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知识点中图版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3-10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知识点中图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知识点中图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知识点中图版

知识点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
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②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无指向标,经纬网的情况下)
⑶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二.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①地形图②水文图③气候图④植被图;社会经济图:①人口图②交通图③工业图④农业图

延伸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知识结构及重难点内容:
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五种基本地形几种地形部位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为重点。
2.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为难点。
注意:
1.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各地的海拔高度,并能够判断坡度的陡缓。
2.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
学习提纲:
1.读图2.10,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并联系两者在实际中具体地形中反映。
2.读图2.11,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海拔与相对高度上得差异,联系景观图。
3.读图2.12,说出等高线概念。
4.以等高线模型判断出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5.读图2.13,说出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具体特点。
6.读图2.11、2.16,读懂分层设色地形图。
典型例题:
一、基础题
1.同一等高线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相同。
2.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等高线向高出凸表示,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两山顶之间是,等高线重叠处是。
二、提高题
1.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读“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列等高线图所示)回答: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3.读下列等高线图,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沿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2)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览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山到A山大约分钟。(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知道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估算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绘制等高线的活动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3.通过教与学、活动体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反思中感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重点:判断坡的陡缓;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难点: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举例说明、动画演示、活动体验;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奇怪的蝴蝶图》

内容:19世纪末,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图纸上画的是蝴蝶。但这“蝴蝶”图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图,将此与本节知识点联系

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引领

自主探究

海拔、相对高度

展示学习任务:自主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结合课本P24~26内容,自主学习,知道海拔、相对高度概念

自学后小组展示,以扩展补充。

承转

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思考地表的高低起伏怎么表示到地图上?

认识、猜想

交流讨论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动画演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学生观察演示过程,讨论绘制等高线的过程

观察后通过活动体验实践

自主探究一

判断坡的陡缓

问题1: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问题2:学校组织登山活动,设计了两条路线供同学们选择,你们会选择哪条路线?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强化等高线概念,学会判断坡的陡缓

自主学习

概括材料信息。

自主探究二

(亮点)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1、展示图片:认识山体不同部位

2、展示学习任务

3、学生展示交流

4、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

1、学生绘制模型(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图;

2、学生找到山峰、山脊、山谷,观察其等高线特征

3、讨论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总结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承转、练习

1、教师总结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2、学生随堂检测,以珠海凤凰山为例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

珠海乡土地理增加学生兴趣

总结

学生绘制知识网络图,将疑惑补充,教师后总结。

学生写出本课主要内容或谈谈自己的疑惑

归纳要点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判断坡的陡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中图版

知识点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课后练习
1、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发展叫()
A、可持续发展B、均衡发展C、超前发展D、差异发展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表面陆地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表面并不均一D、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3、属于经线的是()
A、赤道B、本初子午线C、北回归线D、南极圈
4、关于经纬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23.5°N------北回归线B、0°经线------日界线
C、90°S------北极点D、180°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5、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90°纬线
6、最长的经纬线是()
A、本初子午线B、赤道C、极圈D、回归线
7、经过经度120°,纬度40°的点,在地球上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8、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赤道B、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C、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D、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9、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正确说法是()
A、经线表示南北,纬线表示东西
B、不同经线长度相同,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C、经线是直线、纬线是圆圈
D、东经度在东半球,北纬度在北半球
10、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D、20°W以东到160°E
11、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D、20°W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