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2)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平行线的特征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学会几何简单推理过程的书写。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平行线的性质有哪几条?
2.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有哪几个?你现在一共有几个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
解:(1)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互补。
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有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
二、教材精读
1.如图:(1)若∠1=∠2,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2)若∠2=∠M,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3)若∠2+∠3=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解:(1)∵∠1=∠2()
∴BF//()
(2)∵∠1=∠2()
∴BF//()
(3)∵∠2=∠M()
∴BF//()

2.如图所示:AB∥CD,如果∠1=∠2,那么EF与AB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1=∠2()
∴EF∥()
又∵AB∥CD()
∴∥(__________)

3.已知直线a∥b,直线c∥d,∠1=110°,求∠2,∠3的度数。
解:∵a∥b,且∠1=110°(已知)
∴∠2=∠1=
∵c∥d(__________)
∴∠1+∠3=()
∴∠3=180°-(等式的基本性质)
=180°-110°
=

实践练习:如图,选择合适的内容填空。
(1)∵AB//CD
∴=∠2()
(2)∵∠3=∠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1+=180
∴AB//CD()

模块二合作探究
1.如图,平行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分别交直线AB,CD于点G,M。GH和MN分别是∠EGB和∠EMD的角平分线,问:GH和MN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解:∵AB//CD()
∴∠EGB=()
∵GH和MN分别是∠EGB和∠EMD的角平分线(已知)
∴∠EGH=∠EGB
且∠EMN=
∴∠EGH=∠EMN
∴//(同位角相等,)

模块三:形成提升
1.填空
(1)如图,∵AC∥ED(已知)
∴∠A=_____()
(2)如图,∵AC∥ED(已知)
∴∠EDF=_____()
(3)如图,∵AB∥FD(已知)
∴∠A+____=1800()
(4)如图,∵AB∥FD(已知)
∴∠EDF+____=1800()
(5)如图,∵BD∥EC(已知)
∴∠DBA=_____(_____________)
∵∠C=∠D(已知)
∴∠DBA=______()
∴FD∥_____()
∴∠A=∠F()

2.如图所示,已知AD//BC,∠DBC与∠C互余,BD平分∠ABC,如果∠A=1120,那么∠ABC的度数是多少?∠C的度数呢?
模块四小结反思
本课知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2.内错角,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相等.6.两直线平行,互补.
二、我的困惑:

第四节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能了解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能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和、差。
2.能按照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能利用尺规作角的和、差、倍。
3.在尺规作图过程当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及简单的应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学习准备
1.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使A’B’=AB.
作法:(1)做一条射线A’C
(2)用圆规在截取A’B’=
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
教材精读
1.如图2—23,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
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
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
(1)请过C点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边
(2)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解:(1)“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相当于“过点C作∠ECD等于已知∠CAB.”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
作法:(1)作射线O’A’;
(2)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画
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3)以点O’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
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为圆心,长为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5)过点D’作射线O’B’.
模块二合作探究
1、如右图,已知线段a和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B,CD。
(1)利用圆规,在射线OA,OB,OC,OD上作线段OA’,OB’,OC’,OD’,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相等。
(2)依次连接A’,C’,B’,D’,A’.
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三形成提升
1.如图,已知线段a和b,直线AB与CD垂直且相交于点O.
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
(1)在射线OA,OB,OC上作线段OA’,OB’,OC’,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相等;
(2)在射线OD上作线段OD’,使OD’等于b;
(3)依次连接A’,C’,B’,D’,A’.
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如图∠α,∠β
求作:∠AOB,使得∠AOB=∠α-∠β
模块四小结反思
一、本课知识点:
二、我的困惑: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回顾与思考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梳理本章内容,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并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2.在丰富的情景中,抽象出平行线、相交线等几何模型,通过讨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平行线和相交线。
3.在认识操作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
2、多角度地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和证明。
【学习过程】
模块一
1.展示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2.方法总结:
模块二
典型例题
1.如图,已知: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请说明:AE⊥CF.

2.如图,已知,求的度数.

3.如图,已知∠EFB+∠ADC=180°,且∠1=∠2,试说明DG∥AB.

4.已知∠AOB及两边上的点M、N(如图)请用尺规分别过点M、N作OB、OA的平行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模块三形成提升
2.如图,BC∥DE,小颖用量角器分别画出∠ABC、∠ADE的角平分线BG、DH,想一想,小颖所画的这两条射线BG和DH会平行吗?为什么?(请你先用量角器画出这两条角平分线)

相关推荐

北师大七年级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学案及答案


2.1余角与补角
课型:
课程引人
下图中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示意图,图中的阴影为6个袋孔,如果一球按图示方向击出去,最后落入第几个袋孔?

课前预习
※自主阅读
阅读课本P59—P60,完成下面练习。
1、角是()
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B、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组成的图形
C、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D、由一条直线旋转而成的图形
2、互余的定义:如果,则称这两个角余角。
互补的定义:如果,则称这两个角补角。
互余、互补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_;
例:若∠1=25°,则∠1的余角等于°;∠1的补角等于°。
3、对顶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两边___,则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________。
例:(1)如图,∠AOB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
(2)如图,若∠AOC=52°,则∠BOD=____°。
※质疑问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研习
※知识理解
1、互余和互补的两个角,与它们的位置有关吗?
2、是不是相等的角就是对顶角?
※典例剖析
例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大10°,求这个角的度数。

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80°,OA平分∠EOC,求∠BOD的度数。

※反馈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一个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
②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
③若∠1+∠2+∠3=90°,那么∠1、∠2、∠3互为余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对顶角相等
C.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D.有公共顶点且又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求这个角的余角度数。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且∠AOC=∠AOD-80°,
求∠AOE的度数。

※小结提炼
1、若一个角为a,则它的余角可表示为_________,它的补角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对顶角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互余、互补和对顶角都只是针对______个角而言。

课后复习
※分层作业
A、必做题(限时10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分钟)
1、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这就是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图中∠1与∠2是对顶角吗?

2、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可以都是锐角吗?可以都是直角吗?可以都是钝角吗?

3、如图,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1+∠3=90°,∠2=∠3,如果∠2=58°,
那么∠1等于多少度,请说明你的理由。

4、如图,一棵树生长在30°的山坡上,树与山坡所成的角是多少度?请说明理由。

5、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2倍多30°,求这个角的度数.

B、选做题
6、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角度是多少?请画出图形,并指出所有的对顶角、互为余角的角、互为补角的角?图中有几对相等的角?

C、思考题
7、如图是一个3×3的正方形,求图中∠1+∠2+∠3+...+∠9的值。

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新版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3平行线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二、学习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三、学习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50-53页
(2)回顾:平行线有哪些判定方法?
(3)预习作业
1、如图,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并且AD∥BC,AB∥DC,若,则度,度。
2、如图,当∥时,;
当∥时,;

(二)学习过程
例1如图,已知AD∥BE,AC∥DE,,可推出(1);(2)AB∥CD。填出推理理由。
证明:(1)∵AD∥BE()
∴()
又∵AC∥DE()
∴()
∴()
(2)∵AD∥BE()
∴()
又∵()
∴()
∴AB∥CD()
变式训练:如图,下列推理所注理由正确的是()
A、∵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E∥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如图,已知AB∥CD,求的度数。

变式训练:如图,,已知AB∥CD,试说明

拓展:1、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试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EF∥AB,CD⊥AB,,试说明DG∥BC。

回顾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2.4用尺规作角
一、学习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二、学习重点: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作角的和、差、倍数等。
三、学习难点:作角的和、差、倍。
四、学习设计
(一)预习准备
(1)预习课本55-56页
(2)思考①什么叫尺规作图?②直尺的功能?圆规的功能?
(3)预习作业
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
(1)延长线段BA至C,使AC=2AB
(2)延长线段EF至G,使EG=3EF
(3)反向延长MN至P,使MP=2MN
(二)学习过程
1、(1)只用没有的直尺和作图成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时,直尺的功能是(1),(2)
圆规的功能是(1),(2)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直线l上取线段AB=aB、做
C、延长射线OAD、反向延长射线OB
例2作图
(1)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求作:∠AOB,使∠AOB=∠
(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
已知:∠1求作:∠MON,使∠MON=2∠1
(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
已知:∠1、∠2、求作:∠AOB,使∠AOB=∠1+∠2
(4)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
已知:∠1、∠2、求作:∠AOB,使∠AOB=∠2-∠1
回顾小结:常见作图语言:(1)作∠XXX=∠XXX。
(2)作XX(射线)平分∠XXX。
(3)过点X作XX⊥XX,垂足为点X。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1、概念:相交线、平行线、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垂直、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平行线。
2、公理:平行公理、垂直公理
3、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
(2)互余两角的性质;
互补两角的性质;
(3)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可得出;

平行线的判定:或或
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3、垂线段定理:
4、点到直线的距离:
7、辨认图形的方法
(1)看“F”型找同位角;
(2)看“Z”字型找内错角;
(3)看“U”型找同旁内角;
8、学好本章内容的要求
(1)会表达:能正确叙述概念的内容;
(2)会识图:能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概念所反映的部分图形;
(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吧概念的定义翻译成符号语言;
(4)会画图:能画出概念所反映的几何图形及变式图形,会在图形上标注字母和符号;
(5)会运用:能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计算。
例1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的平分线。试说明MG∥NH。

例2已知,如图
例3已知,如图AB∥EF,,试判断BC和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同位角B、是同位角
C、是同旁内角D、是内错角
2、已知:如图,AD∥BC,,求证:AB∥DC。
1、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的平分线。求证:MG∥NH。
证明:∵AB∥CD(已知)
2、已知:如图,
证明:∵AF与DB相交(已知)
∴=()
3、已知:如图,AB∥EF,.求证:BC∥DE
证明:连接BE,交CD于点O
4、已知:如图,CD⊥AB,垂足为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EF⊥AB,垂足为E,且,,求的度数。
解:∵CD⊥AB,EF⊥AB(已知)
∴()
5、如图,已知。
推理过程:∵()
(已知)
∴(等量代换)
6、已知AB∥CD,EG平分,FH平分,试说明EG∥FH。
推理过程:∵AB∥CD(已知)
∴=()
∵EG平分,FH平分()
7、如图,已知AB⊥BC,BC⊥CD,,试说明BE∥CF。
推理过程:∵AB⊥BC,BC⊥CD()
∴()

又∵()
∴()

8、如图,BE∥CD,,试说明
推理过程:∵BE∥CD()
∴()
∵(已知)
9、如图,DE⊥AO于E,BO⊥AO,FC⊥AB于C,,试说明OD⊥AB。
推理过程:∵DE⊥AO,BO⊥AO(已知)
∴DE∥()
∴()
∵FC⊥AB(已知)
∴()
10、如图,BE平分,DE平分,DG平分,且,试说明BE∥DG.

推理过程:∵BE平分,DE平分()
∴,()
∵(已知)
∴=180°
∴∥()
∴()
∵DG平分(已知)
∴()
∴()
∴BE∥DG()

初一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导学案


2.3平行线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二、学习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三、学习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50-53页
(2)回顾:平行线有哪些判定方法?
(3)预习作业
1、如图,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并且AD∥BC,AB∥DC,若,则度,度。
2、如图,当∥时,;
当∥时,;

(二)学习过程
例1如图,已知AD∥BE,AC∥DE,,可推出(1);(2)AB∥CD。填出推理理由。
证明:(1)∵AD∥BE()
∴()
又∵AC∥DE()
∴()
∴()
(2)∵AD∥BE()
∴()
又∵()
∴()
∴AB∥CD()
变式训练:如图,下列推理所注理由正确的是()
A、∵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E∥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如图,已知AB∥CD,求的度数。

变式训练:如图,,已知AB∥CD,试说明

拓展:1、如图,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试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EF∥AB,CD⊥AB,,试说明DG∥BC。

回顾小结:
1、说说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角的关系
3、证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质。
2.4用尺规作角
一、学习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二、学习重点: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作角的和、差、倍数等。
三、学习难点:作角的和、差、倍。
四、学习设计
(一)预习准备
(1)预习课本55-56页
(2)思考①什么叫尺规作图?②直尺的功能?圆规的功能?
(3)预习作业
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
(1)延长线段BA至C,使AC=2AB
(2)延长线段EF至G,使EG=3EF
(3)反向延长MN至P,使MP=2MN
(二)学习过程
1、(1)只用没有的直尺和作图成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时,直尺的功能是(1),(2)
圆规的功能是(1),(2)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直线l上取线段AB=aB、做
C、延长射线OAD、反向延长射线OB
例2作图
(1)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求作:∠AOB,使∠AOB=∠

(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
已知:∠1求作:∠MON,使∠MON=2∠1

(3)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
已知:∠1、∠2、求作:∠AOB,使∠AOB=∠1+∠2
(4)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
已知:∠1、∠2、求作:∠AOB,使∠AOB=∠2-∠1

回顾小结:常见作图语言:(1)作∠XXX=∠XXX。
(2)作XX(射线)平分∠XXX。
(3)过点X作XX⊥XX,垂足为点X。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全章知识回顾
1、概念:相交线、平行线、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垂直、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平行线。
2、公理:平行公理、垂直公理
3、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
(2)互余两角的性质;
互补两角的性质;
(3)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可得出;

平行线的判定:或或
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3、垂线段定理:
4、点到直线的距离:
7、辨认图形的方法
(1)看“F”型找同位角;
(2)看“Z”字型找内错角;
(3)看“U”型找同旁内角;
8、学好本章内容的要求
(1)会表达:能正确叙述概念的内容;
(2)会识图:能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概念所反映的部分图形;
(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吧概念的定义翻译成符号语言;
(4)会画图:能画出概念所反映的几何图形及变式图形,会在图形上标注字母和符号;
(5)会运用:能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计算。
例1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的平分线。试说明MG∥NH。

例3已知,如图AB∥EF,,试判断BC和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同位角B、是同位角
C、是同旁内角D、是内错角

2、已知:如图,AD∥BC,,求证:AB∥DC。

证:∵AD∥BC(已知)
∴()
又∵(已知)
∴()

∴AB∥DC()

几何书写训练
1、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的平分线。求证:MG∥NH。
证明:∵AB∥CD(已知)
∴=()
∵MG平分(已知)
∴==()
∵NH平分(已知)
∴==()
∴=()
∴=()
2、已知:如图,
证明:∵AF与DB相交(已知)
∴=()
3、已知:如图,AB∥EF,.求证:BC∥DE
证明:连接BE,交CD于点O
∵AB∥EF(已知)
∴=()
∵(已知)
∴—=—()
∴=()
∴∥()
4、已知:如图,CD⊥AB,垂足为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EF⊥AB,垂足为E,且,,求的度数。
解:∵CD⊥AB,EF⊥AB(已知)
∵(已知)
∴()
5、如图,已知。
推理过程:∵()
(已知)

6、已知AB∥CD,EG平分,FH平分,试说明EG∥FH。
推理过程:∵AB∥CD(已知)
∴=()
∵EG平分,FH平分()
∴,()
∴()
∴EG∥FH()

7、如图,已知AB⊥BC,BC⊥CD,,试说明BE∥CF。
推理过程:∵AB⊥BC,BC⊥CD()
∴()

又∵()
∴()
∴BE∥()

8、如图,BE∥CD,,试说明
推理过程:∵BE∥CD()
∴()
∵(已知)
∴()
∴BC∥()
∴()

9、如图,DE⊥AO于E,BO⊥AO,FC⊥AB于C,,试说明OD⊥AB。
推理过程:∵DE⊥AO,BO⊥AO(已知)
∴DE∥()
∴()
∴()
∴OD⊥AB()

10、如图,BE平分,DE平分,DG平分,且,试说明BE∥DG.

推理过程:∵BE平分,DE平分()
∴,()
∵(已知)
∴=180°
∴∥()
∴()
∵DG平分(已知)
∴()
∴()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