
2、已知是坐标原点,点在第二象限,,,求向量的坐标。
3、已知四边形的顶点分别为,,,,求向量,的坐标,并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已知作用在原点的三个力,,,求它们的合力的坐标。
5、已知是坐标原点,,,且,求的坐标。
课堂小结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若向量,,则,的坐标分别为()
、,、,、,、,
2、已知,终点坐标是,则起点坐标是。
3、已知,,向量与相等.则。
4、已知点,,,则。
5、已知的终点在以,为端点的线段上,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等于。
6、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7、已知向量,,点为坐标原点,若向量,,求向量的坐标。
8、已知点,及,,求点,和的坐标。
三、能力题
9、已知点,,,若点满足,
当为何值时:(1)点在直线上?(2)点在第四象限内?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6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二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6》,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9课时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教学目的:
⑴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⑵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综合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
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a,=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
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b|cos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a||b|cos,
(0≤θ≤π).并规定0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的乘积.
4.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是与b同向的单位向量.
1ea=ae=|a|cos;2abab=0
3当a与b同向时,ab=|a||b|;当a与b反向时,ab=|a||b|.特别的aa=|a|2或
4cos=;5|ab|≤|a||b|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数乘结合律:(a)b=(ab)=a(b)
分配律:(a+b)c=ac+bc
二、讲解新课:
⒈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试用和的坐标表示.
设是轴上的单位向量,是轴上的单位向量,那么,
所以
又,,,所以
这就是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
2.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一、设,则或.
(2)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那么(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二、向量垂直的判定
设,,则
三、两向量夹角的余弦()
cos=
四、讲解范例:
五、设a=(5,7),b=(6,4),求ab及a、b间的夹角θ(精确到1o)
例2已知A(1,2),B(2,3),C(2,5),试判断△AB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例3已知a=(3,1),b=(1,2),求满足xa=9与xb=4的向量x.
解:设x=(t,s),
由∴x=(2,3)
例4已知a=(1,),b=(+1,-1),则a与b的夹角是多少?
分析:为求a与b夹角,需先求ab及|a||b|,再结合夹角θ的范围确定其值.
解:由a=(1,),b=(+1,-1)
有ab=+1+(-1)=4,|a|=2,|b|=2.
记a与b的夹角为θ,则cosθ=
又∵0≤θ≤π,∴θ=
评述:已知三角形函数值求角时,应注重角的范围的确定.
例5如图,以原点和A(5,2)为顶点作等腰直角△OAB,使B=90,求点B和向量的坐标.
解:设B点坐标(x,y),则=(x,y),=(x5,y2)
∵∴x(x5)+y(y2)=0即:x2+y25x2y=0
又∵||=||∴x2+y2=(x5)2+(y2)2即:10x+4y=29
由
∴B点坐标或;=或
例6在△ABC中,=(2,3),=(1,k),且△ABC的一个内角为直角,
求k值.
解:当A=90时,=0,∴2×1+3×k=0∴k=
当B=90时,=0,==(12,k3)=(1,k3)
∴2×(1)+3×(k3)=0∴k=
当C=90时,=0,∴1+k(k3)=0∴k=
六、课堂练习:
1.若a=(-4,3),b=(5,6),则3|a|2-4ab=()
A.23B.57C.63D.83
2.已知A(1,2),B(2,3),C(-2,5),则△ABC为()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
3.已知a=(4,3),向量b是垂直a的单位向量,则b等于()
A.或?B.或
C.或?D.或
4.a=(2,3),b=(-2,4),则(a+b)(a-b)=.
5.已知A(3,2),B(-1,-1),若点P(x,-)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则x=.
6.已知A(1,0),B(3,1),C(2,0),且a=,b=,则a与b的夹角为.
七、小结(略)
八、课后作业(略)
九、板书设计(略)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