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鲁教版必修一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11

鲁教版必修一参考答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教版必修一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B 5.D 6.B 7.B 8.D 9.D 10.A

二、综合题

11.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7)(8)(4);(6)(9);(2)(5)(3)(1)

12.(1)太阳;太阳质量占太阳系的99.86%

(2)使地球获得稳定的热量来源,使生命的演化有一个稳定的宇宙环境

(3)水星;金星;火星 (4)自西向东;正圆 (5)火星 木星 (6)巨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地理意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D 5.D 6.B 7.B 8.B 9.D 10.D

二、综合题

11.(1)D;F

(2)西;东 (3)C;E (4)南;北

12.(1)北 (2)9;14 (3)7月7日;7;7;8

相关阅读

2013年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学案导学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4、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
学习重难点:大气的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
2.
大气成分作用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和杂质
3.大气垂直分布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空气显著,天气现象复杂
(2)平流层:大气主要靠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大气以为主。
(3)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吸收:具有
太阳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
三、大气的运动
原因:地面
1、热力环流:过程:
大气运动的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风、风、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并指向低压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大气逆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太阳辐射
2.下列说法真确的是()
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
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
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3.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紫外线区B.可见光区C.红外线区D.X射线区
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海拔高低差异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太阳辐射能纬度差异D.各地的气压差异
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低纬环流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环流
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地心引力D.冷热不均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8.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9.读“热力环流等压线剖面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有()
10.有关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有()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并反射无线电波
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D.对流层厚度无明显季节变化
二、综合题
11.读“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2)A层大气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是:
(3)产生大气对流运动的层。(填出字母,以下同)
(4)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层,其有利条件是;天气复杂多变的是层。
12.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而是成一夹角。
1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近地面何点是高压区?
何点是低压区?
(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风。
(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陆地或海洋)。

参考答案
ADBCCACBBDAC
11、(1)温度,气压,密度(2)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3)A(4)B水平运动A
12、(1)高低(2)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3)BD(4)水平气压梯度力高低(5)地转偏向力右左地转偏向力(6)地转偏向力摩擦(7)平行13、CA逆时针西北陆地

鲁教版必修第三册导学探究题(全册) [鲁教版]


章节

导 学 探 究 题 内 容

1.1

1、什么是区域?

2、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区域划分为哪些类型?

3、区域的空间尺度是如何划分的?

4、区域有哪些特征?

5、在青藏高原上高寒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6、区域为什么具有开放性特征?

1.2

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哪些方面?

3、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4、日本工业为什么具有“临海型”的特点?

5、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6、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

1.3

1、在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区域有什么特征?

2、美国“钢都”匹兹堡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芝匹带”形成后,面临哪些问题?匹兹堡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匹兹堡是如何变成“知识城”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单元

活动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搜集的资料内容主要是什么?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3、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4、比较法的含义和优点是什么?

5、区域差异的分析、比较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6、如何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2.1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时间及前提?

2、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局限及产生的后果?

3、人地伙伴论的产生时间?

4、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各是什么?

2.2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由哪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内涵)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哪个文件明确定义了可持续发展?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

1、我国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行动纲领?

2、我国的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的资源状况如何?

4、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

5、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6、我国的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稳定战略各包括哪些内容?

单元

活动

1、小区域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小区域调查的步骤是怎样的?

3.1

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什么?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如何?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土壤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哪两方面?

5、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1

6、黄土质地有什么特殊性?

7、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什么?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中心是什么?

10、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小流域综合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2

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机械、纺织工业属于传统工业吗?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工业结构有什么区别?

4、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炼焦、电力、煤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部门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吗?

5、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等工业发展最早,因而是鲁尔区的主导产业吗?

6、鲁尔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7、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内、外因是什么?

8、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布局方式与鲁尔区相同吗?

3.3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有何特征?

2、我国的大河中,从水量、流域面积看最大的河流是哪条?

3、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哪里?为什么?

4、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工程有哪些?

5、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是哪里?主要输往哪些地区?

6、西电东送工程中,山西作为能源输出地,其电能的主要供给形式是什么?湖北省呢?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路径如何?

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单元

活动

1、数字地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1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的?

2、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

3、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哪三大经济区?

4、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 流域的城镇较少外,

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为什么?

5、长江三峡包括?试从水文、地质、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为什么三峡大坝坝址选在三斗坪?

6、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问题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7、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2

1、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征?

2、东北地区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荒地有哪些优势?

3、读课本图4-2-8,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有何特点?

4、黑土有哪些优缺点?怎样提高其土壤肥力?

5、针对东北地区林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都采取了哪些发展对策?

4.3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特点?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整治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单元

活动

1、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2、一般而言,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主要包括 、区域特征、 、存在问题、________、重点开发整治地带和重点项目等内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编写:刘龙华审稿:陆其勇
考试要求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
率和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
发展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甚至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高、、低
(型)高、、高
(型)高、低、高
(型)低、、低
(型)
开始出现的
时间、国家农业社会时期出现在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一般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开始进入这个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一般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进入这个阶段国家
目前分布地区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大多数
国家大多数
发达国家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
自然增
长率水平人口问题典型国
家举例
表现后果对策
发达
国家保持较
水平人口增长
和人口
化劳动力、青壮年负担
等采取鼓励
的政策,并接纳来自
发展

国家水平较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以及0∽14岁的少儿比重
等问题不利于

问题的解决大多赞同实行
政策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练习巩固
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题:
3.1950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B.迅速增长C.速度加快D.保持稳定
4.从图示来看,177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
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A.美国、加拿大B.澳大利亚、韩国C.巴西、埃及D.中国、新加坡
8.自然增长率迅速提高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D.“低速增长”阶段
9.在新的世纪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10.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
C.失业问题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鲁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字音字形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结合文体特点,体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回顾预习

解析:B项“莎”应读“suō”。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宛然敛倨丰姿花蕊B.翩然凌空清淅飘渺

C.沧桑亘古荒芜坚忍D.归窠截瘫车辙邂逅

答案:C

解析:A项“倨”为“裾”;B项“淅”为“晰”;D项“窠”为“巢”。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B.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C.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D.年年月月我都到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答案:C

解析:A项中问号应改为句号;B项中“轻松一点”和“安排”之后都应用问号;D项中问号应改为句号。虽然A项与D项中有“怎样”与“什么”,但它们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语气。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花未眠是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

B.我喜欢他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C.就说文学吧,今天的歌人如同今天的小说家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

D.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

答案:A

解析:B项有歧义,不同停顿有不同的理解,“石膏/套制的”或“石膏套/制的”;C项“歌人”与“小说家”对换;D项在“所画的小狗”后加上“形象”。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5.文中的“好处”指的是()

A.因为不能朗照,周围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恬静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

答案:C

解析:C项表述符合文章“不静—求静—得静—出静”的结构,并与文章主旨相符合。

(二)阅读《我与地坛》第一节中的以下文字,完成6—7题。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6.文中写地坛这“古园”等“我”,用“剥蚀”“淡褪”“坍圮”等动词领起的动宾短语,采用的修辞方法有()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

答案:BD

解析:“古园”等“我”是拟人手法,三个动宾短语构成排比。

7.上述修辞方法不能表现的是()

A.地坛历尽沧桑B.地坛在等待“我”的出生

C.地坛的陈旧和破败不堪D.地坛的荒芜冷落

答案:B

解析:“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显然表现的是“历尽沧桑”,而不是B;排比句表现的是破败和荒芜。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十分清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③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8.文章一开头就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其用意是()

A.点明小屋的位置,为描写作铺垫。B.点明山屋一体,突现小屋的自然美。

C.运用对比,表现小屋的小巧玲珑。D.运用映衬,突现小屋的艺术美。

答案:A

解析:采用比喻手法来说明小屋的位置,从②③两段就可看出来。

9.第③段,作者对小屋描写的作用是()

A.化静为动,表现小屋空灵飞动之趣。B.以动为静,表现小屋的生动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