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

发表时间:2021-11-0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二、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② 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三、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WWW.jAB88.cOM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1)依据比的基本性质:

①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②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③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15∶10=15÷10==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如:已知两个量之比为,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

6、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如:路程相同,速度比是4:5,时间比则为5:4)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

(如: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时间比是3:2,工作效率比则是2:3)

扩展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四、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 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3、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1)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 =

②发芽率 =

③出勤率 =

④达标率 =

⑤成活率 =

⑥出粉率 =

⑦烘干率 =

⑧含水率 =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100%或:

①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1)×100%

②求少百分之几:(1-小数÷大数)×100%

(二)、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 =80﹪,六折五=0.65=65﹪

2、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 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一、教学内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 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思想在小学的初步渗透。在上一轮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此次修订,根据各方意见,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具体编排

在具体编排上,也更加注重体现层次性。教材选择台风移动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素材作为一个大背景,用“情境串”的形式引出3个例题。

1.例1。

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所表示的含义。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先通过小精灵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东偏南30°表示什么意思,这也是本例的重点。使学生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如果只有这一条件,还无法判断台风中心的确切位置,由此引出距离。 “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图示中用一条线段表示100km,由于学生还没学习比例尺,只要能说出这样的6条线段表示600km就可以了,不必涉及比例尺。

最后小精灵问“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例2进行很自然的情境连接。

2.例2。

本例在学生通过例1了解了方向与距离的含义之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某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方位图上找到该点的位置。延续了例1的情境,情节连贯,随着现实情境的发展,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

教材给出了两类定位的情形,一类是非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一方面需要确定角度,另一方面需要确定距离;另一类的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只需要确定距离即可。

教材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提示学生应该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和先确定距离再确定方向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但学生通过尝试,一般会主动选择先确定方向,然后在该方向所在射线上根据相应的距离找到该位置。

3.例3。

教材呈现了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过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路线图中包括了例1和例2中台风的移动路线,体现了情境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路线图描述的不仅仅是两个点的静态关系,而是物体在多个点之间的运动关系。除了整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之外,其他点都既是某一段路线的终点,也是下一段路线的起点。教材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给出了分段描述的示范,使学生明白方向与距离的描述是具有相对性的,并掌握在描述每一段路线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起点在哪儿?终点在哪儿?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

四、教学建议

1.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

2.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第11页《利率》。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相关,里面的“利率”这个概念涉及到百分数的学习内容。课本里提到了很多有关储蓄的概念、知识,学生需要认识、掌握的概念比较,还有一些相关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给学生知道的。课本里通过一个例题将求“利息”、“实际取回”等相关知识都罗列了出来,因为教材所给的信息量比较少,所以需要教师的多讲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对利息相关知识的了解结合教师的补充讲解,理解有关利率、本金、利率的概念;

2、能结合实际解决关于利息的问题,把握求利息几个关键条件,建立并掌握求利息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储蓄相关概念,能解决储蓄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利息”的计算,解决“实际取回”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的调查身边的有关利息的事件,建立利息的大致意义;

2、结合学生对教材实例中的数学信息的互动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概念。

教学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旧知识复习:

九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九十)出售。

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八十五)出售。

三成改写成百分数是(30%)

六成七改写成百分数是(67%)

2.教师讲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收到一些领用钱,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

王伯伯的孙子小刚今年春节期间收到2000元压岁钱,他的父母让他自己管理这笔钱。你们能帮他出个好主意吗?

(学生回答,引出“储蓄” )

3、继续发问:讲钱放进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学生回答,引出“有利息”这样一个好处。)

4、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某次到银行储蓄的情况。

5、教师讲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我们到银行存钱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和利息、利率有关。

(板书课题:利率)

【设计意图:通过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储蓄的问题,引起本课的课题,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3)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4)利率。

利率是由国家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5)学习年利率和月利率的概念。

利率有按月计算的,叫月利率。

有按年计算的,叫年利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储蓄相关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练习:小强2001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强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8元,共101.8元。

这里100元是本金;1.8元是利息;1.8:100=1.8%是利率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2015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存入银行

王奶奶:我存两年,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李阿姨:除了本金,还有一些利息。

(2)让学生进行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A、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

(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存期有关)

B、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

C、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要学生整理好思维顺序,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的思维要清晰。)

(4)让学生知道:国家规定,存款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引导学生进行利息税的计算)

(5)让学生进行综合计算。

对两种算法进行分析:

方法一;

5000×2.1%×2=210(元)

5000+210=5210(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方法二:

5000×(1+2.1%×2)

=5000×(1+0.42)

=5000×1.042

=5210(元)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

(设计意图:例题涉及的概念和数量关系很多,需要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展开学习。从利息入手,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再依次学习利息税、税后利息、实际取回等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小明存入银行5000元,存期2年,年利率4.68%,求利息。

列式为:5000×4.68%×2( )

(2)小刚于2006年12月1日存入银行500元,到2008年的12月1日取出,月利率为0.06%,求利息。列式为 500×0.06% × 24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选择:

(1)李叔叔按5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5.40%存入银行6000元,存了6年,到期后他能取回多少利息?(当时利息税率为5%) ( )

A.6000×5.4%×5

B.6000×5.4%×6

C.6000×5.4%×5× (1-5%)

D.6000×5.4%×6× (1-5%)

(2)李强于2007年10月1日买国债1800元,存期3年,年利率为4.89%,求到期利息。列式为 ( )

A.1800×4.89% × 3

B.1800×4.89% × 3 ×(1-5%)

【设计意图:上面两题是两种相关利息的特殊情况,让学生接触、学习。】

(3)练习:课本11页“做一做”

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8000×2.75×3=660(元)

8000+660=8660(元)

答:张爷爷可以得到660元的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8660元。

(4)解决问题:

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0000×5.40%×3=3240(元)

20000+3240=23240(元)

答:贝贝到期可以拿到23240元。

四、课堂小结。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六、 布置作业

课本14页练习二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

配套练习

七、教学反思

《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能比较明显体现出我们数学小组研究课题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我在教学这节知识时,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行了。所以教学过程也很简单,只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让学生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六)

教 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课 题: 税率

【教材分析】

税率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税率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法治及爱国渗透教育的重要内容。税率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税率的一些知识,是本节课教学重要的现实作用。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会解决折扣、成数等生活中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心理特征上,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时对于感兴趣的活动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紧密围绕课的重点、根据学生的环境和接受能力设计行之有效的任务和活动,设计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对比探究,揭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分层练习,概念升华--课堂总结,课后延伸”五大环节。情境导入环节通过一段为迎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的《中国一分钟》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渗透爱国教育,从而引出税的由来。对比探究环节中通过一张纳税小报,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找出信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数学观点的能力,从中揭示出纳税、税率等概念,并联系实际生活带给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解决问题环节分两个层次,课本例题是根据收入和税率求应纳税额,我还联系生活中的增值税发票,设计了一道根据应纳税额和税率,求收入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更加深了学生对税率的应用。分层练习环节同样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题目,课本做一做是对个人所得税纳税较为简单的运用,接着将难度增加,扩展到“分段纳税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分段纳税法的含义,我借助条形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最后在全课的结尾回到家乡芜湖的改变,家乡的发展也是因为有了芜湖大中小企业和芜湖市民的纳税,进一步升华主题,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掌握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纳税的重要意义,能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数学思考

经历对纳税小报信息的整理与观察,通过思考、对比、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问题解决

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他人,并能从他人的交流中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同时应用于自己的解决问题中。

4、情感态度

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法制意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难点:个人所得税的“分段纳税法”的计算。

【教法、学法】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自学课本,从而揭示出纳税、税率的含义,而基于纳税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绝大多数学生对税并不了解,同时该活动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的手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改编,通过对一张纳税小报信息的观察对比中,给学生自主获取纳税本质的机会。最后在学生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教学准备】

课件,纳税小报,探究学习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谈话:一分钟,你能做什么?

2、 你知道在中国一分钟,能发生什么吗?播放视频

3、 祖国飞速发展,离不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 出示2017年国家财政重点支出项目情况统计图。

5、 在学生观察,师生交流中体会税收的意义,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各项福利,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社区建设、医疗保险、社会就业等等。

6、 投入了这么多钱,到底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7、 引出“税”。

8、听说过“税”吗?谁来说说你对税的了解?

预设:我在发票上见过……

9、看来税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

以“一分钟”为维度来阐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伴随着铿锵的音乐,文字、画面踩点出现,中国的发展变化、每一分钟里的精彩与感动依次展开,引起学生深深的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财政支出统计图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税收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并再一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本节课的浓厚兴趣。

二、对比探究,揭示概念

1、 师:老师的侄子对税的知识特别感兴趣,于是搜集资料制成了一张纳税小报。

2、 出示纳税小报。你能发现什么?信息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4、 汇报发现。

5、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并介绍。

预设:

生1:我发现相同点都是向国家纳税。

板书:缴纳给国家

生2:我发现纳税人不同。

板书:集体或个人

生3:我发现税的名称不同。

揭示税收的种类,并加以介绍。

生4:我发现百分数不同。

引出“税率”。

你知道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吗?

单位“1”是什么?这些代表“各种收入”

是谁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呢?引出“应纳税额”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税率的含义吗?

6、 不同的税种税率是不同的。播放纳税小知识。

7、 小结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探究应纳税额的算法。

出示课本例3,学生读题。

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问: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应纳税额要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2.探究收入的算法。

师:老师在天猫旗舰店购买了一套化妆品,出示化妆品增值税发票。

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四、分层练习,概念升华

1.师:除了饭店缴纳的营业税,商品在销售时产生的增值税,我们个人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2011年9月1日开始国家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并规定对超过3500元的部分要按不同的标准来收税。

问:免征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收入低于3500元不用纳税?

2.分析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问:超过部分分成了几段?

讨论3%的含义。

3.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算出李阿姨应缴纳的税款。

4.学生汇报算法。

5.李阿姨的老公工资很高,达到6000元,他应缴纳多少元个人所得税?

6.分析“分段纳税法”

教师借助条形图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段的税率。

学生汇报李阿姨老公工资6000元的组成。

在学习单上独立列式。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师:学到了这儿,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畅谈

2. 纳税是为了支援国家的建设,国家发展的好,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其实啊,不光是国家,我们的家乡芜湖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播放图片(芜湖新火车站、轻轨、长江二桥、滨江风景)

3. 我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芜湖大中小企业的纳税以及芜湖市民的个人纳税。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了,有能力了,也要做一名守法的纳税人,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出你们的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税 率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带合适的单位

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

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

洛阳市的面积约是15230(平方千米)。

河南省的面积约是17万(平方千米)。

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64(平方千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对比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折扣相关知识(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电脑显示:一则新闻《鹿晗八成不能来南昌演出》)

师:看了这则新闻,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来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认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来晋看作100%的话,八成就相当于80%。这种说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成数”

生活中的百分数还有很多,比如说“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1)学生自学教材,明确成数的含义。

(2)反馈:说说什么是成数,可请学生举例说明。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①四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设计意图】有了折扣理解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成数接触较少,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理解,并通过反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2.解决与“成数”相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①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问题。

②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思路一: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①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校对。

②说说如何解决这类“成数”的问题。

3.小结

(1)结合例2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有关 “成数”的问题的?

(2)教师小结: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 “成数”的含义,把 “成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参与解题方法的总结,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很有帮助。

三、应用练习,巩固认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你来算一算,做一做。

1.判断。

(1)成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2)五成八改写成百分数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4)某县今年蔬菜比去年增产四成,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单位“1”。( )

(5)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做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置和安排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对于练习的辅导也相应有层次性,简单的题由学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错题和难题进行针对性点拨,对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用也大有益处。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 4、5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六)

教学内容:折扣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意 义的基础上,懂得 求折扣问题的解决问题。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 应用意识。

3.激发学 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主动建构,学会学习。

教学重难点:懂得求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复习折扣的意义: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即现价按原价的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销售

二、探究学习方法

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审题,(初读、再读)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判断数量关系

4.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出示例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 用了多少钱?

分析题意:已知条件:“自行车的原价”和折扣数

所求的问题: 自行车的现价多少元

数量关系式: 原价x折扣=现价

列式解答:: 180x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例2. 小芳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分 析:

1、理解句 意: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是指现在买一个随身听只花了原价的90%。

2、理解所求问题:“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现价比原价少多少钱

数量关系:

* 便宜的钱数=原价-原价x折扣

* 便宜的钱数=原价x(1-折扣)

列式解答:

方法一 160x(1-90%)  方法二:160-160x90%

=160x10% =160-144

= 16(元) =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出示例3.一件商品现价180元,比原价便宜了20元,便宜了百分之几?

分析题意:已知条件:   现价和节省的钱数

所求的问题: 现价比原价便宜了百分之几

数量关系: 节省的钱数÷原价=节省的钱占原价百分之几

列式解答:

20÷(180+20)=10%

答:便宜了10%。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 天你收获了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长方形:

@ 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表示:C=(a+b)×2

@面积=长×宽

字母表示:S=a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

字母表示: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表示:S=a2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表示: 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表示: S=ah÷2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割补法

7、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拼凑法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8、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拼凑法

9、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10、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11、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12、组合图形面积(或阴影部分面积):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整体-部分=另一部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二)

课题名称 百分数(二)利率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 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 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分数(二)》《分数乘分数(三)》《小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三)》《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位置》《位置的练习课》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倒数的认识》《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混合运算》《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四)》《整理和复习》《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整理复习(一)》《整理复习(二)》《圆的认识》《利用圆设计图案》《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练习课》《圆的面积》《圆面积的应用》《圆的面积练习》《扇形的认识》《圆的整理与复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确定起跑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四)》《百分数的复习》《扇形统计图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数学广角--数与形》《数与形》《求等比数列之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德育目标 体会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学过程:

1、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老师收集了几条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条信息.

第一个图:衬衣衣标价签(面料:80%是棉,20%是涤纶。)

第二个图:纯果汁 100%

像上面这样的数,如80%,20%,100%……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是一种分母是100的分数,但不能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只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一个确定的量,所以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

(1)80%表示这件衬衣衣中的棉占衬衣衣的80/100。

(2)20%表示这件衬衣中的涤纶占衬衣的20/100。

2、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

45% 读作:百分之四十五

7.2% 读作:百分之七点二

150% 读作: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同,先读分母,再读分子。一个百分数,百分号前面是几就读作百分之几。

(2)写法

百分之三十四 写作:34%

百分之十五点二 写作:15.2%

百分之一百零五 写作:105%

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在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最后老师把爱迪生的这句名言送给同学们: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六)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六)”,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六)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第3课时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22页例3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例3的教学内容是描述简单的路线。教材呈现了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过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例3的路线图中包括了例1和例2中台风的移动路线,体现了情景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教材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给出了分段描述的示范,使学生明白方向与距离的描述是具有相对性的,并掌握在描述每一段路线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等。

教学目标

1.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给出的路线,自己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描述和画简单的路线图,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

在描述路线过程中,会正确选择参照点,会根据参照点正确说出另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的路线,自己画出路线图。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学习描述简单的路线。教学中以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过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为载体,利用课件动态展示路线变化,引导学生分段描述,同时结合学生的画图指导,引导学生对路线进行整体描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充分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熟练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问题引入法:播放课件,呈现电视播报台风警报的场景,画面呈现台风移动的大致路线。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课件播放暂停,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以播放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切入,根据台风移动的大致路线提出问题,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堂学习。】

预设B 角色引入法:展示北京旅游地图。教师提问:北京是旅游胜地,一位游客想去北京参观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鸟巢等景点,可不知怎么走,你们愿意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知识为他指明路线吗?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并描述旅游的路线。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品析:通过角色扮演,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明确路线描述的基本要素,为后面学习描述和绘制简单路线图做准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22页例3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分段描述移动路径。

(1)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

(2) 到达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课件演示)。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

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课件演示:台风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3) 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了方向,接下来是怎么变化的呢?(课件演示)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再请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课件演示:台风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台风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是怎么变化的?(课件演示: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指导学生完整表示台风的移动路线。

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线。

全班交流说一说。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描述台风移动路线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品析:在描述路线图时,最大的困难是参照点的变化,使得正确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而且描述路线图时的语言表述方式和前面“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另一点的位置”的语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这些无形中给学生解决问题增加了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降低难度,以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生学习例3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怎样描述路线并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图?

学生在讨论后明确:描述路线时,可以先分段描述,再整体描述。在绘制路线图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这样就能准确画图。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路线图的描述与绘制,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综合思考,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描述路线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课外延伸: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出自己家附近的地图,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描述。

【品析: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利用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用数学语言描述路线图是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首先要将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激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类推,通过分段描述的方法,逐个突破,层层推进,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有效而实用。其次,充分挖掘学生生活资源,如描述行走路线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巩固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指导,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参照点知识的深刻理解。

我的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二)

教学内容:税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能力目标: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口答算式。(课件出示,点名回答)

(1)200的10%是多少?

(2)100吨的5%是多少?

(3)1000元的20%是多少?

(4)150万元的15%是多少?

(二)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补充评价。相机点题并板书课题:税率

二、新课讲授

(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什么是纳税?(第一组)

2、税收有什么意义?(第二组)

3、税收主要分为哪几类?(第三组)

4、什么叫应纳税额?什么叫税率?(第四组)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点名汇报并作补充。)

(二)税款计算。

1、(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课件出示。)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点名汇报并作补充。)

2、计算税款。

(1)(课件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一人分析题意。

一人列出算式。

一人计算。

一人汇报。

(3)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点名汇报并作补充,并在课件上讲解。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某电脑公司4月份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按销售收入的5%缴纳增值税。纳税后该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万元?(男生完成)

(2)小雨妈妈的月工资是4800元,按规定,超出3500元的部分要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小雨妈妈纳税后的月工资是多少元?(女生完成)

(完成后师生共同在课件上订正。)

四、课堂小结(教师谈话,课件出示,渗透法制教育)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特别是我们小学生朋友,作为国家的主人翁和接班人,要好好学习关于税收的相关知识,长大以后争做一名诚实、守信、合格的纳税人。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六、板书设计

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税率×各种收入

营业税的税率=应纳税额÷营业额×100﹪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