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4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次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事件

√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

√互联网的兴起和影响√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简单运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影响;

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识记

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二、简单运用: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识记

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成功,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二、简单运用:互联网的兴起和影响

兴起: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

互联网。

影响:称为“第四媒介”,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关阅读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次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

运用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②“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政策

①赫鲁晓夫改革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理解: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表现强烈不满。政府也认识到原来政策有问题。

2、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上交后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

3、评价: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适应了俄国小生产占主要地位的国情,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综合运用:“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功绩:

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快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

经济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

认识: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的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斯大林模式有着很多弊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政策

一、识记:赫鲁晓夫的改革

内容:经济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结果:赫鲁晓夫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评价: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斯大林的迷信,但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二、简单运用: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的史实;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近代西装传入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辛亥革命以后,“断发易服”,中山装流行。
2.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
时间:辛亥革命以后
意义: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都具有反封建色彩。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中国近代轮船业和铁路的诞生
(1)近代轮船业的诞生: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艘轮船建成;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近代轮船业开始发展。
(2)近代铁路的诞生:
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最早在中国修筑铁路(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中国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2)电话传入中国:19世纪80年代年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中国近代前期的报刊
(1)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汉口《昭文新报》,1873年
(2)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
(3)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
(4)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事业:
出现:1896年(19世纪末),上海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发展:(民国时期)
著名导演——郑正秋、田汉、欧阳予倩等。
著名演员——赵丹、胡蝶、阮玲玉等。
电影名作——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国际获奖影片:《渔光曲》
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2)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各省地方电视台成立。
3.大众传媒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近代报刊、广播和影视三大传媒传递了时事信息,促进科知识普及,开阔人们视野。
(2)当代互联网(第四媒介)的开通,使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Ⅰ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③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意义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①二月革命的性质、结果

②“四月提纲”

③《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④十月革命胜利意义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条件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2)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理解:巴黎公社建立的时间和意义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性质:无产阶级专政

意义: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识记:二月革命的性质和结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理解:“四月提纲”

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内容: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三、简单运用:《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合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结果: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目的: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四、简单运用: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Ⅲ

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简单运用:“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弱,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起来;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主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综合运用: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至圣”

创立的儒家学说(代表奴隶主利益)

政治思想:仁:核心思想,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伦理观:性相近

整理古籍:“六经”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1)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民本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本性。

(2)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伦理观:“性恶论”,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识记: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

思想主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朴素辨证法)

2、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战国)

思想主张: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主张:

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提出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根本原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第3课宋明理学

一、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其中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突出,所以理学被称为“程朱理学”。

2、代表人物:

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二、识记:“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客观唯心主义)

内容: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方法论:“格物致知”

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理解: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南宋时期)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守仁(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更多的吸收了佛教禅宗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认识论上,主张“至良知”和“知行合一”。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识记: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

①自称“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为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①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腐朽,对君主专制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①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