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1

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5课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简要历程。知道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国际会议、文件以及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五项功能。知道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主要全球性问题,知道“七十七国集团”组成的简要情况。理解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理解世界性贸易组织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作用。理解全球性问题给人类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2、技能:
辨证看待、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全球化给人来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辨证看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全球性问题给人类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使学生对人类发展产生一定的忧患意识,并以此增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自然、关心人类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学生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
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到跨国公司出现后,使得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从这一意义上来讲,跨国公司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它加强了各国经济联系,并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2、你如何理解课文中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大量的全球问题,包括:(1)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2)全球化影响下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作用不平衡;(3)经济全球化还会带来能源、生态问题的突出,给人类带来公共卫生问题;(4)经济的无国界化还会影响主权国家经济安全。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虽然把人类社会的联系与交往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就有的结构性、体制性缺陷带来的不平衡,也包括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新问题,这些都是摆在人类发展面前的巨大课题。
(二)探索与争鸣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何在?挑战何在?结合本课知识,查找更多的资料,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视角,展开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建议:
关于这个问题,根据题目的要求: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视角,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
(1)分析世贸组织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给讨论设置一个平台,特别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世贸组织的五项功能,强调世贸组织在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促进传统的贸易政策措施的革新,以及促进成员方的经济发展方面已经产生了积极作用,当然,世贸组织也存在大国操纵,未能完全反映发展中国家要求的问题,因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机遇,有挑战,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2)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网络或各种书刊中查找关于中国入世八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要搜集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的例子,让学生带着史实和观点在课堂上发表看法。
(3)教师的总结应当回到全球化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这一命题。未来的世贸组织作为“经济联合国”,将通过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法制化的协调和协商管理,通过开放、公平、无扭曲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与联合国一起,共同成为支撑、协调和建立21世纪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的两大支柱,并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中国应该在苦练内功,自身谋求积极发展的同时,在世贸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推荐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其中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本模块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中也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4、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点较集中,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辩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导读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提示。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学习成果带到课堂上分享。
导入新课
(3分钟)多媒体显示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等跨国公司的商标。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明确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进入角色。
讲授新课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1、原因(10分钟)设问引导学生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做记录。
多媒体显示图片:磁悬浮列车、跨海铁路、海底隧道等;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得出认识。
提问: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划出相关知识点。
2、表现(3分钟)提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阅读教材,自己得出结论,并划出相关知识点。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1、积极影响(5分钟)显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认识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认识。
提问:请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经济经济全球化如何丰富和方便人们的生活。
互相交流,自由发言。
肯定学生的发言,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引出下一部分: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调整思维,整理知识。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2、存在问题(11分钟)多媒体显示有关全球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设问:结合上面的材料,请你谈一谈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哪些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结论。
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学生按课前准备的材料,自愿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畅谈见解。
肯定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看法。过渡至下一部分。调整思维,整理知识。
三、经济全球化的展望(3分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教材,形成认识。
小结
(7分钟)组织讨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我们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多媒体配合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结构,并记录于笔记本。
形成性练习
(3分钟)多媒体显示教材“解析与探究”的材料及问题。思考并作答。
八、教学后记
本教学设计是我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本质上认识经济全球化,辩证地看待全球化的利与弊,并进一步思考我国目前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目标的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从课堂实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情况来看,本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自主发言时,学生的争相发言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当然本设计仍存在着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会在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附录:
一、课前阅读教材提示及自主探究主题
1、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展望三方面阅读教材,自主建立知识结构。
2、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搜集和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上课需要用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1、几个跨国公司:
2、先进的交通工具:3、全球贫富差距扩大
近10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贫富悬殊情况却日益严重。如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高低分成五等分,则全球最高20%国家与最低20%国家所得差距,已由1987年的57倍扩大至92倍。
近10年来各国所得贫富不均情况有恶化之势。1997年人均GDP逾1万美元的为28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占全部国家的17%,但所创造出的GDP比重高达79%;人均GDP在1000至9999美元间有43个国家,人口比重为26%,GDP比重为15%;人均GDP在999美元以下者有33个国家,人口比重高达57%,其GDP比重仅6%。
4、环境污染5、经济危机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基本进程

①第一阶段: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

③第三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④第四阶段: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第五阶段: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⑥第六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的推动者。

3、主要表现

①贸易的全球化:

②生产的全球化:

③金融(资本)的全球化:

4、积极影响

二、问题与展望

1、问题: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2、展望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通过这个基本进程,你发现在这个进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之多,而且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更应运而生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计划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一、选择题

1、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2、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B发达目家C第三世界D世界贸易组织

3、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②大型跨国公司数量的增加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④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拄术的发展B经济区域化趋势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

A保护与发展民族经济B经济危机的发生

C环境保护问题D生态危机问题

6、当今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表明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C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7、世界经济全球化

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②使西方发达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③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④有可能给一些国家带来社会动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确保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消除世界的贫富差距

C杜绝经济危机的发生D共同解决生态危机

9、“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理解是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加强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③两极格局结束为全球化发展减少了障碍④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构件总重量的70%。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3的观点。(4)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A

A

D

A

D

A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加快发展的原因:科技发展;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两极格局结束。

(2)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源: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

(3)观点片面。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

(4)顺应潮流,把握机遇。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分析其影响。
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和查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历程等,了解“从GATT到WTO”的过程,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必要性并对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通过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

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难点: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认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一、不甘落后的世界
1.非洲统一组织
原因:非洲独立国家出于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非洲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弱点。
建立:1963年5月,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
发展:
2.非洲联盟
决定成立:2001年第五次非洲统一组织特别首脑会议
正式成立:2002年非洲联盟第一届首脑会议
性质: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政治实体
主要任务:实现和平稳定,致力于非洲的发展与复兴。
显著成绩: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稳定、推动经济一体化。
发展措施
3.非洲一体化的不利因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的前身是什么?
二、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GATT)——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建立原因:A.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且导致1929年大危机的加深。B.美国经济倡导。
(2)成立:1947年,美、中、英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GATT)开始实施。
强调: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台湾当局1950年非法退出。
(3)宗旨;促进自由贸易。
(4)特点: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通过其特点分析既然关贸总协定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还要成立世贸组织取代它的原因。
(5)作用: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美国则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形成与发展
(1)决定成立:乌拉圭回合
(2)正式建立:1995年1月1日
(3)性质:调解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4)世贸组织成立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作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人教版)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复关”申请:1986年
(2)正式“入世”:2001年11月10日
★中国要“入世”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角度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①中国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提供了诱人的大市场,WYO也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中国“入世”的意义
机遇:
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人教版)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突破国家的界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西欧国家实力削弱。
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2.目的:直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本: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高考总复习全解》)
3.确立:1944年7月
4,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国以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美国财政部长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

(2)国际金融机构: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BANK)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现在成员国180多个,中国是成员国之一。
其基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应缴的份额,现在资金约2000亿美元,其中我国约为46亿美元。
IFM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有成员国180个,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WB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由于美国认缴股金最多,获得的投票权最大,由此控制了国际金融机构。
5.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建立起来,为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瓦解: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崛起,以及该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加上美国经济实力的衰弱。这样以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高考总复习全解》)
补充: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两大体系: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进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2)评价: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但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高考完全解读》)

(二)经济全球化
1.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歼击机发展,并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人教版)
2.出现原因:(1)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科学技术的推动。
(3)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4)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3.表现:(1)资本的跨国流动。(国际贸易的增加)
(2)生产的国际化。
(3)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4)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5)世界市场的扩大。
全球化的手段:跨国公司的运作。
四、为了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影响
1.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影响:双刃剑
问题:
(1)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2)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A.发达国家:最大的受益者。
B.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展望:
(1)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综合课文、人教版和《高考完全解读》)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内容标准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世贸组织的作用、原则、目标;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原则;“走出去”的含义。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运用:结合典型事例,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对外开放的典型事例,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分析如何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

结合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生活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有各种跨国企业的品牌,由此可以感受市场的全球开放性。

围绕“引进来、走出去”的典型实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认识到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在对外开放中,要注重国家的经济安全,积极主动,应认识到,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知识纵横:

(一)框题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打破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革命性力量。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社会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a)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b)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这种全球化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趋利避害,积极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框题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2)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其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总体上说符和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也是对我国的严峻考验,能否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把不利减少到最低限度,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的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走出去”的含义: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