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确定起跑线》

线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7

《确定起跑线》。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情景导入:赛事回放。欣赏运动场上运动员起跑时的图片。
师:同学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吗?你认为怎样比赛才是公平的呢?
师: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们体育比赛中的想法一样,进行400米的比赛。如果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道长,相邻跑道之间有差距,为了公平的原则,会将起跑线依次向前移。
2.提出问题:体育比赛中,相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你能看出来吗?
3、学习目标: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先让学生自己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整理和归类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二)观察,明确差距:(出示完整跑道图)

师:观察这个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

生:不相等。

师:差别在哪里昵?

生:差别在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的弯道路线长,内圈的弯道路线短。终点相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外圈的运动员跑的距离比较长。

师:所以,比赛的时候,为了公平,外圈的起跑线位置应该靠前一些,保证每个运动员都跑完相同的距离。

(三)分析,确定思路:

1、小组交流:观察上图,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汇报:每一条跑道都是由两个直道和两个半圆形跑道组成的。

师: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长度?

生:指每一条直道都是85.96米。

师:既然每一条直道都是85.96米,也就是说,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我们暂时将直道拿走,可以吗?

师: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什么?

生:合起来是一个圆。

师:现在每一圈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什么呢?

生:因为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所以每条跑道的长度可以看成是两条直道的长度与圆的周长的和。

2、小组讨论:

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汇报小结:

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激发知识冲突

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生:直径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方法一:计算完成下表。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π进行计算)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生:第二种方法更简便。

生: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板书:400米跑相邻起跑线相差:跑道宽2π)[迷你句子网 Jz139.CoM]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生: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师(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对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四、拓展应用。

1、师:同学们真利害!可是某一次比赛时裁判调整了跑道的宽度,你能帮裁判再计算一下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

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1米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五、全课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知识

确定与不确定教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确定与不确定教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3.1确定与不确定
班级学号姓名
主备人:胡芬芳审核人:初一数学组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2.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3.在经历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
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三、学习难点:
与他人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第47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最终在中国球员王楠与张怡宁之间展开。在比赛开始之前,请思考如下事件:
1、冠军一定属于中国
2、冠军可能属于外国
3、冠军一定属于中国选手王楠
问:在比赛开始之前,你知道它们一定会发生吗?一定不会发生吗?有可能发生吗?

(二)相关概念
我们在事情发生前,对描述的事件都做了一定的推测,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可以如何分类呢?
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并板书:
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
事件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

(三)说一说
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吗?

(四)想一想
说出摸球实验中的各事件是什么事件

(五)自由空间
1、自由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红色区域是何种事件?
(如果指针落在交界线上,规定其为属于相邻的逆时针区域)
2、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同学们自己设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六)课堂一辩
有一个下雨的夜晚,小明做了一个梦,梦见第二天太阳从西边升起,海水在一瞬间枯竭了,梦见了自己长大后成了一名宇航员,并成功地登上了火星……后来一声雷响把小明惊醒。
请找出上面文字中的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七)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下列事件中,随机事件是()
A、没有水,人类就不可能生存B、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二
C、同龄的男生比女生高D、天空有两个太阳
2、生活中“几乎不可能”表示()
A、不可能事件B、确定事件C、必然事件D、随机事件
3、掷2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把2枚骰子的点数相加,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和为1B、和为12C、和不小于2D、和大于2
4、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当x是有理数时,x0B、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C、后天下小雨,刮大风D、口袋里有两个红球,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为红球
5、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小明这次数学测验考了98分,他决心以后每次数学测验都考满分;
(2)、一年有14个月;
(3)、13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
(4)、掷1枚正方体骰子,点数“2”会朝上;
(5)、在地球上,树上的果子一定会向下落;
(6)、某“免检”产品一定是100%合格。
(7)、如果a、b是有理数,那么a+b=b+a
解: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

6、在一个袋中装有6张点数从1~6的扑克牌,现在从中摸出2张牌,请你根据上述情况,写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各1个。
解: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
7、现有一只空的不透明布袋和6个球,其中3个红球和3个蓝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请你利用它们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任意摸出2个球,一定都不是红球;

13.1确定与不确定-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13.1确定与不确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

第13章感受概率

课时分配

本节需1课时

本节课为第1课时

为本学期总第课时

13.1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目标

了解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指出某一事件是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重点

区别随机事件.

难点

区分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投影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的(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新课讲解:

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事件().例如,上述比赛中“冠军属于外国选手”,“明天太阳从西方升起”等都是不可能事件.思考: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机会是多少?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事件().例如,上述比赛中“冠军属于中国”,“抛出的篮球会下落”等都是必然事件.思考:必然事件发生的机会是多少?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事件.例1.请把你的判断填入下表:在特定条件下,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随机事件().例如,上述比赛中“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抛掷1枚均匀硬币正面朝上”等都是随机事件.思考:随机事件发生的机率是50%吗?议一议: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课堂练习:P185~186练习题.课堂小结:

谁能说说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教学素材:

A组题:

判断下列事件是什么事件:1.用力旋转画有红、黄、蓝、绿四色转盘上的指针,指针会停在红色上.2.掷一枚正方体骰子,点数不会超过6.3.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不小于0.4.投一枚硬币四次,有三次正面朝上.5.检验某种电视机,它是合格产品.6.买一张得奖率为65%的体育彩票中奖.7.80把钥匙中,只有一把能打开锁B,任取其中二把,打不开锁B.B组题:

判断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1.随意写一个有理数,则其平方小于其四次方.2.随意写两个有理数,则其平方不相等.学生回答

由学生讨论,然后回答,师生补充.思考、讨论、回答.

生思考、举例、回答.

作业

板书设计

§13.1确定与不确定

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例1随机事件

……………………

教学后记

13.1确定与不确定(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13.1确定与不确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3.1确定与不确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件的观赏和对试验的具体操作,让学生们理解“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具体描述,增加孩子们的理论水平.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2.能力目标:采取老师点拨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的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培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辨证唯物主义价值观,从对概率的感受拓展到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加孩子们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并增加孩子们的实践知识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经历活动过程,加强与他人交流和协作,发展思维能力,增强人文意识.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四、教学方法:教学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实践创新

五、教具准备:PowerPointFlash计算机投影仪乒乓球若干塑料袋一副扑克

六、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用投影仪给出课件,通过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出示教材第195页的三副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产生兴趣.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1、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让孩子们感觉到本章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2、通过课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预测,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思考,就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在课件中打出标题,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2、教师出示教材第196页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从生活现象到数学问题,自然过渡,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利用课件中的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积极的展开思维,加深印象,使学生掌握“三个事件”的概念,并能初步的和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现象结合.形成自己独有的对概念的理解,学会判别“三个事件”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推理,培养他们教学研究的方法。并在研讨的过程中总结概念,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总结.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在“玩中学”是他们最高兴做的事情,提高孩子们的协作能力,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做到人文教学.

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而许多人的力量是大的,让所有人都动起来,举出的例子肯定要比老师一个人说多了许多,寻求规律与更多的答案,让整个课堂进入高潮.

1、教师介绍“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在介绍概念的过程中穿插着实例,便于让孩子们理解.

2、用课件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判断属于哪些事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根据本节的引入部分,将问题变通,提出2个新问题,用课件给出,让学生回答问题.

4、让学生们玩抽扑克牌的游戏,用课件打出背景问题,让学生们一边“玩”,一边学习.

掌握概念,能灵活的运用概念做出正确的判断.

观察思考,猜想推理,小组回答问题.

参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1、以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分析分别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三个事件”,派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成果,感受“三个事件”.

2、让学生玩摸彩球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个事件”的理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3、给出一些练习,让孩子们回答,老师点拨、纠正和表扬赞赏.

孩子们分组交流、合作探索,教师予以点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请大家谈谈对本节课的感受.

1、学会了怎样判断“三个事件“.

2、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了,我们要保护环境.

学生畅所欲言

师生共同小结,达到师生胡动,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再度达到高潮.

作业

书本P198习题13.1中的三个题目

完成作业

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