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石油宝库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油宝库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5.1《石油宝库》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1、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宝藏──石油,初探石油带给该地区的变化;
2、提高运用地图、分析简单图表的能力,初步感受综合分析热点问题的过程;
3、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西亚的石油资源给西亚带来的变化;
难点:对“石油宝库”的理解。
1、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①地处、、三洲交界处,濒临阿拉伯海、、、黑海和里海。
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三洲五海”之称。
(2)自然环境:①地形:以为主,也有部分;②气候:区内广布,降水;③河流:河流较(多/少),主要有
河和河。
2、认真阅读P83图3-63和图3-64,看一看,波斯湾地区主要有哪些国家?其中哪些国家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1)主要国家:伊拉克、。
(2)五大产油国:科威特、。
3、人们为什么把波斯湾地区誉为“世界石油的宝库”?
4、认真阅读P84图3-65“波斯湾地区石油输出路线”:
(1)找一找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如东亚)?
(2)并结合世界地形图,写一写沿途经过了哪些重要的运河、海峡?
1、波斯湾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润B.冬季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少雨
C.终年高温少雨,气候干燥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带分布在()
A.几内亚湾沿岸B.墨西哥湾沿岸C.波斯湾沿岸D.北海沿岸
3、从波斯湾运输石油经过地中海,到达意大利,依次经过的海、海峡是()
A.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B.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地中海
C.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
D.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好望角地中海
4、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的地区是()
A.西欧各国、美国、东亚、澳大利亚B.南美、非洲、欧洲、南亚
C.非洲、东欧、大洋洲、南美洲D.美国、英国、巴西、俄罗斯
5、下列有关波斯湾地区的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B.波斯湾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南美洲和澳大利亚
C.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D.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
6、认真阅读西亚地区图,完成下列填空。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或湖的名称:
A是___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有世界最大的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的居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种,大多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人。
(4)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地下宝藏___________________,其开采后大部分供出口,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第二课时学案晋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第二课时学案晋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第二课时学案晋教版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中东长期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除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因石油而战、因水而战、或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等。今天我们就要从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板书:世界热点地区
[讲授新课]
丰富的石油资源(板书)
电脑展示:课本28页图9.26“1999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
提出问题:①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各占多少?②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学生回答:①中东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②因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比重较大。
老师评价小结:回答得非常好,从储量、产量和输出比重可以看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
板书:地位重要
电脑展示:课本26页图9.27“波斯湾石油海上运输的路线”
提出问题:①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②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
学生A: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学生B:中东石油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板书:分布集中
过渡:中东石油是通过哪些航线到达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呢?
板书:输出路线
投影表格: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国家和地区航线A航线B航线C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3个大组,读28页图9.27分别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并派各组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A组代表:航线A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到达西欧各国与美国。
B组代表:航线B经过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达西欧各国与美国。
C组代表:航线C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大西洋到达日本。
投影正确答案进行评价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认真读图,并在图上找出了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提出问题: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和航线B的差异何在?
学生齐答:航线A比航线B近。
设疑提问: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航线?(老师提示: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地狭水浅)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通过的轮船吨位低。
老师补充: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距离最短。比绕道非洲好望角可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深度和宽度虽然经过加深和拓宽,但现仍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B航线经非洲的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所以载重在25万吨以上油轮驶往西欧仍需绕道非洲好望角。
学生讨论:为什么20世纪中东为石油而战?(提示:石油能源地位上升,燃料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发言:略
老师总结:中东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地区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西欧进口的石油中50%、日本进口的石油中65%、美国进口的石油中20%来自中东。随着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大国对中东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美英希望自己在美伊战争后伊拉克重建中起主导作用,联合国只起重要作用,而法德俄极力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和核心作用,否则他们在伊拉克的利益将受到损害,由此可以看出本区争端另一起因:石油之争。
板书:世界的热点地区
转折提问: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经济水平如何?
电脑展示:读“中东的地形”图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图例了解本区地形特点。(高原山地为主)
复习旧知:本区大部分属于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干旱、半干旱气候。
提出问题: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经济水平如何?
学生回答: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以灌溉农业及牧业为主,经济落后贫困。
提出问题:石油属于哪一类资源?
学生齐答:非可再生资源。
引申提问: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
学生活动: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发散讨论,并个别发言。
过渡:同学们想象力都非常丰富,说的都非常好,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资料,继续帮这些国家寻找出路。从目前来看,本区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提示:学生从本区的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考虑)
学生齐答:水。
老师讲述:由此可以看出水是中东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它既是和平的保障,亦可能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在50余年阿拉伯同以色列的对抗中,由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中东地区因水而战,也就不足为怪了。
板书:因水而战
引申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可结合我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来思考)
学生发言:他们可以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还可以发展节水农业,或者实行跨流域调水。
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好,可行性也非常强,说明同学们确实将我们的地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啦!我们接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人种、民族及宗教信仰。
老师问,学生答:
阿拉伯人分布——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信仰——伊斯兰教。
犹太人分布——以色列,信仰——犹太教。
波斯人分布——伊朗,信仰——伊斯兰教。
提出问题:说到阿拉伯人,我们会注意到电视中经常出现“阿拉伯国家”这个概念,那中东地区是不是都是阿拉伯国家呢?
学生回答:不是,以色列是犹太人,伊朗是波斯人。
老师补充:土耳其人多信仰基督教,不是阿拉伯国家;此外,从原苏联独立出来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所以阿拉伯世界是指本区除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其他大多数国家。
过渡:阿拉伯国家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学生朗读:阅读材料“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
过渡: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板书:文化差异→多民族汇聚
播放录像:阿以冲突片断。
学生活动:学生边看录像边结合57页材料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中东哪个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看作是圣城。(耶路撒冷)
②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核心?
③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实质是什么问题?(领土问题)
④为什么阿以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
老师小结:本区一些国家除了土地之争,还有错综复杂的政治、文化根源,有些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就导致了本区宗教纷争。
板书:宗教纷争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归纳小结,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地区,除了上节课提到的特殊地理位置,还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密不可分。
石窟艺术宝库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石窟艺术宝库”,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
点击新目标
1.熟记我国著名三大石窟名称、地理位置;
2.理解解三大石窟不同的特点;
3.了解三大石窟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链接旧知识
1.写一写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名称和作者;
2.列举明代三大奇书名称;
3.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哪一部?
课堂进行时
中国古代文化可谓丰富多彩,之前我们了解了四大发明、建筑奇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这堂课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去体会它那惊人的风采。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山洞中修炼,得道成佛,后来印度出家人仿效他在山崖上开凿洞窟诵经、拜佛,由此产生了石窟艺术。印度的石窟艺术随着佛教传入了中国,并和中国雕塑、绘画等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
同学们!大家参观过石窟景点吗?我们可能有过旅游的经验,如果要参观一个景点,最好是对这个景点先有所了解,是吧?那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三大石窟,并圈画出你看出的重点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知识建构。
地理位置:省敦煌鸣沙山断崖上
开凿年代:保存南北朝到宋元时近500个洞窟,多数在开凿
主要内容(特点):存有大量精美的和
历史地位:
地理位置:省大同五周山麓
开凿年代:保存开凿的53个洞窟
特点:艺术独特,既继承我国秦汉石刻艺术传统,又融汇南亚雕刻风格
历史地位:研究我国的宝库
地理位置:省洛阳市
开凿年代: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始开凿,大部分是朝时期开凿
特点:利用雕刻而成大量摩崖造像,雕刻艺术高超
最大窟龛:奉先寺佛龛
1.参观三大石窟艺术。
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欣赏一系列图片,领略石窟艺术风采。
2.回答问题:我国有哪三大石窟艺术?
三大石窟艺术突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这些绚烂多彩的石窟艺术对今天来说有哪些研究价值?
3.抒发点滴感想。
同学们面对这些色彩绚丽的壁画、形态各异的塑像、高大宏伟的雕像,想到了什么呢?
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凝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水平,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原始保存,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当然,可想而知,开凿石窟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时的人们很辛苦,也很了不起啊!
齐声朗读黑板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学习测评1、2小题
同步训练单项选择题列举题
选做同步训练能力提升1、2小题
课后谈收获
1.你记住了哪些内容?
2.读一读:同步训练“阅读感悟”。
5.8煤和石油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5.8煤和石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八节煤和石油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
二.重、难、疑点
本节教材属于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月标
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指出煤和石油既是重要能源,又是重要化工原料。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写出酒精、醋酸的化学名称和化学式。
(2)写出酒精、甲醇、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9页的第1、2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图5-28和田5—29来说明媒和石油的用途。
[板书]:二.煤和石油的形成、组成和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9页和110页,根据教师给出的表格,从形成、组成和性质等方面进行讨论,归纳出煤和石油的形成、主要成分和性质。
[板书]:
煤
石油
形成
古代植物遗体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古代植物遗体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组成
主要含C
(少量H、N、S、O等)
主要含C、H
(少量N、S、O等)
分类
混合物
混合物
性质
煤经过干馏后可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
粘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无固定熔点和沸点
[板书]:三.我国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第111页,了解我国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
[教师活动]:利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活动]:练习教材第112页的习题1。
四.布置作业:写出一篇有关能源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