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复习课学案鲁教版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七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复习课学案鲁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复习课学案鲁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复习课学案鲁教版

第19课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重庆谈判”。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重庆谈判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A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指出的“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等内容,使学生感知,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可采用计算机投影或播放录像中共“七大”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时的国内局势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C讲授新课:
一、重庆谈判:
1.向学生提出问题:
(1)这幅图中的内容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的做法是什么?
(2)你想想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启发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其他有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从而认识到美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
2.蒋介石耍出政治欺骗手法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3.中共采取政治反击赴重庆谈判。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投影展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资料,教师在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提出问题:(1)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毛泽东是否应邀到重庆谈判?(3)他为什么要冒风险去谈判?(4)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5)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建议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教师结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图和《双十协定》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反动派坚持内战方针,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不可能改变既定方针;但中共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在政治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二、“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爆发。教师应强调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是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2.西北战场战况。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投影《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图,提出问题:图上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如何?由学生依图回答问题,用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D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本课涉及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较量。这部分内容不易理解。教师的教法尽量灵活多样,尽量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并积极运用计算机、投影、影片、录像等进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发掘本课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E练习: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想想看,他们谁说的对?
对话:男孩: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这个作用可真不小!
女孩:不对!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
F作业:活动与探究-------小讨论:小讨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附板书设计:
一、重庆谈判
1.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2.“双十协定”的签订
二、“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爆发。教师应强调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是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2.西北战场战况。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扩展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复习课学案鲁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复习课学案鲁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复习课学案鲁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三、讲授新课:
1.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由老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
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
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四、小结: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五、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六、作业: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答。

附:板书设计
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1894年,结束于1895年
二、甲午中日战争四次战役:
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中日双方代表,内容,影响
1.时间:1895年
2.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危害:《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教案

历史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重点:重庆谈判;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难点: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认知《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四幅插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互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能够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要在中国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的本质。通过阅读“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的内容,共同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国民党反动派政治欺骗的手段和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思考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和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因,初步认识是由于中共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探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2页,阅读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分析了中国存在的两个前途。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抗战胜利后,人民并不能实现安居乐业,在美国支持下的蒋介石政府又玩起了“假和平,真内战”的花样,在1945年8月份,蒋介石连续三次打电报给毛泽东,邀请他去重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那么,毛泽东去了吗?中共是怎样争取和平民主的?
(板书)一、重庆谈判
⒈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8页“重庆谈判”一目的内容。
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怎样?
答: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问: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答:扶蒋反共。
问:美国的扶蒋和蒋介石的发动内战准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美国在蒋介石的要求下,派飞机、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多万人运到华北、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国民党还收编五十多万伪军,作为抢夺胜利果实的“先遣军”,蒋介石任命一些汉奸头子为“总司令”“总指挥”。
课本第88页的“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图表明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已是势在必行。既然如此,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呢?
答: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问:蒋介石的具体打算是什么?
答:蒋介石发动内战是蓄谋已久的。他假意坚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并把他每次给毛泽东的电报都在报刊、广播中大肆宣传。如果毛泽东不去谈判,国民党就会把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加在共产党头上。正如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所说的:“我们明知道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问:如果毛泽东去了重庆,蒋介石会怎么办?
答:在谈判桌上压迫共产党让步。
假如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你认为毛泽东是否应该赴重庆谈判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89页的“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图,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表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赴重庆,争取和平、民主。
由上面的所有内容,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抗战胜利之初的中国国内形势特点。
答: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和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同学们,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由于始终高举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旗,坚持敌后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博得了人民的信任。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有一百二十多万党员的大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到近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一亿人,人民军队发展到一百二十余万人,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万人。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提出,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党的任务就是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
二战后,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外扩张,企图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后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所说,他们当时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因此美国采取了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内战前线的做法。
在1945年8月11日,国民党最高统帅部便命令国民党军队:“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一面却命令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同时命令沦陷区的伪军“维持治安”,只准接受国民党军队的收编。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共产党作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国际上也反对中国发生内战;而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向延安接连发出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目前各种重要问题”。他的算盘是这样打的:如果毛泽东不来,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来了,则可以利用“和平谈判”来麻痹共产党,诱使它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还可以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真诚的愿望。中共中央认为:第一,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强烈愿望,只要有可能,党就应该以争取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是有可能争取实现国内和平局面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该积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利的。第三,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究竟是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和平民主局面能否实现,并不取决于党和人民的善良愿望。因此,在努力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局面的同时,党没有丧失警惕,没有放弃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
(板书)⒉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
请同学们讨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为什么?如果不能,毛泽东有没有去重庆谈判的必要?

回答一: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是既定的,毛泽东去重庆也改变不了。
回答二:毛泽东有去重庆谈判的必要。去了可以揭穿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
回答三:积极争取和平,有利于解放区的备战。
回答四:可以向国统区民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让人民加深对共产党的了解。
回答五:广交朋友,扩大影响。
……
问:重庆谈判的结果怎样?
答: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双十协定”的签订,是抗战后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产物。但正如毛泽东同志讲过的,这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事实证明,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
1945年12月初,国民党用来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已达一百九十万人以上。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板书)二、转战陕北——战略防御阶段
⒈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6页的“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表。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国共力量相差悬殊,无怪乎蒋介石宣称要“三个月消灭中共”。
对此,中共作了正确的估计。毛泽东在1946年8月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增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
从1946年6月到10月,在解放战争的头四个月里,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区的城市一百五十三座,人民军队也收复解放了城市四十八座,并歼敌二十九万八千人。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人民军队逐步扩大歼灭战的规模,又经过四个月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共四十一万人。国民党军队侵占解放区城市八十七座,人民军队则收复和解放城市八十七座。由于有生力量大量被歼灭,占领人民军队弃守的地方又需要分兵守备,国民党军队战线太长与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国民党军队终于丧失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能力,它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消灭人民力量的计划随之破产。
(板书)⒉转战陕北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对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抽调兵力企图首先消灭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再将主力转用于其他战场。
在陕北,国民党军投入胡宗南等部二十五万人的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敌我兵力比例为10∶1,我军处于绝对劣势。我军在延安以南顽强地进行了六昼夜的阻击战,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然后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撤出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陕北有着群众基础好、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等有利条件。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指挥下,遵照中央方针,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四十五天内,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而后转战西北方向,并在沙家店战役中全歼胡宗南部整编第三十六师。到8月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
请同学们思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进攻?
回答一:党中央根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制定了“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回答二:党中央、毛泽东的亲自指导。
回答三: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
回答四: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军事上的胜利主要是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人民解放军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从1946年7月起至1947年6月止,人民军队在一年的内线作战中,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共歼敌一百一十二万人,自己的总兵力发展到一百九十多万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军队结束战略防御阶段,以新的态势跨入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其标志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板书)三、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阶段
问:解放战争第一年的作战地区主要在什么地方?
答:在解放区。
问:对于人民解放军来说,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他们处于什么阶段?
答: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问:同学们想一想,战争在解放区内进行,对解放区有何影响?
答:破坏社会生产,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削弱人民解放军的力量。
问:如果把战争引向国统区,那结果会怎样呢?
答:把国民党军队带给解放区的影响还给国民党,可以加速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问:把战争引向国统区需要什么条件呢?
答:人民解放军首先需要打退进攻解放区的敌人,然后抓住时机转入战略进攻。
正确。到1947年夏天,战略进攻的条件就具备了。
同学们,战略进攻的开始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问:为什么选择大别山地区作为战略进攻的目标?
答:⒈当时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而大别山地区力量薄弱;⒉挺进大别山,可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1947年6月30日夜,从山东东阿至河南濮县约150公里地段上渡过了黄河。蒋介石企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黄河与运河的三角地带或逼我军再过黄河去。刘邓乘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进大别山”的指示,于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18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八九十里,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河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26日,渡过淮河。27日,进入大别山区。进到大别山区以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主力打运动战。至10月底,歼敌3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完全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1946年7月被迫撤离)。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与此同时,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国民党反动派政治欺骗的手段和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复习课学案2鲁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复习课学案2鲁教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七年级历史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复习课学案2鲁教版

第24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联系旧有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和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考生看榜图》,质疑此图反映了什么?并对此做简要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必须进行变革。从而引而新内容的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2.了解中国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3.了解近代后期进步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自学指导:
自学要求: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出基本的知识点,自学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同学之间补充完善,完成自学任务。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京师大学堂》、鲁迅、《义勇军进行曲》等相应的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
1.我国近代前期的新式教育体制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2.近代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什么?
3.完成下表:
近代进步文学、艺术家作品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废除的时间起点是1906年。
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然后指出: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历史赋予民国时期文化的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进步的文学艺术家都是高奏主旋律的。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上任何一位文学家或艺术家的代表作,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揭示其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激励人民英勇奋斗的巨大号召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然后,启发学生效法教师,选择课本上另外一位文学家或艺术家的代表作去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指导学生按文学、艺术分类,编制“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这一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或在课上完成,或在课下完成。这一活动对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是有帮助的。
教师点拨: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后来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废除科举制度。
师生探究:
1.清朝晚期为什么要变革教育制度?
2.对照《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课时与今天课程、课时设置,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3.出示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段,播放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看他们各主要怎样的主题思想?
教师点拨:
1.清朝的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为清朝统治者培养了忠实的奴仆。而清朝后期随着闭关政策的破产,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科举制度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形势的需要,所以清政府开始逐步变革教育制度,向新式教育制度迈进。
2.《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课,我们的课程表没有。它里面没有我们今天的化学、音乐等课程。另外,我们今天的政治课它叫“修身”,数学课它叫“算学”,生物课它叫“博物”,美术课它叫“图画”,体育课它叫“体操”。
两者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有“读经”“讲经”,而且所占课时比例很大,反映出它还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色彩。
3.鲁迅的《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大胆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批判了黑暗的封建制度。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激发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争取民族解放的信心和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课堂延伸:
1.如果你生活在清朝晚期,你会从哪个方面来培养自己?为什么?
2.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激励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政权也得到了巩固,再把它作为国歌,是否已经过时了?
教师点拨:
1.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着想,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志和信心。现在我们受剥削受奴役的历史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我国现在仍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还比较落后,而且世界上的一些反华势力也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破坏,妄图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义勇军进行曲》激励全国人民勿忘过去,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没有过时。
总结:
按照下面的纲要信号梳理本课知识:
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科举制度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文学艺术家文学家作者作品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郭沫若《屈原》茅盾《子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艺术家徐悲鸿《愚公移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