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题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4

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题。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题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1.A(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二、2.B(18分)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词后习题

沁园春长沙1925年

毛译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三、3.B(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4.B(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将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wWW.jaB88.COM

相关推荐

离骚同步测试


《离骚》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①颛顼(zhuānxū)②孟陬(qí)③揆(kuí)④搴(qiàn)

⑤山阰(pí)⑥蕙茝(chái)⑦踵(zhǒng)⑧荃(quán)

A.①②⑦⑧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D.③④⑥⑦

2、下列加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自缢(yì)公姥(lǎo)棒槌(chuí)伶俜(pīng)

B.葳蕤(wēiruí)短襦(rú)纨素(zhí)磐石(pán)

C.拊掌(fǔ)否泰(fǒu)婀娜(nuó)踯躅(zhízhú)

D.赍赏(jī)遗施(wèi)著粉(zhuó)冥冥(míng)

3、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守节(节操)情不移大人故嫌迟(起得晚)

B.何意致(招来)不厚卿但(只是)暂还家

C.红罗复(又,加上)斗帐事事四五通(遍)

D.却(但是)与小姑别逆(预想)以煎我怀

4、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苗裔:后代子孙。

B.肇锡余以嘉名。锡:赐。

C.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晚暮,指衰老。

D.何不改乎此度也?度:心愿。

5、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6、下列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D.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7、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复合词,共中一个成分的意义已经消失,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下列加线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D.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8、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的特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个“故”字,既显示了焦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B.“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

C.“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表现了焦母脾气暴躁的性格特点。

D.“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形象地刻画出刘兰芝的哥哥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丑态。

B卷

二、综合题。

翻译句子:

1、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匆忙地在你前后奔走效力啊,为的是赶上先王们的足迹。

2、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上一样,足以使你的身家荣耀。

3、姿态可爱无比,阿母我去替你求婚。


沈从文《边城》(节选)同步基础知识题与阅读测试题


沈从文《边城》(节选)同步基础知识题与阅读测试题基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涎(xián)船舷(xuán)角隅(yú)B.火镰(liǎn)埋(mái)怨结(jié)子

C.莞(wǎn)尔焖(mèn)菜竹篁(huáng)D.胡诌(zhòu)茶峒(tòng)傩(nuó)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悲悯硬扎黑黝黝B.滨水挪移弛名荧火虫

C.甬道逢场烟杆草荐D.笼罩碧溪岨翘起大拇指

3.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与现在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B.她便同祖父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C.(老船夫)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D.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4.选词填空()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放肆娇埋怨浮B.照惬意焦怨气飘

C.染大胆怒反感流D.漂烦恼怨害怕升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说个笑话给你听。

③她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阿房宫赋同步测试


阿房宫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

A.突兀(wù)水涡(wō)不霁(jì)何虹妃嫔媵(yìng)嫱

B.矗(zhù)立辇(niǎn)车雷霆乍(zhà)惊鼎铛(dāng)玉石

C.逦迤(yǐlǐ)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直栏横槛(kǎn)

D.参差(cēncī)仓庾(yǔ)金块珠砾(lì)盘盘囷囷(jūn)

2.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C)

A.复压缦立勾心斗角高低幂迷B.不暇鉴借春光溶溶明星荧荧

C.纷奢锱铢杳无音信直栏横槛D.帛褛骄固雷霆乍惊尽态极言

3.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D)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隔离天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

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可怜焦土

D.秦人不暇自哀六王毕,四海一则足以拒秦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D)

A.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鼎铛玉石骊山北构而西折

5.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B)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C)

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7.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选出与课文原文正确无误的一项(B)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9.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0.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A)

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共21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建造)②廊腰缦回(萦绕)③高低冥迷(分辨不清)④春光融融(和乐的样子)

12.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答:走廊宽阔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楼阁各随地形起伏,又向中心区攒聚;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答:盘旋,弯曲,像蜂房,又像水涡,矗立在那里,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答: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双层通道凌空飞架,不是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答:宫人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来,好像充满了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宫人们在以工代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寒冷。

13.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答:侧面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承上文宫室描绘启下文宫中生活的描绘。

14.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3分)

答:对偶、夸张、比喻、对比。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共2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怎么)②管弦呕哑(声音嘈杂)③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克)

④秦人不暇自哀(来不及)⑤族秦者秦也(灭亡)⑥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15.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每句3分)

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16.第一段文字重点写什么?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答:揭露秦统治者穷奢极欲,滥用物力民力而导致速亡。为下文作者的“爱人”观点作铺垫。。

17.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答: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反面假设论证。

18.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答:借六国与秦不爱人民而速亡的史实告诫当今帝王以民为本。借古讽今。

19.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所指是否一致?请作具体说明。(3分)

答:一、二、四的“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鸿门宴》同步测试


《鸿门宴》同步测试

一、课内阅读(86分)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19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每3字1分)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每词0.5分)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

3.解释下列多义词。(7分,每空0.5分)

⑴军

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⑵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

⑶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⑷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

⑸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每句2分)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文: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

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每空1分)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33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每字0.5分)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每词0.5分)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

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分,每句0.5分)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9.解释下列多义词。(10分,每空0.5分)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

⑵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⑶之

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⑷以

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⑸幸

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

⑹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

⑺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10.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7分,每词1分)

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今义:

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

古义:今义:

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今义: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

古义:今义:

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

古义:今义:

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今义:

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今义:

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4分,每空0.5分)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活用形式:解释: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解释: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活用形式:解释: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解释: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句1分)

①具告以事译文:

②为之奈何译文:

③孰与君少长译文: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译文:

(三)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13-22题。(34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每字0.5分)

①戮力攻秦()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玉玦()④瞋目视项王()⑤目眦尽裂()⑥沛公之参乘()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每字0.5分)

①戮力攻秦()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因击沛公于坐()④故遣将守关者()

⑤而听细说()⑥坐须臾()

⑦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⑧若入前为寿()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⑩臣死且不避()

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分,每句0.5分)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通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

16.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17.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5分,第二、四空各1分,其余各0.5分)

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18.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答:。

19.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原因:

刘邦性格:

20.鸿门宴上活跃着众多的人物,请概括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物的?效果怎样?(4分)

答:方法:

效果:。

21.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答:。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项羽的那些弱点。(6分,每句2分,分析2分)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

译文:

分析:

二、拓展阅读(3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自矜功伐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⑥寤:同“悟”。

23.文中的四个□处,应依次填上的语气词是(2分)()

A.邪矣也哉

B.哉也矣邪

C.哉矣也邪

D.邪也矣哉

24.比较下列“之”、“而”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何兴之暴也②谓霸王之业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5.解释下列词语(4分,每词1分)

A.陈涉首难首难:

B.然羽非有尺寸尺寸:

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私智: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经营:

26.从句式角度,应选出的两个相同项的是(2分)()和()

A.(羽)乘势起陇亩之中

B.(羽)放逐义帝而自立

C.(羽)身死东城

D.(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27.“遂将五诸侯灭秦”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28.“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翻译正确的是(2分)

29.对这篇文章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为五岁,所当无故,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之,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30.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5分)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

②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

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

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德:

31.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

②吾知公长者。译文:

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译文:

32.节选的这一部分反映了“楚汉相争”最后的情况与结局。请你简要写出此时相遇的主要行迹。(6分)(80字以内)

参考答案:

1.①沛公欲王(wàng)关中②旦(dàn)日飨(xiǎng)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shuì)项羽曰④好(hào)美姬⑤皆为(wéi)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xiāng)见⑦使子婴为相(xiàng)

2.①旦日飨士卒(犒劳)②范增说项羽曰(劝说)

3.⑴军①沛公军霸上(动词,驻扎)②为击破沛公军(名词,军队)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驻扎军队的地方,军营)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带兵的人,将领)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副词,相互)②使子婴为相(名词,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②皆为龙虎(动词,成为,此处可引申为“呈现”)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地方”)②此其志不在小(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对)②贪于财货(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③长于臣(介词,表比较,比)

4.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了关财物不掠取,女色不迷恋,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5.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军事力量(或兵力)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拉开了刘、项斗争的序幕。

6.①鲰生说我曰(zōu)②沛公奉卮酒为寿(zhī)③要项伯(yāo)

7.①张良是时从沛公(动词,跟随,跟从)②亡去不义(动词,逃亡,逃离)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抵挡,抵抗)④固不如也(副词,本来)⑤秦时与臣游(动词,交游,交往)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⑦不如因善遇之(副词,趁机,借此机会)⑧且为之奈何(副词,将)

8.①距关,毋内诸侯距、内通拒、纳②要项伯要通邀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9.⑴善①素善留侯张良(动词,结交,交好)②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

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因此)

⑶之①珍宝尽有之(助词,无义)②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代词,他的话)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⑷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将)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介词,用来)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把,将)④所以遣将守关者(与“所”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

⑸幸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②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幸而)

⑹王①沛公欲王关中(动词,称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秦汉以后朝廷中封爵最高的一级,这里是对刘邦的尊称)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秦汉以后朝廷中封爵最高的一级)④秦地可尽王也(动词,称王)

⑺乃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副词,就)②良乃入,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10.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古义:足够用来今义:完全可以,够得上

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因果关系中表原因的连词今义:因果关系中表结果的连词

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古义:出、入是两个词,指出来、进去今义:现在是一个词,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相符、不一致

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义:①异乎寻常的,特殊的②十分

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人家(指沛公)今义:现代的人,与“古人”相对

11.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活用形式:名词作状语解释:在夜里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使动用法解释:使……活,解救了……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活用形式:名词作状语解释:像对待兄长一样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名词作状语解释:在夜里

12.①具告以事译文:将全部情况禀告给了(张良)

②为之奈何译文:如何对付这件事

③孰与君少长译文:你与他谁大谁小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译文:沛公奉上一杯酒祝他长寿

13.①戮力攻秦(lù)②范增数目项王(shuò)③玉玦(jué)④瞋目视项王(chēn)⑤目眦尽裂(zì)⑥沛公之参乘(shèng)

14.①戮力攻秦(合力)②范增数目项王(屡次以目示意)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④故遣将守关者(特意)⑤而听细说(指小人的谗言)⑥坐须臾(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⑦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带领)⑧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⑨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义词连用,保护,掩护)⑩臣死且不避(尚且)

15.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16.B(例句中“而”表修饰,A—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

17.“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表明即使刘邦在关中称王也是合法的,然而刘邦不这样做,这是对项羽极大的尊重。“劳苦而功高如此……此亡秦之续耳。”项王赐酒、赐彘肩、赐座,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危险,使刘邦得以顺利脱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

18.心直口快,直来直去,表里如一。

19.原因:在与项羽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暂时缓和矛盾,以图长远打算。

刘邦性格:工于心计,善于应变、擅长用人,能言善辩。

20.方法:①紧扣情节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来表现;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不同人物相互映衬。(如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效果:使不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2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2.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或“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

译文:项王说:“真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赐给他猪肘。”“壮士!还能再喝(酒)吗”?

分析:(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只要合乎文章的描写即可)

23.D

24.D。①何兴之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谓霸王之业(助词,的)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表承接关系)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表递进关系)

25.A.陈涉首难首难:首先起义。B.然羽非有尺寸尺寸:尺寸之地。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私智:自己的聪明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经营:筹划营谋

26.A和CA.(羽)乘势起陇亩之中(省略介词“于”)B.(羽)放逐义帝而自立(一般句式)C.(羽)身死东城(省略介词“于”)D.(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不自责”是“不责自”的倒装形式)

27.“遂将五诸侯灭秦”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终于率领五国诸侯的军队灭掉了秦王朝。(2分)

28.“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翻译正确的是是天意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2分)

29.C

30.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名词作动词,构筑壁垒②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被宠幸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可怜,同情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德:名词作动词,恩施好处

31.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上天让我灭亡,我还渡江做什么?②吾知公长者。译文:我知道您是个有德行受人尊敬的人。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译文:项王自己也受了十余处伤。

32.①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英雄末路,悲歌慷慨;②乌江欲渡未渡,无颜见江东父老;③赠马长者,步战杀敌,仍显英雄本色;④自刎而死,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