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欧洲宗教改革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1

欧洲宗教改革。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欧洲宗教改革”,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欧洲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分析欧洲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395年,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后来基督教也于公元1054年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2、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双剑说”“太阳月亮说”)控制了欧洲
各个国家,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压制各种“异端”思想,设立宗教裁判所残暴迫害传播“异端”思想的人。
而此时,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市场,民族国家的独立意识也在增强,而且还受到文艺复兴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熏陶,从而对天主教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一场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②序幕:《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③主张:(1)“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2)《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3)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2、加尔文宗教改革
主张:(1)《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简化宗教仪式
(3)“先定论”
3、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2、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宗教改革中所形成的新教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倘若异端分子经过规劝仍然执迷不悟,教会为关心别人的拯救起见,就不再指望他回头,而是将他革出教门,然后交付世俗法庭,处以死刑,从尘世消灭掉。……要是对所有异端分子都照样加以消灭,那并不违背上帝的嘱托。”
——13世纪天主教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
请问:
(1)阿奎所说的“异端分子”指的是什么人?教会为什么要将这些人“消灭掉”?

(2)阿奎的言论反映出当时的欧洲社会中,教会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又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一、“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
材料二、《瑞士日内瓦大学宗教改革者墙》:它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后面城堡公园内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又称宗教改革者墙)。它高7米,长100多米,是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诞辰400周年而修建的。在碑的正中,有四尊高大的全身雕像,加尔文和其他三位改革者并肩而立,碑的上方,刻着一行醒目的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即光明”。
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恩格斯
请问:
(1)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材料一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2)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1)阿奎所指的异端是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传播这种教义的人被称为“异端分子”。各种反对天主教的思想严重动摇了教会的统治地位,所以教会在欧洲各处设立宗教裁判所,来镇压“异端分子”。
(2)统治地位。这种地位的形成与11世纪的教会内部改革有关,这次改革确立了教会对世俗势力的绝对统治权。此外,天主教会拥有十字军和大量的土地,使教会势力得到了强有力的军事和经济保障。
2、(1)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思想核心为“因信称义”。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是天主教皇应该放弃在德国的统治。德国的世俗王权应该摆脱教皇的控制,成为真正的独立王权。
(2)卡尔文在宗教改革中继承“因信称义”的思想,同时有有所发展,他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他还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简化教会仪式等主张。在他的推动下,日内瓦建立了带有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
(3)宗教改革的实质仅仅是改变了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奴役,并没有放弃宗教的基本教义。即便是卡尔文,仍然要迫害自然科学家。这充分暴露了宗教的反动的本质。

相关推荐

欧洲宗教改革2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欧洲宗教改革2》,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欧洲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3、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5、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6、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卡尔文日内瓦教会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7、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8、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赎罪券、宗教“异端”、“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先定论、英国国教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11世纪末,天主教会内部进行了改革,首先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__________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__________,12世纪末,迫使英、法、德等国的________臣服于教会的权威;同时还组织________对近东地区发动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________的威望。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土地,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剥削方式,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____________。
3、中世纪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表现在教会宣扬的____________的教义教规上。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堕落。首先,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了对人们____________的控制;其次教士生活____________,道德败坏;最后,教会____________。
为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天主教对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斥之为“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迫害传播之人。
4、__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__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教会的__________引起了社会的各界的反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宣扬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______________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发生于德国,政治上_______________,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要求,德国成为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1517年教皇特使到德国兜售________,马丁路德公布《__________》,反对这一事件,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而是崇拜____________;马丁路德进一步提出“_________”的思想;之后又提出要建立一个______的教会;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教会。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内瓦宗教改革的领袖是____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_,主张建立_________。这一教派在___________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4、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__,宣布_________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教规____________。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5、宗教改革是________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助于人们的___________。新教为早期_______________提供了思想武器;宗教改革还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改革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______________;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________手中,促进了欧洲___________的发展。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分析:
欧洲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逐渐在欧洲扩展,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要把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加以综合和提炼,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问教廷枢密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的惩罚?”他悠然回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宁愿让他们活着出钱。”
材料二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辞:“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
材料三“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
“他们……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丁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丁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⑴说明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与天主教会的区别。⑵说明《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⑶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2、概括总结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
一、选择题
1、有关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所处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D、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
①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②教会的腐化、堕落③利用宗教裁判所迫害宗教“异端”④宣扬信仰得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A、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B、德国的分裂割据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5、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A、卡尔文主张“先定论”
B、卡尔文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欧洲许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C、卡尔文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D、卡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卡尔文
材料二财富本身决不象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卡尔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卡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尔文是怎样批判“财富”的?由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从上述材料看,卡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因信称义,基督教用语。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狭义指基督教新教尤其是路德派关于如何得救的教义。中世纪神学强调圣功是获救的重要步骤.但后来流于形式,不重人的行为与信仰。马丁路德从保罗致罗马人书中的因信称义的观点引申出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的繁文缛节。以此.因信称义成为路德派的重要教义。
英国国教,英文:ChurchofEngland,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也称英格兰圣公会或安立甘教会。英国国教也传播到爱尔兰、苏格兰和英属殖民地。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各国圣公会的名义教宗。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1688年政变后国教会深受加尔文教影响,逐渐变成资产阶级化的教会。
专题五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中世纪的欧洲,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A、国王需定期到教皇门前祈祷
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2、宗教“异端”运动是()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C、用宗教“异端”思想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3、下列符合中世纪欧洲人民人生经历的是()
①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②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③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④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4、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B、英国
C、德意志D、西班牙
5、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摧毁了德国的封建势力
D、促进了德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6、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7、16世纪,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相继进行的宗教改革()
A、都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B、改革目的完全一致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矛头都对准天主教
8、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9、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①世俗权利高于教权②使用民族语言③取消教廷的最高司法权④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0、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在教义方面的共同点有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
③通过教士等神职人员得救④信徒人人可以成为祭司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⑴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⑵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12、在欧洲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16、17世纪英国也进行了宗教改革,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的教派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推行改革的国王有哪些?(2)16、17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过程主要矛盾是怎样变化的?试分析其原因。13、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第五专题

主要内容:
①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②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③主张“因信称义”。④使用民族语言。⑤建立廉俭教会。
历史作用:
①思想: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②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③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⑴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区别: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通过内心信仰,虔诚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赦免,而天主教会主张教徒通过购买赎罪券由教皇免除罪过。
⑵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⑶实质: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的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①反对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②主张因信称义,建立廉俭教会,使用民族语言。③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成长。④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
……
1—5,BABAB
6、答案:(1)上帝的恩赐。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2)天主教会。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俭朴、诚实、守信、谦逊等高尚美德。(3)新兴资产阶级。
(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五专题单元练习】
1—10,BCDCCADDBD
11、(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3)特点:出现了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积极影响:动摇了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12、(1)英国国教;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2)由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变为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改革。③加尔文教传播及影响。
13、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反封建斗争表现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种形式上。关系:①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生的。②斗争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③都是以“旧”反旧,即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宗教改革依靠宗教力量,都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和软弱。④都打击了天主教会,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教学反思


《欧洲宗教改革》教学反思

通过与本组老师们的不断交流,通过不断地搜集相关资料及配合历史核心素养的体现,本课终于在20XX年12月22日校课改活动月中顺利完成。不断摸索中有如下的突破和思考: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通过材料的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分析,改革内容结合必修知识点通过填空的方式进行,改革影响同样是通过材料的方式让学生辩证分析。

二、选修教材不同于必修,教材里图文信息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阅读教材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三、特别设计的是有关宗教改革前后有关教义等变化对比,学生能很快简单明了地做出判断。再结合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进一步提升难度,这样有梯度地让学生去选择。

四、整个授课过程时间安排紧凑,难度适中,学生规范用语进步很大。

五、授课结束通过历史感悟的方式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以上仅仅是我在思索如何上好选修课一点尝试,而更多的是困惑和不解。

一、如何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二、怎样让我所教的文科普通班级学生在一节40分钟课中有效整理和学习。

三、如何锻炼学生规范用语,真正培养学生多角度、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

四、学生如何能理解宗教改革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五、如何能处理好学生在学习选修课时倦怠心态。

课后在与所有听课老师交流中有些启示和想法:

一、不要忽视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很多时候老师包办了学生的思维和习惯,相信学生自己能胜任处理问题的相关能力。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总结,让学生去反思。教师讲的要少,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二、老师怎样把目前史学界最新的史观介绍给学生,建议学生多做山东和上海的高考题,这两个地区在高考方向把握上比较超前。

三、历史学科有很多核心概念,要明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应用。

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选修课的兴趣,介绍深入浅出的史家名著。

以上是在本次课改活动月中的收获和反思,本人再一次得到锻炼和提升,经过这次交流和思考对以后的教学和成长受益匪浅。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背景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原因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

2、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表现

经济方面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

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

影响无处不在

影响

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宗教异端运动

原因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形式

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事件

起源: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高潮: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要观点

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4、没收教会的财产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

(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原因,指导思想、内容、开始国、代表人物、代表作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时间

16世纪

主要事件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精神文化

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

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

8、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2、净化了社会风气

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5、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局限

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发起者

国王亨利八世

时间

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导火线

亨利八世离婚案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内容

1、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特点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

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影响

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2、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3、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相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内容共计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这种地位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二是它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组织、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15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先进人士,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路德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张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从而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马克斯维伯称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却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从马丁路德的教义可以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德国之外发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此外,新教在法国、苏格兰、瑞典、挪威等国广为流行。
在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首先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打击了教会权威,声张了人的价值。其次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再次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为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这些措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
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随即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
(2)4世纪初,基督教由最初的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托庇于日尔曼封建王权,得以继续发展。
(4)11世纪时,基督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东正教和天主教。活动范围分别主要在欧洲东部和西部地区。天主教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
(5)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教会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
(2)政治上:罗马教廷的教权高于王权,各国统治者昕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
(3)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文化和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4)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3.“异端”运动
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群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异端”运动。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14~16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改革的背景
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使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教会不仅控制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还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教会不仅征收什一税,还经常通过出售赎罪券和教会职务等方式,搜刮了大量财富。
2.改革的主要内容
(1)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指出销售赎罪券是荒谬无耻的。他认为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因为教皇无权赦免,只有上帝才拥有免罪权,人们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这一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坚持《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强调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3.改革的影响
(1)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教的宗教思想。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也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延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诸侯签订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从此,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4)通过宗教改革,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四、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1.加尔文宗教改革
(1)内容: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强调教会要按《圣经》传播上帝旨意;个人通过《圣经》能够与上帝对话,不需要教会的中介;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②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③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权。
(2)影响(或作用):①引起了日内瓦社会风气的变化,不良的社会风气被取缔。②改革使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①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崛起,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但罗马教廷仍然控制英国教会,并不断从英国攫取大量钱财和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②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建立为自己服务的本国教会。③教皇在国际事务中偏袒英国的对手,还干涉英国内政。
(2)内容:①从1529年起,亨利八世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禁止向罗马教廷缴纳年贡;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②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宗教会议和教规必须经过国王的同意和审查;教会法庭的职权移交国王法庭;规定了保留天主教的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③亨利八世下令封闭修道院,没收其一切财产,转归王室所有。
(3)结果: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五、宗教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根源:14~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2)思想渊源: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这种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遗产。
2.宗教“异端”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1)原因:①从经济上看,欧洲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阶级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特别是14~15世纪,资产阶级兴起。②从天主教方面看,天主教垄断欧洲的统治,教会奢侈、腐败,教阶制度等级森严,这一切表明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③此外,一大批“异端”思想杰出代表人物的宣传和鼓动。
(2)共同之处:都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奢侈、虚伪和腐化,都主张取消教会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3.促进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4~16世纪,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他们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推行以增加本国财富为目的的重商主义政策,加强对宗教的控制。上述因素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4.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第一,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第二,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
第三,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员、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3)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参考答案:
(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