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运动的快慢教案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3

运动的快慢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运动的快慢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课题12.2运动的快慢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
方法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
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
态度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放录像:龟兔赛跑,让学生思考、交流。
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定义:
提出问题:
(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用的是什么方法?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
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比电功率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学生思考体会

观察多媒体录像(教师用书中的光盘:龟兔赛跑)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1、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2、比较相同时间所经过的路程。

学生分析后回答。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谁跑在前;在终点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
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
总结判断速度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

进一步熟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入速度的定义,并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单位:米/秒m/s千米/每小时km/h
例题:
(1)1m/s=km/h(2)5m/s=km/h
(3)72km/h=m/s
(4)一位百米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请比较哪个快?
(5)课本第32页例题
(6)观察多媒体录像体会速度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速度表、(课本第32页例题12.2-1)
路标的物理意义。
例如、如图所示是济南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指示牌。试说明指示牌的含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指示牌到青岛最快要几小时?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何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呢?

3、匀速直线运动
(1)、你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是平均速度?

阅读科学世界第33页体会时间放大镜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速度的定义
2、频闪摄影的特点
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学生练习
认识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速度表上各个数值的物理意义和路标上各值的物理意义

学生阅读第32页想想议议思考如何利用频闪摄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图甲和图乙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思考、讨论
得出特点:
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快慢不变。

学生阅读,交流时间放大镜的作用

你学到了什么

熟悉单位换算及速度计算

将知识用于生活。了解一些交通标志的意义

利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某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WWW.jab88.cOm

回首调节,纳入知识系统

课堂作业

一、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补充练习: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练习另附

板书设计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
s=vt
计算:v=
t=s/v
概念
平均速度
计算

延伸阅读

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反馈练习1

(二)速度

(三)速度公式的应用

(四)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平均速度
【播放视频】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疾驶时呼啸而过的短片及中学生运动会上运动员奔跑时的短片,结束后屏幕定格为两短片中的截图各一幅。
【比较异同】列车的运动和中学生的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
【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板书】§1-2运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感知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

【播放视频】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m栏比赛视频,视频结束后屏幕再现比赛中某时刻的图片2幅,【想想议议】
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的快?你们又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板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反馈练习】1.森林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跑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
【过渡】由以上实例分析可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因素。若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想想议议】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他们运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构建路程和时间不相同的问题情景,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埋下伏笔)
【温馨点拨】将他们的路程或时间变成相同的,然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比较
【归纳总结】对于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1s内通过的路程或通过1m路程所用的时间
【引导点拨】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自学指导】在3分钟内快速阅读课本P20“速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定义、公式?
3.速度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4.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板书】二、速度: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
4.单位:m/s(ms-1)、km/h(kmh-1)
1m/s=3.6km/h
5.人步行的速度:v=1.1m/s.
【释疑解惑】根据各相应单位的换算值求出m/s和km/h的换算关系.
1m/s==km/h=3.6km/h。
【反馈练习】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m/s,合km/h
【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2.91s。这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写出公式、代入数值、计算结果,写上单位,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特别强调】一是: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二是: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要进行换算。
【反馈练习】3.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设疑】在一些路段,交通部门对汽车的运动速度有所限制,司机是怎样知道自己的汽车有没有超速的呢?
【课件展示】

【自学指导】在3分钟迅速阅读课文P20-21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疑难点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恒定不变,另外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反馈练习】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视频展示】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上、下坡时的情景;列车进、出站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一般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变化的)
【设疑】以上物体的速度大小是变化的,那么,我们如何来比较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呢?
【引导讨论】通过公式v=s/t计算得到的速度能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路程)的快慢程度吗?
【总结】变速运动快慢的描述非常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过此时得出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变速运动的特点,知道平均速度的意义)

观看视频,进行比较:
高速列车疾驶时运动的快,运动员在奔跑时,要比列车慢的很多

回答:刘翔。
讨论后总结:
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回答:刘翔。
讨论后总结:
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用时短的运动快

【交流归纳】:
方案一:
分别用他们的路程除以时间,计算每1s内运动的路程,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
方案二:
利用相同路程比时间也一定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求出通过1m路程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
【悟物穷理】: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故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更方便,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
学生根据定义归纳速度的计算公式:

学生试着推导出速度单位m/s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
完成反馈练习2
分析题意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已知:s=110mt=12.91s
求:v
解:由公式可知,刘翔的速度为:

通过课件了解:
速度表是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用来测量运行速度大小的仪表

了解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在课本划出以下内容:
1.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4.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

学生举例:
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乘自动扶梯上升的乘客。

交流、讨论后总结:
可以用公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讨论、总结: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不同路程上或不同时间内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计算后的速度只能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不能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位置)的快慢程度。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流程【见附件1】梳理知识点,明确重难点

四、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批,教师点评【见附件2】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课后完成

计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二、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3.公式:v=s/t
4.单位米/秒,即m/s。常用单位是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2.平均速度:表示平均快慢程度。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利用视频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3.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速度的仪表:速度表以及“一些物体的速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是少
2.对平均速度的处理有些仓促
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身就是一种近似、平均的思想,所以应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但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显得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附件1教学内容流程
附件2当堂达标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_______。
2.小明沿直线匀速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是72m,则它的速度为____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中图1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2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5.图3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D.该汽车只要4h就可到达贵阳

6.如图4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运动快慢快
2.1.2小明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
3.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
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4.匀速直线
5.D
6.解:15min=1/4h
V==36km/h
答: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6km/h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探究指导
物理宫殿
1.速度(velocity)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3)公式:v=,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4)单位: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例1】火车的速度是72km/h,小汽车的速度是30m/s,自行车的速度是600m/min,比较它们的速度哪个大?
思路与技巧当物体的速度单位不相同时,要比较它们的速度快慢,首先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统一,本题将三者的单位统一为m/s来进行比较.也可将单位统一为km/h进行比较.
火车的速度为v1=72km/h=72×=20m/s,
小汽车的速度为v2=30m/s,
自行车的速度为v3=600m/min=600×=10m/s.
答案v2>v1>v3,即小汽车的速度最大.
2.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1)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样的.在公式v=中,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因此无论s和t如何变化,v与s(或t)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若在比较两个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我们可以说:“在t相等的情况下,s越大,v就越大;在s相等的情况下,t越小,v就越大.”这时,应注意前面交待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2)用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例如: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图3.2-1甲是它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此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3.2-1乙是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
图3.2-1
【例2】图3.2-2是小车运动的情景,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得结论是
图3.2-2
思路与技巧小车在0~200m之间,用时10s;在200m~400m之间,用时10s;在400~600m之间用时10s,由v=可知,小车在这三段路程中运动的速度相等,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3】如图3.2-3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信息三:等等.
图3.2-3
思路与技巧这是一道有关图像的开放题.由图可知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自行车的速度v===13.3m/s,跑步的人速度为v===8m/s.还可知道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行驶的路程为200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5s和25s.
答案信息二:骑自行车的人速度大;信息三:骑自行车的人15s内运动了200m;信息四:跑步的人25s内运动了200m;信息五:图像中斜线越陡,速度越大.
3.利用公式v=进行计算
由速度公式v=,变形得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s=vt,t=.
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的问题:
(1)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如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v代表速度.多个对象相同的物理量字母符号右下角加标号进行区别,如t1、t2等;
(2)理清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题方法,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解答;
(3)计算时要注意将单位统一,单位也要参与运算,有时可以通过单位的运算迅速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4)对较复杂的物理过程,一般可通过画示意图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并列关系式进行求解.
【例4】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如图3.2-4,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时108s.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图3.2-4
思路与技巧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是指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此时火车通过的路程包括隧道长和火车长.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是指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此时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减去火车长.
答案(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1=1800m+360m=2160m所需的时间t1=108s
火车运行的速度v===20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时通过的路程
s2=1800m-360m=1440m
由v=,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2===72s.
说明第二问还可以有下列解法:
由于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v==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t2===72s.
【例5】请你根据图3.2-5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
(1)提出问题;
(2)补充条件;
(3)结果(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图3.2-5
思路与技巧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开放性试题,应围绕两物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提出问题.但在速度、时间、路程三个因素中,必须知道两个才能计算出另一个.因题中两车的速度已经给出,所以只要在时间或距离间任意补充一个条件均可以.
答案(1)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两地距离15km
(3)相遇时间t===0.1h.

探究体验
利用路程-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第一天
(热情高涨地开始锻炼)小马以170m/min的速度匀速直线地跑步.用路程一时间图像描绘出小马跑步的情况.如图3.2-6,图像斜线上的每一点,速度值都相等.
图3.2-6
第二天
(休息了一会儿)小马仍以170m/min的速度匀速跑步,但在跑到850m处时,停下来休息了3min后,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跑,如图3.2-7图像中外水平线表明,在休息时路程没有变化.
图3.1-7图3.2-8
第三天
(慢了下来)像第一天一样,小马以匀速跑步,但速度降为100m/min.如图3.2-8图像上斜线就与第一天不同了,运动的速度越大,斜线就越陡.
探究点拨图像表示一个量(如路程)随另一个量(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如从三个图像中能分析出小马三天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速度的大小情况.

聊天室
话题:怎样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胖胖:老师,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
老师: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距离的长短”,如3.2-9甲图;二是“通过相同距离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如3.2-9乙图,“速度”就是采用了前一种方法来定义的。那么,用后一种方法能定义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吗?当然可以,不妨试一试,我们就将这个物理量叫做“快慢”.依照速度的定义。“快慢”等于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单位是“s/m”.例如:人步行1s通过的路程约为1.1m,则人的“快慢”就是=0.9s/m;自行车1s行驶5m,则自行车的“快慢”就是=0.2m/s.显然,这样定义的“快慢”,它的数值越大,反而表示运动得越慢,与我们的思维习惯不一致.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更方便.
图3.2-9

快乐套餐
1.图3.2-10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图3.2-10
2.一摄录机每秒可摄照片25幅,图3.2-11是踢球时所拍得的一段影片.踢球动作所需的时间是()
动作结束
图3.2-11
A.0.04s×2=0.08sB.0.04s×3=0.12s
C.0.04s×4=0.16sD.0.04s×5=0.20s
3.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4.一列长为L的队伍在匀速前进,一通讯员从队尾将一封信送给队首的军官并立即返回队尾,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在整个过程中队伍前进了3L,根据上述条件可求出()
A.通讯员走的路程B.通讯员的速度
C.队伍的速度D.通讯员用的时间
5.图3.2-12中表示的是某物的运动情况,从图中可知物体在运动中曾停止过()
图3.2-12
A.2minB.4minC.6minD.0min
6.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0m/s.(1)身长30m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要经过s时间能感受到被咬;(2)一个1.8m的成年人大约经过s时间能感觉到脚上被蚊子叮了一口.
7.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3.2-13所示.由此可判断:甲做运动,乙做运动.v甲=m/s,v乙=m/s,在10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图3.2-13
8.(荆州市中考题)“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分析如图3.2-14所示小球运动的频闪照片,就可知道它的运动速度大小.请你用尺量一量,再算一算,它的运动速度最接近m/s.
图3.2-14
9.一辆汽车行驶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如图3.2-15a所示的位置.汽车由图3.2-15b中所示的位置A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
图3.2-15
10.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传到地面上的其他地区,这样就实现了卫星电视转播.在调试过程中,电视台本身也需要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并和演播室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这时发现,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的变化总比电缆传来的画面上相应的变化发生得晚一些.
(1)解释产生这种时间延迟的原因;
(2)已知通信卫星离电视台的距离大约是36000km.无线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估算画面延迟的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1.一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表示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试画出该列车的s-t图像,并求出该列车的运行速度.
s/m0150300450600750
t/s0510152025

12.小张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做计时工具测定大李百米赛跑的速度(如图3.2-16).首先,小张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如下表,然后他站在起跑位置指挥大李起跑,大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当看到终点发出信号时停止计数,此时数出脉搏跳动次数为13次.
图3.2-16
测量次数时间/s脉搏跳动次数/次
13032
26062
39092
4120124
合时
脉搏跳动规律次/s
请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小李百米赛跑的速度.

13.(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图3.2-17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磨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3.2-17
甲图表明:;
乙图表明:.

14.如图3.2-18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3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回答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要求两种解法,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图3.2-18
方法一:
方法二:
15.甲、乙两地相距90km,A车以30km/h的速度从甲地开出,向乙地匀速前进,同时B车以60km/h的速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匀速前进.在两车匀速开出的同时,一只小鸟从甲地出发,以60km/h的速度向乙地匀速飞行,当它遇到B车后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反向飞行,遇到A车后再次反向飞行,如此反复,直至两车相遇时,小鸟一共飞行了多少路程?
这是一个三个物体同时匀速运动的问题.小鸟在两辆车之间往返飞行,且两车也在靠近.如果将小鸟每次来回通过的路程依次求出再相加,这样计算不仅繁琐,而且没有尽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16.阅读材料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从国际空间站回到地球家园的三名宇航员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联盟号”飞船返回到地球要走12步,所花的时间是4h40min,12步中哪一步失算都可能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式的悲剧.这12步是这样走的:第一步是北京时间5月4日清晨6点47分,三名宇航员为脱离空间站做准备;第二步是飞船与空间站接口连接的挂钩和挺锁开始打开;第三步是飞船与空间站脱离,脱离的速度是0.1m/s;第四步是脱离点火,当飞船离空间站20m的时候,飞船的发动机开始点火,点火时间持续15s;第五步是当飞船离空间站19km的时候,飞船的发动机再度点火,持续时间4min21s,从而脱离原来的太空轨道;第六步是飞船的各飞行舱开始脱离;第七步是飞船在脱轨31min的时候进入地球大气层;第八步是发出降落伞打开指令,使得飞船的下落速度从230m/s减小到80m/s;第九步是主降落伞打开,使得飞船下落速度进一步减小到7m/s;第十步是垂直降落;第十一步是飞船着陆前2s,六台发动机同时点火燃烧,使飞船从离地约6m的高度再次减速下落到地面;第十二步是平安落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飞船与空间站脱离到飞船的发动机第一次开始点火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秒?
(2)飞船着陆前2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参考答案
[快乐套餐]1.B2.B3.C4.A5B(点拨:图像中距离不变所经历的时间由2min到6min,即静止时间4min)
6.0.3;0.018
7.匀速直线;匀速直线;5;2;3km;1.2km
8.11.5m/s
9.A处到B处的路程为80km,汽车的速度为100k/h=m/s.从A处到B处所需时间t===0.8h
10.(1)无线电信号在电视台与卫星之间的传播要花一定时间(2)t===0.24s
11.v===30m/s,图像略
12.7.9m/s
13.(1)相同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快些(2)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快些
14.方法一:解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知野兔跑到树洞口所需时间为t1===5s,秃鹰飞到树洞口所需时间为t2===6s,t2>t1,即秃鹰飞到树洞口的时间大于野兔跑到树洞口所用时间,所以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方法二:解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知野兔跑到树洞所需时间为t1===5s,在这段时间内秃鹰飞行的距离是s2=v2t1=30m/s×5s=150m,s2=150m<(130+50)m,即这段时间内秃鹰飞行的距离小于180m,所以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15.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历时间t===1h,则小鸟飞行的时间t=1h,小鸟行驶的路程为s=vt=60km/h×1h=60km
16.(1)t1===200s(2)v2===3m/s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⑵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⑷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了解一些运动物体大致的速度值,学会速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是上一节机械运动知识的延伸,后面两节描述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也要用到这些知识。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首先通过“活动1”,引导学生从两幅情景图中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为建立速度的概念提供方法上的准备。然后教材利用图9-14提出问题:如果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等,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学生讨论、深思。此问题解决了,自然就得到了速度的定义方法。于是教材接下来一气呵成,顺次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和计算。本节教材的最后是机械运动的分类,运用速度的知识,研究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本节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教学难点:速度定义中的“单位时间”,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学生对速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换算都不习惯,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3.教学建议
本节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速度的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领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经历速度概念和公式的建立过程,学会用速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可开门见山,用大屏幕播放一段短跑或游泳比赛的视频资料。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比赛场面要热烈,扣人心弦,场景中最好有学生熟悉的我国著名运动员,也可以用学校运动会短跑比赛的录像资料。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暂停播放,问学生:就现阶段来说,谁跑(游)得最快?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回答后,继续播放,直至运动员全部到达终点,再次提问: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快慢的?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
如果找不到有关视频资料,也可以采用下述教学方法。教师问学生:咱们班谁跑得比较快?请推荐两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推荐,点出两位同学的名字(有真实感),继续提问:现在我们要比较×××和×××谁跑得更快,怎样办?请大家想办法、出主意,看能想出哪些比较方法。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回答。最后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明本节课的课题:事实上,不只体育运动需要比较快慢,汽车、火车、飞机等运动的快慢也是人们所关心的。本章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⑴速度的定义
让学生观察教材图9-14和图注文字、数据,提出问题:汽车和飞机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因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学过速度的计算,他们容易想到算出二者的速度,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汽车和飞机运动的快慢。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能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实际上采用了上述哪种比较方法?
这一点学生以前没有思考过,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感悟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路程除以时间是物体1s通过的路程,所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较快慢,实际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学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也就真正理解了速度的定义方法。至此,速度的定义可以说已呼之欲出了。
这时教师趁势介绍速度的定义。
为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教师可将它具体化为1s、1h等,并结合前面学生算出的汽车和飞机的速度值来说明。
最后结合速度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能够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可见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比值定义法。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物理量也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密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用这种方法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⑵速度的公式
启发引导学生写出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同时板书三个字母及对应的物理量名称),你能根据速度的定义,写出计算速度的公式吗?
学生写出速度的公式后,教师指出:用公式来表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既简明又准确,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是研究物理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要注意,学习物理公式时不能仅记住其表达形式,还要注意理解它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对应的,s是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是该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不能根据公式乱代数据计算速度。
⑶速度的单位
首先让学生弄清速度单位的来历和意义:根据速度公式,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即m/s或m/s-1;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问学生:你还能写出速度的哪些单位?(如cm/s,km/min等)当然对这些单位不做教学要求,只是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方法。知道了速度单位的来历,反过来,当我们看到速度的某个单位时,还应该知道它的物理意义,如3m/s表示1s内通过的路程为3m。
对于速度单位的读法和写法要作规范化要求,提醒学生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的习惯。如学生把5m/s读成“每秒5米”,应加以纠正。
关于速度单位m/s和km/h之间的换算,不少学生感到困难。关键要教会学生换算的方法,即分子、分母分别换算,然后计算,让学生自己练习变换,经两、三次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不要死记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
⑷速度的计算
学生在数学课中多次做过速度的计算题,物理课学习速度的计算,重在让学生养成用“公式”分析问题的习惯。初中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用公式求解物理题,要讲究解题的规范性,同时注意公式的物理意义。
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过程一般分为“已知”“求”“解”“答”四个部分。
写“已知”和“求”,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理清物理过程,抓住题目的关键条件,以后解题熟练了,学生逐渐养成了审题和分析的习惯,“已知”和“求”可以不写。在“已知”中,必须用规定的物理符号表示题中的已知量,单位可在这一步中统一。对于“求”,同样用规定的物理符号表示题中的所求量。
“解”是解题过程的重点,应包括:
①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或变形公式,如果题目中出现了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如教材例题中涉及到“飞机的运动”和“自行车的运动”,公式中的各物理量还要标上“角码”以示区分;
②代入数据和单位;
③进行数学运算,得出结果。
最后是“答”,根据计算结果,说明问题的答案。
对于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问可由教师示范解答,第二问可让学生练习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解题注意事项,然后再补充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解题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关于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最好能播放流星划过夜空,或飞机拖着烟雾做特技飞行的一些场景,使学生意识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然后让学生观察教材图9-15和图9-16,体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例子。
“活动2”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感性地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图9-17提供的信息,计算汽车在各自时间中的速度值,然后分析比较计算的结果,看(a)、(b)两图汽车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然后列举生活中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和可以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如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都可以近似地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或减速行驶,粉笔从手中落下,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关于“信息游览”中的“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让学生知道常见物体运动速度的大约数值即可,不要求记住确切的数据。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学阅读表中的信息。为加强学生的印象,学生阅读后可以做一个竞答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速度值,让学生猜可能是哪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速度有哪些新的认识?
2.如果用“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定义速度(v′),那么速度的公式、单位将会是怎样的?物理学中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式来定义速度?
3.根据机械运动的分类,掷出的铅球在空中所做的运动属于运动;直线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在平直的轨道上启动的火车做运动。
4.陆地上奔跑最快的动物——猎豹,快跑时速度可达40m/s;海洋里游动最快的鱼——旗鱼,速度可达108km/h;天空中飞行最快的鸟——褐海燕,速度可达5km/min。假设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名?
5.气象预报称:台风中心正以25km/h的速度向距150km的某地接近。请你算一下,台风中心多长时间到达该地?
6.图1是汽车上的速度表,汽车按表上所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7.假日里,小红的爸爸开车带全家去风景区游玩,已知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总路程为84km。小红从公路公路标志牌上看到,他们出发20min,汽车行驶了30km,那么照此速度计算,他们再用多长时间可以到达目的地?
参考答案
1.主要是“科学方法”方面的,如: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时间相同比路程”,二是“路程相同比时间”,速度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定义的;速度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2.如果速度(v′)的定义为“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那么速度的公式将为v′=,速度的单位将是s/m。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定义速度,速度值越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人们很不习惯。3.曲线匀速直线变速直线变速直线4.褐海燕是冠军,猎豹是亚军,旗鱼为第三名。5.6h6.17.5km7.36min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有两种: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物理学中利用“相同时间(单位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定义速度。2.⑴真空中的光速是自然界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8m/s。1.5×1011m⑵约0.29m/s3.略4.匀速直线运动0.8h(即48min)5.2.56.180m
课外活动
两个活动的实验方案都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以下方案仅供参考:
1.把昆虫放在坐标纸上,用铅笔在昆虫爬过的小格上画线,描出昆虫运动的轨迹。找一段细棉线,使之与昆虫运动的轨迹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把棉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是昆虫运动的路程。根据昆虫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可算出昆虫的运动速度。
2.几位同学合作进行测量,在100m路程中,每隔10m或20m站一位记时员,可测算出各段路程的速度值。为减小误差,最好多测几次,各段取几次速度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