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地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课件,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平面图表面出来呢?
二、等高线的含义
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三、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出示图片,让学生指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
出示模型:
老师这有一个山体模型,请你们来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出示与模型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这是这个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看图说说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分别在哪。
先让学生根据模型绘制等高线,并思考问题:
(1)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等部位的等高线是怎样表示的?
(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哪个更密集、哪个更稀疏?
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高低起伏,坡度陡缓。通过实验操作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相关知识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导入]
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
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
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
A.2186米B.19880米C.9882米D.1988.2米
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鞍部:两山(封闭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样。
师:再看另外一个练习题!(见投影)
生:讨论回答(略)。
师:讲解(略)。
师:投影(板书设计)。
[课内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基本概念,分别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并理解了等高线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判读地形图了。
[布置作业]
活动:1、2和3题
[板书设计]
[课后记]
地形图的判读
一、基本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地点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二、等高线的特点和应用
1.特点:
⑴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同。
⑵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2.应用:
⑴能判断山地的不同形态。
⑵会判读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精品学案(1)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地形图的判读精品学案(1)”,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能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2.掌握等高线的特点。
重点: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的种类。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1.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方。
二、自主学习检测:
阅读课本P16图1.27及第二段文字,阅读P16图1.28和第二段文字,观察图1.28和图1.29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三、课堂达标:
1.甲地的海拔1500米,乙地的海拔500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1500米B、500米C、100米D、1000米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8999.43米B、8693.13米C、8848.13米D、9158.13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是下列的()
A、盆地B、鞍部C、山顶D、陡崖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
A、鞍部B、山脊C、陡崖D、山谷
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大面积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A.高原B.山地C.平原D.丘陵
6.在长春市长影世纪城里游玩应参考的地图是()
A.导游图B.交通图C.地形图D.政区图
2006年6月10日至7月10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球迷小峰想了解32个参赛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治地图”;北京真大呀!玲玲想知道故宫在北京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济南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济南市地形图”;兰兰去“泰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泰山风景区导游图”。据此材料回答3—5题
5.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适用:()
A.小峰B.玲玲C.小军D.兰兰
6.下列图例是玲玲从“北京市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7.假如上面提到的4幅地图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可能最详细的是()
A.世界政治地图B.北京城市图C.济南市地形图D.泰山风景区导游图
8、下列地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D平面示意图
9.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查阅()
A.导游图B.交通图C.地形图D.政治地图
10.读“海拔的计算图”,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中,甲点的海拔为_______米,
乙点的海拔为________米。
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教师小结(学生展示):略
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二、地形图的判读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我的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知识结构及重难点内容:
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五种基本地形几种地形部位
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为重点。
2.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为难点。
注意:
1.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各地的海拔高度,并能够判断坡度的陡缓。
2.要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
学习提纲:
1.读图2.10,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并联系两者在实际中具体地形中反映。
2.读图2.11,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海拔与相对高度上得差异,联系景观图。
3.读图2.12,说出等高线概念。
4.以等高线模型判断出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5.读图2.13,说出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具体特点。
6.读图2.11、2.16,读懂分层设色地形图。
典型例题:
一、基础题
1.同一等高线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相同。
2.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等高线向高出凸表示,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两山顶之间是,等高线重叠处是。
二、提高题
1.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读“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列等高线图所示)回答: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3.读下列等高线图,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转载]初中地理学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沿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2)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览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山到A山大约分钟。(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