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专题复习 [鲁教版]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11

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专题复习 [鲁教版]。

新课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全册

专题一 人口与环境

一、考纲要求: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人口政策。

人口移动的类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世界人口的分市。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二、典型例题分析:

1.(06年文综重庆卷)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C.传统型和过渡型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1)人口再生产类型概念、类型及特点。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根据各种柱状的长短,结合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很容易得出a、b、c所代表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2)由柱状统计图可知C为现代型,在现代社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答案】D B

2.(06年 江苏卷)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回答:

精选阅读

新课程高中选修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全册)


高中地理选修鲁教版环境保护全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知识结构

环境及其分类

 分类 环境与自然资源

人类环境 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系统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概念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按表现形式

 分类

 按发生先后顺序及机制

环境与环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发展

问题 及其实质巨大的人口压力

 原因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环境问题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产生原因和实质 实质

全球性环境问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经典分析--高中地理必修3(鲁教版)


《课标说明》教学总要求:

1.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即学会学习相同或类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同一类区域问题往往具有共性。

2.同时,每个案例都难以研究某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因此,有必要补充一些相关的其他实例,以弥补已有案例中未能包括的内容和方法。因为不同的区域间总有一定差异。

《课标说明》教学注意:

关于发展问题:关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抓好两个发展:(1)区域自身的发展(有基本规律-用案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某区域与相关区域的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利弊影响。

关于方法能力:不仅要掌握地理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掌握研究方法,增减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导学探究题解析 [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导学探究题解析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⑴天体系统的层次是怎样的?

天体和天体系统是两个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的概念。天体是宇宙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其有不同的层次和级别,注意它们间的从属和并列关系。

⑵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导致地球磁场中的小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在高纬度的夜空中,经常能看到绚丽的极光。

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如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

⑶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尤其是高级智慧生物主要得益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和安全的宇宙运行环境。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了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变化不至于变化剧烈,保证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地球很早出现了海洋(使地球早期形成的单细胞生命,免受紫外线的杀伤)等。

鲁教版必修第三册导学探究题(全册) [鲁教版]


章节

导 学 探 究 题 内 容

1.1

1、什么是区域?

2、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区域划分为哪些类型?

3、区域的空间尺度是如何划分的?

4、区域有哪些特征?

5、在青藏高原上高寒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6、区域为什么具有开放性特征?

1.2

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哪些方面?

3、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4、日本工业为什么具有“临海型”的特点?

5、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6、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

1.3

1、在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区域有什么特征?

2、美国“钢都”匹兹堡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芝匹带”形成后,面临哪些问题?匹兹堡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匹兹堡是如何变成“知识城”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单元

活动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搜集的资料内容主要是什么?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3、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4、比较法的含义和优点是什么?

5、区域差异的分析、比较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6、如何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2.1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时间及前提?

2、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局限及产生的后果?

3、人地伙伴论的产生时间?

4、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各是什么?

2.2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由哪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哪个文件明确定义了可持续发展?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

1、我国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行动纲领?

2、我国的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的资源状况如何?

4、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

5、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6、我国的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稳定战略各包括哪些内容?

单元

活动

1、小区域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小区域调查的步骤是怎样的?

3.1

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什么?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如何?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土壤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哪两方面?

5、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1

6、黄土质地有什么特殊性?

7、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什么?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中心是什么?

10、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小流域综合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2

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机械、纺织工业属于传统工业吗?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工业结构有什么区别?

4、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炼焦、电力、煤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部门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吗?

5、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等工业发展最早,因而是鲁尔区的主导产业吗?

6、鲁尔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7、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内、外因是什么?

8、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布局方式与鲁尔区相同吗?

3.3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有何特征?

2、我国的大河中,从水量、流域面积看最大的河流是哪条?

3、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哪里?为什么?

4、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工程有哪些?

5、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是哪里?主要输往哪些地区?

6、西电东送工程中,山西作为能源输出地,其电能的主要供给形式是什么?湖北省呢?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路径如何?

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单元

活动

1、数字地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1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

2、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

3、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哪三大经济区?

4、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 流域的城镇较少外,

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为什么?

5、长江三峡包括?试从水文、地质、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为什么三峡大坝坝址选在三斗坪?

6、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问题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7、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2

1、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征?

2、东北地区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荒地有哪些优势?

3、读课本图4-2-8,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有何特点?

4、黑土有哪些优缺点?怎样提高其土壤肥力?

5、针对东北地区林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都采取了哪些发展对策?

4.3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特点?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整治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单元

活动

1、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2、一般而言,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主要包括 、区域特征、 、存在问题、________、重点开发整治地带和重点项目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