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光的波动性

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光的波动性。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波动性”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的波动性类型:复习课
光的波动性
一、光的干涉
一、光的干涉现象
两列波在相遇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二、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振动步调一致(振动方向相同),相差恒定。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1.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必须保证相同)。
⑴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
⑵分光法(一分为二):将一束光分为两束频率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点(或缝)光源分割法:杨氏双缝(双孔)干涉实验;利用反射得到相干光源:薄膜干涉
利用折射得到相干光源:

2.双缝干涉的定量分析
如图所示,缝屏间距L远大于双缝间距d,O点与双缝S1和S2等间距,则当双缝中发出光同时射到O点附近的P点时,两束光波的路程差为δ=r2-r1;由几何关系得:r12=L2+(x-)2,r22=L2+(x+)2.
考虑到L》d和L》x,可得δ=.若光波长为λ,
⑴亮纹:则当δ=±kλ(k=0,1,2,…)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加强;
⑵暗纹:当δ=±(2k-1)(k=0,1,2,…)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减弱,
据此不难推算出:(1)明纹坐标x=±kλ(k=0,1,2,…)(2)暗纹坐标x=±(2k-1)(k=1,2,…)
测量光波长的方法(3)条纹间距[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x=λ.(缝屏间距L,双缝间距d)
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则出n条亮条纹(暗)条纹的距离a,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结论: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两狭缝后形成两列光波叠加产生.
①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kλ,该处的光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
②当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奇数倍时,既δ=,该点光互相消弱,出现暗条纹;
③条纹间距与单色光波长成正比.(∝λ),
所以用单色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屏的中央是亮纹,两边对称地排列明暗相同且间距相等的条纹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对称地排列彩色条纹,离中央白色亮纹最近的是紫色亮纹。
原因:不同色光产生的条纹间距不同,出现各色条纹交错现象。所以出现彩色条纹。
将其中一条缝遮住:将出现明暗相间的亮度不同且不等距的衍射条纹

【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Hz和f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明、暗条纹的情况是()
A.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明条纹
B.单色光f1和f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
c.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明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略条纹
D.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明条纹
解析:如图所示,双缝S1、S2,到光屏上任一点P的路程之差d=S2S2/,当d等于单色光波长的整数倍时.由S1和S2发出的光在P点互相加强,P点出现明条纹,当d等于单色光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这样由S1和S2发出的光在P,互相抵消,出现暗条纹
本题中单色光f1的波长为λ1=C/f1=0.6μm,单色光f2的波长为λ2=C/f2=0.4μm
可见d=λ1、d=3λ1/2答案:C
【例2】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B.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C.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D.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解:公式中l表示双缝到屏的距离,d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因此Δx与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无关,于缝本身的宽度也无关。本题选C。
3.薄膜干涉现象:光照到薄膜上,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条纹,
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Δδ,等于薄膜厚度d的两倍,即Δδ=2d。由于膜上各处厚度不同,故各处两列反射波的路程差不等。若:Δδ=2d=nλ(n=1,2…)则出现明纹。
Δδ=2d=(2n-1)λ/2(n=1,2…)则出现暗纹。
应注意:干涉条纹出现在被照射面(即前表面)。后表面是光的折射所造成的色散现象。
单色光明暗相间条纹,彩色光出现彩色条纹。
薄膜干涉应用:肥皂膜干涉、两片玻璃间的空气膜干涉、浮在水面上的油膜干涉、牛顿环、蝴蝶翅膀的颜色等。
光照到薄膜上,由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叠加。看到膜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1)透镜增透膜(氟化镁):透镜增透膜的厚度应是透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倍。使薄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ΔT=2d=λ,得d=λ),故反射光叠加后减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光谱中央部分的绿光对人的视觉最敏感,通过时完全抵消,边缘的红、紫光没有显著削弱。所有增透膜的光学镜头呈现淡紫色。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E入=E反+E透+E吸。在介质膜吸收能量不变的前提下,若E反=0,则E透最大。增强透射光的强度。
(2)“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如图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测平面是光滑的,得到的干涉图样必是等间距的。如果某处凸起来,则对应明纹(或暗纹)提前出现,如图甲所示;如果某处凹下,则对应条纹延后出现,如图乙所示。(注:“提前”与“延后”不是指在时间上,而是指由左向右的顺序位置上。)

注意:由于发光物质的特殊性,任何独立的两列光叠加均不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有采用特殊方法从同一光源分离出的两列光叠加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4.光的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λf。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频率f不变,其波长λ与光在介质中的波速v成正比.色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频率不变则色光的颜色也不变。

【例2】.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B.人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C.彩色条纹平行排列D.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解析:白光从左侧照射到薄膜上.经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相遇产生干涉现象.这样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故选B弃A.由于薄膜从上到下逐渐变厚,且同一水平线上厚度相同,两列反射光叠加时振幅相同,故彩色条纹是水平的,选C弃D.答案:BC

[例3]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
A.变疏B.变密C.不变D.消失
【解析】由薄膜干涉的原理和特点可知,干涉条纹是由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叠加干涉而形成的,某一明条纹或暗条纹的位置就由上、下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决定,且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对应的该路程差是恒定的,而该路程差又决定于条纹下对应膜的厚度差,即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下面对应的膜的厚度差也是恒定的.当抽去一纸片后,劈形空气膜的劈尖角——上、下表面所夹的角变小,相同的厚度差对应的水平间距离变大,所以相邻的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变大,即条纹变疏.答案A正确.
【例4】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了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λ/8B.λ/4C.λ/2D.λ
解析:若使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即让膜的前后两表面反射光叠加作用减弱,为减小反射的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则要求红外线在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叠加作用减弱,即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膜的最小厚度为红外线在该膜中波长的1/4。【答案】B

二、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离开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
单缝衍射:中央明而亮的条纹,两侧对称排列强度减弱,间距变窄的条纹。
圆孔衍射:明暗相间不等距的圆环,(与牛顿环有区别的)
2.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极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当形成泊松亮斑时,圆板阴影的边缘是模糊的,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趣味故事】法国数学家柏松(波动学说反对者)菲涅耳的光波动理论推算出圆板阴影中心应有一个亮斑。
由于从来没人报道这件事情,当时的实验条件也无法在影子的中央找到亮斑,似乎十分茺谬的。柏松以为驳倒了菲涅耳的波动理论,事于愿违:后来实验的精确和改进,在圆板影的中心确实找到了这样一个亮斑。这一亮斑的发现,柏松反而为光的波动理论帮了大忙,光的波动理论反而被确切无疑证实了。
3.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至使轮廓模糊不清,
4.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mm时,有明显衍射现象)
Δd≤300λ当Δd=0.1mm=1300λ时看到的衍射现象就很明显了。
小结:光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但存在明显的区别:
单色光的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都是明暗相间分布,但衍射条纹中间亮纹最宽,两侧条纹逐渐变窄变暗,
干涉条纹则是等间距,明暗亮度相同。
白光的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都是彩色的。
意义:①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的特征:证明光具有波动性。λ大,干涉和衍射现明显,越容易观察到现象。
②衍射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近似规律,当光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和情况下(条件)光才可以看作直线传播。(反之)
③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下,当窄缝变窄时,亮斑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变大,而亮度变暗。
光的直进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光的衍射现象并没有完全否认光的直进,而是指出光的传播规律受一定条件制约的,任何物理规律都受一定条件限制。(光学显微镜能放大2000倍,无法再放大,再放大衍射现象明显了。)

【例5】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若狭缝与灯泡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
B.若狭缝与灯泡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
C.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有关
D.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答案】ACD
【例6】平行光通过小孔得到的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衍射图样的中心都是亮斑
B.泊松亮斑中心亮点周围的暗环较宽
C.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的中心是暗斑,泊松亮斑图样的中心是亮斑
D.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
解:从课本上的图片可以看出:A、B选项是正确的,C、D选项是错误的。

(以下新教材适用)
三.光的偏振
横波只沿某个特定方向振动,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偏振。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根据波是否具有偏振现象来判断波是否横波,实验表明,光具有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1)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包含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自然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成形偏振光。
(2)偏振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叫偏振光。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的入射方向合适,使反射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光,且它们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多数光都是偏振光。除了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外。
偏振片(起偏器)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个特殊方向(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和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3)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光的偏振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而且是横波。
各种电磁波中电场E的方向、磁场B的方向和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之间,两两互相垂直。
(4)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引起的,因此将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5)应用:立体电影、照相机的镜头、消除车灯的眩光等。

【例7】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和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
A.光是电磁波B.光是一种横波
C.光是一种纵波D.光是概率波
【分析】太阳光或白炽灯发出的光是自然光,它包含有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且沿着各个振动方向的光强相同。当这种光经过偏振片后,就变成了偏振光,即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的光通过了偏振片P,形成偏振光,这种偏振光传到偏振片Q时,当偏振片P和Q透振方向平行时,会完全穿过,垂直时不会穿过,透射程度与二偏振片的透振方向间的夹角有关,因此才出现题中所述的现象,该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答案】B
【例8】有关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只有电磁波才能发生偏振,机械波不能发生偏振
B.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
C.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
D.除了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解:机械能中的横波能发生偏振。自然光不一定非要通过偏振片才能变为偏振光。本题应选BD。

四、麦克斯韦光的电磁说.
1、光的干涉与衍射充分地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的偏振现象又进一步表明光是横波。
提出光电磁说的背景:麦克斯韦对电磁理论的研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得到电磁波传播速度的理论值3.11×108m/s,这和当时测出的光速3.15×108m/s非常接近,在此基础上
⑴麦克斯韦提出了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所谓的光的电磁说。
光电磁说的依据:赫兹在电磁说提出20多年后,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确实等于光速,并测出其波长与频率,并且证明了电磁波也能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偏振等现象。用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光电磁说的意义:揭示了光的电磁本性,光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把光现象和电磁学统一起来,说明光与电和磁存在联系。
说明了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原因:电磁场本身就是物质,不需要别的介质来传递。
⑵电磁波谱:
按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七色)、紫外线、X射级、γ射线,除可见光外,相邻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产生的基理、性质差别、用途。
电磁波种类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频率(Hz)104~3×10121012~3.9×10143.9×1014~7.5×10147.5×1014~5×10163×1016~3×10203×1019以上
真空中波长(m)3×1014~10—43×104~7.7×10—77.7×10—7~4×10—74×10—7~6×10—910—8~10—1210—11以下
组成频率波
波长:大小波动性:明显不明显
频率:小大粒子性:不明显明显
观察方法无线电技术利用热效应激发荧光利用贯穿本领
照相底片感光(化学效应)核技术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LC电路中自由电子的的振荡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原子核受到激发
特性波动性强热效应引起视觉化学作用、荧光效应、杀菌贯穿作用强贯穿本领最强
用途通讯,广播,导航加热烘干、遥测遥感,医疗,导向等照明,照相,加热日光灯,黑光灯手术室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等检查探测,透视,治疗等探测,治疗等
①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都是本质上相同的电磁波,它们的行服从同的波动规律。
②由于频率和波长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波长大(频率小)干涉、衍射明显,波动性强。
现在能在晶体上观察到γ射线的衍射图样了。
③除了可同光外,上述相邻的电磁波的频率并不绝对分开,但频率、波长的排列有规律。
(3)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性质及应用。
种类产生主要性质应用举例
红外线一切物体都能发出热效应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化学效应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穿透能力强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⑷实验证明: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中辐射最强的波长λm和物体温度T之间满足关系λmT=b(b为常数)。
可见高温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频率较高。在宇宙学中,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恒星发出的光的频率,分析其表面温度。
⑸可见光:频率范围是3.9-7.5×1014Hz,波长范围是400-770nm。

例15.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现场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两种信号。其中广播电台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m,电视台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m。为了不让发射场附近的小山挡住信号,需要在小山顶上建了一个转发站,用来转发_____信号,这是因为该信号的波长太______,不易发生明显衍射。
解: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波长越短衍射越不明显,表现出直线传播性。这时就需要在山顶建转发站。因此本题的转发站一定是转发电视信号的,因为其波长太短。
【例9】.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C.γ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
D.红外线的波长比红光波长长,它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
解析:电磁波服从共同的规律,波长较大的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中最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的,电磁波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它们产生的机理的不同,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则是原子核受激发后产生的.答案:ABD

五、光谱和光谱分析(可用光谱管和分光镜观察)由色散形成的,按频率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1.发射光谱(1)连续光谱:包含一切波长的光,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产生;
(2)明线光谱:又叫原子光谱,只含原子的特征谱线.由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发光产生。
2.吸收光谱:连续光通过某一物质被吸收一部分光后形成的光谱,能反映出原子的特征谱线.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根据不同的特征谱线可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光谱分析既可用明线光谱,也可用吸收光谱.

【例10】.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都是明线光谱
B.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都是明线光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不能用连续光谱“
D.我们观察月亮射来的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
解析:这类问题首先需要弄清连续光谱,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论的产生机理.太阳光谱是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所以是吸收光谱.月亮反射到地面的光谱是太阳光谱,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明线光谱.答案:B

六..激光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1)激光是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可应用于光纤通信。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混合光,激光频率单一,相干性能好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2)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应用于激光测距雷达,可精确测距(s=ct/2)、测速、目标跟踪、激光光盘、激光致热切割、激光核骤变等。
(3)亮度高、能量大,应用于切割各种物质、打孔和焊接金属。医学上用激光作“光刀”来做外科手术。
七.注意问题
1.知道反映光具有波动性的实验及有关理论.
2.光的干涉只要求定性掌握,要能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凡是光通单孔、单缝或多孔.多缝所产生的现象都属于衍射现象,只有通过双孔、双缝、双面所产生的现象才属于干涉现象;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虽然都是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产生的,但两种条纹有如下区别(以明暗相同的条纹为例):干涉纹间距相等,亮条纹亮度相同.衍射条纹,中央具有宽而明亮的亮条纹,两侧对称地排列着一系列强度较弱.较窄的亮条纹.
规律方法1.理解光的波动性
【例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于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解析:由于双缝前各有一块滤光片,分别都透过红光和绿光,这两种色光不能发生干涉,故在屏上无双缝干涉条纹,但是这两种色光通过每个单缝时发生单缝衍射,故屏上仍有光亮.所以C选项正确,
【例12】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B.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C.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D.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Δx将增大
解:公式中l表示双缝到屏的距离,d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因此Δx与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无关,于缝本身的宽度也无关。本题选C。
【例13】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坏视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的眼镜。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1.5,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8.1×1014Hz,那么它设计的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解:为了减少进入眼睛的紫外线,应该使入射光分别从该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光叠加后加强,因此光程差应该是波长的整数倍,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紫外线在膜中波长的1/2。紫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是λ=c/ν=3.7×10-7m,在膜中的波长是λ/=λ/n=2.47×10-7m,因此膜的厚度至少是1.2×10-7m。
2.理解电磁波的产生机理
【例14】图为X射线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且()
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
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
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
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
解析:X射线管发出X射线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灯丝K要发射电子,所以灯丝K的两端要接低压电源,使灯丝能发射电子;第二,灯丝K发射的电子在K、A之间要加速获得很大的动能打在A上,从A发射出X射线,故K、A之间要加直流高压.基于以上两点,可知A选项正确.
例16.右图是伦琴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电源E给灯丝K加热,从而发射出热电子,热电子在K、A间的强电场作用下高速向对阴极A飞去。电子流打到A极表面,激发出高频电磁波,这就是X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P、Q间应接高压直流电,且Q接正极
B.P、Q间应接高压交流电
C.K、A间是高速电子流即阴极射线,从A发出的是X射线即一种高频电磁波
D.从A发出的X射线的频率和P、Q间的交流电的频率相同
解:K、A间的电场方向应该始终是向左的,所以P、Q间应接高压直流电,且Q接正极。从A发出的是X射线,其频率由光子能量大小决定。若P、Q间电压为U,则X射线的频率最高可达Ue/h。本题选AC。

相关推荐

高三物理光的波动性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物理光的波动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十七章光的波动性

第一课时知识梳理

一、考点要求

内容要求

1.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Ⅰ

2.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Ⅰ

3.光的衍射Ⅰ

4.光的偏振Ⅰ

5.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综合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Ⅰ

6.激光的特性及应用Ⅰ

二、知识结构

三、考点命题特点及趋势

1、本章内容是按照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展开的,光的干涉和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并推动了光的波动学说的发展,光的电磁说揭示了光现象的电磁本质,光的偏振进一步有力证明了光是横波。

2、在历届高考试题中,有关本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高考热点是光的干涉,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有时与几何光学结合考查,光的偏振和激光的应用属新增内容,易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考查,应引起重视。

四、课后练习

1、光的波动说:

(1)代表人:荷兰物理学家

(2)内容: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

(3)实验基础:光的和。

(4)解释现象:光的、、

及_________。

(5)困难:难以解释光的,真空中光的传播。

2、光的电磁说

(1)代表人:英国物理学家

(2)内容:光是。

(3)实验基础:德国物理学家的电磁波实验。

(4)解释现象:许多光现象。

(5)困难:无法解释_________。

3、干涉的概念:两列,振动情况_____

的光波相叠加,某些区域出现光被。某些地方出现光被,并且____和__的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证明了光具有。

4、双缝干涉:在用单色光进行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处两列光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在光屏上距双缝的路程差为光波波长倍的地方被加强,将出现明条纹;光屏上距双缝的路程差为光波半波长______倍的地方光被减弱,出现暗条纹。

(1)相干波源:能产生现象的两个波源为相干波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采用“一分为二”的办法将同一光波分解成两列光波,作为相干光源。

(2)双缝干涉所得到的宽度相等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理论和实验都表明,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其中表示与间的距离,d表示________间的距离,λ表示光的波长。若用白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光屏上除了中央为色明条纹外,两侧均为色的干涉条纹。

5、薄膜干涉:光照射到薄膜上时,薄膜的_____和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恰好构成相干光源。由于膜的厚度不同,在有的地方出现明条纹,有的地方出现暗条纹,从而发生干涉现象。若入射光为单色光,则形成的条纹,若入射光为白光,则出现_______干涉条纹,薄膜干涉常用于检查平面的平整和制作光学镜头的增透膜。

6、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拟,甚至比光的波长还____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7、光的电磁本性:___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_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学说。

8、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实验依据:

(1)光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都可以需要介质;

(2)光波和电磁波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3.00×10m/s;

(3)光波和和电磁波都是波。

9、电磁波谱:电磁波按波长由__到的顺序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电磁波谱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频率范围,其中最长的波长是最短的波长的倍以上。不同的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不同,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相当狭小的部分。色光就是由可见光的决定的。

无线电波是由___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X射线是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是________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10、横波只沿某一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波的_________;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做光。

11、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如果这样的光子在介质中传播时,再引起其他原子发生受激辐射,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频率和发射方向都光子,使光得到加强(也叫光放大),这就是激光。

第二课时光的干涉和衍射

一、考点理解1、双缝干涉

(1)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产生干涉的条件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叫相干波源,只有相干波源发出的光互相叠加,才能产生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

(3)双缝干涉实验规律

①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相干光源、的路程之差为光程差,记为。

若光程差是波长λ的整倍数,即(n=0,1,2,3…)P点将出现亮条纹;若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n=0,1,2,3…),P点将出现暗条纹。

②屏上和双缝、距离相等的点,若用单色光实验该点是亮条纹(中央条纹),若用白光实验该点是白色的亮条纹。

③若用单色光实验,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用白光实验,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是彩色条纹。

④屏上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其距离大小与双缝之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光的波长λ有关,即。在和d不变的情况下,和波长λ成正比,应用该式可测光波的波长λ。

⑤用同一实验装置做干涉实验,红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最小,故可知大于小于。

3、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的成因:

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的条纹。

(2)薄膜干涉的应用

①增透膜:透镜和棱镜表面的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

②检查平整程度:待检平面和标准平面之间的楔形空气薄膜,用单色光进行照射,入射光从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形成干涉条纹,待检平面若是平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干涉条纹是平行的;反之,干涉条纹有弯曲现象。

4、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

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阴影区域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2)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波长差不多时,光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衍射图样

①单缝衍射:中央为亮条纹,向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亮度不同。白光衍射时,中央仍为白光,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

②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

③泊松亮斑: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板后,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二、方法讲解

1、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和位置的判断方法

(1)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相邻亮纹或相邻暗纹的间距x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成正比,与两狭缝之间距离d成反比,与光的波长λ成正比,即。

(2)中央位置是亮纹还是暗纹的条件:双缝到光屏中央距离相等,光程差为零,如果两光源振动完全一致,中央一定是亮纹,假如两光源振动正好相反,则中央为暗纹。

(3)单色光颜色、频率、波长的关系: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在可见光中红光频率最低,紫光最高,真空中各色光速相同,由c=λ知,真空中红光波长最大,紫光最小。

综合以上各点可知:(1)为了观察到清晰的干涉图样,必须使双缝距离d小到与波长相当,且使d。(2)同样条件下,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大,紫光最小。这就是白光干涉条纹中央为白色,两边出现彩色光带的原因。

2、双缝干涉和棱镜使白光色散的比较

(1)形成原因不同:双缝干涉是光的干涉现象,棱镜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2)发生条件比较:由和

可知,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的频率最低,折射率最小,速度最大,波长最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双缝干涉中红光相邻亮纹间距最大,紫光最小;棱镜色散中红光偏折角最小,紫光最大。

3、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比较

(1)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都是波叠加的结果,只是干涉条纹是有限的几束光的叠加,而衍射条纹是极多且复杂的相干光的叠加。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在通过其中的三个狭缝时,都发生了衍射而形成三个线光源,所以,一般现象中既有干涉又有衍射。

(2)单缝衍射,照射光的波长越长,中央亮纹越宽,所以衍射和干涉都能使白光发生色散现象,且中央白光的边缘均呈红色。

(3)干涉和衍射的图样有相似之处,都是明暗相间的条纹。只是干涉条纹中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基本相同,衍射条纹中条纹宽度和亮纹亮度均不等,中央亮纹最宽最亮。

三、考点应用

例1:如图所示,在暗室中从单色点光源S直接射到屏上的一束光在Sb和Sd之间,从S射到平面镜MN再反射到屏上的另一束光在Ma和Nc之间(是S在平面镜MN的像)。关于这时屏上是否可能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可能

B、可能,出现在a、b之间

C、可能,出现在b、c之间

D、可能,出现在c、d之间

分析:由于是S的像,可当成两个相干光源,从S发出的光射到bd区域,(似乎)从射出的光(其实是反射光)射到ac区域,故bc区为共同传播的区域,即干涉区,必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干涉条件,并利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找到相干光源和相干区域。要明白发生干涉时必须是两束光相遇,即光束叠加。

例2:频率为的单色光从和投射到屏上,并且与振动相同。若屏上的点P到与P到的路程差为,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设O为到和路程相等的点,则PO间有几条暗纹?几条亮纹?

分析:先算出光的波长,由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判断P点应出现亮条纹;又由解得k的值,再判断PO间亮纹和暗条纹数。

解答:由公式得,满足产生亮纹的条件,则P点将出现亮纹;又由解得k=6,可判断PO间有6条暗纹,有5条亮纹(不包含P、O两点)

点评:尽管机械波和光波的产生本质不同,但都是波,具有共同的特性,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很相似,研究方法和探索技巧同样适用,这样就可用研究机械波的方法、技巧、规律应用到光波中去,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

例3:a、b两束平行的单色光,当它们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现b的折射线更靠近法线,由此可判定()

A、a比b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B、在水中a的波长较短

C、在水中b的速度较大

D、单色光b的频率较低

分析:由折射程度判断折射率的大小。进而确定光波频率的高低、波速的大小和波长的长短。

解答:由于b的折射角较小,由判断得:水对b光的折射率大(),b光在水中的速度小(),表示b光的频率大()。由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可知,b光的波长短,所以a光更容易发生衍射,则A正确。

点评:本题不仅运用单缝衍射现象的知识,还应用光的折射率及光的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综合分析、判断答案。

例4:有关光的双缝干涉和衍射的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用什么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中央一定是亮纹

B、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得到的彩色亮纹中最靠近中央的是红光

C、用白光做单缝衍射实验,得到的彩色条纹中偏离中央最远的是红光

D、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呈淡紫色,是由于增透膜增强了对紫光的透射

分析:运用双缝干涉及单缝衍射的图样特征,分析ABC的正误;运用光的干涉原理判断D的正误。

解答:因为中央到双缝的光程差恒为零,所以中央位置始终是亮纹,则A正确;因为双缝实验中屏上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白光中的紫光波长最短,所以得到的彩色条纹中最靠近中央的是紫色,则B错;白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对同样的单缝,红光的衍射现象最明显,得到的中央亮纹最宽,所以彩条中偏离中央最远的是红光,则C对;照相机镜头涂的增透膜,通常是针对人眼最敏感的绿光设计的,使从镜头反射的绿光干涉相消,而对太阳光中红光和紫光并没有显著削弱,所以看上去呈淡紫色,并不是增强了对紫光的透射。

正确答案:A,C

点评:本题要求认真观察做好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的现象,还要比较这两种现象的差异,重视干涉、衍射在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2004湖北、湖南)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

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

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2004天津)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υ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双缝到屏到之距离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A、B、

C、D、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和频率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以下哪种()

A、用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4、(2003上海)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A、变疏B、变密

C、不变D、消失

5、(2005江苏物理)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答题上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x的表达式。

第三课时光的电磁说光的偏振激光

一、考点理解

1、光的电磁说

(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本性。

(2)电磁波谱:电磁波按波长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其产生机理、性质差别、用途等概括如下表:

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线γ

线

产生机理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运动原子外层电子

受激发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原子核受激发

特性波动性强热效应引起视觉化学作用荧光效应杀菌贯穿作用强贯穿本领最强

应用无线电技术加热摇感热照明摄影感光技术医用透视检查探测医用透视工业探伤医用治疗

(3)光的波长、频率和光速的关系式为:

。在真空中,不同色光的光速相同;在介质中,不同色光的光速不同。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同一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颜色和频率均不变,而波速和波长却因介质不同而改变。

2、光的偏振

(1)偏振光:在跟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振动在某一方向较强而在另一些方向振动较弱的光即为偏振光。

(2)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

(3)偏振光的应用:全息照相、立体电影等。

3、激光

激光是一种人工相干光,主要特点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很高。重要应用有:通信、测距、光盘读取、切割等。

4、光谱

(1)线状光谱

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组成,是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光谱,每种元素的原子只有发出某些特定的谱线(特征谱线),不同元素的明线光谱不同,所以线状谱又叫原子光谱。

(2)吸收光谱

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

产生的光谱,它是由分布在连续光谱背景上的某些暗线组成的,通常在吸收光谱中看到的特性谱线(暗线)比相应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光谱要少一些。

(3)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

(4)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比较

名称发射光谱吸收光谱

连续谱线状谱

(原子光谱)

产生方法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稀薄气体发光产生高温物体产生的白光通过低温物质的蒸气

特点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只含一些不连续的亮线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中出现某些暗线

实例白炽灯、蜡烛的光谱霓虹灯、日光灯的光谱太阳光谱

二、方法讲解

1、比较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和特性: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这些电磁波既具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性和不同产生机理。如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波动性较强,而波长较短的射线则粒子性较强,具体的比较见下表:

名称

特性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频率小————————→大

同一介质中速度大————————→小

同一介质中折射率小——————→大

热作用强——————→弱

感光作用弱——————→强

波动性强————————→弱

粒子性弱————————→强

2、光波和机械波的比较

(1)相同点:都是波,都具有周期性,都是传播能量的过程;波的频率都是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波速、波长与频率三者都满足关系式。

(2)不同点:①产生原因不同。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而光波则是由电子受激产生的;②机械波的传播需要弹性介质,而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③在同一介质中,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而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同一介质中速度不同,且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④光波的能量只与以在真空中传播;③在同一介质中,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而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同一介质中速度不同,且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④光波的能量只与

三、考点应用

例1:光的电磁说认为()

A、光波和机械波相同,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最大

B、光波也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C、光是一种电磁波

D、在真空中光速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

分析:光波是电磁波,不同于机械波,光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而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光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波动特有的现象,因此,本题B、C、D选项正确。

答案:B、C、D

点评:了解光的电磁说,知道光波和机械波的异同,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关于X射线和X射线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射线波长比可见光长

B、X射线是由阳极发出的

C、X射线管中K是阳极

D、X射线管所加高压电源D端为正极

分析:图中为X光管示意图。K是X光管阴极,A是X光管阳极,其表面是一倾斜的平板。X光管的工作原理是:当阴极两端接上一低压电源,就有电流通过钨丝K,当钨丝达到赤热状态就能发射电子;如果阴极K和阳极A之间加上几万伏高压时,使钨丝发出的电子加速运动到A极,以高速打在A极的极板上,就打出X射线来。

答案: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谱及X射线的产生机制,X射线的产生机制在课本上有详细叙述,平时应注重课本内容的阅读,尤其要注重对课本中图示的理解。

例3:通过一块偏振片观察电灯、蜡烛、月亮、反光的黑板,当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偏振片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分析:通过一块偏振片观察电灯、蜡烛时,透射光的强弱不随偏振片的旋转而变化。因为灯光、烛光都是自然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因此当偏振片旋转时,透射出来的光波的振动方向虽然改变了(肉眼对此不能感觉),但光的强弱没有改变。

月亮和黑板反射的光是偏振光,它们通过偏振片透射过来的光线的强弱会随偏振片的旋转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点评:许多同学在第一次看到这道题时束手无策,当然有知识不熟练的原因,但也有审题不细致的原因,本题要求通过“偏振片观察光源”,实际上是一种暗示——从光的偏振现象分析问题。

例4:纳米科技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宽度聚焦到纳米范围,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尚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

(1)这是利用激光的()

A、单色性B、方向性

C、高能量D、粒子性

(2)纳米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新层次,1nm等于()

A、B、

C、D、

(3)对DNA分子进行修复,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

解析:(1)激光由于能把巨大能量高度集中地辐射出来,所以在医学上作“光刀”切开皮肤、切除肿瘤或应用于其他外科手术。故选C。

(2)纳米是长度单位,波长经常用纳米作单位,1nm=。故应选B。

(3)激光对生物DNA分子进行修复实质是生物体基因突变,故应选A。

点评:了解激光的特征及应用,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与现代科技、生活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方向,要注意这类“冷题”的复习。

例5: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炽灯和霓虹灯的光谱都是连续光.谱

B、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所有的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所有的吸收光谱

C、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与其线状谱中每一条谱线都相对应

D、对太阳谱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太阳的组成成分

分析:白炽灯的光谱是由高温炽热的金属丝发出光产生的连续谱,霓虹灯的光谱是由低压气体发的光产生的线状谱,连续谱和线状谱虽然都是发射光谱,但是只有其中的线状谱(原子光谱)才能做光谱分析。因为每种元素的原子内能发生某些具有特定波长的光谱线,这些谱线称为那种元素的特征谱线。

低温物质原子吸收的光,恰好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某元素的吸收光谱的暗线正与它的线状谱的每一条明线相对应,可见吸收光谱也可做光谱分析。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其中暗线是由于太阳光经过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时某些特征谱线的光被某些物质吸收而形成的,所以,太阳光谱只能用来分析太阳大气的组成成分,答案C。

点评:明确光谱产生的原因,正确理解“低温物质原子吸收的光,恰好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是正确判断此类问题的关键。

五、随堂练习

1、(2004上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大

C、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0×

2、(04江苏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B、光波是一种电磁波

C、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子的能量改变

D、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的波长不变

3、(江苏)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或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

A、光是电磁波B、光是一种横波

B、光是一种纵波D、光是概率波

4、(2004上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

题:

自然界中的物体由于具有一定的温度,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辐射。热辐射具有如下特点:①辐射的能量中包含各种波长的电磁波;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单位时间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越大;③在辐射的总能量中,各种波长所占的百分比不同。

处在一定温度的物体在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同时,也要吸收由其他物体辐射的电磁能量,如果它处在平衡状态,则能量保持不变,若不考虑物体表面性质对辐射与吸收的影响,我们定义一种理想的物体,它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单位时间内从黑体表面单位面积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与黑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其中常数

在下面的问题中,把研究对象简单地看作黑体。

有关数据及数学公式为:太阳半径,太阳表面温度T=5770K,火星半径r=3395km;球表面积,其中R为球半径。

(1)太阳热辐射能量的绝大多数集中在波长为范围内,求相应的频率范围;

(2)每小时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多少?

(3)火星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可以认为垂直射到面积为(r为火星半径)的圆盘上,已知太阳到火星的距离约为太阳半径的

400倍,忽略其他天体及宇宙空间的辐射,试估算火星的平均温度。

第四课时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学会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用双缝干涉测定单色光波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电灯发出的光,经过滤光片后变成单色光,再经过单缝S时发生衍射,这时单缝S相当于一单色光源,衍射光波同时到达双缝和之后,再次发生衍射,、双缝相当于二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透过、双缝的单色光波在屏上相遇并叠加,、到屏上P点的路程分别是、两列光波传到P的路程差,设光波波长为λ

1、若,两列波传到P点同相,互相加强,出现明条纹。

2.若,两列波传到P点反相,互相减弱,出现暗条纹。

这样就在屏上得到了平行于双缝、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相邻两条明纹间的距离与入射光波长λ,双缝、间距离d及双缝与屏的距离有关,其关系式为

,因此,只要测出、d、即可测出波长λ。

两条相邻明(暗)条纹间的距离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如图所示。

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如图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明条纹间的距离,即。

很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通常测出n条明条纹间的距离a,再推算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

三、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即:

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逢、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1)将光屏、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

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射到光屏。

(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cm—10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

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中

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并记下两次测量时移过的条纹数n,则相邻两亮条纹间距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d是已知的)。

(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5)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

五、注意事项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解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如有灰尘,应用擦镜纸或干净软片轻轻擦去。

3、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

4、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5、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主要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所致,故应正确调节。

六、误差分析

光波波长很小,、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用测量头上的游标尺测量,可测多条亮纹间距再求,采用多次测量求λ的平均值法,可减小误差。

七、考点应用

例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光屏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前分别放一黄色滤光片和一红色滤光片,这时()

A、只有红色和黄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黄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光屏上仍有条纹

D、光屏上无任何光亮

分析:在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中,缝的宽度跟光的波长相差不多,在双缝前分别放上红色和黄色滤光片之后,由于红光和黄光的频率不同,在光屏上不可能再出现干涉条纹了,但由于满足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所以在光屏上将同时出现红光和黄光的衍射条纹,故本题正确答案C。

点评:某种颜色的滤光片只能让这种颜色的光通过,其他颜色的光不能通过。

例2: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二亮纹,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重做实验(其他条件不变)时,则第二亮纹的位置()

A、仍在P处B、在P点上方

C、在P点下方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亮纹

分析:由判断的变化情况。

解答:光波的频率变高,则光波波长变短。由可知,减小。所以,第二亮纹的位置P点的下方。正确答案为C。

点评:无论光波的波长如何,屏的中央总是亮条纹。求解本题需要用到的知识有:和光波波长与光波频率之间的关系。

例3:某同学按实验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作如下改动,但还能使实验成功的是()

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它不动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它不动

D,将单缝和双缝的位置互换,其它不动

分析:双缝发生干涉,而单缝发生衍射,故D错,由知,改变双缝到屏的距离仍能得清晰条纹,只不过条纹间距变化,故A正确。单缝与双缝之间距离对干涉无影响,故C正确。滤光片的作用是得到相干单色光,在单缝前还是在单、双缝之间不影响干涉,故B正确。

答案A、B、C

点评: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运用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例4: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所用双缝间距d=2mm,双缝到屏的间距=86.4cm,手轮的初始读数为,转动手轮,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到第13条线时手轮读数,求通过滤光片后的波长。

分析:根据双缝干涉的规律利用公式求解。

解答: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为:

由知:

点评:明确并记住是解本题的关键。

八、随堂练习

1、在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波波长时,首先调节_________和的中心均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_______和_______竖直并且互相平行,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用测量头上的游标卡尺测出n条明条纹间的距离a,则两条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双缝到毛玻璃屏的距离用__________测量,用公式可以测出单色光的波长。

2、(2003南京市)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图1),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图2),游标卡尺的示数如(4)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则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宽度的目的是_______,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2003广州市)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激光器发生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乙图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1)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性

(2)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如果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感光片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b,则激光的波长。该同学测得=1.0000m、缝间距a=0.220mm,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的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乙图所示。乙图中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距离将。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__________。

4、利用双缝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6000m,两狭缝间距离为0.25×10,让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中央亮条纹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为3.52×10,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中央亮纹一侧第6条亮条纹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为

11.56×10则此光波波长为多少?

5、一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cm。测得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cm,第一级亮纹中心到第五级亮纹中心的距离为0.45cm,则待测单色光的波长是多少?

6、双缝干涉实验中,要使屏上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之间距离变宽,可采用的办法有哪些?为测量红光的波长,现测得屏上6条亮纹间的距离为7.5mm,双缝的间距为0.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则此红光的波长是多少?

参考答案

光的本性

第一课时

1、(1)惠更斯(2)波(3)干涉衍射

(4)反射,折射,干涉衍射(5)直线传播

2、(1)麦克斯韦(2)电磁波(3)赫兹

(5)光电效应

3、频率相同完全相同加强、减弱、加强,

减弱波动性

4、整数,整数(1)干涉(2)档板、屏

狭缝,白、彩

5、前后明暗相间彩色

6、小

7、麦克斯韦赫兹

8、(1)不(2)真空(3)横

9、大小频率电磁振荡外层,内层原子核

10、偏振、偏振

11、相同的

第二课时

1、B2、B3、AD4、A

5、解析(1)

(2)

因为d=2a,所以

第三课时

1、AD2、AB3、B

4、(1);

(2);(3)204K

(1)根据(1),光的频率分别为

太阳辐射光的频率范围是

(2)每小时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

(3)设火星表面温度为,太阳与火星相距d,即d=400R,在距太阳d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太阳辐射的能量为。单位时间火星吸收的能量为。根据黑体辐射规律,火星单位时间内辐射的能量为。当火星表面温度稳定时,即。

由上式解得火星平均温度为

第四课时

1、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a/(n-1)

毫米刻度尺

2、11.416.7减小测量的绝对误差(或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3、(1)波动(2)8.6(3)变小

4、

解析: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

由公式得

5、

相邻条纹间的距离

单色光的波长为:

6、分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根据公式,可知,要使屏上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之间距离变宽,可采取的办法是:(1)使用波长较长的单色光;(2)增加双缝到光屏间距离或选用较长的遮光筒;(3)减小双缝之间距离,根据测量值,计算相邻条纹间的距离:,在代入公式,求得红光波长为: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光的波动性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光的波动性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二课时光的波动性

【教学要求】
1.了解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及光的偏振现象。
2.熟悉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知识再现】
一、光的干涉
1.条件:两列光的相同、恒定或两列光振动情况总是相同,能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称为相干波,两个光源称为相干光源。相干光源可用同一束光分成两列获得。
2.双缝干涉:在用单色光进行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处两列光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在光屏上距双缝的路程差为光波波长倍的地方被加强,将出现明条纹;光屏上距双缝的路程差为光波半波长倍的地方光被减弱,出现暗条纹.
3.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膜)两表面的相遇而形成的.
二、光的衍射
1.内容: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的现象叫光的衍射。
2.产生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单缝衍射条纹特点:中间条纹亮、宽,两侧条纹暗、窄,间距不等。相同的实验装置,光波波长越长,条纹越宽;相同的照射光,单缝窄的,中央条纹宽。
试一试:解释“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原因?

三、光的偏振
1.自然光:光源发出的,包含着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产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2.偏振光: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有一个振动方向的光。
3.应用:立体电影、照相镜头等。
4.偏振光的产生方式
(1)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共轴的两个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做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检验是否为偏振光。(2)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人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5.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明了光是波,但不能确定光是横波还是纵波,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光是横波。
思考:自然光与偏振光有哪些异同?

四、激光
1.产生:人工产生的一种相干光。
2.特点:①,
②,③。
3.应用:光纤通信、精确测距、目标跟踪、激光读盘、激光切割等。
思考:自然光与激光有哪些异同?

知识点一光的干涉条件及定量分析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相干光源:双缝处光振动不但频率相等,而且总是同相的。
(2)实验结果: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3)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δ等于光的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处的光相加强,出现亮条纹;
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δ等于光的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处的光相减弱,出现暗条纹。
(4)相邻两条干涉条纹的间距
思考:解释若用白光做该实验则屏上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的原因?

【应用1】如图所示,用某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三亮纹,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做这个实验时,则第三亮纹的位置()
A.仍在P处B.在P点上方C.在P点下方
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屏上才会出现第三亮纹
导示:当P点距双缝路程差为光波长的3倍时,P处就出现第三亮纹,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光时,由于光波长减小,所以第三亮纹的位置应下移.
故选C
2.薄膜干涉:
(1)相干光源:薄膜的前后两表面的反射光。
(2)图样特点:若单色光入射,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薄膜厚度相等的地方对应同一级条纹);若白光入射,出现彩色条纹,在同一级条纹中,从紫色到红色对应的薄膜厚度从薄到厚.
(3)应用: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增透膜等.
【应用2】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人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甲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人射到新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导示:光线在空气膜的上下表面上反射,并发生干涉,从而形成干涉条纹。设空气膜顶角为θ,d1、d2处为两相部明条纹,如图所示,则两处光的路程差分别为δ1=2d1,δ2=2d2
因为δ1-δ2=λ
所以d2-d1=λ/2
设条纹间距为△L,
则由几何关系得(d2-d1)/△L=tanθ,
即△L=λ/2tanθ,当抽去一张纸片θ减小时,△L增大,即条纹变疏。
答案:变疏。
1.由于一般发光体发出若干频率的光,任何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叠加均不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有采用特殊的方法从同一细光束分离出两列光波相叠加,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2.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或同一暗条纹应出现在膜的厚度相同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极短,因此薄膜干涉所用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知识点二光的衍射
1.几种典型衍射现象
(1)单缝衍射(2)小孔衍射(3)圆盘衍射(泊松亮斑)
图样特点:光通过很小的孔、缝或障碍物时,会在后面的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且中央条纹很亮,越向边缘越暗;如果是白光发生衍射,则出现彩色条纹.
2.衍射条纹产生的理论机制
来自单缝或小孔上不同位里的光,在光屏处叠加后光波加强或削弱,加强处出现亮线,削弱处出现暗线,这个道理和两列光干涉时的道理相似.如果用白光照封,则得到的亮线是彩色的.
注意:(1)衍射产生的条件其实是指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光的衍射是不需要条件的,只是在有些条件下衍射比较明显,有些条件下衍射不明显而已.
(2)光的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但存在明显的区别:干涉是两束相干光的叠加,衍射是无数光的叠加,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等亮度的,而单缝衍射条纹除中央明条纹最宽最亮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逐渐减小.
【应用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光的波长比圆孔直径小时,可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衍射现象的研究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
C.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不透明小圆板,在圆板后面的屏上发现圆板阴影中心处有一亮斑,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D.用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一把刀片,发现刀片的阴影边缘模糊不清,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导示:设本题是对衍射现象及条件的理解,在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大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A不正确;在障碍物尺寸比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衍射现象不明显,也可以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B正确;圆板后面的屏上发现圆板阴影中心处有一亮斑,是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C不正确;阴影的边缘模糊不清,是光的衍射的结果。
故选BD
类型一双缝干涉的明暗条纹的分析
【例1】(山东省沂源一中2008高三检测试题)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
D.仍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导示:中央亮缝的位置应该是略向下移动。光波波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为亮条纹,但这里的波程差的计算是从单缝到光屏的距离,因而当单缝略向上移动波程差为零的位置略向下移。故选B
从本题可以看出:双缝干涉中的明暗条纹由屏上某点P到光源之间的光程差决定的,而条纹间距则由双缝到屏的距离、双缝之间的距离和光波的波长共同决定的。
类型二应用动能定理巧求变力的功
【例2】现代光学装置中的透镜、棱镜的表面常涂上一层薄膜,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可以大大减少入射光的反射损失,从而增强透射光的强度,这种作用是应用了光的()
A.色散现象B.全反射现象
C.干涉现象D.衍射现象
导示:增透膜即增强了透射光,减小反射光,也就是说膜前后两面的反射光叠加相抵消,所以反射光光程差为λ/2,膜厚度为λ/4。是光的干涉现象的应用。故选C。
思考:登山运动员为了防止紫外线过度照射,戴的镜子涂上膜的厚度至少为多少?
1.(徐州市2007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电磁波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D.电子束通过铝箔能发生衍射现象,说明作为实物粒子的电子也具有波动性

2.关于激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激光来切割各种物质,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的特性
B.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常会用激光作光源,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好的特性
C.激光通信是利用了激光的平行度好的特性
D.激光测距是利用了激光平行度好的特性

3.(泗阳中学2008物理第四次调研测试)一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cm,测得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cm,第1级亮纹中心到第5级亮纹中心的距离为O.45cm,则待测单色光的波长是.

4.(海安高级中学第七次统测)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或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
A.光是电磁波B.光是一种横波
C.光是一种纵波D.光是概率波
5.(南京市秦淮中学2007年物理高考模拟试卷)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司机照射得睁不开眼,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若考虑将汽车前灯玻璃改用偏振玻璃,使射出的灯光变为偏振光;同时汽车前窗玻璃也采用偏振玻璃,其透偏方向正好与灯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但还要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如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参考答案1:CD2:ABD3:4.5×10-7m
4:B5:D

20xx高三物理知识点: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20xx高三物理知识点: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1.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1)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高速粒子流.它能解释光的直进现象,光的反射现象.
(2)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它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⑴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⑵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2.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
⑴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nλ(n=0,1,2,……)
⑵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n=0,1,2,……)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3.衍射----光通过很小的孔、缝或障碍物时,会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且中央条纹很亮,越向边缘越暗。
⑴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⑵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mm时,有明显衍射现象。)
⑶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下当窄缝变窄时亮斑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变大,而亮度变暗。
4、光的偏振现象:通过偏振片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偏振光。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
5.光的电磁说
⑴光是电磁波(麦克斯韦预言、赫兹用实验证明了正确性。)
⑵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⑶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举例。
种类产生主要性质应用举例
红外线一切物体都能发出热效应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化学效应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穿透能力强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知道概率波的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进一步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分析二:教材中内容要求较低,学生掌握部分以记忆为主。

教法建议
建议: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示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重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学难点: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示例:
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光波能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光波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呢?),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探究活动

题目:光学发展史
组织:个人
方案:科普论文
评价:科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