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导学案及答案

小学宪法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3

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导学案及答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导学案及答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导学案及答案
1.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美国联邦制下的总统制共和政体
(1)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行分权。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①联邦政府拥有征兵、征税、发行货币、制定度量衡、制定工商政策,主持军事、外交、邮政和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而地方政府拥有宪法未明文规定的各项大权。
②宪法范围内中央和地方可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地方政府的活动,各州都保留自己的议会,可以制定本州的法律。但各州的法律如果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必须服从联邦宪法。
(2)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三权分立——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
●典型例题1: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思想是()
A.议员和总统都由选举产生B.中央政府权力超过地方权力
C.总统、国会、最高法院间相互牵制D.不纳税者不享有权利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比较项目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国家性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经济基础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私有制
政党制度都实行两党制
议会制度都实行两院制,且议会都具有立法权
不同点国家元首职位总统国王
产生方式人民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世袭产生
有无任期任期制(4年,可连任两届)终身制
有无实权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统帅)无(“统而不治”,权力象征)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
政府产生总统任命,国会通过议会产生
权力中心总统议会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三者关系政府(内阁)有国家元首任免,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国会负责;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与监督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
●典型例题2: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④均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010年,海南单科,10)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
A.代议制B.分权制C.共和制D.联邦制

1.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遇到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解决”主要是因为()
A.问题太多B.南北矛盾C.政治体制D.外国威胁
2.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3.下列关于1787年宪法表述正确的是:①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各州选出选举人组成选
举团选举总统;③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④美国总统享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行政权()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
4.1787年宪法的保守性和局限性表现在:①民主性不够广泛;②允许奴隶制存在;③不承认所
有成年人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1.“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非)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占
今官家(皇帝)之局。”文中的“大酋”()
A.选民直选产生,职位不能世袭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C.拥有绝对权力,有权解散国会D.代表国家形象,没有实际权力
2.《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l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
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为“警惕”专制政治,“制
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
提出弹劾;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的批准;④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在美国,“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这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B.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C.议会主权原则、总统制原则D.法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专题七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
参考答案(022)

题号12
答案CB


题号1
答案D


题号1234
答案CABD


题号123
答案BBB

扩展阅读

美国1787年宪法教案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通史概要:
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它形式上代表着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但总体上看,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也就是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同时这对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代议制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是国家权力得以实现的主要形式。公民通过由自己的意愿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最初是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发明,到现代才实现了与民主制度的结合)

第二节美国1787年宪法
教案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再现、分析材料,建构知识框架;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体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分析,来了解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建议:
(1)、关于“年轻美国的窘境”一目,由老师引导学生从独立战争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在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等方面来认识强化中央政府,制定一部完备宪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关于1787年宪法,建议教师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内容,来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认识。①1787年宪法的制定:时间、地点与制宪会议的召开。②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③1787年宪法的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分权与制衡”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通过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④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意义。教师可提供相关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当然,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评价结论。具体表现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⑤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特别在印第安人和黑人的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在这里,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今天美国的现实,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美国今天的人权问题。
(3)、关于从“邦联”到“联邦”一目,主要介绍了1787年宪法在实践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财政、外交、对外贸易、国家安全等角度介绍了制宪后稳固的资产阶级和大种植园主的统治秩序以及美国发展的新气象。以使学生能体会到前后明显不同的变化。
(4)、关于“两党制的雏形”一目,教师可适当补充材料,帮助学生认识两党制的形成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两党的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5)、分析和对比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但是,他们的政体不一样,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就有。但是,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如英国。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也是自古就有。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指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又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力,如美国。

《苏武传》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武传》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到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重点难点】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知识积累】
1.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 (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2.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一:理清情节脉络,给各部分添加小标题
学生活动二: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李陵劝降对苏武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其他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活动四:在第三、四段的叙述中,主要体现了苏武的什么精神?结合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的?

《陈情表》第二课时导学案


吕四中学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陈情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评价:

1.一词多义

(1)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但以刘日薄西山()

(3)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5)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解释下列成语: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乌鸟私情结草衔环

3.翻译语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二、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一)、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二)、讨论

1.、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

2、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艺术特点

(1)、构思艺术

(2)、语言艺术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再举例说明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

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

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

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再举例说明

三、当堂反馈:

1、下面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

B.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祖母早被疾病缠绕,经常卧床不起

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和媳妇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

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ì)牛:雌牛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将异居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结庵:搭建草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但归,不烦守也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C、若遇盗,当来告令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D、果得盗葱者如言果得

1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怀之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称代前文的“葱”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
[回答]化学平衡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化学平衡的特征:(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压强)保持不变。(2)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过渡]尽管就这么几句话,但真正在学习中能否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还需大家对该概念及相关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不仅包括上边大家回答的那些,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和讨论的主题——化学平衡常数。
[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
[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标题三下面的内容以及浓度关系数据表,分析并验算表中所给的数据,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29表2—1,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并归纳。
[总结]一定温度下: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为多少,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这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板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练习]计算平衡常数: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平衡时

c(CO)c(H2O)c(CO2)c(H2)c(CO)c(H2O)c(CO2)c(H2)
000.010.010.0050.0050.0050.005
结论:达到平衡时=1.0(常数)
[启发]刚才得出的平衡常数K是由一个特殊的反应引出的,其,但如果对于任意一个可逆化学反应:mA+nBpC+qD其平衡常数K又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即K=
[板书]2.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
mA+nBpC+qD
K=
[提问]化学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化学平衡的又一特征,那么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有什么意义呢?
[回答]了解K的意义并回答:可以从平衡常数K的大小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只受温度影响,K越大,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对反应物浓度的比越大,也就是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板书]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K只受温度影响,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的转化率?
[回答]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100%?
[讲解]根据平衡常数K的定义和表达式可知,即使是同一反应,若反应方程式书写不同则K的表示方式也不同。再则,这里所谓的浓度指的是气体或溶液的浓度,对于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规定为常数1,可以不写。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①PCl5(g)PCl3(g)+Cl2(g)
②2HI(g)H2(g)+I2(g)
③CaCO3(s)CaO(s)+CO2(g)
④Fe3O4(s)+4H2(g)3Fe(s)+4H2O(g)
[解析]在写表达式时注意③、④中固体物质的浓度为1,不写出。
[答案]①K=,②K=,③K=c(CO2),④K=
[例1]:
[讲解]
[例2]:
[讲解]
[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已知t℃,pkPa时,在容积为VL密闭容器内充有1molA和1molB。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应A(g)+B(g)C(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欲使温度和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内充入2molA和2mol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容积为,C的体积分数为。
(2)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使1molA和1mol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40%,则该密闭容器的容积为。
2.对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满足以下关系:=K(为一常数),K称为化学平衡常数,其反应的K值只与温度有关。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Q。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3)在850℃时,若设x=5.0和x=6.0,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

[板书设计]
三、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
mA+nBpC+qD
K=
3.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K只受温度影响,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例1]:
[讲解]
[例2]: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