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家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拾穗者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家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家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中的主要

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他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就是要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在適戍渔阳途中,他看到因雨失期而被置于死地的900戍卒是一支可依靠的力量,并充分估计到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愤恨情绪,于是跟吴广商量,确定了举大计的方针。他清楚的知道,起义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

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突出的表现在对策略口号的分析上。当时秦二世刚刚践祚,他是靠搞阴谋上台的,而且矫父命杀了太子扶苏,这就引发了秦王朝内部矛盾,广大人民对秦王朝也更加不满;其次,由于秦灭六国过程中楚国受害最深,所以楚人反抗情绪极其强烈,并且把他们的复国希望寄托在楚将项燕身上。陈涉抓住了这两个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果断的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口号确实掌握了人心动向,起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反秦武装斗争的作用。WwW.jAB88.COM

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还表现在起义的准备和发动上。在准备过程中,先以置书鱼腹的方式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复兴楚国的希望跟陈胜联系在一起,这就掌握了戍卒的心理,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至于发动起义,关键是要杀死两尉,又要使士兵群众站在自己一边,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表现了陈胜的机智。杀尉之后,接着召令徒属,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后用死即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等语来坚定众人的抗争信念,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卓越宣传能力。入陈后,又召集三老、豪杰,请他们出谋划策,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成熟的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反秦斗争的迅猛发展,是和他的倡导分不开的。

小编推荐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渔、者、但、君”4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

重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录音机、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二、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

2.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查出“渔”字的读音,了解意思。

3.开火车,读准字音;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4.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学习“者”。读准音,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5.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二、学习诗句,了解大意。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在品尝着鲜美的鱼,高声笑谈着。

师述: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许许多多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

谁来当一回江上往来的客人,称赞一下鲜美的鲈鱼?

指名朗读前两句诗。

认识新字:“但”,请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

讲述:“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只,仅仅”。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那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

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舟、,想像: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认识新字“君”,读准字音“没”。

(“君”引导学生复习刚学过的生字“群”;用部首查字法“君”查“口”字底。

出示句子:

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

4.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珍惜。

三、诵读和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所学新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学习为主,教学古诗时我让学生结合画面,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又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9、探索者1号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9、探索者1号”,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9、探索者1号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和新词,认读6个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积极参与“人与机器人谁聪明”的讨论。

3、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4、积累词语,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5、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读6个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词语,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都可以做什么吗?(自由发言)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探索者1号,看看它都能做些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爆执

3)重点指点字形:迅执爆棋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词语搭配。

1、出示填空:

观看()摊开()试探()执行()

表演()掌声()目光()棋艺()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积累词语,注意词语间的搭配。)

(五)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2、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积极参与“人与机器人谁聪明”的讨论。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探索者1号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它是怎样的一个机器人呢?(自由发言,聪明的、机智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棋艺高超的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吧。

二、新授: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探索者1号哪儿表演得最精彩[Y1]?

2、汇报,指导朗读,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回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它是怎样介绍的?找出关键词语。

4、汇报,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先、接着、随后。

5、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自由发言。)

6、试着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话。(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达到读写结合。)

三、讨论。

1、你认为人和机器人谁聪明?(积极讨论。)

2、发表看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话。

[Y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穿越时空的角色体验,彰显出展示的创造魅力。

传统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知识和能力由外而内对文本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的解剖、解读,使学生与文本间总隔着一条浅浅的河。而让学生穿越时空,化身为文中的人物,让他们带着情感去演绎文本时,他们就会借助于形象,调动自身的理解、情感,结合情绪体验由内而外对文本内容进行有声有色的表现和表达。案例中,学生化身为赫耳墨斯,从自己经验出发,伴随着学习的思考,解释了自己来到人间的原因。作为演员,他们并非逢场作戏,抢台词,争镜头,而是深入地解读了赫耳墨斯的性格,以我情体人情,以我感促反思。同时,在同伴面前的个性展示,也让他们处于创造的愉快、探索的热情之中,由过去对文本的被动解读转为主动的探究。

让学生穿越时空,化身为文本中的人物,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精彩表演时,学生会像演员一样创造角色,挖掘文本中的潜台词,生动地再塑形象。文本内容不再是古板僵硬、毫无动人之处的木乃伊,而是脉脉含情、充盈着诱人魅力的维纳斯。

二、访谈形式将教师、学生、文本置于同一个平台,营造出课堂展示的和谐氛围。

访谈类节目是以主持人为主导,以嘉宾为主体,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的对话栏目。采用访谈的形式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生生间可以展开平等的思维对话,实现高效解读文本的目的。

当学生以主持人的身份抛出问题您为什么要化做凡人来到人间?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您能说出此刻您的心情吗?这些问题从我出发发问,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文本阅读、联系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积极性。

一个穷人理想者的奋斗史 ?


林林总总虚无飘渺的如烟往事都会在我狂躁一番之后给我来个历历在目,可能是我很具有中国传统文人身上的多愁善感的酸酸的味道吧,怀旧的情愫一如夏天丝丝的藤蔓萦萦绕绕挥之不去。

很小的时候我就习惯了离群索居的独处,一个人呆在家里十天半月的不出家门是常有的事,总爱静静的不厌其烦的摆弄一样东西所以我就显得特别的乖,虽然生长在农村,但一般男孩子身上的玩劣诸如打架、凫水、爬树、掏鸟蛋我一概不会。8岁那一年大人牵着我的小手走进了村里那所破破烂烂的小学里报了名,我们的教室没有门没有桌椅上面还有个大大的天窗一下雨就不能上课,所谓的课桌不过是些砖头垒成的小台子而已,学生都是每天搬着个自家的小木凳上学放学,父亲是文盲母亲小学文化,他们的想法就是不论好孬管你个吃饱穿暖就算尽到责任了,其他的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好象在今天的农村也都是这个样子的。我那时成绩一般也不太努力啥都不懂没少挨了老师的揍,2年级时就留了级,但我自从第一次碰到了铅笔时起就不知不觉的画起画来,3年级时就开始办板报搞装饰,后来一直到大学阶段我都做些写写画画的工作,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是个画画的天才,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画啥象啥无师自通,别人当着我的面画上一遍我至少能掌握7成且画起来就忘掉一切如痴如醉,但在我上大学前招来的总是咆哮般的呵斥,这也难怪,如果不挤过高考的独木桥跳出农门再去重复祖祖辈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一点出路都没有的,每每跟着老爹痘管乐的跟个孩子似的,要不是家里穷我想我还会再考一次的,但家里的困窘状况让我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和折腾。到今天提起钱总让我有一种英雄气短的感觉,一年450的学费一月120的生活费父母都感到很沉重还得东挪西借,我的节简朴素与这有着天然的联系,对玩乐的欲望的极力克制使我的生活变的很单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如果说有钱也算是一种错的话我愿意一错再错,我多想穷的剩下的只是钱-------为了我苦难的双亲、为了我的小康生活!可这只能是一种不可企及的的奢望与梦想!上帝让我做了个穷光蛋,又让我做了个永不满足奋斗不息的人!磨难和穷困给我的动力是无穷尽的!大学四年,我做过学生干部、拿过奖学金、入了党,大三那一年我还凭着做家教实现了经济上的完全自立,我的成绩也很好,另外因为字写的好而受到书法老师的器重,我又自学起了国画,忙碌而充实的大学生活在我的以苦为乐中匆匆结束。

大四时班里有几个人准备考研,我那时压根就没想过还要去读什么研究生只想着快点毕业挣钱,可是现实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乐观,我最后去了一家高校,刚上班的时候一个月只有600多块钱,除去吃饭穿衣人来礼往所剩无几,我苦笑着说我注定了的穷人的命,吭哧吭哧历尽艰辛一路考来的结果不过是从农村里的一个穷人变成了一个城里的穷人。我反正是个穷惯了的人已经有点麻木了,但让我极度失望的是我对精神生活的渴求无法得到一点满足!周围的人整日讨论的都是些无聊的东西,所谓的图书馆里陈列的不过是些又老又破的专业书,机关里的人浮于事论资排辈关系后台让人看不到一点光明,我整日忙那些无聊的事忙的焦头烂额却不如那些诌媚之辈轻松的一路高升,有人说我太清高了太不适应环境,我觉得一个人20多岁适应了这样一个不求上进地混天聊日的环境实在是一种堕落和悲哀!人说大学毕业三步曲第一年指点江山第二年横眉冷对第三年俯首称臣,我在工作第三年的时候锐气仍不减当年,岁月的琐琐碎碎并没有磨去我多少棱角,恰恰我刚调入的新部门里那个狭隘无能的办公室头头见我年轻能干多才多艺就格外的不舒服,一个人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命运,偏偏我天生的心直口快不事奉承的倔强与我的父亲毫无二致,他的蛮横和流言让我?最后那三天我格外的平心静气,洋洋洒洒的尽情发挥,通知下来的时候我高高兴兴的请了几个朋友喝了一场,毕竟三个月的业余时间的全心投入换来的是一个高分和公费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尤其对我这样一个穷人来说。我对自己说任何挫折都是我成功路上必经的磨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穷磨炼出的自信和坚韧是我战胜一切敌人的不二法宝。我是个富有理想的完美主义者,反事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我有的还不能比别人的差,在短暂的沾沾自喜过后我把目光又瞄向了3年后的博考,北大是不是最值得我为之一搏?!

人有亡鈇者 2020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并写出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具:

字典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说说怎样学习文言文?

新课

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课文,解决不了的词句标出,在小组中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一起说说课文的意思,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屏幕出示: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学生说说句意,重点说明带点字的意思。

亡:丢失。

鈇:斧子

意:怀疑

其:代词,他的。

邻:邻居。

子:儿子。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走的。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视:看。

其:代词,指邻居的儿子。

行步:走路。

窃:偷。

颜色:指面部表情。

言语:说话。

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他)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姿势,像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的腔调,像偷斧子的。举止言谈(一言一行)没有一样儿不像偷斧子的。

俄而,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俄而:不久。

谷:地窖。

后来再看邻居的儿子,举止言谈没有一点儿像偷斧子的了。

朗读

自己说说课文的意思。

朗读课文,试背诵。

通读全文,背诵课文。

作业

思考:丢斧子的人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札记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有效的新课引入。

所谓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学习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也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设计中,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设计了不同的引入方式。

第一次是这样设计的: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

询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通过试讲,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发现,其实9.11事件的视频虽然能烘托出当时的情景,但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目标的达成并没有实际作用,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没有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于是我结合年段目标重新设计了一个引入:

概括内容,直接引入。

大家初读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遇难者是谁?在什么事件中遇难的?你知道这次事件吗?(学生简单介绍后由老师简介故事背景。)

再次试讲后发现,这样仍然有很大的弊端,虽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大致了解的文章内容,但是直接概括主要内容切入,大大降低了孩子继续学习的兴趣,不能很好的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所以,我再次做了调整:

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三个电话,齐读。

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自由提问,补充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试讲后发现,学生自主质疑,主体地位看起来发挥得不错,但是在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怎样解决的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陷入了迷茫,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呢?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下,我的引入调整为了以下几步: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生命的药方》,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其实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多同样美好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一个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遇难者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打的电话?第一个电话、第二个电话、第三个电话分别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个人自读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

试讲后,我觉得这样设计效果不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还让他们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这堂课几次的教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课堂引入对整堂课乃至整篇课文的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课堂引入,希望不断的教学反思促使我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案之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案之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

(1)情况危急。

①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

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2)情感对比。

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助手、律师(事业、财产)

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拨打了第三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谁的电话呢?(母亲)(相机板书:母亲)

③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作答)

④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

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适当渗透本课在表达上的特点。(本课围绕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而展开,并层层设悬念。)

四、学习生字及词语

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表达作者论点的句子)。

五、小结本课

1.在这篇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说出你们关于生命的看法吗?小组交流。

六、拓展阅读,交流资料

1.人最需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爱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特别是亲情之爱。)

2.学习小组交流汇报,阅读课外资料。

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交流一下。

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课外拓展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课外拓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911事件

概况

9.11事件(又称911、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过程

8:45,Boeing(波音)767-B-223ER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北楼,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92,遇难:92。

9:03,BoeingB-767-222同样地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南楼,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65,遇难:65。

9:45,Boeing757-223飞离杜勒斯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随后撞向五角大楼一角。机上人员:64,遇难:64。

10:20,BoeingB-757-222飞离纽华克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直向华盛顿飞去。随后高速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据猜测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阻止了这架飞机撞向目标。机上人员:45,遇难:45。

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人们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疑问为何选择这一天?

本来在美国911是作为报警电话号码的。恐怖分子选择9月11号是对美国的挑衅。

美国911报警电话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总统法律实施与司法管理委员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个统一的电话号码,以便于人们及时报告紧急事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很快宣布选择911作为报警电话号码。1968年2月,全国第一个911报警台在亚拉巴马州的哈利维尔设立。上世纪70年代后,911报警电话开始大量增加。1976年,17%的美国人可拨打该号码,1979年上升到26%,1987年为50%,而今已达到85%。美国大约50%的国土面积已接通911号码,其中95%是加强版系统,可提供每个呼叫者的姓名与位置信息。

正是这样恐怖分子才会选择9.11这一天对它进行袭击。

影响

1、〖对美国〗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连白宫、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这次事件使美国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较重。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而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

事件发生后,布什立即采取适当行动,恢复政府、社会正常活动,为了显示他不受恐怖威胁,9月11日晚上,虽然白宫仍有受到攻击的威胁,他仍决定返回白宫,并在白宫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借此显示:恐怖分子并不能阻断美国行政中心的运作。

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不仅局限于事件本身的直接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使美元相对主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实时从地域上波及欧洲及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2、〖对中国〗

可以看到的是,911事件前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和911事件后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美国反对恐怖活动的战争将引起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引发大国关系的互动。国际政治、军事、外交形势的变化肯定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应根据事态的发展及时进行跟踪研究,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为了尽量减少美国911事件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有所准备,未雨绸缪。不仅要关注美国911事件本身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更要研究美国和国际社会为对付恐怖活动所采取战略取向、策略取向和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及时跟踪研究911事件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

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可以主要依靠国内的巨大市场把经济搞好,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措施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刺激民间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通过制度创新和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及蓬勃发展的经济来吸引外资。

3、〖对世界〗

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反恐怖活动将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这次事件沉重地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世界里,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它是现代的魔鬼撒旦,它那阴冷的利爪,随时会夺取我们身边亲人的宝贵生命。恐怖分子可能随时随地用各种办法制造事端,打击世界金融和商品市场,瓦解人们的信心。国际投机基金也会兴风作浪,利浪,利用恐怖活动提供的机会进行投机活动,通过制造恐怖事件牟取暴利,增加金融风险。

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严厉打击恐怖活动;另一方面,应研究增加对国际战略商品的储备特别是石油储备的问题,尽量减少恐怖活动引发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起码在这点上中美的利益是一致的。

公元2007年9月12日《武汉晚报》的第32版国际观察版指出,在9.11事件中有2749人丧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指南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指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材料。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建议

第1部分是第1、2段,在9.11事件中,银行家爱德华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财产、名声,还是其他?爱德华拿起手机,开始拨打电话。第三个电话,是他最后的遗言,也是最重要的电话。电话内容是什么?课文偏偏用上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文似看山不喜平,因为这样的悬念,增加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得文章可读性更强。

第2部分是第3、4段,课文透露了前两个电话的通话对象,但是,他们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显然,爱德华在生命最后的短暂时刻,已经没有与他们讲话的时间了。他想起的是第三个电话,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3部分是第5~7段。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在最后关头依然卖了一个关子: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作者再次用将它掩藏起来。不仅使悬念进一步深化,也将这句话推到更为显要的位置。第三个电话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全文就是围绕它来展开。谜底终于揭晓,悬念终于解开。当那句话被放到报纸的醒目位置时,每一个读到的人都被它深深震撼。妈妈,我爱您!这一句留言是用生命来书写的!

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事件,但在平凡中那不平凡的母子之爱却那样打动人心。掩卷沉思,足以令人回味,使人久久难忘。本文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从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引导学生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他们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材料。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建议

第1部分是第1、2段,在9.11事件中,银行家爱德华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财产、名声,还是其他?爱德华拿起手机,开始拨打电话。第三个电话,是他最后的遗言,也是最重要的电话。电话内容是什么?课文偏偏用上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文似看山不喜平,因为这样的悬念,增加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得文章可读性更强。

第2部分是第3、4段,课文透露了前两个电话的通话对象,但是,他们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显然,爱德华在生命最后的短暂时刻,已经没有与他们讲话的时间了。他想起的是第三个电话,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3部分是第5~7段。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在最后关头依然卖了一个关子: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作者再次用将它掩藏起来。不仅使悬念进一步深化,也将这句话推到更为显要的位置。第三个电话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全文就是围绕它来展开。谜底终于揭晓,悬念终于解开。当那句话被放到报纸的醒目位置时,每一个读到的人都被它深深震撼。妈妈,我爱您!这一句留言是用生命来书写的!

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事件,但在平凡中那不平凡的母子之爱却那样打动人心。掩卷沉思,足以令人回味,使人久久难忘。本文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从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引导学生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他们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相关知识


概况

9.11事件(又称911、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过程

8:45,Boeing(波音)767-B-223ER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北楼,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92,遇难:92。

9:03,BoeingB-767-222同样地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南楼,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65,遇难:65。

9:45,Boeing757-223飞离杜勒斯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随后撞向五角大楼一角。机上人员:64,遇难:64。

10:20,BoeingB-757-222飞离纽华克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直向华盛顿飞去。随后高速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据猜测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阻止了这架飞机撞向目标。机上人员:45,遇难:45。

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人们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疑问为何选择这一天?

本来在美国911是作为报警电话号码的。恐怖分子选择9月11号是对美国的挑衅。

美国911报警电话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总统法律实施与司法管理委员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个统一的电话号码,以便于人们及时报告紧急事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很快宣布选择911作为报警电话号码。1968年2月,全国第一个911报警台在亚拉巴马州的哈利维尔设立。上世纪70年代后,911报警电话开始大量增加。1976年,17%的美国人可拨打该号码,1979年上升到26%,1987年为50%,而今已达到85%。美国大约50%的国土面积已接通911号码,其中95%是加强版系统,可提供每个呼叫者的姓名与位置信息。

正是这样恐怖分子才会选择9.11这一天对它进行袭击。

影响

1、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连白宫、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这次事件使美国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较重。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而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

事件发生后,布什立即采取适当行动,恢复政府、社会正常活动,为了显示他不受恐怖威胁,9月11日晚上,虽然白宫仍有受到攻击的威胁,他仍决定返回白宫,并在白宫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借此显示:恐怖分子并不能阻断美国行政中心的运作。

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不仅局限于事件本身的直接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使美元相对主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实时从地域上波及欧洲及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2、可以看到的是,911事件前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和911事件后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美国反对恐怖活动的战争将引起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引发大国关系的互动。国际政治、军事、外交形势的变化肯定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应根据事态的发展及时进行跟踪研究,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为了尽量减少美国911事件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有所准备,未雨绸缪。不仅要关注美国911事件本身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更要研究美国和国际社会为对付恐怖活动所采取战略取向、策略取向和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及时跟踪研究911事件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

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可以主要依靠国内的巨大市场把经济搞好,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措施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刺激民间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通过制度创新和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及蓬勃发展的经济来吸引外资。

3、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反恐怖活动将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这次事件沉重地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世界里,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它是现代的魔鬼撒旦,它那阴冷的利爪,随时会夺取我们身边亲人的宝贵生命。恐怖分子可能随时随地用各种办法制造事端,打击世界金融和商品市场,瓦解人们的信心。国际投机基金也会兴风作浪,利浪,利用恐怖活动提供的机会进行投机活动,通过制造恐怖事件牟取暴利,增加金融风险。

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严厉打击恐怖活动;另一方面,应研究增加对国际战略商品的储备特别是石油储备的问题,尽量减少恐怖活动引发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起码在这点上中美的利益是一致的。

公元2007年9月12日《武汉晚报》的第32版国际观察版指出,在9.11事件中有2749人丧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说课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说课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说教材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中刻画了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在911事件中,爱德华在知道自己没有生还机会的危急关头拨通了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对母亲说了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识。

(2)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品味作者优美的词句过程中,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三、说教法

品读悟情

四、说学法

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

(1)情况危急。

①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2)情感对比。

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助手、律师(事业、财产)

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拨打了第三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谁的电话呢?(母亲)(相机板书:母亲)

③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作答)

④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

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适当渗透本课在表达上的特点。(本课围绕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而展开,并层层设悬念。)

四、拓展阅读,交流资料

1.人最需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爱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特别是亲情之爱。)

2.学习小组交流汇报,阅读课外资料。

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交流一下。

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妈妈,我爱您!这简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

组织比赛 ,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比赛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杨红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
2.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策略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统计图表。
学具准备:彩笔。
三教材分析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个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组织比赛”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投篮比赛,想去看看吗?(生:想)那可要看仔细了,还要认真地数一数,看谁投进的球最多?.(课件播放比赛过程)
学生欣赏动画.
师:比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发言.(没记清)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大家说的不一样,看来光靠看,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你们要先想出一个又简单又好记的方法把每个小动物投篮的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好.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记录方法.
2师: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好方法?
学生汇报记录数据的方法:
生:小兔投进了,我在下面打“√”;小猴投进了,我在下面画“□”;小熊投进了,我在下面画“△”.
生::小兔投进了,我在下面打“0”。
生:小猴投进了,我在下面写“1”......
3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等符号来记录每种小动物投篮的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用各种符号记录的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板书课题)

《家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拾穗者高中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