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中国的水文灾害学案

高中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

中国的水文灾害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中国的水文灾害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水文灾害》导学案

重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①东部多,西部少;②,;
③,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暴雨成因:、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2)发生时间:与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月,自南向北推移。
(3)分布:。
3.我国洪水类型比较(填表)
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4.雨涝
(1)分布:
(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
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
5、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6、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害地区:
广泛发生在湾到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类型:风暴潮和风暴潮
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月,以月和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和。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1998年洪涝灾害的发生原因
(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
当堂训练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
2.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3.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
4.我国温带风暴潮发生的季节是()
A.冬季和春季B.春季和秋季C.夏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
5.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6-7题。
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C.①③④⑤⑥D.②③④⑦⑧
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8.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
9.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10.下列做法不利于避免或减轻洪水造成损失的是()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B.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黄河下游加固江防大堤D.三江平原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
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吸烟滞尘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减弱噪音,调节气候
12.下列哪项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的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
C.加强全流域内的绿化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13.一般来说,发生下列条件中的哪些情况,长江流域会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中下游湖泊众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
(1)形成我国东南沿海风暴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松嫩平原、四川盆地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如何防御洪涝灾害?

15.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出现断流现象,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3)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中国水文灾害参考答案
一、洪水灾害
1.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西坡和北坡少
2.台风锋面暴雨的时空分布4—9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冰凌堵塞河道
4.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5.农业
6.水土流失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
二、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价值2.辽东北部3.台风温带4.7~10月89春季秋季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2.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阶梯的交界处,多山;迎风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滥伐森林、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降低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1.C2.D3.B4.B5.A6.B 7.D8.D9.C10.B11.A12.C13.A
14.(1)台风侵袭(2)准静止锋(3)北方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快行冷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太平洋暖湿气流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进入四川,遇地形或北方冷气流影响降暴雨。
15.(1)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比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
(2)洪水威胁、泥沙淤积(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
(3)兴建蓄水、调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16.(1)黄河长江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扩展阅读

中国的地质灾害学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中国的地质灾害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国的地质灾害》导学案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多发区主要分布于地区,特别是高原、高原以及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二、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1)四个地震多发区:、、和。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板块和板块的挤压碰撞。
(2)一个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1)灾情总体特征——重轻
思考:唐山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
①与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②与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
③与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④与建筑物的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⑤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却有趋势。
思考: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的震源、烈度。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三、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___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地质构造、上层岩性相对、受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2)滑坡:表现出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
4、地域上的总特点:性和性。
思考:我国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分布地区。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和。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较多,又是季风与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强烈,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久雨天气,极易发生;
④人为因素,如、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当堂训练
1.关于地震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地震只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地质构造无关
B.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板块内部不会发生地震
D.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以下不能用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我国地质条件西部稳定B.我国东部人口稠密
C.我国东部城市密集D.我国西部人烟稀少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滑坡D.泥石流
4.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5.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A.终年高温多雨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6.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区
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9—11题。
9.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10.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11.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开垦梯田C.增加城市建设D.减少降水
当地时间(东经100度)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震中距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岸约160公里)发生40年来最强地震(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测得震M为8.9级,中国测得震级为8.7级)。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发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2~15题。
12.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2月26日范围的占()
A.三分之一B.小于一半C.大于一半D.无法确定
13.此次地震位于()
①板块的消亡边界 ②板块的张裂地带 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④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地震发生时,美国测得的震级与中国测得的不同,原因是()
A.震中距不同B.测量中的误差造成的
C.两国的破坏程度不同D.采用的震级标准不同
15.此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罕见的人员伤亡,原因有()
①震级较高 ②震中距印尼等国较近 ③建筑物抗灾性差 ④灾情突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发生5.4级地震,印度尼西亚发生7.5级到7.7级地震,巴基斯坦先后发生5.5级地震,日本发生5.7级地震和美国阿拉斯加发生7.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
材料二:2002年11月1日继埃特纳火山10月27日喷发后,火山附近的卡塔尼亚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材料三: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为2003年6月三峡工程开始下闸蓄水创造了条件。专家认为三峡水库350亿立方米的蓄水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不会诱发灾害性地震。因为三峡大坝建在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岩体上,且按抗7度烈度设防,远超过其实际发生的基本烈度。
材料四:我国国土资源部专家预测:长江中游尤其是长江三峡地区,汛期在强降雨和水位快速升降的双重因素作用下,较多的边坡可能失稳从而产生滑坡灾害。
(1)材料一所示国家都处在世界两条主要地震带上:和。其中日本和美国位于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带,意大利和巴基斯坦位于带,而印度尼西亚位于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处。
(1)前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世界上地震的三种类型:构造地震、和。
(2)构造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一般是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活动地带,日本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和最大的大洋板块之间。意大利处于板块和板块之间。
(3)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A.5级以下地震B.3级以上地震
C.5级以上地震D.3级至5级地震
(4)地震烈度的大小同和震中距离远近等有直接关系,同时还与、地质构造和有关。
(5)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C.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17.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图中山脉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山脉自然带的分布具有________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A的汛期一般出现在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月份,图中B地区盛行____风,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这些灾害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地质灾害参考答案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西南地区青藏云贵四川
二、地震灾害
1、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台湾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南北地震带
2、东重西轻东西震中距震发的时间人口密度抗震系数减少加重资产密度防震意识
3、浅较高
三、滑坡、泥石流灾害
1、山地陡峻复杂松软重力
2、降水的时间常发性
3、山区
4、广泛相对集中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构造运动地震滑坡暴雨泥石流开垦开矿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当堂训练
1.D2.A3.A4.A5.D6.C7.D8.D9.B10.C11.A12.C 13.A 14.B 15.D
16.(1)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2)火山地震、诱发地震;(3)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亚欧;(4)C;(5)震级、震源深浅、地面建筑;(6)B。
17.(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垂直地带性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2)5~9 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3)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4)地震、滑坡、泥石流 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植被破坏,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地区甚至。
(3)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地区最多,次之,再次为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等。
[经典例题]
(2006年高考北京卷)
读下图,回答: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⑴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冶金工业分布广泛,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等。
(3)图中严重冻害区主要分布在35°N附近,其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2)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和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的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
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当堂训练
读下图,完成1~4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的特点是()
A.分布范围的广泛性B.干旱只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只对植物造成影响D.干旱只在春季才发生
2.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
A.人工降雨B.选择耐旱作物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
3.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B.寒潮C.泥石流D.台风
4.图中因墒情不足而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
A.冬小麦B.春小麦C.大豆D.油菜
5.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6.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7.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
 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 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 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
8.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9.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其原因可能是()
A.9日有寒潮到达B.9日受台风影响
C.9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D.9日梅雨季节开始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
11.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06
12.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C.寒潮D.台风灾害
13.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D.②④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气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下图,做14~16题。

14.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B.-6℃C.4℃D.-4℃
15.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
16.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
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
17.下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6月初-7月初降水量分布(实线,单位:mm)和气压分布(虚线,单位:百帕),读图回答:
(1)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天气是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__________,经常引起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
(2)图中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气压的组成部分,7月,该气压系统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__________天气。如该气压系统季节性北跃提前,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__________灾害。
18.某年7月28日15时(北京时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一强热带风暴发展成台风,其中心位里在北纬12°、东经135°的A点,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风力大于8级的范围半径为500km,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5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强热带风暴与台风的主要区别。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台风移动的路径。
(3)对我国长江流域而言,台风可能带来的有益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计台风中心约于___月___日___时登陆台湾,将在___月___日___时在我国______省与______省交界处登陆,此时位于台风中心北侧的宁波吹______风,南侧的厦门吹______风。
(5)当上海为偏南风时,该台风中心位于上海的______方向,此时风力与7月28日相比将有所______,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19.下图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和降水量分布(b)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 ,常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有和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等灾害。
(3)如果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常会出现等气象灾害。原因是。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生的自然灾害通常是 等。
20.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初,一场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据气象专家分析,其成因一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持续异常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纬度地区经向大气环流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二是大气环流稳定少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一直持续在北纬30度附近,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
材料二亚洲冬季大气环流示意图。

材料三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地区的大气环流模式图。

(1)简要说明本次雪灾造成的危害。
(2)试分析材料一中“中纬度地区经向大气环流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和“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一直持续在北纬30度附近,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所蕴含的地理原理。
(3)针对本次雪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一、旱灾
1.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
2.(1)盛夏较少(2)春旱春雨贵如油(3)伏旱台风(4)夏秋
3.(1)黄河海河珠江(2)空间
二、台风灾害
1.太平洋西北
2.盛夏至秋初
3.沿海重、南方重
三、寒潮灾害
1.95春秋3—410~11春秋
2.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1)北侧南侧
(2)冷空气的通道两广海南岛
(3)寒潮天气系统
5.青藏高原滇南谷地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
6.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降温、冻害、雨雪
四、沙尘暴
1.沙暴尘暴大量沙尘1千米
2.①冬春季节
②大风沙尘物质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w.k.s.5.参考答案
1.A 2.D 3.C 4.B5.A6.B7.C8.D9.B10.B 11.A
12.A13.B14.D15.C16.C
17.(1)梅雨暴雨洪涝(2)副热带高压伏旱洪涝
18.(1)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小;最大风力在10~11级之间为强热带风暴,最大风力大于12级的为台风 
(2)略 
(3)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所带来的干旱。
(4)7月31日15时 8月1日3时 福建 浙江 东北 西南 
(5)西部 减弱 受陆地表面摩擦力的影响
19.(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干燥干旱沙尘暴
(2)暴雨洪涝
(3)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害
20.(1)通信设施受损较大;人员伤亡较大;造成中国交通网络大面积瘫痪;损坏了油菜籽和小麦等冬季农作物;加快了食品价格通胀;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等。
(2)①由于拉尼娜现象,西北太平洋存在较强的上升气流,吸引了冬季风南下,加剧了冬季季风环流的强度。②冬季,西风带位置南移;青藏高原将盛行西风分为南北两支,南支表现为西南暖湿气流,北支表现为西北季风(冷空气)。
(3)要做好抗大灾的准备;注重危机时的纪律性教育和演练;加强有效救助的演练;适当的建设地下工程;调整南方的能源结构;调整经济布局;缓解人口压力;依靠科技防灾减灾等。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
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
1.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灾害。
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填下表):
地域分异原因
旱灾

洪涝
地震
滑坡、泥石流
低温冷害
台风
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我国人口分布自向递减,人口分界线是一线,此线东南集中了我国90%人口。如果发生灾情,成灾人口最多就在人口稠密地中。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使得特别严重。
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填表格)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畜牧业经营方式
主要受灾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填表格)
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根据下面灾情报表,分年度统计受灾面积总量,并绘制灾情损失动态变化图。
点拨:1、根据表的横向统计,将数据列于下表。可看到每年各类灾害成灾面积的总和及其动态变化。

2、根据表的纵向,分灾种绘制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各类自然灾害成灾面积随时间的波动情况。

当堂训练: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据此回答问题。
1.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是
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火山寒潮泥石流
A.B.
C.D.
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
A.气候类型多样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域辽阔、幅员广大D.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
4.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
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
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
5.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主要是
A.大陆面积最广,地质条件复杂B.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较大
C.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D.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运动活跃
6.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B.东部距离海洋近
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
7.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
8.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
A.东部B.西部C.西北部D.西南部
9.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10.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广大②人口纵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⑤灾害灾次频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11.我国西部地区灾情主要表现为
A.受灾人口多B.牲畜掉膘或死亡C.农作物成灾面积大D.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12.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
A.海洋灾害带B.东南沿海灾害带C.东部灾害带D.中部灾害带
13.西部牧业灾害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
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④农业受灾体脆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4.青藏高原灾害带的主要灾种有
A.地震、霜冻、干旱、滑坡B.旱灾、病虫害、沙尘暴、泥石流
C.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D.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
15.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
区划”示意图。读图填空并回答: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每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B.风暴潮C.干旱D.水土流失E.泥石流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四)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右下图为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
(2)该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地区没有该气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气候区中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例)
(4)如何有效地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答案:
1.D2.B3.D 4.D 5.D6.A7.B8.A9.A10.B11.B12.B13.A14.C
15.(1)ACABCFCDE
(2)DECFAB
(3)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
②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
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
③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流通排水通道等)
16.(1)温带季风(2)亚洲东部温带地区(或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超过其他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的影响,海陆间冬夏气压相反,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3)寒潮、春旱、夏季洪涝等(4)①加强灾害研究,做好监测了预报工作;②加强灾害的管理工作;③兴修水利,抵御旱涝灾害;④植树造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
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
1.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填下表):
地域分异原因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
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我国人口分布自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此线东南集中了我国90%人口。如果发生灾情,成灾人口最多就在人口稠密地中。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填表格)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2.东南沿海灾害带
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3.东部灾害带
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6.青藏高原灾害带
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中国的生物灾害


2.5中国的生物灾害第1课时农作物病虫害与森林病虫害学案(人教版选修5)
 1.了解我国农作物三大病虫害的危害与分布,掌握我国生物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2.了解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和主要害虫及分布的地区差异。

一、农作物病虫害
1.类型:小麦的①______、水稻的②________、棉花的③__________病等。
2.危害农作物大面积④,甚至绝收?⑤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分布:⑥________重于⑦________。
二、森林病虫害
1.危害损害⑧?破坏⑨
2.主要害虫



虫类型分布
海拔气温
常发区低于⑩____米____以上
偶发区________米10℃~25℃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生物灾害
1.生物灾害包括()
①病害 ②虫害 ③鼠害 ④旱灾 ⑤荒漠化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
考查点2 农作物病害
2.关于我国水稻病害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B.稻瘟病、纹枯病和锈病被称为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
C.长江以南双季稻种植区危害最为严重
D.北方无水稻病害发生
考查点3 农作物虫害
3.下列属于我国棉铃虫常年重发区的是()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辽宁D.四川
考查点4 森林病虫害
4.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的是()
A.黏虫B.松毛虫C.蝗虫D.稻螟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列表法分析农作物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齐鲁晚报》2007年10月24日报道:山东潍坊市由于8、9月份雨水增多,70多万亩棉花遭遇50年以来最为猖獗的一次棉铃虫病害,使棉花比去年减产15%左右。农业专家认为,棉铃虫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5%~90%。一般降雨量多且分布均匀的年份,棉铃虫病害发生就严重。由于9月为棉花吐絮期,若此时遇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就会为棉铃虫提供温床,导致棉花减产。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棉铃虫危害较重的时期是哪几个月?为什么?

(2)正常年份,山东棉铃虫危害较严重的时期是哪几个月?此次危害发生在8、9月份,说明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较常年有何不同?

(3)我国常年发生棉铃虫病害的主要有哪些地区?新疆主要表现为什么形式的棉铃虫病害?

(4)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大,却不是常年发生棉铃虫病害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方法技巧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锈病 ②稻瘟病 ③棉铃虫 ④减产 ⑤农产品 ⑥东部 ⑦西部 ⑧森林工业 ⑨生态功能 ⑩400 25℃ 400~500
基础达标练
1.A [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蝗灾、鼠害等。]
2.C [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锈病属于小麦病害;东北地区水稻产区也有病害发生。]
3.A [黄河流域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之一。]
4.B [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最主要的虫害。]
方法技巧练
(1)6~8月。因为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
(2)7~8月。雨带移到华北的时间推迟。
(3)山东、河南、河北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渭河平原等地。大棉铃虫害。
(4)新疆地处内陆腹地,降水稀少。
解析 根据棉铃虫病害多发生在多雨期,再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进行比较,就可以推测出棉铃虫危害较重的月份;根据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和雨带位置到达山东的时间,可推测出山东棉铃虫危害较严重的时期;我国常年发生棉铃虫病害的地区和新疆棉铃虫病害的形式可通过阅读“我国棉铃虫病害分布图”得出;新疆较少发生棉铃虫病害的原因可通过对当地降水特点的分析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