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01九年级《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九年级《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导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导学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导学难点】理解速度公式的物理意义
【学法提示】由生活事例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利用10分钟通读教材填写下列问题。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定义:
3速度的单位:
4计算公式:
(二)匀速直线运动
1、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2、叫匀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二、问题精讲
1、由图1甲、乙两图表示游泳运动员比赛时情景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甲表示某一时刻的情景,图乙表示在终点时的情景,则图甲表示,图乙表示.
假如运动员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时,物理学中用_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根据教材31页的例题演示,总结解题规范化要求
三、练习反馈
(1)体育考试中,甲、乙两个同学跑1000米所用的时间分别是3分30秒和3分50秒,则()
A甲同学的速度大B乙同学的速度大
C甲、乙两个同学的速度相同D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
(2)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3)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4)向月球发射激光,经2.7s后接收到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激光在空间传播速度C=3×105km/s)()
A8.1×105kmB4.05×105kmC3×108kmD3×105km
(5)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正在起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6)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m路程用了30s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
A0.5m/sB1.5m/sC2m/sD3m/s
(7)一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过一座100m的涵洞,队伍全部穿过涵洞需要()
A60sB40sC50sD80s
(8)一架飞机作匀速直线运动,在5秒内飞行了1000米,求它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9)小华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6千米,他骑自行车去上学所用的时间是12分钟,小华骑自行车去上学的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
四、联想变通
(1)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照相机连续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秒,车长为10米,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米/秒.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值得公路上行使,为了反映两辆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某人拍摄了议长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3所示.已知每隔2秒曝光一次,两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反思总结】
反思: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反思本节课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的优缺点:
总结:(1)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作业超市】必做题:完成课本后面练习和《课程练习》。
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二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班级第组姓名:
课型:新授课课时:共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交流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知道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解答简单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学习过程:
(一)、认知准备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事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研究对象是的,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研究对象是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
4、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的,但不能选为参照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的;为了方便研究,常选或
作参照物。
5、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站着的同学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小石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做运动。
6、路程(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7、实验室常用停表计时,你会使用停表吗?
(二)运动快慢的比较
1、如右图(a)所示,自行车和摩托车从同一起点、同一时刻出发,经相同的时间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
(a)图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运动过的路程比自行车,即摩托车运动得。
(b)图表示自行车和摩托车从同一起点、同一时刻出发,都到达终点后它们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
(b)图表明:运动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所用的时间比自行车,即摩托车运动得。
2、在运动会一百米赛跑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路程,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综上所述: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①时间相同时我们比较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的,路程短的运动的;②路程相同时我们比较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运动的,用时长的运动的。可见要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既要考虑时间又要考虑路程。
3、小组讨论:甲同学百米跑用了10s,乙同学座汽车行驶0.9km用了2min,谁运动的快?
你是怎样比较出该同学运动的快的?
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我们比较运动物体___________通过的路程,谁在内通过的路程长,谁就运动的,谁在内通过的路程短,谁就运动的。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三)速度(V)极其简单应用
1、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
2、速度定义:我们把叫做速度。
3、速度的公式:v=(v表示,s表示,t表示)
4、速度的单位:国际主单位:m/s,读作。
常用单位:km/h,读作。
换算关系:1m/s=3.6km/h1km/h=1/3.6m/s
当堂练习: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①5m/s=______km/h②10km/h=_______m/s
5、某汽车的速度:V汽车=5m/s的物理意义是
6、速度的计算:计算速度(v=),计算路程(s=)计算时间(t=)
强调:运用上面的公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要么都是国际主单位,要么都是常用单位。
例题:小丽家距学校400m,她从家走到学校要用5min,走到汽车站要用12min,她家据电影院1km。问:○1小丽步行的速度;○2小丽家距汽车站多远;○3小丽走到电影院需要几分钟。
提醒:一定要注意解题的格式。
(四)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如果物体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那么我们就把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观察右图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右图是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相的时间间隔相等),由照片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在任意相同路程上所用的时间;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3、(s-t图像)
如右图所示:斜线(图像)表示一个物体以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它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图中A点表示物体在2秒内运动过的路程是4米。利用图像可直接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过的路程,或运动一段路程所需的时间。从图像上任取一点,将其对应的s,t值代入速度公式即可求出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4、生活中把一些复杂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五)巩固、练习、展示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物体运动24m需要的时间是s。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4,甲运动的时间是乙运动时间的二倍,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4、一机动船在静水中的行驶速度是10m/s,河水的流速是2m/s,则该机动船从相距2.4km的下游甲地行驶到上游乙地需要min。当它从上游乙地返回下游甲地时需要的时间是s。
5、长L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将一份文件送达队首的首长处立即返回队尾,此时队伍恰好前进4L,若通讯员走路速度不变,则通讯员走过的路程是,通讯员走路的速度是队伍前进的速度的倍。
6、右图中(a)、(b)两图分别表示了利用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b)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
7、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通过1.6km的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8、右图是某时刻汽车速度计指针位置,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是m/s,保持这一速度行驶2h,行驶的路程是。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运动的速度v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速度v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s、t的大小无关
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11、下列速度,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①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②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③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
12、《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到了终点。整个过程中
A、兔子始终跑得比乌龟慢B、兔子始终跑得比乌龟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13、甲、乙两同学上学步行的速度之比是3:4,甲同学从家走到学校所用时间是乙同学从家走到学校所用时间的2倍,求:甲、乙两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比。
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公路同向走路上学,甲在前,乙在后且相距30m,若甲走路的速度是1.2m/s,乙走路的速度是1.5m/s,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15、甲、乙两车从相距75k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行驶速度是60km/h,乙车行驶速度是90km/h,问: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1m/s=3.6km/h1km/h=1/3.6m/s=0.28m/s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达标自查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7、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m,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运动的快慢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运动的快慢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课题12.2运动的快慢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
方法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
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
态度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放录像:龟兔赛跑,让学生思考、交流。
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定义:
提出问题:
(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用的是什么方法?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
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比电功率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学生思考体会
观察多媒体录像(教师用书中的光盘:龟兔赛跑)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1、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2、比较相同时间所经过的路程。
学生分析后回答。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谁跑在前;在终点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
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
总结判断速度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
进一步熟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入速度的定义,并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单位:米/秒m/s千米/每小时km/h
例题:
(1)1m/s=km/h(2)5m/s=km/h
(3)72km/h=m/s
(4)一位百米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请比较哪个快?
(5)课本第32页例题
(6)观察多媒体录像体会速度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速度表、(课本第32页例题12.2-1)
路标的物理意义。
例如、如图所示是济南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指示牌。试说明指示牌的含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指示牌到青岛最快要几小时?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何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呢?
3、匀速直线运动
(1)、你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是平均速度?
阅读科学世界第33页体会时间放大镜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速度的定义
2、频闪摄影的特点
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学生练习
认识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速度表上各个数值的物理意义和路标上各值的物理意义
学生阅读第32页想想议议思考如何利用频闪摄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图甲和图乙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思考、讨论
得出特点:
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快慢不变。
学生阅读,交流时间放大镜的作用
你学到了什么
熟悉单位换算及速度计算
将知识用于生活。了解一些交通标志的意义
利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某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
回首调节,纳入知识系统
课堂作业
一、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补充练习: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练习另附
板书设计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
s=vt
计算:v=
t=s/v
概念
平均速度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