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7高一地理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2017高一地理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高一地理第三单元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高一地理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复习

1(1)、地球水体的种类、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补给。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3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6个)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2个)

台风登陆属环节,江河入海属环节,它们都属于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循环。

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26CO

24CO

22CO

判定该图所处的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陆地或海洋)

d

00

e

c

a

f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寒、暖)流的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b

a、b、c、d形成是由于,
a、d由于风吹拂,b、c由于风吹拂。

e、f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性质上属于。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流和流。

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流和流。

(3)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和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和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和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2)秘鲁沿岸降水量,(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洲、洲、洲、洲、洲、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其次是,我国居第。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地区上,时间上。

(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精选阅读

2017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2017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复习

1(1)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

外力作用

、、、、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

流水的侵蚀地貌:、,黄土高原的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山口。

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力的堆积地貌:、的形成。

(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变质岩

()

()

()

()

2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

(1):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运动、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岩层下凹的称为。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作用。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现实指导意义:储油、储水;下方建隧道,原因。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

(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

(4)板块构造

(1)岩石圈由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或静止)当中,

(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碰撞或张裂)形成。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或张裂)形成。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5):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运动,、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如我国的、、。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如我国的、。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6)著名的玄武岩高原,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火山的组成部分、。

火山口中央,火山锥上部坡度较。

(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和。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影响。

3(1)河流侵蚀的种类:蚀、蚀、蚀。

(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常形成和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

之后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形。

(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山前形成平原,

河流中下游(凹、凸)岸形成平原

河流入海口常形成平原。

2017高一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2017高一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

1(1)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作用有关,

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根本原因:,形式:运动和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最常见的形式:。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运动),(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受冷的地方(运动),(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压流向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高空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风向北半球偏、南半球偏。

2、(1)大气环流:

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 和 。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风带(风向:南风、北风)

中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风带(风向:南风、北风)

高纬环流: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风带(风向:南风、北风)

全球共有个气压带,个风带,其中有个低气压带。

由于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

(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大陆上形成 ,切割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大陆上形成,切割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太平洋上形成。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风,夏季风。

成因:。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风,夏季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冬季风主要成因:。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

t150C――热带

(年雨为,季雨为(雨季500mm)或(雨季500mm),少雨为)

00Ct150C――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雨为,夏雨为亚,夏干为)

t00C――剩下的温带气候

(夏雨为,少雨为)

每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

(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热带雨

林气候

受控制

南北纬之间

全年

地中海

气候

受和

交替控制

南北纬大陆岸

夏季

冬季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受控制

南北纬大陆岸

夏冬

全年降水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大陆岸

全年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南北纬大陆岸

夏季

冬季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大陆岸

夏季

冬季

3、(1)锋面

锋面

概念

表示方法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刮风、降温天气。

气压、气温、天气转晴。

暖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进攻

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后)

气压、气温、天气转晴。

(2)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

水平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气旋

北南

反气旋

北南

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

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 ,

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0C

(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①燃烧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② ,

危害:(1)引起,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

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2017高一地理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2017高一地理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复习

1、(1)地理环境是由、、、、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循环、循环、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相互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5)植树种草可以、、、。

2、(1)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更替方向

备注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纬度较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纬度较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度

方向

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

(2)垂直分异规律与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海拔越,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高二地理选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选修一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第一节文化与地理

☆知识要点:

1、文化的概念: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关键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例:矿产资源,虽然是物质财富,但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所以不是文化事物。

2、文化事物分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直接相关的是物质文化事物)

分类标准:是否与人的生活和生产直接相关

物质文化是基础,变化快,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精神文化变化较慢,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

※难点解析:精神文化常常附着在自然形态之上

第二节文化景观及其特性

☆知识要点:

1、文化景观的概念:

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满足需要”说明具备功能,而这种功能随时代在发生变化,则又具有时代性,同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说明占据空间)

※难点解析:文化景观与文化事物的关系

凡是具有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特点的文化事物均属于文化景观

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化景观都是文化事物,而文化事物不一定是文化景观

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

3、文化景观的分类: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

分类标准:功能是否能被人的视觉所直接感受(能直接感受的是物质文化景观)

※难点解析:判断一个事物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景观还是非物质文化景观,必须注意不能一起判断,要分开用两种分类标准分别判断

4、文化景观的指示意义:

①指示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

②指示当时当地的人文环境(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

※难点解析:

非物质景观大部分都是没有特定的物质形态的(地名、音乐风格、法律制度完善程度)

第三节文化景观与地理

☆知识要点:

1、自然与文化间的关系:

自然为文化提供

①生存与活动的空间和场所

②生产与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③是精神生活的源泉

2、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

①自然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不同地区的文化景观具有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②文化景观对自然的影响:

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和无害的影响

违背自然规律,则产生不利的影响

※重点解析:各地农业景观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体现了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自然带属于草原景观,发展的农业为牧业

东北平原区,气候湿润,可发展耕作业,但气温不高,可种植小麦等耐寒作物

第四节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知识要点:

1、文化事物或现象(组合)文化综合体(联系起来)文化体系(覆盖范围①)文化区

文化事物或现象(覆盖范围②)文化区

※难点解析:①代表狭义文化区;①、②总称广义文化区

2、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或现象的发源地呈点状分布(有单一起源、也有多个起源)

文化系统的发源地往往呈面状分布

3、文化区:

例:文化事物或现象覆盖的范围——政治文化区(有明确界线——行政界线)、经济文化区(无明确界线,如前面所提到的城市中的功能区)、语言文化区(无明确界线)

文化区特点:

范围有大小之分,重要性与大小无关;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文化区与自然区不一定重合

第五节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

☆知识要点:提点:以例子为主,从书本上、练习图册上总结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