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

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

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

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举例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1.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坡度较陡

4.丘陵:〈500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jAB88.COm

利用简单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启发学生辨别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点

通过书上活动,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世界之最,并强调“世界之最”的重要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行对比分析

海底地形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可适当将一些海底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判断,提高兴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知识结构及重难点内容:
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五种基本地形几种地形部位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为重点。
2.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为难点。
注意:
1.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各地的海拔高度,并能够判断坡度的陡缓。
2.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
学习提纲:
1.读图2.10,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并联系两者在实际中具体地形中反映。
2.读图2.11,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海拔与相对高度上得差异,联系景观图。
3.读图2.12,说出等高线概念。
4.以等高线模型判断出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5.读图2.13,说出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具体特点。
6.读图2.11、2.16,读懂分层设色地形图。
典型例题:
一、基础题
1.同一等高线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相同。
2.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等高线向高出凸表示,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两山顶之间是,等高线重叠处是。
二、提高题
1.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读“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列等高线图所示)回答: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3.读下列等高线图,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沿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2)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览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山到A山大约分钟。(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分析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2、教师:
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
⑵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
⑶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
⑷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探究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1、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教师:设疑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什么范围,比较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图表。
4、学生:边归纳总结边填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探究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教师:提问,比较各地气候有何特点?说明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教师:最后归纳,气候受地形、纬度、海陆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1、学生:从举例、自身体验出发,气候对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思考活动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世界气候的分布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⑵海陆位置⑶地形等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生产活动⑵生活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判断表示天气还是气候:
狂风暴雨()晴空万里()
四季如春()春光明媚()
2、填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海南终年如夏,南通四季分明。()
⑵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⑶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3、探讨: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样做?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1.本堂课不是传统的45分钟的上课,而是有上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收集的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有相关知识的开放题。
2.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深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这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是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估算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绘制等高线的活动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3.通过教与学、活动体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反思中感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重点:判断坡的陡缓;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难点: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举例说明、动画演示、活动体验;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奇怪的蝴蝶图》

内容:19世纪末,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图纸上画的是蝴蝶。但这“蝴蝶”图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图,将此与本节知识点联系

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引领

自主探究

海拔、相对高度

展示学习任务:自主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结合课本P24~26内容,自主学习,知道海拔、相对高度概念

自学后小组展示,以扩展补充。

承转

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思考地表的高低起伏怎么表示到地图上?

认识、猜想

交流讨论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动画演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学生观察演示过程,讨论绘制等高线的过程

观察后通过活动体验实践

自主探究一

判断坡的陡缓

问题1: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问题2:学校组织登山活动,设计了两条路线供同学们选择,你们会选择哪条路线?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强化等高线概念,学会判断坡的陡缓

自主学习

概括材料信息。

自主探究二

(亮点)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1、展示图片:认识山体不同部位

2、展示学习任务

3、学生展示交流

4、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

1、学生绘制模型(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图;

2、学生找到山峰、山脊、山谷,观察其等高线特征

3、讨论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总结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承转、练习

1、教师总结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2、学生随堂检测,以珠海凤凰山为例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

珠海乡土地理增加学生兴趣

总结

学生绘制知识网络图,将疑惑补充,教师后总结。

学生写出本课主要内容或谈谈自己的疑惑

归纳要点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判断坡的陡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