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1.3.4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教案

高中中国地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22

1.3.4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1.3.4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学习目标:

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缓坡、陡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学会判读较为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3.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4.增强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绘制地形剖面图。

2.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教具:做一些地形模型;瓷盆、碗、水等。

自主学习: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3—4—1,试回答:

1.什么是地形图?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

★你能够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来把它具体化吗?说说你的思路。

★比较:谁的实验更简单可行?

2.图中相邻的两条闭合曲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图中相邻的两条闭合曲线之间的距离也是如此吗?

3.沿EF与E′F′表示的山坡登山,哪一个山坡比较容易?为什么?

4.闭合曲线与EF和E′F′汇合处的弯曲状况如何?

……

附件下载

相关知识

学用地理统计图


学用地理统计图

课程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能够阅读并分析各类地理统计图。

2、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

方法

1、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表

2、学会图文转化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学用地理统计图》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元活动,主要学习阅读各类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初步学会图文转化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读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2.能力目标:
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及其使用方法
难点:解读、绘制复杂的人口统计图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解读复杂的统计图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常见地理统计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用地理统计图,初步了解常见地理统计图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你会解读下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

年份出生率%死亡率%年份出生率%死亡率%
19493.602.0019752.300.73
19523.701.7019801.820.63
19573.401.0819852.100.68
19623.701.0019902.100.67
19653.790.9519952.100.67
19703.340.7620011.340.64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常见地理统计图有哪些?如何判读??
学生回答常见地理统计图: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
教师点拨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
(1)、读图名: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反映的内容
(2)、读坐标图例:通过坐标、图例了解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大小(单位)
(3)、读数据(大小、变化趋势):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4)、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地从中把握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特征,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
(5)、图表(图图)转换: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能力
学生明白如何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后,六人一组,分工合作。要求学生根据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制作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统计图,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够判读地理统计图,从中找到了成就感。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判读地理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二:你怎样理解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哪些?如何解读?
学生回答结构图是表现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统计图。常见结构图有:扇形结构图、柱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
教师点拨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2)、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
(3)、采用对比法加深对地理事物结果特征的认识
教师总结:
(1)、柱状统计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地理数量的差异
(2)、线状统计图: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常常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3)、扇形统计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
(4)、饼状统计图:是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值。我们可从数量的变化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概括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解读地理结构图。并领会各种图的作用。
探究三:认识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让学生阅读本段文字,了解人口年龄金字塔是用几何形式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式,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所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然后教师给出探究三的思考题:
(1)阅读课本图1—4—8,说出中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2)根据课本28页1—4—9,绘制一幅典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教师明确:第一、二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底宽上窄,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年轻人口比例大,人口类型为增长型,总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第三、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虽也是底宽上窄,但各年龄组比重差距小,且底宽不大,表明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降也低,平均寿命延长,人口类型为稳定型,总人口增长缓慢。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绘图让学生理解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今后学习地理在读图绘图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四: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多媒体展示中国不同年龄段比重图、FLASH动画展示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两图,让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有较深入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学用地理统计图,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城市起源的条件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用常见的地理统计图
1.常用的地理统计图及作用
2.地理数据及其种类
二、研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作用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1.三角形统计图
2.四边形统计图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单元活动是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而编写。本单元活动与必修一中的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分析判读气候类型”等成一系列。人文地理,经常用图表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因此本单元活动不仅对于学习本单元内容有帮助,而且对于整个必修二、乃至必修一也大有裨益。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各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以及怎样利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统计图。这样再遇到地理统计图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了。
对于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表,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或小组选派的代表总结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学中避免“放任自流”或教师“满堂灌”,切忌把“单元活动”变成单纯的习题课甚至是考试辅导课。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初步了解人口地理统计图的种类,学会判读各种人口统计图;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培养正确的地理思维和读图分析能力,激发探究兴趣。
二、预习内容
一、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1、常见类型:包括、、、
2、优点:将枯燥的数据变得、,便于
3、学习要求
(1)
(2)
(3)
二、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1、概念
(1)人口年龄构成:各人口数量在中的比例关系。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2、表示方法:将总人口按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的分组,纵轴表示,横轴表示各年龄组中、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作用:能生动形象的表明
(1)塔底越宽,顶端越尖,反映人口的特征。
(2)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反映、的特征。
4、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时,人口类型为型,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时为型。
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1、三角形统计图
(1)组成特征:有坐标轴,构成三角形。
(2)解读特征:图中每点可读数值,读数之和为
2、四个坐标轴的统计图:图中有两个,两个,能读出数值。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会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
借助地理统计图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阅读常见地理统计图、并能运用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变化规律。
学会运用资料,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绘制比较简单的统计图
二、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1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理统计图?完成下表的比较项目。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统计图的类型举例说明
地理事物的绝对数
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
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
《总结》地理统计图的阅读程序。
统计图一般可依下列程序阅读: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探究活动二、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学会阅读地理统计图:读课本图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完成表中各项要求。
图名
读坐标横坐标
纵坐标
读图例
读数据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项目关系
信息提取及原因分析
[读图分析]图1-4-8中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讨论]课本P28第2---3问题。
[总结]
2:⑴10-19岁年龄组和25-34岁年龄组的外凸,表示这两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较大,即1948-1972年有两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人口增长高潮;“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经济回升及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使人口失控而形成生育高潮。
⑵0-9岁和20-24岁年龄组的两个内凹,表明“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人口增长率突然下降;另一次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图略。
3:A图:左右不对称反映男女比例失调,而且男性青年年龄组人口显著外凸。据估计,该地区可能发现大型矿山或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聚集了大批青壮年男性劳动力。
B图:中年年龄组人口明显内凹,且男性比女性更为突出。据估计,该地区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特别是当时有许多男青年死于战火中。
C图;儿童年龄组人口比例突变,所占总人口比重明显减少,这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金字塔上的反映。据估计,如果这里是发展中国家的某个地区,很可能是政府控制生育政策已得到落实;如果是发达国家某个地区,有可能是当地年轻一代因生育观念变化,而不愿多生育。
探究活动三、解读复杂的统计图
3根据课本表1-3-3“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的有关资料,设计一幅“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统计图”。

4读图说出各点表示的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并在图中用字母“A”表示出“0—14岁年龄段占25%,14—64岁年龄段占55%,65岁以上年龄段占20%”的点的位置。

5读课本“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将相应的数据填入表中。

亚洲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1995-2000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读“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即教材图1-4-11完成1—3题。
1、关于此图纵横坐标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横坐标均表示死亡率的大小
B、两个纵坐标均表示出生率的大小
C、上面的横坐标表示自然增长率大小,右面的纵坐标表示出生率大小
D、上面的横坐标、右面的纵坐标均表示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2、下列哪个洲在1990-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0%()
A、亚洲B、大洋洲C、北美洲D、欧洲
3、在1950-195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4.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结构图,读出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为()。
A.20%B.30%C.50%D.60%
5.第二产业的比重()
A.20%B.30%C.52%D.28%
6.第三产业的比重()
A.20%B.30%C.52%D.28%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读图1-4-2分析,相对于印度,中国的优势产业是( )
A、畜牧业B、制造业C、服务业D、种植业
2、图1-4-3中的点表示( )
A、0—14岁年龄段占30%左右
B、0—14岁年龄段占23%左右
C、15—64岁年龄段占55%左右
D、65岁以上年龄段占30%左右
图1-4-4是四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3-6题。
3、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的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4、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5、可能因大批移民流入、导致男女性别构成不平衡的国家是()
A.A国 B.B国C.C国 D.D国
6、最近可能有战争发生过的国家是()
A.A国B.B国C.C国D.D国
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欧洲B.南美洲、北美洲C.亚洲、大洋洲D.非洲、大洋洲
8、能直观地反映本地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图有()
A.柱状图B.曲线图C.扇形图D.饼状图
图1-4-5表示中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9-10题。
9、人口出生率较高的两次普查是()
A、第一次人口普查B、第二次人口普查
C、第三次人口普查D、第四次人口普查
10、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儿童组人口比例减少可能的原因有()
A、贫困B、计划生育C、生育观的变化D、使用童工
11、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图1-4-8),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表格1-4-4和相应曲线图1-4-8。
表1-4-4
年份(年)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
全国人口(亿)6.68.39.29.910.511.4
非农业人口(亿)1.41.31.31.41.73
非农业人口比例(%)211816172126

(3)

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表1-4-5中的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4-5
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240.080.760.87
B.1998年人均GDP(美元)5020775315202300
(4)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图1-4-9),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人口统计图表(图1-1-5),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国家
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
A国50455
B国176518


1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图1-4-7)
(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学用地理统计图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统计图的类型举例说明
地理事物的绝对数柱状图图1-4-1(反映了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的绝对数量,我们可以直接读除各州的人口数,而且还可以根据各主的高度比较各大洲人口总数的多少和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图1-4-5(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以非洲为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是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欧洲最低。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分配规律曲线图(折线图)图1-4-2(反映了从非洲1950~200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从中可以看出非洲人口增长很快)
图1-4-6(世界人口变化趋势:产业革命以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总人口数相差不大,而且增长都十分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目前其总人口数约为发达国家总人口数的4倍。今后,两者差距还会继续扩大。此外还可以看出,产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造成的。)
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扇形图图1—4—3(反映的是1995~2000年世界各大洲平均净增人口所占比例,从中可以发现亚洲所占比例最大,大洋洲所占比例最小。)
地理事物的绝对值及局部与整体的比例饼状图图1-4-4(反映的是20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000年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分别是12.9亿和61亿。)

当堂检测
1D2B3C4A5D6C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2:B3:A4:D5:B6:C7:A8:AB9:AB10:BC
11、(1)11.21‰3.428‰(2)表中所填数值从左往右依次是7.3152.2绘图如右图(3)A.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l/3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4)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

§1.3.4三角函数的应用


§1.3.4三角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三角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用计算机处理有关的近似计算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待定系数法求三角函数解析式;
难点是选择合理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三角函数能够模拟许多周期现象,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主学习探索研究】
1.学生自学完成P42例1
点O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3cm,周期为3s,且物体向右运动到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时开始计时.
(1)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cm)和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
(2)求该物体在t=5s时的位置.
(教师进行适当的评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据物理常识,应选择怎样的函数式模拟物体的运动;怎样求和初相位θ;第二问中的“t=5s时的位置”与函数式有何关系?)
2.讲解p43例2(题目加已改变)

2.讲析P44例3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汐,一般的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船坞;卸货后落潮是返回海洋.下面给出了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几个时刻的水深.
(1)选用一个三角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在整点时的近似数值.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海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问题:
(1)选择怎样的数学模型反映该实际问题?
(2)图表中的最大值与三角函数的哪个量有关?
(3)函数的周期为多少?
(4)“吃水深度”对应函数中的哪个字母?

3.学生完成课本P45的练习1,3并评析.

【提炼总结】
从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三角函数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待定系数法是三角函数中确定函数解析式最重要的方法.三角函数知识作为数学工具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经常有所涉及.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通过学习我们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P46习题1.3第14、15题

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教案


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普查的方法,初步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2、过程与方法

阐明小区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小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步骤,最后自主设计开展一次小区域调查活动,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区与调查,提高学生地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开展小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活动示例,自主设计并开展一次小区域调查活动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自学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探究了人地关系的发展演变,领悟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小区域,如何知道人地之间是否协调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小区域调查。

[板书]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

[设问诱思]:我们开展小区域调查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呢?

[板书]: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学生甲回答]:了解区域现状,学以致用

[学生乙回答]:

1.深入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课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通过调查研究,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掌握区域调查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总结承转]: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目的明确了,就该具体实践了,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呢?

[板书]:二、调查的方法和途径

调查方法

1.野外实地考察

野外实际考察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地表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测量、分析,为地理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

2.调查访问

其对象一般包括个人、群体、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对个人、群体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主要为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教师讲解]:实际上,要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并不是那么容易,在调查之前要先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我们应该做好那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4页“知识窗----如何做好调查签的准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4页“知识窗----如何做好调查签的准备”

[承转]:我们了解了两种主要的调查方法,但是对某些涉及面广、两大的社会现象,则应该采取另外一种调查方法了。

3.问卷调查

采用这一方法应注意:样点选择要有代表性;调查方式以填表或询问等为主;表格中所拟问题要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调查的资料进行归类并认真分析,得出与实际相符的结果。

选定调查内容与课题

调查步骤

制定调查计划

交流调查成果

[教师讲解]:小区域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两方面,内容很广,课题很多。如何确定调查内容呢?下面我们就一庐山为例来分析[板书]:三、调查的内容------以庐山小区域调查为例

[课件投影]:展示中国政区图,找出江西省庐山

展示庐山风景图

展示庐山位置和庐山景点分布图

[设问诱思]:庐山的区域特征是什么?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知识窗”,思考上述问题,可相互讨论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略

[师生共同总结]: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江西省北部,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海拔600米以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600-900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900米以上为落叶阔叶林和耐寒的针叶林

土壤:红壤

水文: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

经济条件

地址:地质构造复杂

保留着我国古代位居“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又有近代的别墅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庐山云雾缭绕、夏季凉爽,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教师总结承转]:我们以庐山为例,对区域调查内容的选择作了简单的了解,那么调查报告主题内容如何选择,并以何种文本形式呈现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7页,思考上述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综合性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位置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及其流动状况

区域产业结构状况

产业分布、聚落分布情况

城镇建设情况

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专题性调查内容包括:

自然地理专题。(例如,庐山气候资源调查研究,庐山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庐山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研究,庐山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研究等)

人文地理专题。例如,庐山(牯岭镇)聚落分布特色、庐山名人别墅群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庐山旅游地理研究(旅游资源开发调查、旅游客源调查、旅游交通调查、旅游线路调查与优化设计、旅游商品调查、生态旅游调查等)。

区域地理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的撰写是对调查工作的全面总结,要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调查报告最好附上相关的地图、图表和照片,论述和结论要简明、清楚,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引言、被调查区域的地理概况、地理考察中主要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结束语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六方面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P48页“知识窗”

“如何撰写区域地理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