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8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高频考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样题1】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解题指导】A中1s2结构的He,1s22s2结构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可能是第ⅠA族元素,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 C
【命题解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中学化学原子结构的重点内容,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原子轨能级是决定核外电子排布和构型的重要因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的周期性变化又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元素周期律,反映元素周期律的元素排布称元素周期表。
考点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高频考点1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样题1】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和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末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C之间是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D.C—C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H之间是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解题指导】选A。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的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其中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氢原子的1s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C—Hσ键,另外1个sp2杂化轨道形成C—Cσ键。2个碳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1个π键。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对杂化轨道理论知识的考查也在不断加强,对元素原子杂化轨道及空间构型的判断主要采取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归纳记忆法。
考点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高频考点1化学键与晶体类型
【样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iO2和SO2B.CO2和H2OC.NaCl和HClD.CCl4和KCl
【解题指导】选B。SiO2是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SO2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A错;CO2和H2O均为共价键,而且是分子晶体,B对;NaCl是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HCl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C错;CCl4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KCl是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D错。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高考命题主要考查了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同时隐含着考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高频考点2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
【样题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________FeO(填“”或“”);
(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左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上图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_______________;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1)利用能量最低原理等可知28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2)利用Ni2+与Fe2+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可知NiO的晶格能大于FeO的,故熔点:NiO>FeO。(3)利用信息知可类比NaCl的配位数可知NiO晶胞中Ni与O的配位数均为6。(4)由“均摊法”知每个晶胞中含有:一个La(8×1/8)、五个Ni(1+8×1/2),故该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5。(5)①在该结构中,碳氮双键中其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氮镍之间的键是由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Ni提供空轨道形成的配位键。②由于氧的电负性强,因此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形成共价键外,还可以形成氢键。③该结构中-CH3中的碳原子是sp3杂化、用于形成C=N的碳原子是sp2杂化。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84s2(2)>(3)66(4)LaNi5
(5)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③sp2、sp3
【命题解读】“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延伸阅读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复习学案
一、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
 缺陷是:不能解决
2.四个量子数来源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主量子数:

(2)角量子数:
同一电子层中(相同),有多少个取值,则有多少个能级
电子层主量子数
电子亚层能级
K 

L

M

N

(3)磁量子数(表示轨道数)
①取值:
②对于相同电子能级,和确定,轨道数为个
③相同时
取值
符号取值
每个亚层上的轨道数(的取值个数)

0
1
2
3
电子层
电子亚层
每层上的轨道数(的个数)

K1
L2
M3
N4
④亚层上的轨道数:
 每层上的轨道数:
(4)自旋磁量子数ms
【练习】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
①,,②,,
③,,④,,
⑤,,⑥,,
【小结】决定能级
决定轨道
决定运动状态
排布规则
能量最低原则特殊:全充满(p3或p10),半充满(p3或p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
2..鲍林近级能级图
(1)能级组数==
(2)能级组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3)主族元素价电子数===
(4)ⅢB-ⅦB中价的总数=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实质:取决于
2.电离能
(1)定义:
(2)变化规律:
3.电负性
(1)定义:
(2)变化规律中:
(3)应用: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
4.写出下列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F
P
Sc
Cr
Mn
Cu
Fe
其它规律:
主族元素价电子数==
副族元素价电子数=
分界线:周期数=主族序数的线下金属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复习学案答案
一、1.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氢原子光谱的多重谱线问题
2.(1)1,2,3,4,5,6,7K,L,M,N,O,P,Q
(2)0,1,2,…,s,p,d,f……
电子层主量子数
电子亚层能级
K1
0
1个
L2
0,1
2个
M3
0,1,2
3个
N4
0,1,2,3
4个
(3)①0,±1,±2,…,±(或0,±1,±2,…,)②

取值
符号取值
每个亚层的轨道数
(的取值个数)

0s01
1p0,±13
2d0,±1,±25
3f0,±1,±2,±37

电子层
电子亚层
每层上的轨道数(的个数)

K101
L20,14
M30,1,29
N40,1,2,316

【小结】n,ln,l,mn.l,m,ms
1.排布规则:
2.1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洪特规则:基态原子的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选方向相同
2(1)周期序数主量子数(2)该周期所包含元素种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4)副族序数
三、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2.(1)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2)①电离能大的集中在右上角,小的集中在左下角,ⅡA和ⅤA由于半满,比较特特殊 ②同一元素I1<I2<I3……
3.(1)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从上向下,电负性递减
(3)离子键共价键
4.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F1s22s22p5
P[Ne]3s23p3[Ne]
Sc[Ar]3d14s2[Ar]
Cr[Ar]3d54s1[Ar]
Mn[Ar]3d54s2[Ar]
Cu[Ar]3d104s1[Ar]
Fe[Ar]3d64s2[Ar]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能量高于最外层的层上的电子数

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高频考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样题1】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解题指导】A中1s2结构的He,1s22s2结构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可能是第ⅠA族元素,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 C

【命题解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中学化学原子结构的重点内容,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原子轨能级是决定核外电子排布和构型的重要因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的周期性变化又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元素周期律,反映元素周期律的元素排布称元素周期表。

考点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高频考点1 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样题1】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和1个π键,它们分别是 ()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末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C之间是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D.C—C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C—H之间是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解题指导】选A。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的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其中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氢原子的1s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C—H σ键,另外1个sp2杂化轨道形成C—C σ键。2个碳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1个π键。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对杂化轨道理论知识的考查也在不断加强,对元素原子杂化轨道及空间构型的判断主要采取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归纳记忆法。

考点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高频考点1 化学键与晶体类型

【样题1】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iO2和SO2 B.CO2和H2O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解题指导】选B。SiO2是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SO2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A错;CO2和H2O均为共价键,而且是分子晶体,B对;NaCl是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HCl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C错;CCl4是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KCl是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D错。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高考命题主要考查了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同时隐含着考查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高频考点2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

【样题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 ________ FeO(填“”);

(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左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上图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 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_______________;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1)利用能量最低原理等可知28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2)利用Ni2+与Fe2+的离子半径大小关系可知NiO的晶格能大于FeO的,故熔点:NiO>FeO。(3)利用信息知可类比NaCl的配位数可知NiO晶胞中Ni与O的配位数均为6。(4)由“均摊法”知每个晶胞中含有:一个La(8×1/8)、五个Ni(1+8×1/2),故该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5。(5)①在该结构中,碳氮双键中其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氮镍之间的键是由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Ni提供空轨道形成的配位键。②由于氧的电负性强,因此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形成共价键外,还可以形成氢键。③该结构中-CH3中的碳原子是sp3杂化、用于形成C=N的碳原子是sp2杂化。

【答案】(1) 1s22s22p63s23p63d84s2 (2)> (3)6 6 (4) LaNi5

(5) 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 ③sp2、sp3

【命题解读】“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某种性质,可将CaO、CuO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这类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氧化钠D.高锰酸钾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钡③铜④蔗糖⑤二氧化硫
A.①②B.①②⑤
C.③④D.①⑤
3.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Cl溶液与AgNO3溶液
B.钠与氯气
C.CO还原Fe2O3
D.Zn与CuSO4溶液
4.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是()
A.PCl5→PCl3B.MnO2→Mn2+
C.SO2→SOD.Fe→Fe2O3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含化合价升高元素的反应物被氧化
C.得到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物质
6.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动物呼吸B.植物光合作用
C.金属生锈D.石膏点制豆腐
7.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8.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A.2∶1B.1∶2
C.3∶1D.1∶3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2++Fe=Fe2++Cu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2H+=H2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
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SO+Ba2+=BaSO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
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Fe2O3+6H+=2Fe3++3H2O
11.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只用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B.硝酸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
C.氯化钡溶液跟硫酸溶液混合D.氯氧化钡溶液跟硫酸铜溶液混
1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K+、NO、Cl-
B.Mg2+、Na+、Cl-、SO
C.Ca2+、Mg2+、OH-、Cl-
D.H+、Na+、CO、SO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Ag+、Cl-
B.Ca2+、NO3-、Mg2+
C.Na+、CO32-、Fe2+
D.Cu2+、SO42-、OH-
15.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C.光束通过溶液没有特殊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二、填空题
16.在下列反应中:
A.2F2+2H2O=4HF+O2
B.2Na+2H2O=2NaOH+H2↑
C.CaO+H2O=Ca(OH)2
D.2H2O=2H2↑+O2↑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水只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17.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⑴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⑵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硝酸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
18.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得电子与失电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20.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溶解在100mL过量的浓盐酸中,当反应生成4.48L氯气(标况)时,剩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请计算:
(1)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2)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3)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一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
+
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2-,HCO3-,SO32-,OH-和NH4+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A、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B、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C、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D、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E、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F、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