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学案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5

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学案人教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学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学案人教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画像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相关阅读

盛唐气象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盛唐气象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鼎盛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史实;知道唐朝时期与吐蕃等友好交往的史实;掌握唐朝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唐朝农业工具革新的理解,降低难度;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使学生意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美感;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唐诗、书法和绘画的鉴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书法和绘画等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唐朝曲辕犁和筒车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通过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史实,认识到祖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通过对文成公主入藏意义的学习,认识到她为吐蕃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藏族人民的敬仰和怀念;通过对文学艺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经济的繁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唐诗。
教学难点:曲辕犁和筒车的创新性;唐朝对边疆各民族所采取的民族政策和交往方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特色以及唐朝的书法和绘画成就。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如图)

《唐史并不如烟》是唐史专家曲昌春的呕心力作。该书全景再现了大唐帝国的鼎盛。“全盛”时期的经济成就有哪些?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鼎盛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并不如烟的历史。

一、经济的繁荣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试着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①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③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同学们,关于唐朝时农具的改进,一个是曲辕犁,另一个是灌溉工具筒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讲解:生产工具的革新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使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使用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
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曲辕犁的重大改进体现在哪些方面?筒车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加装了犁评,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筒车是一种灌溉工具。筒车用竹或木制成,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着许多小竹筒或小木筒,把这个大型立轮安装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盛满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处于立轮的最高处,筒口下倾,筒中溪水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筒车的发明解决了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问题。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使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一昼夜可灌田百亩以上。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唐朝的手工业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概述唐朝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学生回答: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多媒体出示图片:唐朝穿裙衫的妇女(右图)
教师讲解:这是唐朝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的一部分。该图取材于唐朝宫廷妇女生活。全卷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段落,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宫廷贵妇蛾眉高髻,纱衫长裙,举步缓缓,悠闲自得的生活。这张图片展示的是最后一位妇女,她头插芍药花,身穿浅紫色裙衫,白地披肩上绣着彩色云鹤,从肩后向前胸垂落,左手拿着拂尘,正扭身戏弄爱犬。从这位妇女的裙衫可以看出,唐朝人喜欢穿色彩艳丽的丝绸衣服,说明当时的丝织业很发达。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材料二 “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材料三 “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教师讲解:以上三则材料都是对唐朝青瓷和白瓷的描写。材料一写瓷声清脆,白胜霜雪。材料二说青瓷釉色晶莹如露水,色泽如千峰翠滴。材料三说邢瓷类银、类雪,越瓷类玉、类冰。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商业的繁荣。
请同学们一齐来朗诵关于唐朝商业描写的一段内容(教材第13页内容)。你能从中提炼出哪些重要知识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①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之一是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②唐朝商业繁荣的第二个表现是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如长安,它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③唐朝商业繁荣的第三个表现是长安的市、坊布局,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
下面,我们以长安城为例,来具体看一下唐朝商业的发展情况。
多媒体出示图片: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右图)
教师设问:同学们从图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长安城北面正中是宫城,皇帝、太子、嫔妃、宫女侍从居住在这里。宫城又名大内,犹如长安城的心脏。宫城的南面是皇城,又称子城,是唐代的行政中心。郭城又叫外城,有坚实厚重的夯土城墙和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从东、西、南三面保卫着皇城和宫城。郭城内共有南北向街道十一条,东西向街道十四条。往来南面三门和贯通东西六门的六条街道,是宽阔的主干大街。除延平门至延兴门的东西大街宽55米以外,其余都在
100米以上,尤其是城内的朱雀大街宽达155米,是今北京长安街的两倍。各街道两侧均设有排水沟,并植有槐树和榆树。
纵横街道将城内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长方块,由普通百姓居住,叫做里坊。里坊的排列很规整,看上去像围棋的棋盘,如同白居易诗中所描绘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是一座宽容的城市,她以豪放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吸引各国学者、官员、商人、僧侣接踵而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并非诗人编织的梦幻,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曾宴请七十多个国家的客人,来唐的外国使者遍及欧、亚、非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百万人口的长安,长期居住的外国人达万人以上。
教师指导学生画一张盛世经济繁荣的简图。要求:能正确体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成就即可。教师可挑选其中几张进行展示。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你从中得出了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社会经济繁荣的前提是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的安定也有促进作用。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师讲解: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一部分虽然建立了地方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出示幻灯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呢?从幻灯片唐太宗的话中是否能得出结论呢?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这是唐朝民族政策的一大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唐朝时期,汉族和周边各族关系密切,唐王朝通过设置机构管理、册封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时有一个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和唐朝的关系不同,是哪个民族呢?下面我们一同来了解。
多媒体出示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获中国旅游金途奖的图片:

 
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讲述了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
教师讲解: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是古羌族的一支。据考古材料证明,从大约5000年前起,吐蕃的先民就已经在青藏高原上劳动生息。大约6世纪时,吐蕃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首领被称为“赞普”。7世纪前期,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第32代赞普。他“骁武多英略”,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先后征服了吐蕃的许多部落,统一了西藏地区,推动了吐蕃社会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更是促进了吐蕃在各方面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途经的青藏高原,至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美丽故事。学生自由发挥。
青海有一座日月山(今西宁市西南),据说文成公主在吐谷浑行馆休息时,向西眺望,看见了这座大山。她感到过了这座山,将是另一番天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远在长安的唐太宗似乎早就料到她一定会如此,所以特地用黄金铸造了两个日月模型(也有说日月宝镜一面),远道飞马送来,让文成公主携带在身边,以解乡愁。从那个时候起,这座山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日月山”。现在山上有一座旧石碑,碑上历尽千年的“日月山”三个苍劲古老的大字还隐约可见。
过了日月山有一条倒淌河,这条河与其他河不同,它自东向西流,注入青海湖,如今这个名字在中国地形图上还依然清晰可见。相传这条河原是向东流的,文成公主一行过了这条河后就进入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原。思乡的公主向东回望,感到这一去不知何日才是归期,伤情之下忍不住失声痛哭。说来也怪,哭声似乎震撼了这条大河,竟使得河水倒转,变为由东向西流,陪伴文成公主入藏,“倒淌河”也由此得名。
教师讲解: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谷物种子和菜子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
文成公主抵达拉萨时,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欢迎她的到来。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多媒体出示图片:大昭寺(右图)
教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大昭寺和松赞干布。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大昭寺位于今天拉萨旧城中心,始建于7世纪中期。据说大昭寺的基址是文成公主选定的。参加修建的工匠,除当地人民以外,还有文成公主从内地招来的,尺尊公主从尼婆罗招来的。大昭寺的建筑,既有中原的风格,又有天竺、尼婆罗的特点,是中外建筑艺术的糅合。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多媒体出示图片:(右图)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解读图片中话语的意思,这种关系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反映了什么?
学生回答:唐中宗时,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这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表明唐蕃关系日益密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是双方关系的主流。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媒体出示材料:
盛唐时社会上流行“胡服”,于是“士女竞衣胡服”,妇女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流传至今的唐代绘画保留了许多妇女穿男装、胡服以及骑马、打马球的生动场景。
唐代饮食比前代更加丰富多样,主食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多种杂粮。面食是最主要的食品,无论贵贱皆食之,以饼类样式最多,有汤饼、胡饼、蒸饼、煎饼、凡当饼、红绫馅饼、赍字五色饼等。唐朝人民已学会制作馒头,称之为钉坐、豆钉或曼头,多用于祭祀。主食中还有烧饼、寒具(馓子)、馄饨等。副食以葱、韭菜、蒜、姜、菠菜、竹笋、杏、梨、枣、瓜、葡萄等蔬果为主。肉食也很常见,尤其是富贵之家,以牛羊猪鸡为主,动物的下水、腑脏也开始被烹制成各种美味。蛤蜊、鳜鱼、虾、蟹等鱼类产品也进入饮食之列。调味佐料有盐、醋、酱、胡椒、蔗糖等。
教师:唐朝社会兼容并蓄,充满活力。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唐朝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
学生回答:①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②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和弈棋等活动。③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④尚武风气盛行。
教师小结:如此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开明友好的民族关系,使得文学艺术在此时也大放异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文人雅士的风采。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多彩的文学艺术”一目下第一段内容,对唐诗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唐代文学以诗歌最为发达,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数量多,作者众,名家辈出,风格流派多样,艺术精粹。清朝康熙时编的《全唐诗》收集了2300多位诗人的约5万首诗,这是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在灿若繁星的唐诗名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三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上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介绍详细地阅读一遍,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学生回答:
(1)李白: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2)杜甫: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3)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唐诗的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各有特色,除了本身的性格、才学以外,主要与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有关,或者说他们的诗歌内容、格调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比如李白的诗,尽管中间也有失意,有牢骚,有不满,但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特色。因此,豪迈、清新、飘逸、轻快是李白诗歌的特点。它反映的是唐朝鼎盛时期的一种社会心态。
我们通过对这三个人的简单介绍,了解其诗歌特色的形成原因。
出示幻灯片:

通过材料比较说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人民生活困苦。
唐朝时期诗歌辉煌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的政治、文化政策,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教师:诗歌仅仅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书画大家的风采。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关于唐朝书法部分的内容,要求:①找出唐朝最著名的两位书法家;②掌握他们书法的特点及成就。
学生回答: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欧阳询的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碑》。
出示颜真卿的幻灯片(右图):
教师讲解: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他幼时就刻苦练习书法,因家贫缺少纸笔,他就以黄土扫墙学习书法。青年时,曾两次到京师张旭门下学书,悟得书法真谛。“安史之乱”时他首举义旗,抵抗安禄山叛军。晚年时,叛臣李希烈僭(jiàn)称帝,要颜真卿事伪朝,颜真卿大骂“颜某不受贼诏”而被缢死。忠良伟人之死如巨星陨落,但他的伟业和书法却留在了人间。
下面我们来了解他的作品,出示幻灯片《颜氏家庙碑》(右图):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1岁时所书,为其晚年杰作,鲜明地体现了颜书的四大法度,即气魄宏大,筋骨劲健,形质朴拙,端庄严正。其字体一反瘦硬清媚的书风,而是筋丰意足,浑厚雄强,体现出森严壮美的盛唐气象。
出示欧阳询的作品《九成宫醴泉碑》的幻灯片: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以楷书著称于世的大书法家,也是一位长寿的书法家,他85岁离世。欧阳询最初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后兼秦篆、汉隶、魏碑之法而自成一家,称为“欧体”。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唐朝时音乐、舞蹈艺术也有所发展,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唐代的石窟艺术也发展到高峰,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知识拓展栏目,对这方面知识加以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髙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
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
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诗。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从唐太宗的“自古皆
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能够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新授课
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梨和筒车图等

—、复习
二、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
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繁荣
1.总述唐初的经济发展。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1)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学习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定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
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内容: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②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髙
原;③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④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
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⑤唐朝时汉族与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⑥唐太宗被尊奉为
各族的“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学习过程中,注意概括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原因:①特点: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刚健豪迈。②原因:唐朝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开明,社会的开放包容。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1)唐诗的黄金时期: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2)最著名的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列表归纳:
诗人生活时代称誉诗歌特色代表作
李白盛唐“诗仙”豪迈奔放,又清新
飘逸,想象丰富,语
言轻快《早发白帝城》、
《萄道难》
杜甫盛唐转衰“诗圣”气魄雄浑,语言精
练凝重“三吏”“三别”
白居易中唐一通俗易懂《秦中吟》《新乐
府》

(3)选读几首唐诗,加深对著名诗人及其诗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从“人、时、事”三个角度分别选择唐诗组织互动研讨:诗歌勾勒出的是由盛唐的繁荣到中唐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再到中晚唐的社会阶层贫富分化和矛盾尖锐,昭示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同时也看出不同创作者因为所处时期不同,视角不同,态度不同都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
影响。

诗中有人:青年狂放不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年失意离开长安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晚年流放自省:“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诗中勾勒出他心境的变化。
诗中有时:有“诗圣”之称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中看中唐安史之乱前后的变化:755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分化;759年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战乱场景;764年回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盛世追忆,从宏观视角呈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局。

诗中有事:新乐府诗人A居易《卖炭翁》节选:“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其中的人、故事;
“牛、车、骑、红绡、绫”等从微观展现历史细节。
2.其他
(1)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2)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
(3)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成就斐然。
四、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复习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复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盛唐气象》知识点复习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农业

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灌溉工具)

手工业

蜀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商业

长安: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城内坊(居民区),市(商业区)

民族关系友好

1、唐蕃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合同为一家”,“甥”与“舅”关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为“天可汗”。

社会风气开放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蓄,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

唐诗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史-杜甫的诗;白居易

书法

颜真卿、欧阳询

绘画

阎立本(人物故事画)、吴道子(画圣)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