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4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

运用

综合

运用

第5课开辟新航路

①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海家

②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①英国成为殖民霸主的时间

②早期殖民侵略带来的后果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珍妮纺纱机”出现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识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海家

1.迪亚士

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风暴角”——好望角)

2.哥伦布

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新航路。

3.达·伽马

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葡萄牙人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沿迪亚士航线继续前行,1497年到达印度。

4.麦哲伦

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沿哥伦布开辟的航路,1519—1522年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今麦哲伦海峡),横渡大西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二、简单运用: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

1.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和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

2.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汇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识记:英国成为殖民霸主的时间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最终确立殖民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

二、简单运用:早期殖民侵略带来的后果

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侵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遍及亚非拉的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对荷兰、英国等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获得巨额利润,殖民国家由此迅速聚敛了大量财富,运往欧洲化为资本,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

2.对亚、非、拉美——破坏不可估量:在殖民强盗的掠夺之下,亚、非、拉美国家丧失财富、资源、劳动力,发展迟缓、贫穷落后,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被大幅度地拉大了。在美洲,殖民者对土著印第安人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罪恶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1亿左右的精壮劳动力。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识记:“珍妮纺纱机”出现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珍妮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简单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化大生产初见端倪,工业文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如: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制造出来;发电厂和输变电技术的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的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如:19世纪80年代轻内燃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90年代,用柴油作燃料。19世纪晚期,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3.化学工业的建立。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中提炼出化学物质。如: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染料、塑料(美国人发明)、药品、炸药、人造纤维(法国人发明)等

4.进入“钢铁时代”。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发展。

二、综合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

1.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诞生了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3.工业结构: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4.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5.经济生活: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政治: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言人。

2.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新的高潮。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国际关系

1.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2.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进入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时代,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3.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次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第18课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影响√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

√美国“新经济”的概念√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理解:191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贫富差距扩大,是导致供需矛盾(生产和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

信贷消费过度,市场虚假繁荣

股票投机过度

二、简单运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综合运用: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影响

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

(5)、进行社会立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

影响:

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识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

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理解:美国“新经济”的概念

含义:“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次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

运用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②“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政策

①赫鲁晓夫改革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理解: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表现强烈不满。政府也认识到原来政策有问题。

2、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上交后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

3、评价: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适应了俄国小生产占主要地位的国情,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综合运用:“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功绩:

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快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

经济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

认识: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的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斯大林模式有着很多弊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政策

一、识记:赫鲁晓夫的改革

内容:经济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结果:赫鲁晓夫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评价: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斯大林的迷信,但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二、简单运用: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

应用

综合

运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①19世纪末、一战期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②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前期:19世纪60年代“自强”后期:19世纪70年代“求富”

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建立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

积极: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

③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⑤对封建经济的瓦解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局限性: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

二、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理解:19世纪末、一战期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9世纪末: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劳动力、市场、原料)。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一战期间:(1912——1919)

①辛亥革命为之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临时政府采取奖励实业的措施;“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高涨)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①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②全国的基本统一

二、简单运用: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另外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动荡之中、资金人才、技术落后。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次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

运用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

√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及影响√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理解: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1、概况: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提供短期贷款。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美国取得绝对控制权)

关贸总协定: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2、作用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识记: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

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亚太经合组织(APEC)(1989年成立,中国1991年加入)

二、简单运用: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性质与特点:

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综合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影响:

1、是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它可以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有利条件;

2)它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并扩大的统一的整体;

3)它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

4)它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凭借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绝对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3、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扩大了贫富差距;发达国家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会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利用全球化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总之,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二、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及影响

1、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影响:

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机遇:

促进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使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

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2)挑战:

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相对落后的企业和产品面临严峻的考验;

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

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