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三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27

高三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历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原因。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导入新课: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蔡元培

1925年蔡元培先生为哀悼一位伟人写了这样一副挽联,大家能猜出他哀悼的是谁吗?(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的孙中山离开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给后人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期望。今天我们将来了解和感悟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

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的侵略战争和强加给清政府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将独立的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控制,继而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瓜分狂潮中,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崛起于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革,图强救亡,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但很快就失败了.随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就在这深刻的社会危机中酝酿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中先进分子形成了革命的信念:必须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以上成为清末民主革命风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一。

(2)清政府统治更加腐败,残暴。《清政府残暴如虎漫画》直接体现这一点。

(3)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吏治腐败依旧,兼之实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但它对当时的政局产生某些重要影响.新政的重点在军事方面,但编练新式军队却造成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二是革命党人争取了大量新军士兵,而这两种势力恰好都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4)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5)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各地斗争此伏彼起,民主共和已经是大势所趋。

毛泽东为什么说中国的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从1840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真正以资产阶级为领导阶级并把革命对象与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有统一的革命纲领和政党领导、有明确的革命目标是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开始的。

2、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的概况——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辛亥革命的组织准备)

(1)兴中会的建立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自甲午战败后,中国又被强加上八国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奇耻大辱,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这就促使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先进分子形成了革命的信念:必须推翻清朝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1894年10月,孙中山满怀革命激情从上海乘轮船经日本来到檀香山,进行创立革命团体的活动。11月24日,在他积极努力和广大华侨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兴中会的章程中,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响应口号,在入会誓词中,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目标。

(2)中国同盟会

之后国内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04年黄兴、陈天华等人在长沙建立华兴会,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建立光复会。各地革命小团体难以采取足以推翻清王朝的大规模集中统一行动,这就需要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将革命运动有力地推向前进。于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1905年应运而生,那它的名称是什么?宗旨是什么?

(学生答):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其明确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分别对应十六字纲领中的什么内容?

(学生答):民族主义对应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民权主义对应的是“创立民国”,指的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对应的是“平均地权”,就是反对贫富不均,实行“耕者有其田”。

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是前提;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是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是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民生主义”没有提出明确切实可行的土地纲领,这些都决定了辛亥革命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政党与革命团体的区别就在于:①是否具有全国规模,各地是否有下支机构。②是否具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形式。③是否具有统一的公众领袖。人员组成是否纯正等。

政党的特征: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和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讨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

尽管两者都是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提出的土地制度,也都主张一定意义上的平均分配,但由于阶级本质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实质上的根本不同:一个是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一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土地纲领。

(3)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同盟会成立后,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主张“保皇”,实行君主立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样,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论战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通过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使许多爱国知识分子摆脱了改良的影响,靠拢或加入了革命党。

(4)革命党人的多次武装起义

当时革命党人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规模较大的有1906年刘道一领导的湘赣边界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萍浏醴起义),1907-1908年孙中山等人领导的在两广地区的潮州、惠州、钦州、廉州等地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潮惠钦廉起义),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和秋瑾分别在安徽安庆和浙江绍兴发动的起义(安庆——绍兴起义),1911年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教材介绍了其中影响最大的黄花岗起义。

这些起义可分为两方面评价:一方面,起义本身有许多弱点,总结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①这些起义都属于单纯的军事冒险,未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组织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军。②这些起义大多缺乏全面的计划和统一的领导。③没有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④从发动起义的战略思想分析,同盟会内部未形成共识。孙中山主张在容易得到外部援助和敌人鞭长莫及的华南地区发动起义,目的是“取得海岸交通线,以便输入武器,占领边省,再谋会师中原”。华南边境地区的六次起义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发动的。而宋教仁等同盟会领导人则主张以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革命力量比较强大的地区为重点,要求加紧在长江流域活动,待时机成熟后发动“长江革命”,突破中原,或可使革命取得成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形成了共进会和同盟会中部总会。共进会和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出现与同盟会在发动起义战略上的分歧有一定关系,说明同盟会对使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领导不力,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总体部署动员,没有建立起属于革命党人直接指挥的革命军队,以致造成旋起旋落的局面。另一方面,这些起义不断打击和震撼了清朝的统治,锻炼了革命党人,鼓舞了革命斗志,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为最终推翻清政府做了必要的准备。

(5)清王朝的自救改革——预备立宪

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骗局,真相大白之后,使原来尖锐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客观上反而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爆发)

1.武昌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与其战友曾发生过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到1911年(旧历辛亥年)武昌响了辛亥首义的枪声。

武昌起义发生于何时?打响第一枪的人是谁?

(学生答):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

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什么政府?实行何种政体?

(学生答):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指汉、满、蒙、回、藏五族)”。

湖北军政府的性质:是辛亥革命的产物,但它从一开始就是革命党人联合封建军阀,官僚和立宪派组成的政权机构,它是由革命派、旧军官和立宪派联合建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开创了由革命党人,军界上流人物和旧官僚结合起来的统治方式。

你认为吴兆麟的话又道理吗?

表面看吴兆麟的话有一定道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革命在全国的迅速发展,但是许多旧官僚投机革命,混入革命队伍,使革命潜伏很大危机。吴兆麟实际是向旧势力妥协,是资产阶级妥协的表现。

讨论:既然黎元洪是旧官僚,旧军阀的代表,为什么湖北政府还推举他为都督呢?

①客观原因:武昌起义爆发前起义的革命领导机关被清廷破坏。革命党人的领袖孙中山远在美国,同盟会的其他骨干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而直接发动起义的领导人孙武受伤,彭楚藩、刘复基等人被捕就义。②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幼稚软弱,革命士兵在胜利面前,对于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权以及怎样建立政权的重大问题上,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不知怎样组织起义更为充分,在讨论建立军政机构的会议上,他们互相谦让,讲资历,论声望的传统习俗,使革命者一时难以自拢,他们没有想到应该自己掌握实权,反而错误地认为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出任,才能号召群众。

2.各地相应起义

武昌起义的枪声及其胜利的消息,如电闪雷鸣,一时间中华大地狂澜骤起,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到10月份时,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相继独立;11月上旬,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和广东先后宣告独立;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50天内,共计14个省和上海一地脱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给全国人民最后倾覆清王朝奠定了基础。

三、中华民国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辛亥革命的高潮)

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949)

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即所谓“五族共和”) 国都:南京 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元=公元纪元后两位数-11)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1912年3月正式颁布

内容:结合课本及“解析与探究”分析《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答)法律至上,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天赋人权,平等自由(否定等级束缚),三权分立(否定独裁专制),责任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你能否得出《临时约法》的性质时怎样的?

(学生答)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为共和政体提供了法律依据。

意义:《临时约法》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补充:①《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用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但并不等于人们当家作主。②革命派企图通过《临时约法》来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维护共和政体,但实际上《临时约法》并没有起到这方面的作用。这是因为革命派很快交出了政权而无法限制袁世凯。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结果)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年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袁世凯能够夺取民国政权的原因:

时局原因:1.列强选择袁为代理人,支持其夺权。当时帝国主义为了维护他们的侵略权益,更多地插手中国事务,他们看到清政府已无利用价值,于是转而扶植新的侵华代理人,于是找到了袁世凯,而当时袁世凯也需要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帝国主义一方面给革命派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支持袁世凯,积极策划“南北和谈”,帮助袁世凯夺权。

2.立宪派、旧官僚害怕革命发展政局动荡危及自身利益,希望袁掌权结束革命。立宪派和旧官僚并非真心革命,而是借革命之机寻求升官发财的机会,他们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害怕革命进一步发展会危及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倒向袁世凯。

3.袁世凯在新政中政绩卓著,得到资产阶级信任。1911年10月,袁世凯受清政府任命组织责任内阁制,掌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又掌握了北洋军,实力雄厚。

个人原因:1.袁手握军政大权,有较强的政治手腕、执政经验和开明的政治形象。

2.孙为避免中国内战,希望争取袁支持共和。

辛亥革命后国内政局示意图: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仅仅做了三个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后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但1912年2月12日,清代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那么,这场辛亥革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学生讨论:让学生读课文P63页最后一段:“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教师归纳总结:

(1)成功的革命

①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任命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从上述意义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较成功的革命。

(2)失败的革命

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时时处处以建立专制统治,出卖民族利益为己任。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辛亥革命同时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课堂小结: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目标,做了一系列组织上、理论上、思想上和军事上的准备,最终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2000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板书设计: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背景 2.概况

二、武昌起义

1.过程 2.影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精选阅读

辛亥革命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辛亥革命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和过程;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三次变革产生的时代因素。

(4)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较和思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为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辛亥革命的爆发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是本课重点。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依据:辛亥革命的失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史实中分析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材分析: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方向发展。1840年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设计:

将本课内容分成辛亥革命的酝酿(早期准备)、爆发、高潮、结局和历史意义五部分来讲,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亩产每人发展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提供一些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爆发、结局及意义的认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1924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每当“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面对,作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先生何以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陈天华,一个正当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何以有如此大的胆魄,以赴汤蹈海牺牲生命为代价来唤醒亿万同胞呢?邹容、吴樾、秋瑾

一、酝酿(早期准备):

1、客观条件:

(1)《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二、辛亥革命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辛亥革命”,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二、辛亥革命
[教学目的]
1.知识要求: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
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⑴同盟会的成立与三民主义评价、认识。
⑵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⑶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
⑴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⑵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
《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步步紧逼,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革命党人毕生求之的目标是否能实现?辛亥革命伟大意义何在?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一、武昌起义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之后又出现那些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在此基础之上,于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领导人是?政治纲领是?它的成立历史意义在于?
1、兴中会的建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兴中会成立的时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想潮流是维新表法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仍然寄希望于清政府进行改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并不普遍为人接受。

2、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十几个省区的纷纷独立就是必然的。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临时约法的特点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的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临时约法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

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有关练习题。

[课后反思]
本课涉及时间较长,条理复杂。在背景处理上,感觉不好。因为前面的专题基本上没有涉及,现在教材过于简略。课堂讨论总觉得历史知识贫乏,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更好地分析,讨论抓不住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能力,任重道远。

辛亥革命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辛亥革命”,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13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背景: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请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哪些条件呢?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当时,一些民主革命宣传家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这又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
思想武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重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需要哪些条件?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其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
成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
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地位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为壮烈的是黄花岗起义)
6、有利时机:保路风潮的兴起
7、其它条件: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二、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时间:1912年元旦
①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都、国旗:南京、五色旗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内容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及人身、居住等自由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
②《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他专制独裁)
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结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其原因:
①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头子,握有重兵,对革命派软硬兼施
②列强替袁世凯撑腰,以多种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迫妥协
三、评价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2、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③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上述性质和功绩的相互关系如何?
性质是对功绩的概括,功绩是对性质的体现。
3、不足:
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导致上述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阻挠和破坏,其力量过于强大

△随堂练习——《全品》第13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3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三)

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二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原因,掌握政权性质分析方法,制作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教材要点分析
[武昌起义]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兴中会的成立
兴中会成立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之意即“振兴中华”。兴中会是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同盟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充分暴露,是人民意识到应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都主张利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他们团结起来的条件。因此,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七十多人,在日本东京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不期年加盟者逾万人,支部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于人意表者亦!”
武昌起义的成功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策划了黄花岗起义,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失败。事后,殓烈士遗骸72具,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斗争。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的成立]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内容。
1、中华民国的成立
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在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目的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主要内容是: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学说,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本子目主要介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始终持观望、怀疑和反对的态度。为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不约而同的扶植拥有实权并媚外的袁世凯。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届书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闸门。教材当中的知识链接就是为了说明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教材没有谈到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教学
(一)同盟会的建立
1、兴中会的建立
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
口号:振兴中华
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史料链接:
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亦!”孙中山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二)武昌起义
1、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四川保路运动
原因: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3、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显示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形势: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问: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3)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问: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可从政府组成人员、颁布的法令措施等角度)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君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史料链接: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大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条件: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实力及个人的权术;资产阶级的软弱;
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评价辛亥革命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反映辛亥革命成功或失败的文史资料,整理成文。分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追求观点的最终统一。
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
A、1894年成立于檀香山
B、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领导了武昌起义
2、武昌起义
A、为四川保路运动创造了条件
B、革命的主力是农民
C、孙中山指挥的武装推翻清政府的起义
D、起义军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3、南京临时政府
(1)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3)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1)(2)(3)B、(1)(2)(4)
C、(2)(3)(4)D、(1)(2)(3)(4)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包括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3)实行责任内阁制(4)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A、(1)(2)(3)B、(1)(2)(4)
C、(1)(3)(4)D、(1)(2)(3)(4)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6、清王朝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宣统帝正式下召退位
7、《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政体
D、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8、关于袁世凯
(1)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2)赞同共和是他的夺取政权的幌子(3)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A、(1)(2)B、(1)(2)(3)
C、(2)(3)(4)D、(1)(2)(3)(4)
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
B、袁世凯比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保护其在华利益
10、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二、问答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