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名人传》序1

兰亭序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03

《名人传》序1。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名人传》序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掌握序言的文体知识。

2.正确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明确作者写作《名人传》的目的,学习名人们不畏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目的。

2.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四组查阅资料,分别了解罗曼·罗兰及《名人传》、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和傅雷。

二、了解罗曼·罗兰与《名人传》

1.大声朗读课文。

2.请学生简介罗曼·罗兰及《名人传》,突出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进入20世纪,罗曼·罗兰意识新的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即将到来。他在尖锐抨击庸俗的资产阶级文化时,主张“应当为新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因此,他在创作“革命戏剧”集的同时,还和法国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一起酝酿创立“人民戏剧”。可是,他的这一主张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反而遭到责难。罗曼·罗兰一方面感到沮丧,一方面希望重新获取精神的源泉,他说:“那是一九零二年。我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更新作用的雷雨。”罗曼·罗兰离开巴黎,来到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在这里寻找贝多芬当年的影子,寻找英雄的苦难、勇气、欢乐、悲哀,写下了《贝多芬传》。随后又写了《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统称为《名人传》。)

3.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曼·罗兰写作了《名人传》,那么他的序文中谈及了写这部作品的目的吗?如果有,那是什么呢?

请学生作答,可用自已的话,也可引用原文。

4.文中,罗曼·罗兰一再提到“英雄”二字,在他眼里,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英雄呢?按照他的标准,罗曼·罗兰选择了三位名人作传,这三位名人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可担得起这英雄的称号呢?

先请同学为我们简要介绍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

从三位传记人物的生涯中,我们可以窥视出罗曼·罗兰的“英雄”的标准吗?

小结: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所以罗曼罗兰所谓的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那种凭借强力,成就自己功名伟业的英雄人物,而是把拯救人类,拯救心灵,视为己任的那些人。

5.“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为什么呢?

请学生作答,可可用自已的话,也引用原文。

(他以超人的斗争和努力,克服生活中的苦难,这种顽强的精神有极强的震撼力。且自身饱受生活的折磨,却能推己及人,希望自己的榜样能支持其他受难者,这种博大的胸怀难能可贵。而其名言“人啊,你当自助!”和他的行动为患难的人们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精神启迪。)

6.从“噢,人啊,你当自助!”这句话里,你能感悟些什么?

三、再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段)揭示欧罗巴令人沮丧的现状,并因此呼唤自由的空气和英雄的气息→(2-5)表明写作名人传记的目的,表达对“英雄”的独特理解→(6—7)表达对贝多芬的崇敬,由此呼吁人们鼓起对人类和生命的信仰。

四、齐声朗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一、二题。

2.划出文中你不理解的或觉得非常重要的语句。

相关阅读

《名人传》序2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二、学生指出不理解的或自认为重要的的句子,说明哪点不理解,或说明为什么觉得该句重要,师生共同探讨。

三、教师补充:

1.“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如何理解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指的是那种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不见长远利益;只见物质利益,没有崇高理想、唯利是图的市侩态度。“鄙俗”一词代表了作者的反对态度。作者认为这正是“老大的欧罗巴”精神萎靡,道德堕落的一种表现,因而希望用“英雄的气息”来对抗它,从而拯救旧世界和苦难的人们。

2.世界的黑暗,受着神光的烛照。

英雄们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使黑暗中的人们看到了光明。

探究活动

我们这个时代“英雄”的内涵

《名人传》是人类心灵的三份手稿,以激情文字谱写的三首英雄赞歌。罗曼·罗兰的“英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在他的笔下,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只是些受苦的人。贝多芬:被命运捉弄的人,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米开朗基罗:忧郁症患者,恨不得把整座山岩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享受痛苦、舍弃欢乐的英雄。托尔斯泰:自我折磨也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便安抚良心的英雄。这些伟大的天才,是在为全人类受苦。

——伟大的灵魂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承受的是人类的苦难而非个人一己的痛苦。

——每个时代都有其英雄,每个民族也都自有其英雄。

读完本文,可让学生讨论:①在中国历史上,哪些人物符合此处“英雄”的标准?②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册《名人传》知识点归纳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册《名人传》知识点归纳》,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册《名人传》知识点归纳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内容简介:

《名人传》又称《英雄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是音乐家,米开朗琪罗是雕刻家兼画家,托尔斯泰是小说家。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与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和对人类的信心,作者把他们称为英雄,只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伟大的品格,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中心思想

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精彩片段: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点评】第一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耳聋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还可能受到敌人的污蔑。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

2.“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歌德】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点评】第二段是贝多芬在书信中写到与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亲国戚时的情景。其中“背着手”和“撞”等十分传神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他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态度,最集中地表现了贝多芬的叛逆性格。当然贝多芬和歌德的处境不同,对他们进行比较时要全面分析。

3.“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点评】第三段是《贝多芬传》的最后一段,是这一部分的总结。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苦难的人们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性格: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性格: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因其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

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托尔斯泰在1900-1910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战争与和平》、《大罪恶》和《世纪末》。

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7.米开朗琪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8.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9.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又名《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0.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1.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12、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答: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

13、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14、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15、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胜利者》)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16、“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17、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

18、“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19、贝多芬第一首真正为革命而创作的音乐是(《第五交响曲》)

20、托尔斯泰最喜欢的中国古代哲人是:(老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二、简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案:《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6.《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7.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名人传》之后,你对生活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雨果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读了《名人传》使我懂得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教材P236)如果没有流浪乞讨的经历,文学大师高尔基就不会写出《人生三部曲》,如果没有在黑暗中的摸索,海伦.凯勒就不会写出人生最美的阳光.我们应该感谢苦难。

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虚词:原,函,告,抑,本。
B、一词多义:与,归,易,告。
c、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3、能力目标:
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二、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讲解:
(一)思考第一段: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2.问:找学生翻译此句。(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2)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3)重点字词:
原----名词用作动词,推究,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的原因
(4)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二)第二、三段
(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被动)

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告:祭告,祷告。
盛:装。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装着,动词。
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三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东:向东。
②“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
(4)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
此句用了正反对比。
抑----或者。
本——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三).学生齐读第四段,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于:被动。
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伶官传序》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伶官传序》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伶官传序》教案

教材分析:

《伶官传序》为选修教材中的一篇,属论说类体裁,文章层次分明、说理严密透彻,是难得的佳作。然而教师授课时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针对其重难点问题选择一个角度,提纲挈领、有的放矢,再以点带面。我认为本文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后唐庄宗由盛到衰经过的讲述,总结了国君治国理政的教训,这些教训同时也是为人处事的格言,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所以,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并感悟这些道理应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我尝试紧扣“盛”“衰”二字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梳理庄宗为政由极盛而致极衰的经过,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代大家的忧国情怀与深邃思考,最后延伸拓展到自身和周围,鼓励学生广泛联系现实进行讨论,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学情分析:

1.经过必修阶段五册教材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作品的能力。
2.鉴于古文晦涩难懂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太浓厚。
3.学生关注较多的是文言文中字词相关的知识,对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理解不深。
4.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很强,回答问题主动热烈。

教法学法

1.诵读法—因声求气、走近作者。
2.探究法—由浅入深、领会内涵。
3.合作学习法—尊重主体、培养能力。
4.多媒体演示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原纳函意气仇雠抑逸豫”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伶官序少牢从事宗庙”等相关的文化常识。
2.了解”序”以及作者的生平.
(二)情感与价值目标
1.理解“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意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2.通过体验庄宗的“壮”与“衰”的气势和情感,用古代“人事”鉴今人生活,明确个人的习惯品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作用。

教学重点:

1.后唐庄宗为政由盛到衰的教训。
2.理解文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发掘文中名言警句的启示意义和时代内涵。
一、导入

图片中的这些演艺明星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吧!是的,他们用自己精彩的表演,把快乐带给了千家万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说不定其中还有你们的偶像呢。那么大家知道这些演艺明星在古代的称谓吗?对了,就是“伶”。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国君唐庄宗就特别宠幸伶人,有些伶人还被授予了官职,也就是“伶官”。随着伶官的权势越来越大,他们开始犯上作乱,最终连庄宗自己都死于伶官之手。后唐庄宗宠幸伶人以致国亡身死的结局让后人唏嘘不已,连宋代大家欧阳修在编写《新五代史》的时候,还不忘单独写了一篇《伶官传》,总结教训,告诫当时的统治者。本文就是《伶官传》前面的序,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伶官传序

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是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于读者理解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识作者

欧阳修,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幼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学家。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又自撰了《新五代史》。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都是出其门下。

二、课前预习检测

1.正确解释加点字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及凯旋而纳之
函梁君臣之首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此三者,吾遗恨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白话文。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三、分析探究

1、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
师问:第一段出现了哪些句末语气词,有何特点?
生答:有“呜呼哉矣”等,它们都是表示强烈感叹语气的词语。
师问:作者因何感叹?
生答:庄宗得天下又失去天下。
师:很好,作者感叹于庄宗的得而复失,个中的心情应该是沉重的、惋惜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悲叹的感情色彩在朗读中体现出来,好吗?
(学生再次集体朗读)
师问:作者是如何理性看待庄宗亡国的这段历史的呢?
生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师:很好,虽然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作者的心情是惋惜的,但他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庄宗亡国的原因,这也是一位史学家编修史书时的正确态度。
2、学生集体朗读二三两段。
师:二三两段紧扣上文的论点进行论述,叙述了庄宗由得天下到失天下的具体经过。
(学习任务分解,安排如下)
第一学习小组:概括庄宗是如何“得天下”的。
第二学习小组:概括庄宗是如何“失之”的。
第三学习小组:从论证方式的角度总结这部分的写作特色。
第四学习小组:仔细揣摩语句中蕴含的感情,然后做示范朗读。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

得天下:受父三矢负而前驱凯旋而纳
失天下: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士卒离散不知所归
师问:第一小组同学们,设想你是意气正盛时的庄宗,你会是什么心态?
生答:可能会有唯我独尊、忘乎所以之感吧。
师问:难道没听过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告诫么?
生答:安于享乐,而不居安思危,这也许就是人性吧。
师问:第二小组同学们,设想你是仓皇逃亡时的庄宗,你又是何种心情?
生答:肯定是悔不当初啊!
师问:那你最想对第一小组同学们说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生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组同学作答
明确:对比论证
第四组同学范读
师问:庄宗得天下的经过可以用文中哪一字概括?失天下呢?
明确:“盛”与“衰”
师:刚才第四组同学们情感把握很到位,前半部分写得天下之“盛”,所以诵读是语调需激昂嘹亮一些;后半部分从“及仇雠已灭”开始,语调要重新转为悲叹、惋惜。
(学生集体朗读)
3.学生集体朗读第四段
师问:本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明确:
再次强调庄宗亡国的历史教训,深化了思想内涵。
.
突出该教训的普遍意义,借古讽今.
四.合作交流(投影)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句,结合自己或身边的事例发表见解。

明确:商纣王
唐玄宗
网瘾少年
投机商人
腐败官员

五、课后作业

文章的名言警句蕴含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最困难的是践行,请大家就如何践行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