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中国的地质灾害

高中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地质灾害”,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2中国的地质灾害第1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学案(人教版选修5)
 1.掌握中国地震形成的原因、分布及造成的危害。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理解中国地震灾情的主要分布特点。3.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掌握时空分布特点。

一、地震灾害
1.特点:①________、频度高、②________、危害大。
2.分布特征:③多④少?多发区:青藏、⑤、华北和⑥?规律: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⑦的分布
3.灾情

特点原因
空间
差异东重西轻东部⑧______、建筑物及⑨________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
变化人员伤亡有所⑩____________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
经济损失呈
______趋势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__________加大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成因地形: 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 ?地质:地质构造 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气候:多、暴雨
2.分布

方面特征
时间泥石流与______集中期相对一致
空间广泛且相对集中;
从太行山到______,经______、○21______、云南到藏东一带的山区;
青藏高原以东第二级阶梯,特别是○22______地区为重灾区

3.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成因类型特点
青藏高原
东南部山地冰川泥石流○23__________,爆发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24____________
爆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25____________的黄土泥流爆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26__________________
华北和
东北山地○27__________泥石流
爆发频率较低,但○28____________且来势迅猛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我国的地质灾害
1.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A.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地震、泥石流、滑坡
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考查点2 我国的地震灾害
2.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喷发
C.滑坡D.泥石流
考查点3 我国的滑坡灾害
3.受强降雨影响,2011年6月12日10时福建永定县坎市镇发生山体滑坡,导致7人被困遇难。关于滑坡的正确叙述是()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先兆
C.该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斜坡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考查点4 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示法理解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9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原因。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33
我国西部虽然地震多发,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所以受灾体少,灾情轻。而东部地区虽然地震少,但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所以受灾体多,灾情重。jab88.COm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范围广 ②强度大 ③西 ④东 ⑤新疆 ⑥台湾 ⑦活动性断裂带 ⑧人口 ⑨城市 ⑩减少 科技 上升 资产密度 山区 陡峻 复杂 连续降雨 降水 秦岭 鄂西 ○21四川 ○22西南 ○23规模巨大 ○24降雨泥石流 ○25暴雨激发 ○26不及山区泥石流 ○27暴雨引发 ○28规模较大
基础达标练
1.B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1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
2.A [地震是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3.C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地质灾害发生时一般都有前兆;该滑坡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A [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可知,泥石流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呈正相关。]
方法技巧练
(1)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解析 第(1)题,仔细观察图中我国的地震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地震的分布具有分布广、分布不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等特点。第(2)题,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寻求答案。

精选阅读

地质灾害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地质灾害”,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 《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定义

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5、震级和地震烈度

①里氏震级定义

②地震烈度的定义

③影响烈度的因素:

A、震级和震中距---直接因素

[问]同一条等震线上,地震烈度是否相等?

B、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也是影响因素。

6、地震的分类

微震

①按震级分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浅源地震

②按震源深度分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③按成因分

7、地震危害和地震预报

(1)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我国处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交界地带,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顷刻之间,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万人;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损失近百亿美元。

地震不仅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还常诱发地裂、山崩、海啸、滑坡等灾害,因此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介绍《印度1-26地震》

(2)地震预报

①摸索阶段

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二)火山喷发

1、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强烈显示。

2、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3、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4、火山的构造:

火山锥:火山喷发物大部分在喷出口周围堆积下来,形成圆锥形的火山。

火山口:位于火山锥的顶部的漏斗形喷口。

火山通道:火山口以下的一个通向地下的长管。

5、火山喷发物—气体、熔岩、固体喷发物

6、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害: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火山灰会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引发地震

利: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

(三)滑坡和泥石流

1、定义

2、危害

3、我国活动情况

[阅读材料]阅读《滑坡与泥石流》材料,加深理解。

[读图思考]我国泥石流分布的地区与我国地震带分布的地区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联系?

如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并且山体断裂比较发育,岩石破碎,容易发生滑坡,若该地区气候多雨,流水冲刷作用强烈,地表物质疏松,就又容易促使泥石流的发生。可见,因为这几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所以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大体的一致性。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举例分析]

1、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高。

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小结]我国是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全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灾害多发区,曾经因地震、滑坡等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要有效防御地质灾害,要求全社会都要给予重视。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了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地质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提高减灾防灾意识,增强学生临灾应变能力。

重点:1.地震、火山的成因;2.泥石流、滑坡的形成。

难点:地震、火山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1.陆地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

2.针对这些特点,人类应当怎样利用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但是大自然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是灾难。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气象灾害,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1.常见的自然灾害

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能对这些自然灾害分类吗?

2.地震

(1)引导学生读图4.53,了解地震构造,知道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烈度等概念

(2)震级:表明地震的级别

微震:3级
有感地震:3~5级
破坏性地震:5级

(3)地震的危害和影响

介绍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4)地震的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火山喷发

(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火山的构造。

(2)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火山的危害:庞贝古城的湮没、1991年6月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

4.滑坡和泥石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2)危害

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滑坡和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

(3)教师归纳小结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
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川、滇、黔边地区

(2)成灾上的关联性

如陕西华县大地震伤亡83万人,原因在于疫病蔓延,“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1998年长江大水由于降水集中且很大,也与长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这也是该地区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

6.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建立灾情预测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方法

对第一个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第二个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第三个问题以学生自学、教学归纳、引导为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4.6地质灾害(板书)

一、主要地质灾害(板书)

1.地震(板书)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

(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

(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4.24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地震的大小就是震极。一般情况下:

(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作解释)

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一般达6级以上)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结合图4.25和有关资料作补充说明)

(承转)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播放火山喷发的录像片)

(教师板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火山(板书)

请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2)火山分为哪几类?

(3)火山的分布与地震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火山的分布与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也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像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就多火山、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但火山大多是死火山,只有少数活火山,如台湾的七星屯火山。

火山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图4.27所示。又如,1987年1月,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爆发,烟柱高达4000多米,火山灰飘落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量牲畜死亡,无数咖啡园和房屋被毁。据统计,在过去2000多年中,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死于火山爆发之中。

(承转)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

(播放录像)“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3.滑坡和泥石流(板书)

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3)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泥石流和滑坡往往是相联系的,多发生在多暴雨的山区。由于地表层岩石松散、土质疏松,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在多暴雨的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

同学们可从图4.28、4.29中看出: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如云南是我国山崩滑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986年东川铁路支线大梨树滑坡,使铁路停运90天,造成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1987年金沙江畔宁浪县长坪滑坡,使金沙江水颜色变黑,水质污染至渡口市,流程达300多千米。

(分析、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地质灾害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

承转:地质灾害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有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板书)

(引导、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曾学过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提到: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地质灾害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打出投影片图4.31——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结合本课的活动1来共同分析)

(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火山、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横断山区、太行山区、秦岭等地区的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是一致的,这些地带夏秋季节是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因而土质疏松,很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和水土流失现象。可见,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在生成上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一次大的地震发生,不仅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地裂现象,并引发火灾、海啸、滑坡等灾害,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还可能引起疫病蔓延等。

(教师边分析边归纳、板书)

不只是自然本身的因素,有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一些地方滥采乱挖矿山、小煤矿等,导致塌方、塌陷等;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如修水库、拦河大坝、交通道路设施等,如果设计、勘察不合理,都很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承转)一些地方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都在研究对策积极防御,力图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世界一些国家和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们阅读、分析课文“地质灾害的防御”一部分,自己来分析、归纳。

三、如何防御地质灾害(板书)

(因这一部分课文较简单且通俗易懂,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或当地例子作适当补充即可)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因此进行有效防御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更是责无旁贷,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做一些有益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的事情。

[课后作业]

1.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

A.震中B.震源

C.震中距D.震源深度

答案:B

2.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作用

B.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

C.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D.一般进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

答案:C

3.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即:地中海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

B.5~8级地震相差60倍

C.地震发生,震动最强烈处是震源

D.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答案:D

4.下面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目前发现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外,月球、火星等天体上也有火山活动

B.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C.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有百害而无一利

D.火山喷发出的物质就是高温岩浆

答案:A

5.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泥石流D.台风

答案:C

6.下列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次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决不会诱发其他灾害

B.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

C.对容易发生滑坡的坡面应实行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

D.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台风和气象灾害来说的

答案:B

7.下列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叙述错误的有()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C.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D.对地震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监测其活动

答案:D

8.读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

(2)此图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性。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1)该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2)关联

(3)泥石流滑坡

●板书设计

4.6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

2.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1.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2.灾害发生的群发性

3.地质灾害的社会性

三、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


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质灾害之间相关性的原因和表现;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认识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的分布特征;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课时

讲述法分析法

地质灾害──陆地环境在地质作用的长期影响下不断变化着。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异常激烈,当这些自然现象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了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定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地震构造(教材图4.24):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

3.地震大小:里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按震级分类为:微震(3级以下)、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

4.分布:与地质构造有关,有活动性断层的地区。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二)火山喷发

1.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2.火山构造教材图(4.26):火山锥、火山口及火山通道。

3.按活动情况可分为:

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喷发过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强烈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是由火山灰、火山熔岩造成的。

(三)滑坡和泥石流

1.定义: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含有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2.危害:

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其原因有:①我国山区面积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破坏。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一个地区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区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如地震诱发地裂、火灾、海啸、滑坡、疫病蔓延等。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如破坏植被,泥石流日益频繁;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

三、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如监测世界100多座火山活动,掌握火山喷发前兆(地震频繁、地温升高等),力求预测火山喷发的时间。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如我国一半以上的省区颁布了防震减灾的地方性的法规。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