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4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开始。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利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的三大地形特征——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重点是介绍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和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要求:
2—4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理解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地形、地势与经济发展的简单关系;
2、能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等媒体感知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2、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自主学习,讨论、分析地形对社会经济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全面、客观、辨证的看待问题,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确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
图示法、讨论法、分析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中国自然风光图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沿北纬32度的地形剖面图》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回顾旧知识,了解地形的类型。
讲授新课: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地形,如山脉、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请同学们按照山脉的走向分,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中指出主要东西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的名称?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秦岭
南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那么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又镶嵌着其他的地形单元,有哪些呢?教师可举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的例子,引导学生回答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以及丘陵与山脉之间的关系。
活动:抢答:说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
总结并提问:可见,我国山脉众多,又有四大高原、盆地,还有三大平原及丘陵,这说明了我国地形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
一、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板书)
过渡:我们不仅有多样的地形,如山脉、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即使在同一地形中,它们也是有不同的模样。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来猜一猜这些图片都是我国的哪些地形单元?并且结合课本P51资料。
3、出示图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最高,青稞酒、糌粑(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藏族人喜食的青稞和糌粑,都是以青稞为原料制成的。);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梯田(因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而得名。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人们在高原上开凿了层层叠叠的梯田);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观光旅游。)。
请学生说出对应图片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每一种地形内部,景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也加剧了我国地形的复杂程度。因此,我们平时才会说我们地形复杂多样。
教师总结,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平原、三大盆地、主要的山脉和丘陵。
过渡:我国拥有山脉、丘陵、平原、盆地、高原这几种地形,其面积差是很大的,你们知道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哪种地形?最小的又是哪种?
出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圆饼图。先读图形标题,再读注记。
学生:回答(高原:20%,山地:33%,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教师:中国地形种类很多,但是各种地形的面积相差很大。平原所占的面积较小,山地所占的面积最大。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3。可见,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板书)。那么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举个例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到夏季,湖岭的旅游业就特别发达,很多外地的人们纷纷驾车来湖岭的金巾溪和烊山溪漂流,让湖岭着实热闹了一把。那么你知道漂流它需要怎样的地形吗?
生:山地、一边高,一边低。
师:在地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地势,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由于地势高低的差异,使得河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即水流动,筏可以随着水流动。而平原地区是缺乏这个条件的,因此,湖岭的夏季漂流生意特别红火。
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势的有关知识,我们结合中国地势的有关特点来分析,好,我们仔细来观察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小知识:按北纬32度线纵向往下切,得到一个剖面,这种剖面,我们称之为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图。请同学们观察所切的剖面图,从青藏高原向东和向北,我国地势有何变化?看看中国的地势有何特征?
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出示:《中国地形图》,请开展教学活动: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出三级阶梯分界线、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生:回答。
(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师:我们国家地形多样,陆地五种地形都有分布,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同时还包括了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是盆地和高原的天下;第三级阶梯的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分布着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
二、我国的地形复杂
过渡: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已经学习到不同的地形差异显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我国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从河流、水能、降水、人口等方面讲。
(1)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来朗读两首词。
出示诗词:

虞美人李煜(南北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从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古人描述我国江河都是东流东去的,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我国江河东流的原因?(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2)、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教大,水能资源丰富。
出示黄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讲解地形特点
1、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2、河流有较大的落差;
3、有峡谷,形成良好的坝址。
(3)、出示水循环示意图
海水经过太阳的照射,蒸发形成水汽,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汽有海洋上空输送到内陆,假设陆地海拔太高,如把青藏高原放置在东南沿海,那么就会阻碍水汽的输送,也就就无法形成降水。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这样的地形地势对我国的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平原、盆地、低山、丘陵地区。)
(4)示中国人口密度图。
总结: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和不同的地形对我国的河流、水能、降水、人口等四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孕育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渡: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中国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内蒙古高原畜牧业比较发达,成为牧人的天堂,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平原,种植业比较发达,形成著名的“鱼米之乡”由此可见,地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经济,也就是树立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意识。
那么,我们结合湖岭山区的实际情况,来说说
山区开发利用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如何对家乡的山区进行开发建设?请你出谋划策!(可以结合小明和小玲的对话进行小组讨论)
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知山区有利也有弊:利——(森林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水力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大;弊——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我们的家乡湖岭地形以山区为主,出示材料:
材料一:瑞安市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是天然的林业基地,海拔一般在600米-1000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1320米。
材料二:湖岭镇地处瑞安西部山区,是湖岭片区中心镇,东接潮基乡,南接鹿木乡,西邻永安乡,北接芳庄总人口2.35万。
三、活动:出谋划策
湖岭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与山区地形联系密切。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献计献策,谈谈如何发展本地的经济?
假设你是农民,你打算种植哪些农作物?
假设你是商人,你计划从外地进购哪些商品以弥补本地区不足?你计划向外地推销本地的哪些产品?
假设你是政府工作人员,你有哪些更好的方法,使湖岭的经济发展的更快?
……
总结:开发山区时,应尽量发挥其优势。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劣势会逐渐改善,山区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因地制宜的开发,这样我们湖岭的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课堂总结: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复杂多样的地形,了解到我们地形的三个特征,第一,地形复杂多样;第二,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三,山区面积广大。而且不同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我们要因地制宜,从本地情况出发,发展本地的经济。
课堂练习
1、哪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
选择A,因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2、2007年10月24,“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四川盆地属于我国地势的选择B
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D.最低处
3.将下列地名与其美称连接起来。
四川盆地世界屋脊正确答案为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祖国宝岛台湾岛——祖国宝岛
台湾岛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
4、.读“沿我国中纬地区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请简要说说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江河和降水的影响:
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
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板书设计:
地形多样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区面积广大
作业布置:作业本29页第1、5、6题,30页16题,32页18题
图册第60页第1、2题

精选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

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

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1.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坡度较陡

4.丘陵:〈500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

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

通过书上活动,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世界之最,并强调“世界之最”的重要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

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估算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绘制等高线的活动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3.通过教与学、活动体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反思中感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重点:判断坡的陡缓;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难点: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举例说明、动画演示、活动体验;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奇怪的蝴蝶图》

内容:19世纪末,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图纸上画的是蝴蝶。但这“蝴蝶”图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图,将此与本节知识点联系

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引领

自主探究

海拔、相对高度

展示学习任务:自主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结合课本P24~26内容,自主学习,知道海拔、相对高度概念

自学后小组展示,以扩展补充。

承转

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思考地表的高低起伏怎么表示到地图上?

认识、猜想

交流讨论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动画演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学生观察演示过程,讨论绘制等高线的过程

观察后通过活动体验实践

自主探究一

判断坡的陡缓

问题1: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问题2:学校组织登山活动,设计了两条路线供同学们选择,你们会选择哪条路线?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强化等高线概念,学会判断坡的陡缓

自主学习

概括材料信息。

自主探究二

(亮点)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1、展示图片:认识山体不同部位

2、展示学习任务

3、学生展示交流

4、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

1、学生绘制模型(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图;

2、学生找到山峰、山脊、山谷,观察其等高线特征

3、讨论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总结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承转、练习

1、教师总结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2、学生随堂检测,以珠海凤凰山为例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

珠海乡土地理增加学生兴趣

总结

学生绘制知识网络图,将疑惑补充,教师后总结。

学生写出本课主要内容或谈谈自己的疑惑

归纳要点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判断坡的陡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知识结构及重难点内容:
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五种基本地形几种地形部位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为重点。
2.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为难点。
注意:
1.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各地的海拔高度,并能够判断坡度的陡缓。
2.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
学习提纲:
1.读图2.10,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并联系两者在实际中具体地形中反映。
2.读图2.11,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海拔与相对高度上得差异,联系景观图。
3.读图2.12,说出等高线概念。
4.以等高线模型判断出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5.读图2.13,说出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具体特点。
6.读图2.11、2.16,读懂分层设色地形图。
典型例题:
一、基础题
1.同一等高线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相同。
2.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等高线向高出凸表示,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两山顶之间是,等高线重叠处是。
二、提高题
1.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读“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列等高线图所示)回答: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3.读下列等高线图,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沿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2)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览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山到A山大约分钟。(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